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制以核桃和花生为原料,打浆后添加到牛乳,发酵制成营养丰富的坚果酸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坚果浆比例、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和酸度确定核桃花生酸奶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坚果浆占牛奶比例55%,蔗糖添加量5%,接种量3%,42℃发酵4.0 h,经后熟得到的酸奶综合评分最高,为86分,酸度为72°T。[结论]此酸奶产品口感细腻顺滑,坚果香味和奶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鲜牛乳、抹茶粉、杏仁浆为原料,研制一款抹茶杏仁酸奶。通过对抹茶粉的添加量、杏仁浆的添加量、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抹茶粉的添加量0.04%、杏仁浆的添加量5%、菌种添加量6%、发酵时间7h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抹茶杏仁酸奶凝固状态最好,品质优良,风味良好,且各项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桂花和速溶大豆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黄桃汁,制备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方法]以色泽、风味、口感、组织状态为感官评价指标,固定酸奶发酵温度为42℃,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速溶大豆粉添加量、菌种添加量、蔗糖添加量、黄桃汁添加量以及不同发酵时间对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桂花风味黄桃植物基酸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速溶大豆粉添加量28%,菌种添加量3%,蔗糖添加量4%,黄桃汁添加量12%,发酵时间8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酸奶感官评分为89.8分。[结论]产品色泽明亮,兼具桂花香与黄桃果香,口感细腻润滑,酸甜可口,凝固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脱脂乳粉、木糖醇、信阳毛尖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款低脂低糖的保健型风味酸奶,并对产品品质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得到茶汤比例、菌种接种量、木糖醇比例、发酵时间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茶汤添加量为15 mL/100 mL,菌种接种量为0.3%,木糖醇与白砂糖的比例为1∶2,在42℃的恒温条件下发酵8 h,加入0.8%的魔芋粉后熟24 h为最佳工艺配方。[结论]该配方生产的酸奶蛋白质含量为4.3%,脂肪含量为3.9%,酸度为82 oT,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口感细腻,酸甜可口,组织状态均匀,有发酵乳特有的香味和绿茶清香。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扩大荸荠的食用范围,丰富酸奶的种类,提高酸奶的营养价值。方法 以荸荠果浆、纯牛奶、发酵菌剂、蔗糖为主要的原料,开发一款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黏度、酸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发酵工艺。结果 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6 h,糖添加量10%,荸荠添加量10%,发酵温度40 ℃,所得产品组织细腻,口感柔和,具有浓郁的荸荠清爽风味。结论 荸荠适合添加到酸奶中,且当添加量为10%时,产品质量最好,荸荠风味酸奶将是一个有前景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白砂糖、猕猴桃果浆、复合稳定剂,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以感官、理化、卫生、微生物检测为评定指标,研究开发猕猴桃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猕猴桃酸奶的主要工艺参数、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生牛乳90%,猕猴桃果浆用量10%,蔗糖用量8%,菌种接种量3%,复合添加剂用量0.4%;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4 h。  相似文献   

7.
红茶枸杞酸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红茶枸杞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红茶、枸杞粉、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蔗糖、复合发酵剂,经发酵后制作一种新型营养酸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红茶枸杞汁、复合发酵剂、蔗糖添加量及发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对研制出的酸奶进行了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红茶枸杞汁添加量为8.09%,复合发酵剂添加量为0.18%,蔗糖添加量为8.03%,发酵温度为41.5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茶枸杞酸奶最终感官评分为97.98分,与预测值较近,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说明用最佳发酵工艺制作的酸奶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广西马山老黑糖及水牛乳为主要原料,乳酸菌种YO-MIX883 LYO 50DCU为发酵剂,以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酸度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黑糖酸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黑糖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黑糖添加量8%、菌种添加量3%、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43℃、水牛奶85%,发酵后在4℃条件下冷藏24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2分,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黑糖独特风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黑糖酸奶酸度为90.5°T、乳酸菌数为1.3×107CFU/g,蛋白质含量3.4%,脂肪含量4.6%,均符合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发酵水牛乳(RHB703-2012)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纯牛奶、黑豆粉、海藻糖和浓缩菠萝汁为原料,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备菠萝风味双蛋白酸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得到双蛋白酸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黑豆豆浆与纯牛奶质量比3︰1,海藻糖5%,浓缩菠萝汁15%,发酵时间6 h,菌种添加量2%,发酵温度42℃。[结论]制备酸奶呈淡绿色,有明显菠萝果香和酸奶特有的发酵风味,口感酸甜适中,组织细腻,感官评分92.15分。  相似文献   

10.
