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插花作品是花材与容器的统一体,也就是说容器是插花作品的一个有机的部分。二者必须协调,把握好“花为主,器为配”的原则。不能使靠近容器的花材与容器的色彩太接近,以免影响作品的色彩构图,即使追求对比也要适度,切忌强烈而刺激,以免喧宾夺主。所以说插花好看,器皿难配。插花对容器的要求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枝叶貌不惊人,却是艺术插花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无论线条简洁、意境深远的中国式插花,还是热烈奔放、雍容华贵的西洋式插花,其作品的完美,都不仅仅体现在花与容器的选择、造型和搭配上,而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枝叶的运用中,正所谓“好花还需绿叶扶”。  相似文献   

3.
中国插花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风格特点,在世界插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我国传统插花使用的花器,对花有特别的涵义,因它不只是装水养花而已,而是象征滋养万物的“大地”,或庇护花木的“金屋”或“精舍”。因此,我国的花器根据其象征意义、材质及造型种类的不同,主要分为瓶、盘、缸、碗、筒、篮六大花器,相对的,插花也分为六大容器插花。  相似文献   

4.
竹子生机勃勃,茎干挺拔秀丽,枝叶潇洒多姿, 竹子开始以花器和花材的形式出现在插花中。     独具风韵。竹子除在绿化美化环境中应用外, 竹制花器与应用又以一种新的形式——插花花艺,走进了人民的生活。 在插花容器中竹制花器屡见不鲜,如常用花器 竹子插花应用的起源 有竹筒、竹篮等。异形花器有香筒、竹夫人等。这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在汉代竹制品 些花器在插花中经常应用,不但具有朴实无华的乡就已丰富多彩。汉代也曾是“竹子文明”的时代, 土气息,而且易于加工,形状简洁,色彩素雅。当时主要有以编织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插花中常用的容器有瓶、盘、缸、碗、篮、筒六大类。每类容器对花材的衬托作用。表现造型,强化意境的效果各不相同,要求的插花技巧也不一样,所以根据使用容器的不同,中国传统插花习惯上可以分为瓶花、盘花、缸花、碗花、篮花、筒花六大类。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震览会期间,来自北京的薛立新、王绥枝、罗宁三位花艺师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向大家演示了这六大类中国传统插花的插制技巧。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是本届中国杯大赛的亮点之一,初赛及决赛中各有一件作品是中国传统插花作品。一路走来进入前10名的选手,都接受了缸花和瓶花的挑战。中国传统插花的“味道”也在观赛人群中散发。那些道劲的枝条、轻柔的花朵和累累的果实在东方文化融合下感染着每一位选手与观众。  相似文献   

7.
插花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在我国最初源于佛教的供花,早在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就有在佛像前的瓶插供奉应时花卉的礼节,以示虔诚之意,称为“佛花”。唐宋以后,“佛花”逐渐摆脱了原来的宗教色彩,演变成一种花卉造型艺术。随着当时牡丹的兴盛,无论在宫廷寺院,还是在民间小宅,牡丹插花已很普遍。 元代,已出现了牡丹插花保鲜的技术,如元代俞宗本的《种树花》中  相似文献   

8.
在花卉市场常听到顾客对花商说“我要艺术插花”,许多花店店员也常把“艺术插花”挂在嘴边。什么是“艺术插花”呢?2001年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艺术”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这一阐述中,可以看到插花不论是哪一种类或派别都可以称为“艺术插花”,因为插花正是以花的美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中对美的追求,插花本身就是艺术活动,插花活动所创造的作品并没有“艺术的”与“非艺术的”之分。  相似文献   

9.
插花主要以切花花材作为素材,而实际上插花的“花”并不局限于花朵,凡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各部分如花、枝、叶、果、芽、根等都统称为插花中广义的“花”。而切叶是其中不可缺少且用量较大的,只有花而没有叶的作品往往缺乏深刻的表现力,甚至在某些作品中切叶反而成为作品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正结构是中式插花艺术创作中的一大要项,是插花作品的骨架,又是插花作品的筋脉。结构包括插花作品的布局、动势和一些基本法则,与插花创作的成败紧密相关。古人插花非常注重插花作品的结构布局。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就提道:"插花着瓶中,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存意态,得画家写生之趣,方佳。"其中"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存意态"讲的重点就是插花作品的骨架形态。"得画家写生之趣,方佳"即是教导我们要向画家写生绘画时那样布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对插花的保鲜也颇有研究。在古典插花专著《花镜》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凡花滋雨露以生,虽瓶养亦当用天落水,每日添换,其开庶久;若三四日不换,花必零落,蕊必干枯。每夜宜择无风有露处置之犹可多延一二日之鲜丽,此乃天与人参之力也。”天落水指雨水。  相似文献   

