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一  王丁 《农学学报》2023,13(8):94-100
霜冻事件是与农业相关的最严重的极端事件之一。研究霜冻的变化趋势和强度变化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霜冻的认识,对农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利用朝阳、阜新地区1951—2020年气象资料和农作物苗期、果树开花及成熟期物候资料,应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霜冻发生时间和频率等,研究辽宁西北部霜冻致灾风险强度。结果表明:5月1日之后的春季霜冻致灾强度>80%,终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为41.6%,重度致灾(70%<ST≤100%)概率为20.0%;因终霜日期以-0.438 d/10 a倾向率提前,春霜冻致灾风险强度线性下降9.4个百分点,而2001—2020年春季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下降5.2个百分点。9月15日之前的秋季霜冻致灾强度>80%,初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为27.7%,重度致灾(70%<ST≤100%)概率为5.7%;因初霜日期以1.734 d/10 a倾向率明显后推,致灾风险强度线性下降34.0个百分点,而2001—2020年秋季霜冻致灾风险强度平均下降24.9个百分点。年度霜冻致灾风险强度线性下降25.6个百分点;2001—2020年下降17.1个百分点。结果说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辽宁西北地区年度霜冻致灾风险强度总体在减弱,而终霜日提前趋势不稳定,调整作物播种期需谨慎。1991—2020年初霜冻致灾风险强度下降明显,因此,秋季热量资源存在开发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错季草莓生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10年冰雹灾害数据,对冰雹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防雹作业点数据,从致灾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四川省错季草莓生产区冰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平台完成错季草莓雹灾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错季草莓生产区每年均有冰雹发生,发生时段多集中在3—10月,30年内降雹频次呈下降趋势,降雹日数以甘孜藏族自治州最多,攀西地区最少。冰雹灾害风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高风险区集中在川西北高原西北部及中部,包括石渠县、色达县及理塘县等,低风险区多集中在攀西地区。  相似文献   

3.
收集整理了宁夏16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指标,采用所建立的晚霜冻气候风险评价指标因子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宁夏酿酒葡萄种植区的晚霜冻气候风险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了各地的晚霜冻气候风险,并制作了区划图。结果表明,宁夏可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风险区域。晚霜冻综合气候风险较高(高风险和次高风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沙坡头西南、海原南部、同心南部、盐池东部和陶乐等地,这一地区霜冻发生频率高,年均霜冻日数多,种植酿酒葡萄经常会遭遇严重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中南部大部地区及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理论和方法,借助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重庆3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09年的冰雹灾害及相关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运用自然灾害评价 理论和方法,借助 GIS平台对重庆市冰雹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选取冰雹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 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按照风险评估理论将4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到重庆市冰雹灾害综合风 险区划图.重庆冰雹灾害可划分为5级风险区,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冰雹灾害风险度较高,而中西部冰雹灾害风险 度较低,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风险区,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次低风险区.这为制定社会发展规划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 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4月、2011-2020年4月乡镇区域自动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核桃霜冻害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萌芽-开花期的霜冻是对蓝田核桃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的主要气象灾害,霜冻最早出现在4月1日,最晚出现在4月27日(葛牌),一般出现在04-07时。4月上旬是蓝田县各地霜冻发生的集中时段,4月中旬塬区、山区易发生霜冻,4月下旬山区仍有霜冻发生,应结合各地霜冻发生的规律,开展霜冻气象服务。冷空气是霜冻发生的主要原因。霜冻气象服务中应关注冷空气过程。以4月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利用Arcgis10.5软件空间插值的功能将蓝田县划分为霜冻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绘制蓝田县核桃霜冻风险区划图,为防御核桃霜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收集宁夏贺兰山东麓9个气象站1961—2015年4~5月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法,从气候致灾角度研究了酿酒葡萄晚霜冻日数和频率变化规律以及霜冻灾害致灾危险性。