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野生红雪茶提取液,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经发酵研制出一种集野生红雪茶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酸奶。试验结果表明,红雪茶提取液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温度80℃、时间20 min、料液比1∶16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红雪茶酸奶最佳工艺为:红雪茶液添加量5.0%,蔗糖添加量7.5%,发酵剂接种量4.5%,发酵时间4 h。研制出的酸奶色泽均匀,呈天然淡红色、组织状态良好、略带雪茶的清香,清新爽口、酸甜适中,并且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抹茶作为当前健康、时尚的食品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中,但作为碾茶的研磨粉末,不能充分溶解于体系中,在商品化饮品中使用需要解决在体系中的悬浮问题。本实验研究不同复配比例微晶纤维素和卡拉胶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卡拉胶用量在0.3~0.4 g/L,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用量2.7~3.0 g/L时体系较稳定,此时抹茶奶茶的黏度为5~7 mPa·s,触变环面积为4.31~4.47 Pa/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自制酸奶与市售酸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乳酸菌活菌数、酸度、pH值等指标,先探究自制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后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自制酸奶过程中,发酵开始3 h后,随着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的累积,酸度上升、pH值下降,乳酸菌活菌数大幅度上升。发酵开始7 h后,乳酸菌总数开始下降,酸度的增加趋势和pH的降低趋势都有所减缓。在贮藏阶段,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各种酸奶品质变化基本相同,乳酸菌含量先升后降,pH值下降,酸度上升。在4℃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小于25℃。[结论]冷藏处理下酸奶的品质下降更慢,在自制或者购买酸奶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冷藏处理,开盖后尽快饮用完。两种酸奶具有不同的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总之,本研究为酸奶的安全贮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洋  高航 《中国奶牛》2020,(3):44-47
选用生牛乳、椰子粉、抹茶粉为主要原料,开发一款抹茶椰子乳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抹茶椰子乳饮料配方及稳定剂的复配方案。最优配方为:生牛乳添加量4.5%、椰子粉添加量2.5%、抹茶粉添加量0.3%、白砂糖添加量6.0%,稳定剂的最优配比结果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添加量0.1%、三聚磷酸钠添加量0.05%、结冷胶添加量0.03%。在该配方及稳定剂组合条件下,可获得香甜适口、风味醇厚、货架期稳定的抹茶椰子乳饮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羊奶粉、脱脂牛乳粉及浓缩乳清蛋白WPC-34代替部分混合奶粉生产酸乳,对酸乳发酵品质特性的影响,测定了pH值、滴定酸度、黏度和持水性,并做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用脱脂牛乳粉和羊奶粉按不同比例制作酸乳时(乳固形物恒定为13%),随着羊奶粉比例的增加,凝块变软,黏度降低,NpH值和滴定酸度变化不明显,在羊奶粉比例小于70%时感官评价分数降低不明显,然而当大于70%时感官评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当使用WPC-34替代混合乳粉(固形物含量为13%)发酵酸乳时,在替代率为10%-40%时滴定酸度、黏度、持水性均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项指标均在替代率为20%时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选取3种不含铝复合材料F1: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热封层(polyethylene/low densitypolyethylene·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PE/LDPE·EVA)、F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热封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EVA,PET/PE·EVA)、F3:PET/未拉伸聚丙烯·热封层(PET/castpolypropylene·EVA,PET/CPP·EVA)作为封口膜,对聚苯乙烯杯酸乳进行封杯.