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102份光子陆地棉材料为母本,分别与遗传标准系TM-1杂交,获得102个F1群体。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重复,对光子陆地棉材料主要性状进行遗传评价。结果表明,调查的11个性状表型差异均较大,材料间产量性状(株高、果枝数、铃数、铃重、衣分和子指)差异大于纤维品质性状(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和伸长率),特别是衣分、铃数等性状差异更明显; 除果枝数、马克隆值、伸长率以外,光子亲本群体其他性状的平均值都小于F1群体。而亲本群体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F1,不同光子材料的杂种优势有很大差别,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种质某些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为负值,其后代性状表现劣势; 纤维品质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与毛子程度均呈负相关,而产量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与毛子程度均呈正相关,说明可利用光子材料杂种优势改良纤维品质,而其后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受到限制; 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与各个性状的中亲、超亲优势的相关都不显著,说明在光子材料的育种中,杂种优势是不能通过亲本之间的遗传背景相似程度来预测的。  相似文献   

2.
以食葵不育系17-A26为母本、恢复系17-C19为父本,构建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研究了产量相关性状盘径、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后代变异及遗传率。结果表明,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变异幅度排序为单株总粒数>粒长>盘径>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狭义遗传率排序为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粒宽>盘径>结实率。根据遗传进度结果,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和粒宽宜早代根据表型选择,盘径宜晚代选择,结实率宜晚代结合多环境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用引进的紫黑色种皮玉米随机交配群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单株自交选择,培育出紫色中脉稳定纯系06Z-2。以06Z-2(P2)和白色中脉自交系L-24(P1)为材料,创制出F1、F2、BC1和BC2群体,对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中脉性状属于显性单基因遗传,分离世代中紫色中脉株数与白色中脉株数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第一定律,且遗传稳定,易于转育。深入开展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与应用研究,对于玉米自交系或杂交种防杂保纯、进行种子纯度鉴定、保护知识产权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孔霞  任羽  孙玲燕  张志群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21):7168-7178
为了研究蝴蝶兰观赏性状遗传现象,以2个蝴蝶兰品种P7和P19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亲本及其F1代的9个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杂交后代的冠幅、花梗长、花序长、花朵纵径、唇瓣颜色5个数量性状与其双亲比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其平均值均较中亲值有所下降,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8.00%,82.73%,96.97%,99.69%和92.45%,但都有超亲个体存在;而在分枝数、单枝花朵数、总花朵数、花朵横径、花瓣颜色5个性状的遗传上表现出较强的超亲优势,尤其是在总花朵数和花色上,正反杂交组合的总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127.87%和113.00%;在花色上,花瓣和唇瓣的颜色正反交后代的颜色呈梯度分布,正反交均出现双亲没有的花色类型;杂交后代的9个数量性状变化幅度较大,有利于针对不同育种目标选择不同的后代个体;在花色遗传上,紫红色花亲本的花色遗传能力更强,这些性状的分离特征和遗传表现将为蝴蝶兰育种亲本的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有效穗数是蓖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为揭示蓖麻有效穗数的遗传基础及挖掘其候选基因,利用表型差异显著的2个亲本杂交构建F2和BC1(F1×P2)群体,通过SSR引物基因分型以及CIM和ICIM-ADD 2种检测方法对单株有效穗数和一级分枝有效穗数进行QTL定位,并以相同方法在S1群体进一步验证QTL重复性。在F2群体中共检测到9/5(CIM/ICIM-ADD,下同)个QTL,其中,单株有效穗数和一级分枝有效穗数QTL分别为3/2,6/3个,分别解释了6.70%/11.87%和25.15%/13.87%的表型变异。BC1群体的定位结果与F2群体基本一致。其中,qESNPP3.1和qEPBSN3.1为稳定QTL,贡献率都接近10%,后者在S1群体中再次检测到,贡献率为13.27%;它们在RCM915~RCM950标记区间内重叠分布,共同构成1个调控蓖麻有效穗数的主效QTL簇。从RCM915~RCM9...  相似文献   

7.