12.
正中式插花艺术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依归,以花卉、花器为主要素材,经过世界华人创造或广泛吸收接纳的技术与艺术进行加工造型,用于表现自然美、社会美、造型美和个人情愫的生活美学。瓶、盘、缸、碗、筒、篮是中式插花艺术的六种基本花器。各器型形成及盛行年代各有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差别,如瓶花高昂、盘花深广、缸花厚壮、碗求中藏、筒重婉约、篮贵端庄,为各器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鲜花销售淡季。7、8月花艺人士也借此机会频繁组织各类活动,交流技艺,普及花艺知识。 7月中旬,台湾中华人文花道发展协会会长王国忠在无锡有百年历史的《云过园》老宅,展出了以六大花器为主的30余件插花作品,并将花与茶、乐、画有机结合,文化特色浓郁。  相似文献   

14.
《闲情记趣》,清代沈复所作。沈复,江苏苏州人,著有《浮生六记》一书,系作者的自传体文字。《闲情记趣》即为“六记”之一。沈复一生非常喜爱花卉盆景艺术,由于在文化艺术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他特别注重追求造景、赏艺活动的高层境界,并适时记叙下来,因而留下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篇章。《闲情记趣》就是这样一篇以记述作者有关花卉盆景创作、欣赏等活动为主的文字。在这本书中,他于插花之道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讲述了一些方法,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美学观点。所述皆极平常的一些材料,但却能达到“精微韶秀而又明莹自然”的艺术效果,颇有可观览之处。一、瓶花插花首先,关于花数、配色和用瓶皆应有所讲究。每瓶之中,花朵数“宜单不宜双”,花的种类则宜“取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无论是宫廷插花,寺庙插花,民间插花,还是文人插花或者是写景式,写意式,谐音式的插花形式,包括现代的传统瓶花,盆花、篮花、缸花、筒花碗花以及现代花艺都离不开木本花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叶云在广州插花花艺界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她本是广州市广奥化纤有限公司的员工,插花花艺是她的业余爱好。但是,她以业余爱好者的执著专心于插花花艺,终于取得不凡成绩。她的作品《珠江帆影》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另一作品《香飘四季》在200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上获金奖。  相似文献   

17.
插花,由于使用花材花器的不同,可供观赏部位的不同以及欣赏角度的不同,而表现出纷繁多样的形式。这里介绍几种能够显示其造型个性的具体形式。曲线体插花又称弧线式插花,是利用流线形物体能够给人轻快流畅感受这一特点,选择线条清晰的花卉材料插制而成的。银柳、书带草、柳树枝、唐菖蒲、葱花等花材,都可构成不同的弧线造型。在一件插花作品中,各条“弧线”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趋势点,互相呼应。还可以配上几朵大花形的花或团簇的小花来点缀一下,以增加作品的内容。与以表现线条为主的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8.
日本de花道     
朋友,你知道“生花”这个词吗?它是一种插花术,在日本人民的生活中代代相传,更有众多的日本朋友苦心钻研,从而发展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活动。“生花”就是以艺术手法将带枝的绿叶和鲜花插在容器中,用以陶冶身心、抒情寓意、美化生活。“生花”有一套程序和规矩,叫做“花道”。在日本,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0月,上海举办的青年插花艺术大赛,由于参赛作者踊跃、作品风格多样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插花热”的特点。这次大赛不仅有专业工作者参加,各单位的插花爱好者200余名也积极前来参赛,各种题材的作品达380余件,真可称为一次插花盛会。“触目繁花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参赛作品中有不少继承了诗情画意的传统风格。如《缱绻》作品,将一两朵含苞待放的黄  相似文献   

20.
2002年4月26日至28日,杭州市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和台湾财团法人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在杭州花圃联合举办了“两岸插花艺术交流展”,两岸70余名插花爱好者,共创作了百余件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传统插花作品,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那些富有诗情画意并充分体现植物自然美、线条美的插花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插花独有的神韵与风采,更为先人们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文化遗产而骄傲。 交流展首先展示的是从六朝的佛前供花到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插花作品的仿制品。每件插花作品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