以封口膜材料特性、杯装酸乳货架寿命、杯装酸乳包装使用性能3个属性为出发点,综合比较和分析薄膜透氧量、杯装酸乳的感官评价、酸度以及贮存时间、杯装酸乳包装的封口盖膜揭开力和盖膜穿刺性能6项指标,其中测试杯装酸乳货架寿命属性时,产品贮存环境分为(30.0±1.5)、(25.0±1.5)、(4.0±1.5)℃.结果表明:同温度同湿度环境中,薄膜F3的透氧量最低,为46.602 cm3/ (m2·24h·0.1 MPa),氧阻隔性能最佳,薄膜F1最差.(4.0±1.5)℃时,温度对酸乳感官、酸度及贮存时间的影响没有(30.0±1.5)、(25.0±1.5)℃的显著,且贮存时间最长,可达7~8 d,此时酸度值超过87 °T.相同的温度和贮存时间内,薄膜F3封装的酸乳酸度值最低,酸度值增长最慢、品质最佳.在杯装酸乳包装的使用性能中,只有薄膜F2、F3杯装酸乳的封口揭开力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同时F1杯装酸乳的盖膜易穿刺性能极差,而薄膜F3易穿刺性能容易率达85%,为最佳.综上,不含铝复合材料F3: PET/CPP·EVA最适于做聚苯乙烯预制杯装酸乳的封口膜,其最佳使用温度为(4.0±1.5)℃,可实现最长8d货架寿命,而且该包装的使用性能亦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活菌型酸奶具有肠道保健功能主要得益于其中的活性乳酸菌,但在产品运输、货架期内活性乳酸菌会快速死亡,直接限制了酸奶健康功效的发挥。[方法]引入细胞微囊化和复合生物防腐剂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芯材和囊材,构建了适用于活性乳酸菌的微囊包埋体系,并采用复合生物抑菌剂对酸奶体系进行微生物质控,通过添加酸奶稳定剂强化酸奶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实现在常温环境下活菌数的大幅提高。[结果]实现产品在常温30 ℃环境下保存30 天,活性乳酸菌含量能达到初始含量的53.6%,微囊外微生物浓度为0,酸奶质地未有任何变化,脂肪上浮厚度为0.5 mm;风味评分8分以上,占比97%。  相似文献   

17.
川西高原牧区自然发酵酸乳中优良乳酸菌性能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从川西高原牧区采集的自然发酵的酸奶中分离出120株乳酸菌,通过在牛乳中的传代实验,筛选出6株遗传性状稳定,凝乳状态好,风味独特的乳酸菌菌株,对这6株菌进行了冷藏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及活菌数的测定,并通过菌株间的组合发酵以及不同工艺条件的正交实验,选出了最好的菌种组合和最佳的生产工艺用于酸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搅拌型酸乳的酸度、pH值、持水力、乳清析出量和对酸乳进行感官品评,研究不同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添加量对搅拌型酸乳稳定性的影响,确定PGA在搅拌型酸乳中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PGA可以明显抑制酸乳贮藏过程中的后产酸现象,较好地增强酸乳的持水力,显著降低酸乳贮藏过程中的乳清析出量,同时可以明显改善酸乳的质地、组织状态和口感。添加PGA有利于搅拌型酸乳体系的稳定,且随着PGA添加量的增加,稳定效果逐渐提升。综合考虑应用效果和成本,PGA在搅拌型酸乳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19.
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静  丁武 《中国奶牛》2011,(2):48-52
研究分析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感官与质构特性的影响作用,为筛选优良的羊酸奶发酵剂提供依据。使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羊奶,对羊酸奶的感官品质、酸度及质构特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单一菌种发酵,四种菌发酵的羊酸奶的感官评分排序是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丁二酮乳链球菌,不同乳酸菌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差异显著,使用双歧杆菌发酵可以获得最佳的质构特性,其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为34.96g、黏度为802.28g.s、凝聚性为44.65g、粘性指数为137.17g.s、保水力为85.00%;混合发酵剂发酵羊酸奶具有各自不同的感官和质构特性优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硬度和黏度最好,分别达到29.93g和715.09g.s,但风味欠佳;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的羊酸奶的凝聚性、粘性指数和保水力最好,分别达到45.86g、143.49g.s、91.00%,且风味良好。综合感官评价与质构特性,复合菌种双歧杆菌和丁二酮乳链球菌适宜作为羊酸奶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