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依据《NY/T939—2016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的含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全面分析试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评定,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牛奶中糠氨酸含量为7.3 mg/100 g 蛋白质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 mg/100 g蛋白质(k=2)。结论 方法中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糠氨酸标准物质称量、标准工作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和样品水解液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终点判定。  相似文献   

2.
2013年1月,新西兰牛乳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检出,引起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因此,乳制品中双氰胺的检测方法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及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FLC-MS/MS)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提取和净化、色谱柱的选择、液相条件的优化、质谱检测方式以及基质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建立了羟脯氨酸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乳与乳制品中皮革水解蛋白特征性成分。样品经酸水解后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衍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测定。采用AgelaVenusil-AA氨基酸分析专用色谱柱(4.6 mm×150 mm,i.d.5μm),柱温40℃,检测波长254 nm,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进样量50μL。方法定量限为0.046μg/mL(S/N=10),高中低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为98.2%~99.0%。该法具有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分析时间短等优点,适用于乳及乳制品中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的方法。样品中加入超纯水溶解,经过二硫苏糖醇和碘代乙酰胺溶液反应打开二硫键并保护巯基后,加入胰蛋白酶溶液进行酶解,反应结束后用乙腈水溶液定容,离心,移取上清液待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标准曲线在0~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在生乳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5%~117.1%,相对标准偏差为1.4%~6.7%。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用于牛乳和乳粉中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变性和非变性的α-乳白蛋白。方法:使用盐酸胍缓冲液作为样品溶解液和HPLC流动相,用巯基乙醇作为还原试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母乳样品为内标,使用TSK-GEL G3000SWXL柱,用紫外检测法在280nm波长处对洗脱物进行分析。结果:此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喷雾干燥工艺加工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α-乳白蛋白含量,且分离效果好,分析所用的时间约为20min。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法(不含盐流动相)和等度法(含盐流动相)测定奶粉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含量.通过实验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确立适合奶粉及乳制品中双氰胺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梯度法测定双氰胺在0.1002~10.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92.8%,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可用于奶粉及乳制品中双氰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乳铁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试样中的乳铁蛋白经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肝素亲和柱净化后,用反相-HPLC分离,以0.1%三氟乙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HPLC仪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乳铁蛋白质量浓度50~500 μg/mL范围内,检测结果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 mg/100 g,定量限为15 mg/100 g,平均回收率为93.9%;同一质量浓度乳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奶业振兴,2016年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发起实施了推动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研究项目——优质乳工程,它涵盖了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3个方面。其中优质乳标识制度提出了以活性酶类、活性蛋白和糠氨酸为核心的优质乳制品品质的评价方法。目前,在糠氨酸和乳铁蛋白检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前处理时间长且过程复杂,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灵敏度高,但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毛细管电泳质谱法对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好分离检测效果,但是毛细管电泳和质谱接口还存在一定缺陷,维护成本较高,检测重复性差。本文阐述了优质乳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的检测方法,比较了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优质乳中糠氨酸和乳铁蛋白检测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立更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发酵乳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并对青海省传统发酵乳(酸牦牛奶、酸山羊奶和酸马奶)Vc含量进行测定.发酵乳样品经5%偏磷酸溶液提取,旋涡混匀0.5 min,离心10min (8000 r/min,4℃)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对V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流动相为0.015 mol/LHAc-NaAc缓冲液(pH 3.5)/甲醇(95/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发酵乳中Vc能得到良好分离最低检测限0.040 mg/L,回收率95.07%-98.41%,线性相关系数r>0.9996.建立了高速、高效、高灵敏度的测定发酵乳Vc含量的HPLC法.并对青海省40份传统发酵乳中的Vc含量测定发现,同类样品中的Vc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常山口服液中2种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对中药常山及其药物制剂的国家兽药典质量标准提出制修订建议。本研究采用HPLC法,通过方法学验证和不同色谱检测系统的考察,测定常山口服液中常山乙素和常山甲素的含量,明确药物色谱条件的系统适用性要求。包括安捷伦1290型HPLC仪(SB-C18色谱柱)、沃特斯2695型HPLC仪(XTerra@MS C18色谱柱)和岛津SPD-10A型HPLC仪(Amethyst C18-H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30∶69.79∶0.21),pH值5.2~6.2,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三种不同类型的液相系统和色谱柱,所测3批次样品中的主成分含量基本一致,常山甲素和常山乙素的峰型较好,与周围杂质可有效分离。该研究方法可为常山碱口服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研究有机酸肠道调节剂对奶牛产奶量、采食量和主要DHI 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388 头泌乳母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日粮不添加肠道调节剂)、2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肠道调节剂)。