选用农家种改良过的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优良的分枝型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成24个F1杂种,研究了9个主要经济性状,即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1)不育系中有8个性状,恢复系中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4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百粒重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则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3)从GCA分析看,参试的不育系以A6最为理想,A2次之;恢复系则以C3最为理想。从SCA分析看,组合A2C1单株产量效应值最高;(4)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大部分经济性状存在杂种优势,甚至相当一部分存在超亲优势,并且这些优势都是可利用的,F1多倾向于早熟、粗壮、高杆、大盘、多粒亲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籽粒大小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的杂交后代开展了与产量具有密切关系的粒形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2和F3群体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表现值范围都超过亲本的表现值,并且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10%。另外,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的加性方差均大于显性方差,广义遗传率在F2和F3代中分别为0.77~0.82和0.82~0.85,固定遗传率都达到0.80以上。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相互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粒宽和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以上结果表明,具有较高遗传率的粒形相关性状可以在后代早期进行选择,但由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而且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因此建议继续繁殖后代到基因型稳定,同时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选拔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小豆铁吸收代谢突变体作图群体叶色性状的变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河北801’(耐缺铁野生型)×FMY011 (缺铁敏感突变体)和MY076 (耐缺铁突变体)×GM352 (缺铁敏感资源)的F2分离群体的叶色分离情况,测定了叶绿素SPAD值,并分析了其与单株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F2群体分离出新叶黄化和正常单株,其叶绿素SPAD值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SPAD值与单株产量、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缺铁引起的新叶黄化会降低小豆产量。缺铁胁迫验证田间叶色分离表型,结果显示‘河北801’×FMY011群体的叶色表型与田间叶色分离符合度高,新叶黄化F2单株的F2:3家系全部黄化,新叶绿色F2单株胁迫下其96.62%F2:3家系表现正常绿叶或呈杂合叶色分离,3.38%新叶绿色F2单株胁迫下其F2:3家系新叶黄化,表型不符合。MY076×GM352分离群体,田间正常叶色与缺铁胁迫鉴定的叶色一致,但田间新叶黄化F<...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34份亲本为‘PR107’和‘合口3-11’的人工杂交组合F1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50.18%之间,多样性指数在3.42~3.53之间,总体上表型性状表现不够丰富;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叶片横切面形状显著负相关(-0.351*),与小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0.352*);杂交F1代产量和树围平均水平略低于中亲值,杂种优势指数均处于65.58%~105.31%之间,亲本组合杂种优势属中等水平。利用9对多态性引物分析杂交子代,每对引物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Shannon’s指数(I)、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0.076 6~1.084 5、0.331 5~0.970 6、0.029 4~0.636 7和0.029 0~0.657 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70~1.0之间,聚类结果可以将杂交F1代分为2大类。总体来看,杂交子代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表型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普通丝瓜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普通丝瓜的果皮颜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旨在为果皮颜色控制基因的挖掘及外观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绿果皮丝瓜材料YX014和白果皮高代自交系丝瓜材料LJ-01为亲本,配制成P1、P2、F1、F2、B1、B2等6个世代,通过目测的方法对6个世代单株的丝瓜果皮色性状观察和分级处理,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皮色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丝瓜果皮颜色的最佳遗传模型为B-1,即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并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B1、B2和F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96.4%、99.1%和99.4%。此外,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50和0.00,显性效应分别为0.50和0.48,说明第一对主基因在加性效应中占主导地位,且为负向效应,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近似相等。控制普通丝瓜果皮色的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较高,普通丝瓜果皮色遗传改良可以在早期分离世代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pply basis for selecting strong heterosis hybri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F2 utilization, by evaluating yield heterosis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of hybrid F1 and F2 generated by transgenic Bt varieties in upland cotton. [Method] Ten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lines)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selected to produce 10 crosses, and four of them with better competitive heterosis (CH) in yield were screened out to analyze the lint yield and fiber traits of F1 and F2. [Resul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re was a strong CH in yield of F1, but the yearly variation was large. Hybrids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poor production year. The CH in yield decreased obviously in most of the F2 combinations.