结果表明,近55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晚霜冻发生日数在78~233 d之间,轻霜冻发生日数明显多于中霜冻和重霜冻,随年代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轻霜冻发生日数下降速度大于中霜冻和重霜冻;霜冻频率除北部大武口外呈现自北向南辐射递减的规律,各等级霜冻频率最大出现在陶乐,最小出现在大武口,随年代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霜冻频率除惠农持续下降外,其他各站在下降过程中均出现2个或3个跃升阶段;各站酿酒葡萄晚霜冻致灾危险性大部处于中度偏低水平,且随着气候变化,霜冻致灾危险性有变小的趋势,中、低等致灾危险范围明显增大,截至2015年,高危险性区域基本消失,次高和中等危险区域范围也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建立基于Arc GIS应用技术的灾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再找出各评价因子的影响程度,计算各灾种的风险系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Arc GIS应用技术的支持下,按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3个等级,绘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为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屯昌县是海南省蜜柚的主要产区,开展屯昌蜜柚的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可为蜜柚种植推广和灾害防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利用2006~2017年屯昌县及周边39个高覆盖度区域气象站资料,通过构建蜜柚寒害指数和风害指数,计算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建立屯昌蜜柚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按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枫木镇、乌坡镇南部山区;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枫木镇、坡心镇部分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枫木镇和乌坡镇部分地区;较低和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坡心镇、西昌镇、南坤镇北部地区。在高风险地区,可以适当调整当地蜜柚种植结构,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推广抗风、抗寒栽培和先进管理技术,保证稳产增收;在低风险区适宜大面积种植推广蜜柚。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贞宏  杨益  刘芳  王兴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78-11781,11783
[目的]研究基于GIS的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选取贵州作为研究区域,以1km×1km埘格数据为评价单元,利用贵州省1961-2008年气象站点日降雨资料,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受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暴雨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的基础上,构建基于GIS的风险评价模型对4个子指标和风险性总指标分别评价,并最终得到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贵州省暴雨灾害风险自中部向四周呈递减的总趋势,低风险区集中在贵州省东北部,暴雨较少、抗灾能力较强是该区风险低的主要原因;高风险区集中在省中部偏西地区,主要因为暴雨集中、地形变化大、森林覆盖率低,其中安顺市较高以上风险地区占该市98.02%,而2010年发生特大地质灾害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岗乌镇也属于高风险区。这与实际受灾清况相吻合。[结论]该研究为以区域为对象的宏观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对水稻初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水稻初霜冻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  相似文献   

13.
在对华中三省历年秋季连阴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新修订的秋季连阴雨判别标准和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气候灾害监测分析业务系统连阴雨程度评估标准,分析了不同程度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代表区域连阴雨过程灾损情况,从灾害风险的角度,探讨了秋季连阴雨灾害的高影响年份及高风险分布区,并针对较高风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实施措施。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以0.21次/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越接近南部,减少趋势越明显。各地秋季连阴雨呈一致减少趋势,且西部减少速率大于东部,尤其是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局部地区减少趋势达显著水平。程度越重的连阴雨减少趋势越明显。风险分析法在区域秋季连阴雨灾害高影响年份和高风险区域评估方面适用性较好,高影响年份与实际灾情对应较好。河南西南部的栾川、西峡局部地区,湖北西部的房县、宜昌西部和恩施地区,湖南西部大部及东南部郴州等局部地区是秋季连阴雨高风险区。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大部和东南部这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可考虑采取相应的风险回避或风险转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4—2015年丽水冬季、春季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以及2001—2015年丽水市农业局茶叶站资料,根据茶叶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指标,统计丽水茶叶低温冻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采用多尺度趋势等方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分析低温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丽水低温冻害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1月发生冬季冻害的频次最高;2月发生早春霜冻的概率最高,2月茶叶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早春霜冻的年平均日数分别达到4.8 d、3.9 d和3.9 d。早春霜冻日数呈显著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减少1.3 d;极端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约每10 a升高0.3℃。3种早春霜冻等级,以轻度霜冻为主,占霜冻总日数的53.8%,中度霜冻和重度霜冻日数分别只占霜冻总日数的27.4%和18.8%。低温霜冻对春茶采摘的影响,主要以早春霜冻为主,且以轻度霜冻对始采日的影响最显著,霜冻日数与春茶始采日呈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与始采日呈负相关,即霜冻日数越多,气温越低,春茶达到萌芽的时间越长,始采日也相应推迟。  相似文献   

15.
