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高蛋白大豆冀豆12为材料研究了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鼓粒期达到峰值,鼓粒期以后开始下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升高也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密度22.5万株/hm~2处理最大。密度为22.5万株/hm~2时,群体产量3 736.67kg/hm~2,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疆伊犁州昭苏垦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条件下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马铃薯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覆膜、密度)随机区组设计,于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使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各器官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不同处理下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山西北部地区推广种植的春玉米品种整株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制定适宜该地高产栽培管理措施。2014-201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垦沃2号(KW2)、KWS9384(KWS9384)和晋单32号(JD3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玉米干物质与氮、磷养分积累分配特点。结果表明,KW2在生育期内每株干物质、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32.95,4.90,5.21 g,均明显高于KWS9384和JD32。其中,较KWS9384分别高15.11%,11.36%和10.15%,较JD32分别高17.55%,27.94%和28.96%;KW2的籽粒产量、整株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明显高于KWS9384和JD32,收获指数三者间无显著差异;KW2籽粒及根系中氮、磷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KWS9384和JD32,因而,其具有更高的矿质元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综合分析认为,在参试的3个春玉米品种中,KW2最适合在密植条件(6.75万株/hm2)下高水肥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黔薏苡1号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薏苡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薏苡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和株高生长动态满足逻辑斯蒂函数,表现为“S”型曲线.薏苡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速率变化规律为:生育初期缓慢,在中期迅速加快,后期逐渐下降.薏苡干物质的分配动态:在整个生育期,叶占全株干物质百分比逐渐下降;根占全株干物质百分比在拔节期略有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茎全株干物质百分比先逐渐上升,在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高密度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旨在探索黄河流域冀中植棉区棉花晚播适宜的密度。【方法】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密度处理:9.0万株·hm-2(D1)和12.0万株·hm-2(D2)。2017年以农大601和国欣棉9号为材料,2018年供试品种为农大601。研究不同高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在棉花快速生长时期,D2密度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D1,可见较高密度在棉花旺盛生长阶段易创建较大的冠层结构,但过高的叶面积指数导致群体郁闭,不利于群体光合性能提高,尽管D2群体总干物质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较多,但较强营养生长势制约了生殖生长,导致生殖器官养分分配比例降低;增加密度对铃重及衣分没有影响,可能因为年际间气候因素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素2年结果不尽一致。【结论】在该地区适宜晚播条件下,D1更有利于构建合理的棉花群体结构,易达到稳产;而D2有获得高产的潜力,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化控技术改善群体器官间养分分配,提高经济系数可获得更好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128.0 mm和246.4 mm条件下, 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 底水和拔节水分别灌溉60 mm处理(W2)在两个生长季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 2005—2006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 2006—2007年生长季, 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分别占农田耗水量的47.32%、23.04%和29.64%; 与不灌水处理(W0)相比, 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 以W2处理最高, 分别达8 241.59 kg hm-2和84.18%。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 使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 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 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增加, 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均降低, 以土壤供水量所占比例降低最大。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在本试验条件下, 以底水和拔节水各60 mm的灌溉量为最优。在小麦生长季降雨量为246.4 mm条件下, 仅灌60 mm底水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其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高于底水和拔节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追施不同氮肥量对陆地棉SPAD值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在南疆巴州地区以当地主栽品种‘巴43541’为材料,设置4个追施氮肥水平,分别为不追施氮(N0)、减施50%常规追施氮肥(N1)、常规追施氮肥(N2)、增施50%常规追施氮肥(N3),分析不同追施氮肥量对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50%追施氮肥量能增加陆地棉各生育期的SPAD值和SPAD积累值,且生殖器官干物质转化比例最高为60.53%,产量为6581.32 kg/hm2,相比于其他处理增产1.4%~16.5%,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减施50%常规追施氮肥处理较其他处理增产虽然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增高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可考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北疆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北疆高产棉花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分析表明,干物质积累的最快时期出现在盛花结铃期,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在初花至盛铃期,在这段时间内,是利用水肥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和控制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绿肥还田利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对优化区域玉米种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2020—2021年在甘肃内陆河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全量翻压(tillagewithfullquantityofgreen manure incorporated in the soil, TG)、绿肥地表覆盖免耕(no-tillage with full quantity of green manure mulched on soil surface,NTG)、绿肥地上部移除根茬翻压(tillagewithrootincorporatedinthesoilandabovegroundgreenmanure removed, T)、绿肥地上部移除免耕(no-tillage with above ground manure removed, NT)和传统翻耕、休闲(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leisure, CT) 5个处理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NTG和TG处理具有明显的干物质积累优势,在完熟期二者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T处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氮肥对小黑麦中饲237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焰焰  聂传朋  董召荣 《种子》2006,25(7):41-43
