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支原体导致的羊呼吸道传染病对养羊业的危害极为严重。过去对此的研究多集中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但是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colum,Mcc)、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Capri,Mmc)、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LC型(M.mycoides subsp.mycoides LC,MmmLC)精氨酸支原体(M.arginini)等都是导致山羊和绵羊肺炎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应用双重PCR方法检测羊支原体肺炎病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capri,Mmc)特异性引物MmcF/MmcR和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tiae,Mo)特异性引物LmF/Lm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比例等条件的选择,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检测Mmc和Mo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Mmc 195 bp和Mo 361 bp目的片段,但对其他病原菌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分别检测出0.1ng的Mmc DNA和0.01 ng的Mo DNA,或同时检测出1ng Mmc和1ng Mo混合的DNA。用该双重PCR方法可对实验室保存的4株绵羊肺炎支原体和2株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进行准确鉴定,并可从临床病料中检测出相应支原体,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用于Mmc和Mo的快速鉴定、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送检病羊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料染色镜检,初步诊断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又经无菌采取病料接种改良Frey培养氏液,再取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液后分离到可疑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将培养生长的支原体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和碱性复红染色;进行了各种生化试验,进行动物和鸡胚接种试验和平扳凝集等血清学试验;最后确诊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并分离获得了绵羊肺炎支原体。该结果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送检病羊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科染色镜检,初步诊断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又经无茵采取病料接种改良Frey培养氏液,再取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液后分离到可疑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将培养生长的支原体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和碱性复红染色;进行了各种生化试验,进行动物和鸡胚接种试验和平扳凝集等血清学试验;最后确诊为绵羊支原体肺炎,并分离获得了绵羊肺炎支原体。该结果为绵羊支原体肺炎的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8):1-4
为检测绵羊在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前后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盘羊杂交羊人工感染MO,在感染前后分别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TNF-α、IL-8、IL-10及IFN-γ含量。结果显示:两组羊在感染后IL-1β浓度均升高,第21天巴什拜羊的IL-1β含量降低,且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感染后两组的TNF-α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TNF-α含量开始下降,且第14天显著低于杂交羊(P0.05),第21天极显著低于杂交羊(P0.01);感染后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的IL-8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且杂交羊IL-8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两组羊的IL-10含量在第5天达到最高,且杂交羊极显著高于巴什拜羊(P0.01),而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杂交羊;感染后两组羊的IFN-γ含量逐渐升高,第14~21天,巴什拜羊的IFN-γ含量开始下降,而杂交羊则继续升高,第14和21天巴什拜羊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杂交羊。结果提示:绵羊感染MO前后细胞因子变化明显,巴什拜羊和杂交羊细胞因子变化也有差异,这对研究支原体肺炎发病机理及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羊支原体性肺炎,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高热、咳嗽、胸膜发生浆液性、纤维性炎症等,病死率高。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接触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在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羊只缺乏营养,容易受寒感冒,造成羊只抵抗力下降,也容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给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生长抑制、PCR扩增测序和动物致病性试验对从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病原中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马山黑山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为绵羊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引起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它不仅能感染绵羊同时也可感染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易给养羊业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内蒙古境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多有发生,为了查明病原,分别在内蒙古一些发病地区采取病料,经分离得到了疑似绵羊支原体菌株7株。对该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理化特性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快速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巴什拜羊与其杂交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差异,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杂交羊人工感染MO,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制作肺部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感染后杂交羊比巴什拜羊表现出更严重的、典型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羊的评分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羊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结果表明,巴氏拜羊对MO感染具有一定的抗性,而杂交羊对MO较易感。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互助县某羊场藏系绵羊患病死亡,伴有腹泻、神经症状,为快速确诊发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病羊样品5份,通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分析。结果证明此次病原菌为羊致病性D型魏氏梭菌,毒素基因分析显示该菌同时含有α和ε两种毒素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昆明系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从试验致死的小鼠中分离到与藏羊病原相一致的细菌。三种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该菌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研究确定了本次藏羊致死的主要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结果可为该羊场梭菌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旨在应用基于p113基因特异性的PCR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安徽流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已报道的Mo p113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前期分离的Mo安徽流行株AH-01、AH-02、AH-03和AH-04进行p113基因扩增,并对菌株的p113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PCR方法,4株Mo临床分离株均可扩增到大小约为28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安徽流行株AH01、AH02、AH03和AH04的p113基因序列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均在95%以上,与Mo ATCC 29419和Mo贵州流行株GZ-QX1的p113基因序列相似性在88.6%~89.3%。提示基于p113基因的PCR方法可以用于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开展由Mo引起的绵羊和山羊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无菌采取内蒙古地区某发病羊场的绵羊病变肺脏组织,接种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后获得1株支原体,根据分离株的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及生化试验等,初步鉴定为绵羊肺炎支原体。然后提取分离株的基因组,用通用引物体外扩增出分离株16S rRNA序列,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33种支原体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鉴定该分离株为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省乐至县发生胸膜肺炎性传染病的山羊群中采集12个鼻拭子及4个肺组织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从9个鼻拭子和4个肺组织中分离到支原体,经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未发现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及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曼氏杆菌。结果表明,绵羊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该山羊群发生胸膜肺炎的病原,同时说明绵羊肺炎支原体也是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同时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MO)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h)的方法,本研究根据MO的hsp70基因和Mh的gcp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这两种病原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扩增MO (135 bp)和Mh (227 bp) DNA片段,其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06×103拷贝/μL和6.37 c fu/mL,与单一PCR相同.该方法对常见的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MO和Mh的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52.50%,与单独PCR符合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为临床上MO和Mh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鉴定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便、快捷、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取青海贵德黑藏羊毛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德黑藏羊公、母羊毛辫长度平均分别为26.65cm和24.157cm。羊毛纤维类型的重量百分比,公、母羊粗毛、两型毛、绒毛和干死毛分别平均为46.01%、22.85%、30.74%、0.40%,净绒率为76.77%;毛纤维细度公、母羊粗毛、两型毛、绒毛分别平均为53.88μm、25.43μm、20.45μm。表明,黑藏羊毛具有毛辫长度长,粗毛、绒毛、两型毛比例适中,且干死毛含量少,毛纤维细,净绒率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疾病的现场便捷化诊断方法,本研究选择Mo高度保守区域tuf基因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恒温热隔绝式PCR(ii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iiPCR方法仅对Mo的典型菌株和其临床分离菌株的DNA呈阳性结果,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对Mo基因组DNA的检出下限为24fg/μ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检测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从临床采集的羊鼻拭子及支气管拭子中检测出MoDNA,对扩增产物的测序表明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iiPCR方法为Mo的检测及其感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绵羊肺炎支原体(Mo)最适生长培养基,针对Mo 16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FQs/FQa,建立可定量检测Mo 16S rRNA基因FQ-PCR方法,通过检测不同培养时间各Mo培养液中Mo Y98株核酸含量,比较Mo于不同培养基中培养特性,以筛选Mo最适生长培养基。结果,以Broth-ame与TSB1培养Mo 7,10和14 d时Mo核酸检测值较高,较Frey-ame、PPLO-ame更适合Mo生长。本研究为后续Mo生物学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