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 kg/d·头(P<0.05),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增加0.84 kg/d·头(P<0.05),乳脂肪含量增加0.20 个百分点(P<0.05),乳中脂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含量、体细胞计数(万个/mL)、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 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酸肠道调节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3 家婴幼儿配方羊乳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原辅料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水平进行测定,并就检测结果进行评估。方法 使用过程分析法对不同生产工艺的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简称“婴配羊乳粉”)各个环节生产过程及原辅料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 共检测过程样本104 份及原辅料样本81 份,确定婴配羊乳粉的三种生产工艺均不会产生高氯酸盐,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为原料奶的带入,辅料中高氯酸盐对婴配羊乳粉的贡献率低于26%,辅料中高氯酸盐的高风险因素为含乳原料。结论 婴配羊乳粉三种生产工艺对高氯酸盐的产生没有影响,原料奶是婴配羊乳粉中高氯酸盐的主要来源,辅料中高氯酸盐会带入婴配羊乳粉中,其中含乳原料贡献率大,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头孢氨苄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双周期和双序列交叉设计,将22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成2组,按30 mg/kg BW分别单剂量口服头孢氨苄片受试制剂Trolevis®300和参比制剂Rilexine®300,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0.5、1、1.5、2、2.5、3、4、6、8、12、17和24 h从臂头静脉采血。对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利用建立好的UPLC-MS/MS方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用WinNonlinTM 8.1软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方法学结果显示,在100~5 000 ng/mL浓度范围内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 0.99,标准曲线方程为y=10.6828x-176.481;高、中、低3个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105.63%、104.35%和102.40%;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15%;检测限为50 ng/mL,定量限为100 ng/mL。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参比制剂组和受试制剂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1.77±0.55)和(2.70±4.68)h;Cmax分别为(28.09±5.09)和(26.82±7.94)μg/mL;T1/2分别为(3.39±1.43)和(3.12±1.05)h;AUC0-t分别为(121.81±25.80)和(116.34±36.30)μg·h/mL。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药时曲线相似,且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数的比值分别为99.51%、99.27%和99.30%,其90% CI均在80.00%~125.00%之间。[结论] 本试验建立的UPLC-MS/MS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头孢氨苄的浓度测定,且头孢氨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等效的,临床上均可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选取体重接近、胎次相同、体况良好的荷斯坦牛60 头,随机分为4 组,每组15 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组、II组、III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200 g/d·头,250 g/d·头,300 g/d·头,试验期为30 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50 g/d·头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显著降低了牛奶中的乳脂率和体细胞数(P<0.05),显著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牛奶中的乳蛋白率(P<0.05)。结论 日粮中添加250 g/d·头的复方中草药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及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摸清兰考县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亚临床乳房炎流行规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加州奶牛亚临床乳房炎试验(CMT)方法对3 家规模化奶牛场的547 头泌乳奶牛进行亚临床乳房炎检测,调查该病与奶牛胎次、泌乳期和乳区的关系。结果 奶牛阳性率为20.11%,乳区阳性率为10.88%;1~2、3~4和≥5胎次的奶牛发病率分别为13.37%、20.53%和29.46%;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发病率分别为15.11%、22.12%和30.89%;乳区阳性率介于8.59%~13.16%。结论 兰考县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亚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与胎次、泌乳期存在正相关,与乳区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生鲜乳的冷却是牛奶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比较不同制冷模式对生鲜乳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方法 本项目对比了速冷和直冷两种生鲜乳制冷模式对生鲜乳冷却时间、温度、酸度、菌落总数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和推广生鲜乳速冷技术提供参考。结果 速冷模式可以在1~3 min内将生鲜乳温度冷却至4 ℃,效率远高于常规直冷模式,综合经济效益显著;在奶罐温度保持上,在4 h内速冷模式下,生鲜乳温度(5.12 ℃)、酸度(13.47 OT)、菌落总数(1.58 CFU/mL)极显著优于直冷模式的温度(5.55 ℃)、酸度(12.92 OT)、菌落总数(4.06 CFU/mL);对温度、酸度、菌落总数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直冷模式下,温度与酸度、菌落总数相关性不显著;在速冷模式下,温度与酸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与菌落总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采用速冷模式可有效降低菌落总数,减少微生物繁殖,保障生鲜乳的质量,综合效益显著,为传统牧场奶厅改造,保障优质乳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云南乳饼副产物乳清液的附加值,使用喷雾干燥技术获得一种新型的高营养价值乳清粉。方法 以乳清液为原料,将溶解度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确定乳清粉研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当碳酸氢钠用量为0.7%,离心条件3 600 r/min,凝乳pH为6.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 ℃,蠕动泵数值70 Hz时,研制出的乳清粉中蛋白质13.9%,乳糖49.4%,水分3.3%,灰分6.8%,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标,该乳清蛋白粉溶解性95.18 g/100 g,乳化性72.07%,具有诱人的奶香味,无酸味、异味,色泽呈现均一的淡黄色,口感丝滑,复水性较好。结论 此试验研究为乳饼副产物乳清液的利用提供了途径,为乳清粉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鲜牛乳、红枣、枸杞为主要原料,利用俄罗斯生产的特色菌种进行发酵,探究俄罗斯风味红枣枸杞酸奶的加工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和乳清析出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混合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结果 俄罗斯风味红枣枸杞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混合汁20%,白砂糖3%,接种量3%,发酵温度42 ℃,发酵时间4 h。结论 制得的产品呈红褐色,口感软滑,酸甜可口,质地均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扩大荸荠的食用范围,丰富酸奶的种类,提高酸奶的营养价值。方法 以荸荠果浆、纯牛奶、发酵菌剂、蔗糖为主要的原料,开发一款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黏度、酸度作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发酵工艺。结果 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6 h,糖添加量10%,荸荠添加量10%,发酵温度40 ℃,所得产品组织细腻,口感柔和,具有浓郁的荸荠清爽风味。结论 荸荠适合添加到酸奶中,且当添加量为10%时,产品质量最好,荸荠风味酸奶将是一个有前景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