对大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小黑麦中饲237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能提高中饲237灌浆中期的维管束数目、穗下节的长度和直径,促进中饲237拔节期后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牧草产量,且氮肥基.追2次施用效果比一次基施更好。中饲237灌浆中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额由大到小为茎〉穗部(穗轴+颖壳〉籽粒)〉鞘〉叶片。加大施氮量并且分两次施用能促进中饲237灌浆中期营养物质由鞘、茎叶向籽粒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花生根系生长是否存在冗余,探讨花生根系生长的适宜土壤深度,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尼龙网袋限根栽培的方法,研究了土壤深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但当限根深度超过60 cm,再增加土壤深度后增加幅度变小。在生育前期各土壤深度之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在生育后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冠比增大。荚果干质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到限根深度60 cm处理时荚果干质量最大,之后再增加土壤深度荚果干质量反而降低。说明土壤深度过浅限制了花生根系、地上部和荚果生长,产量降低;土壤深度过深导致生长冗余,产量反而降低;适宜的土壤深度能够保持合理的根系大小,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荚果生长,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栽培模式,于2015年以高产油用大花生新品种花育36号为试材,利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花前揭膜(UPF)和全生育期覆膜(MPF)2种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和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PF和MPF 2种方式下,花育36号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鲜质量动态变化以及荚果产量间均存在不显著差异。与MPF种植方式相比,UPF方式有利于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主茎节数等。同时,UPF前期根茎叶和荚果的鲜质量以及根茎叶各器官的干质量均大于MPF,但荚果的干质量小于MPF,UPF下的荚果减产871.3 kg/hm2,减产率为8.1%。在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和花生种植效益的前提下,UPF种植方式是可行的,采用该种植方式不但能够较好的利用地膜前期的正向效应,而且大大提高了残膜回收率并增加花生秸秆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皖芝1号’和‘豫芝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芝麻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芝麻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施肥、品种)随机区组设计,于芝麻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芝麻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各器官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苗期到初花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以茎叶为主,后期分配中心转向蒴果和籽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是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芝麻获得高产。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促进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与分配是芝麻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不同施肥水平对烤烟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含量积累分配的影响,旨在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肥力水平(不施肥、低肥水平、中肥水平、高肥水平),研究烤烟根、茎、叶3个部位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含量的变化及分配特点。结果表明:(1)烟株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进程呈增加趋势,至圆顶期时,叶片干物质、磷和钾积累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烟株对氮、钾的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肥水平处理显著低于低肥水平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烤烟产量(干物质积累)的提升难以靠增加施肥量来解决,在实践中,推荐以中肥水平150.0 kg/hm2(N:P2O5:K2O=1.0:0.8:2.0)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16.
高春华  于振文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作物学报》2013,39(12):2211-2219
2007-2009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利用测墒补灌技术,设置0~1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拔节期65%, 开花期55%~60%)、中(拔节期75%, 开花期65%~70%)、高(拔节期75%, 开花期75%) 3个处理,比较了14个小麦生产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差异。以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14个小麦品种分为3组,分别是超高产高水分利用率组(I组)、超高产中水分利用率组(II组)和高产低水分利用率组(III组)。比较各组代表品种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及日耗水量,播种至拔节期山农15 (I组)显著低于济麦22 (II组)和烟农21 (III组),拔节至开花期山农15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开花至成熟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中水分条件下,山农15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而在低和高水分条件下,3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在中、高水分条件下,山农15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成熟期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烟农21;营养器官开花前贮藏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和烟农21;3品种的经济系数以山农15最大,济麦22次之,烟农21最小。  相似文献   

17.
测墒补灌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于2007-2008和2008-2009小麦生长季, 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 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35.41°N, 116.41°E)采用大田试验, 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灌水的W0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 + 拔节期65% + 开花期6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低, W1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 + 拔节期70% + 开花期70%)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 籽粒干物质分配量显著高于W2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80% + 拔节期80% + 开花期80%)和W3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播种期90% + 拔节期80% + 开花期80%);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开花后向籽粒的再分配量和再分配率均为W0>W3>W2>W1, 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为W1>W2>W3>W0;W1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灌浆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提高了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向籽粒的分配比例, 有利于增加粒重;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但产量最低;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两生长季均随测墒补灌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两年结果, W1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溉处理, 其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设计0~140 cm土层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0%、70%和70%, 在两个小麦生长季中, 通过测墒, 分别补充灌水43.8 mm和13.8 mm, 灌溉水和降水的利用效率最高, 并获得了最高籽粒产量, 分别为8837.8 kg hm-2和9040.9 kg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