以198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站日最低气温及初霜冻发生日期为基础,以不同气候生态区的80%保证率成熟日期作为界限日期,评定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秋季霜冻灾害是否发生,并构建霜冻灾害气候危险性风险指数指标体系,分析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发生的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30年时间尺度内,内蒙古大豆不同等级秋季霜冻发生范围虽有略变小的趋势,但各等级的初霜冻日均呈提前趋势;霜冻发生的区域特征明显,轻霜冻发生范围相对较广且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较大。不同等级秋季霜冻发生频率大致呈东北高、西部和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变异系数与强度频率空间分布规律相对一致,变异性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山脉和阴山山脉地区。通过气候危险性风险指数指标模型的构建和等级划分,内蒙古大豆秋季霜冻危险性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霜冻危险性高的区域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其中大兴安岭南麓农区是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之一,掌握霜冻变化规律,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熟型,做好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是保证大豆丰产丰收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岱岳区1981~2010年近30a春季的低温气象资料,分析当地春季晚霜冻发生的特点,对下辖的10个乡镇气象站2006—2010年共5a的气象资料进行插值和年代外推,并进行春季低温风险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岱岳区3月和4月低温灾害综合风险的分布大致相同,北部和东部山区的祝阳镇、徂徕镇等乡镇(街道)为高度风险区,马庄镇、房村镇等城市近郊为中度风险区,粥店街道、满庄镇、大汶口镇等乡镇(街道)多为轻度风险区。研究结果可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农业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阿拉善左旗的霜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阿拉善左旗地区霜冻灾害气候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基础上,从霜冻灾害发生的成灾环境、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承灾体的易损性三个方面选取了地貌、灾害频率、人口、社会经济条件等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法建立了霜冻灾害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等数学模型;运用ARCGIS10.0软件,通过对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操作得到霜冻灾害的孕灾背景、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经过图层叠加以及等级划分得到霜冻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吐鲁番市1991—2021年葡萄春季霜冻发生的经济数据、产量数据、气象资料、历史灾害等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引入灾损率概念定量评估了霜冻灾害损失,将气象要素、对应的气象产量、灾损率分别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考虑到最低气温和地面最低温度的双因子共同作用,构建了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灾害等级。结果表明:(1)线性分离法分离趋势产量后筛选出的典型灾害年份为2001、2002、2003、2005、2011、2014年,运用灾损率分析减产从严重到不严重的年份依次为2001、2011、1990、2003、2002、2005、2000、1991、2014、2017、2016、2004年。(2)影响吐鲁番市鲜食葡萄春季霜冻的气象因子为日最低气温、地面最低温度、霜冻持续日数,葡萄霜冻受灾减产的临界值为日最低气温4.4℃,地面最低温度-0.6℃。(3)吐鲁番葡萄春季霜冻气象指标等级:轻度为0℃1≤4.4℃且-2.0℃3≤-0.6℃;中度为0℃1≤4.4℃且-4.0℃3<...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风险区划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区1981-2014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选取不同等级雾、霾频率作为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指标,以人口密度、公路密度和地均三产业值作为孕灾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考虑地形因子、河网密度和地均GDP作为承灾体易损性评估指标,从这3个角度出发,基于GIS技术,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到四川省盆地地区的雾霾灾害风险区划结果.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区雾霾灾害风险等级呈现出从盆周山区到盆底区域不断升高的基本特征.高、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底部的大部分区域,与高原接壤的高海拔区域和盆周山区处于雾霾灾害低风险区和次低风险区,与盆周山区相邻的盆底边缘地区大部分为中等风险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江懿  陈磊  任竹  陈娟 《农学学报》2016,6(3):77-81
为了客观评估风雹灾害对安徽省农作物造成的风险损失,利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安徽省1991—2012 年近22 年的农业风雹灾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因风雹灾造成的农业受(成)灾面积相对较小;在受灾指数10%下,安徽省风雹灾害风险水平为低风险,风险概率为156 年1 遇;安徽省风雹灾成灾指数一般不超过8%,该指数下的风险概率约为10000 年1 遇;随着受灾程度的增加,安徽省各市的风雹灾害风险概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