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crease of boll weight was the main cause of drop of yield CH in F2. The fiber quality index in F2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compared with F1, and the coefficient of range and variation(CV) increase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quality trait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yield components, with a trend of F1 < SCRC 28 (CK) and F2 > F1. The CH of lint yield and fiber traits changed between F1 and F2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We screened out a combination with higher CH of yield in both F1 and F2, and with less decreased yield CH, fine fiber quality and light separation in F2. [Conclusion] The hybrids generated by transgenic Bt varieties in upland cotton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dversity resistance and yield stability. Fine fiber quality and light separation in F2 came from crosses with the parents of fine fiber quality and small differences. So, it is possible for breedersto select valuable F2 combinations 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蝴蝶兰观赏性状遗传规律,优化杂交亲本,更加高效的培育高品质的蝴蝶兰新品种。[方法]以5份大红花蝴蝶兰为材料,设计了3组正反交杂交组合,并对杂种后代花底色、花径、花朵数、花梗高度、植株冠幅等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个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花底色、花朵数、花梗高度等性状杂种优势明显,在花色上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花斑变化,正反交分离表现明显不同,深紫红色大红花作为母本时,获得深色杂种后代的几率更高;3个杂交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花径分离表现不尽相同,‘T’和‘R’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花径则表现超亲优势,而‘133’和‘62’,‘J’和‘62’正反交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当母本花径较大时,杂种后代花径总体较大,但获得超亲花径的比例低;3个组合正反交植株冠幅均表现一定程度的衰退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阐明大红花杂种后代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离表现,为蝴蝶兰育种亲本的选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位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方法】以陆地棉高强纤维品系中棉所679和纤维品质一般的农垦5号为亲本构建包含20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对应的F2:3家系群体,对2个群体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等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检测。用6 688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在双亲间筛选,得到149对多态性引物,以F2为作图群体,使用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连锁图谱构建,并对F2及F2:3群体进行QTL定位。【结果】根据F2群体基因型信息构建了1张包含119个标记、28个连锁群、总长为1 173.5 cM(centiMorgan)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在F_2、F2:3群体中检测到9个和11个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s,这些QTLs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其中F2群体的qFL-D11-1、q BT-D11-1与F2:3群体的qFL-D11-1、q MIC-D11-1均定位在标记DPL0062与HAU0423之间,推测这些位点可能是控制纤维品质性状的重要QTL。【结论】利用多个群体进行QTL定位有益于发现稳定的QTL位点,控制纤维品质性状的基因可能成簇存在,为挖掘纤维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对照优势,且环境间表现一致。F1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在各个环境下的中亲优势均值全部为正,且相对较大。除个别环境外,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值也全部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片段代换系及F1的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亲本与F1在多个环境下的综合表现优异,其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群体材料的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颜色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态的差异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8个不同颜色的纯色蝴蝶兰品种的花瓣中心部位(2个白色蝴蝶兰品种,3个黄绿色蝴蝶兰品种和3个紫红色蝴蝶兰品种)和4个有斑的蝴蝶兰品种(2个白底红斑的蝴蝶兰品种和2个黄底红斑的蝴蝶兰品种)的底色部位、斑色部位及底色与斑色相交部位分别进行观察对比,同时采用鲜切片浸泡在0.25%PEG溶液中观察有斑样品斑纹交界处的纵切面表皮细胞形状变化。结果发现,除2个白色品种的表皮细胞为乳突状外,其他品种的表皮细胞均为穹顶状。另外发现部分样品花瓣表皮存在少量气孔。结果表明,相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可能不同,但同一片花瓣不同颜色区域的表皮细胞结构则是相同的,说明花瓣颜色并不是影响蝴蝶兰花瓣表皮细胞形状的决定因素。以上不同颜色蝴蝶兰花瓣显微结构的观察比较,将对蝴蝶兰花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北牡丹品种瓣基色斑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娜  袁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6):192-197
西北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牡丹栽培品种中极富特色的品种群,所有品种的花瓣基部都有色斑。实地调查中发现,这些色斑在位置、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存在丰富的变异,现结合文献资料,对这些变异进行整理分析。色斑的位置有基部和离基2种情况;颜色以棕红色、紫红色、棕色、黑紫色等紫黑色系居多;色斑的大小按其高度占花瓣的高度比例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4种;形状有卵形、椭圆形、圆形等10种。对色斑的描述可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的顺序。此外色斑透背与否及雄蕊瓣化瓣上的白色条纹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些特点极大地提升了西北牡丹品种花朵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8.
温度及遗传背景对棉花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7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哈克尼西棉胞质不育系与来源于同一个哈克尼西棉恢复基因(Rf1)培育出的3个不同细胞核背景的恢复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配置了21个F1。21个F1和3个恢复系种植于2个生态区,通过性状调查,采用ADE模型和直观作图的分析方法,探索遗传背景和温度对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流域安阳点,恢复系H46花粉量略高于H80,在长江流域无为点则相反;H46和H80在安阳和无为点的花粉量均高于恢复系ZBR;3个恢复系在盛花期多粉花率和少粉花率的表现趋势与其所配置的杂交组合F1的花粉多粉率及其平均产量竞争优势大小一致;F1籽棉和皮棉产量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F1花粉量不仅受加性效应的显著影响,还受到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极显著影响;F1籽棉产量与其花粉量的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的相关系数接近1,并达显著水平,表明环境影响花粉发育并对产量形成起关键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温度及遗传背景与恢复系恢复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将对棉花三系恢复系的选育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