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是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对奶牛健康与奶业发展均构成严重威胁。本文聚焦呕吐毒素对奶牛的影响、目前饲料中呕吐毒素污染情况以及脱毒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动物生产中呕吐毒素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动物霉菌毒素中毒后,会造成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使机体整个消化代谢机能紊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死亡率增加。同时毒素也会在动物体内沉积,这种沉积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的体内,对人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饲料的脱霉技术,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食品安全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主要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复合型脱毒剂脱毒法四大类。在处理霉变畜禽饲料时,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采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用于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蒙脱石、沸石粉、膨润土等)和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多糖等)。霉菌毒素吸附剂在禽饲料、猪饲料和奶牛饲料中应用广泛。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但存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营养物质及暂无统一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呕吐毒素是由真菌中的镰刀菌种类产生的一种B型单端孢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谷类中,通过农产品和动物饲料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如引起组织病变、氧化和繁殖性能及免疫系统受损等。因此,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呕吐毒素的脱除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呕吐毒素的危害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脱除方法,并重点围绕微生物法和酶法脱毒展开论述,以期为呕吐毒素脱毒技术开发和产品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合成的具有高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在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其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也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是利用吸附剂、射线照射或化学反应来吸附或破坏毒素的分子结构,实现对霉菌毒素的脱毒。但该类技术存在去除率低以及可能会造成辐射污染和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流失等缺陷。而且,化学物质残留还会影响饲料品质。生物降解方法因绿色、高效等优势逐渐成为霉菌毒素脱毒研究中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种类,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霉菌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可为饲料霉菌毒素的生物脱毒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已经引起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奶牛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有些霉菌毒素还会代谢进入牛奶中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本文主要就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中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种原因,饲料会受到霉菌的污染,当养殖的畜禽摄入这些饲料后,会引起极大的危害,进而引发动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所以,认识、熟悉各类霉菌并掌握脱霉方法有着深远意义。为此,本文介绍了霉菌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脱霉方法(物理吸附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复合脱毒法)以及脱霉剂的应用,力求给从业人员以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饲料和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是当前养禽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多种霉菌毒素影响家禽健康和生产性能。本文介绍了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概况,综述了主要霉菌毒素的种类以及对家禽的危害,同时总结了霉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措施以及常见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效果,旨在帮助饲料企业和畜禽生产者积极应对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普遍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还直接威胁到动物食品安全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因此一直受到行业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部分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以及奶牛饲料防霉、脱毒等方法,为减少霉菌毒素对奶牛养殖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饲料及其原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菌不仅污染饲料,而且消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使饲料品质下降。畜禽摄食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之后容易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性能下降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文章就霉菌毒素危害及近年来国内外饲料霉菌毒素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毒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普遍存在于奶牛饲料中。对于奶牛而言,一部分霉菌毒素的毒性可以被瘤胃菌群弱化,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霉菌毒素可以直接通过瘤胃。而且瘤胃这种弱化毒素的保护机制很容易受到动物自身生理状态影响,一旦保护机制被破坏,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率就会上升,不仅会影响奶牛的健康,还会危害奶牛生产。有效防止饲料霉变的方法包括合理干燥、设备处理和储存加工,当然也可以用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脱霉剂处理等方式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4种剂量(0g、10g、15g、20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0g)相比,实验组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明显降低,但各实验组之间统计差异并不显著,仅有数值上的变化。同时,随着霉菌毒素吸附剂含量的增加,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试验前相比,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其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更少,但添加20g与添加15g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不同量的添加,均可有效降低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12.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4种剂量(0、10、15、20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0g)相比,试验组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明显降低,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仅有数值上的变化。同时,随着霉菌毒素吸附剂含量的增加,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试验前相比,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其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更少,但添加20g与15g间无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可有效降低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两组考察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饲喂等量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额外添加20g/(d·头)精料补充料,试验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普乐菲特20g/(d·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该试验预饲期7d,试验期77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不影响乳脂、乳蛋白,但对提高产奶量以及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P0.05)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提高原料奶质量,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两组,考察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饲喂等量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额外添加20 g/d·头精料补充料,试验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普乐菲特20g/d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该试验预饲期7 d,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不影响乳脂、乳蛋白,但对提高产奶量及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P<0.05)有明显效果.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提高原料奶质量,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评估了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6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和分布特点,得出如下结论:①我国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超标率和检出水平最高的霉菌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田间型毒素)。人们一直重视的黄曲霉毒素(仓储型毒素)超标率和检出水平均比较低;②饲料原料和全价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往往同时存在,由于不同毒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将加剧毒素的毒性作用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③副产品原料,特别是玉米副产品如干燥酒糟(DDGS)和玉米蛋白粉中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④与单一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原料相比,全价饲料中的多种霉菌毒素的检出水平才是相对比较准确和客观的控制指标;⑤控制霉菌毒素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控制原料质量和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试验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同一栋牛舍内对20头干奶牛和20头泌乳牛分别进行了四季氨气排放量测定,每个季节根据气象信息所提供的当地气温,分别在季前、季中、季末共选取气温相近的18d,分别对干奶牛(9d)与泌乳牛(9d)进行监测。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牛舍内NH3的浓度,把3次实测值进行累加,计算出24h奶牛NH3的排放值。结果表明,四季试验期间干奶牛舍内平均NH3排放量是6.42g/(头·d),四季泌乳牛舍内平均NH、排放量是10.62g/(头·d)。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奶牛排放NH3有一定的影响。奶牛NH3的排放量与奶牛的采食量、饲料配方和饲料中CP水平有关,一头体重500kg左右的奶牛一年产生约3.6kg的氨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SCC)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利用SAS9.0的GLM模型,统计分析覆盖16个省(市、区),33个规模奶牛场,23 351头中国荷斯坦牛,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的225 775条奶牛个体生鲜乳SCC检测记录。结果表明:奶牛个体生鲜乳SCC的总体均值为48×104cell/mL,标准差为117×104cell/mL,个体生鲜乳SCC波动范围较大;其中,77.9%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小于50×104cell/mL,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26;11.3%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SCC介于50×104~100×104cell/mL之间,乳房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16;10.8%的奶牛个体,生鲜乳SCC大于100×104cell/mL,理论上乳房处于临床感染状态,对群体混合样生鲜乳SCC的影响系数为0.58。奶牛个体生鲜乳体细胞数评分(SCS)呈正态分布,与奶牛个体因素(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含量、胎次和泌乳阶段)和环境因素(泌乳月份、泌乳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与奶牛养殖区域、奶牛场差异不显著(P〉0.05)。我国规模奶牛场奶牛个体生鲜乳SCC主要在50×104cell/mL以下,依据影响参数能实现对生鲜乳SCC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