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巍巍大宝山     
小引 大宝山原名大雾山 ,顾名思义 ,常年云雾缭绕 ,是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西坪镇产茶名山。然大雾山何以易名 ?相传安溪名臣詹紫庭在朝为官 ,一日 ,谓帝曰 :“我乡佛耳山 ,高峻秀丽 ,峰巅有水一池。”帝奇之 ,命画山以观 ,詹恐帝不悦 ,改画大雾山代之。附带山所产名茶献帝 ,帝品茗赞曰 :“极品 ,堪称大宝山 !”因而得名。(一 )巍巍大宝山陆羽旧乡关黄旦发祥地观音自有缘(二 )大宝誉茶山巍然万尺攀千年云雾绕气势欲欺天(三 )大宝誉茶山卢仝七碗篇佳茗凝雾露点点沁心田(四 )大宝誉茶山灵岩沐秀鬟观音播雅韵黄旦展新颜(五 )大宝誉茶山清泉…  相似文献   

2.
小引 大宝山原乐大雾山,顾名思义,常年云雾缭绕,是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西坪镇产茶名山。  相似文献   

3.
咏茶     
溪山行酷暑无情人有情老朋结伴故乡行奇香神韵引骚客胜景名岩摄茗珍咏芦田芦田碧浪青天映莲冠群峰植乌龙侧卧猴公沐甘露笔山幽谷茗香浓大宝山宝峰茶树雾云间神奇观音岂等闲黄旦奇香名不老本山毛蟹誉频添宝山水库宝山水库锁云烟碧水蓝天映茗园毛蟹本山戏绿浪观音黄旦浣漪涟登安溪凤冠山胜日遨游登凤冠笔山蓝水犹墨然挥毫吟颂观音韵泼墨讴歌黄旦鲜紫云山陡峭峥嵘两险峰爪牙隐现卧龙藏高坡深壑腾珀浪日丽风和泛茗香咏茶!厦门@余光前  相似文献   

4.
茶德吟     
壬申初月,接《中国茶文化》专号(2)之后,灯前拜读庄老晚芳撰写的《中国茶德》一文并诗,颇受教益,特赋一律,以表崇敬之情—米茶中华茶德射龙光,拜读诗文仰史庄。廉俭方能扬正气,美真恰可报安康、和诚处世均怀阔,敬爱为人意味长。妙笔生花香万里,晚霞映日满天芳。 (一)东风一笑绿山冈,南北茶乡处处芳.掉约村姑忙米摘,收来云雾压千反。 茶与诗漫云美酒醉诗家,自古骚人亦爱茶。清饮娱神添雅兴,茗香肺腑笔生花。 (二)正值阳春三月天,层层云雾烧山边。穿红着绿农家女,笑指新茶就是钱。茶德吟@徐治!江苏盐城~~  相似文献   

5.
皖西茶苑中的奇葩——“齐山云雾”安徽省金寨县出产的“齐山云雾”,在全国名茶中,是唯一的由单片鲜叶制成,不含茶头和茶埂的片形绿茶。它以奇特的造形,优异的品质,独有的魅力,享誉神州,香飘海外,成为皖西茶苑中的一朵奇葩。金寨县产茶的历史悠久。是全国一百个,...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06,(3):89-89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和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于4月23至26日在宁波举行。宁德市共有6家企业参加了产品展示展销,17个名优绿茶参加了2006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共获得金奖3个,即霞浦县金山云雾茶叶有限公司的金山云雾牌“翠芽”、屏南鸳鸯溪茶场的鸳鸯溪牌“栗香玉芽”、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品品香牌“太姥翠芽”。此外还获得银奖1个、优质奖3个。  相似文献   

7.
皇姑山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北麓,平均海拔800m以上,群峦叠翠,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得天独厚的无污染天然优质茶叶生产基地.皇姑山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玉叶香",这当然又有一个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上好茶叶吐露,它们就在枝头上。山峦起伏,绿着鸟啼,我和采茶少女一起落在春天的四月里。 走进茶园,枝叶招展。一棵棵茶树偎依,吸纳了庐山仙境的灵性,云雾的悟性,带着春天妩媚的神采,尽情婆娑,走动着香馨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卢茂村 《农业考古》2002,(4):303-303
黄山毛峰 ,是我省名茶之一 ,形如雀舌多白毫 ,汤色清澈带微黄 ,香气持久似白兰 ,滋味醇厚回味甘 ,喝时清香可口 ,余味无穷。黄山及其周围的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徽州府志》载 ,始于宋之嘉 ,兴于明之隆庆。黄山毛峰在三百年前就相当著名了。明代许次纾所著《茶疏》中说 :“若苏之虎丘、钱塘之龙井 ,香美浓郁 ,并可雁行 ,次甫极称黄山。”又据《黄山志》载 :“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 ,多轻香 ,冷韵袭人断腭 ,谓之黄山云雾。”这里说的黄山云雾 ,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山云雾茶 ,也就是现在黄山毛峰茶的前身。《徽州商会资料》载 :清光绪年间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有效取香率(有成熟麝香生成的雄麝占参与采香雄麝的比例)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997-2009年,于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通过识别参与取香的马麝个体,收集产香数据,计算年度及特定亚群的有效取香率,研究圈养马麝来源(野捕、驯养繁殖)、父母来源、取香时间(繁殖季节前和繁殖季节后)及年龄对有效取香率的影响。【结果】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的总体有效取香率为90.30%(n=732);因年度间驯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圈养马麝的有效取香率存在显著的年度间差异(P<0.05)。马麝个体来源影响其有效取香率,野捕圈养雄麝的有效取香率(93.75%,n=272)极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88.26%,n=460),但雄麝的父母来源对其有效取香率影响不显著(P>0.05)。繁殖季节前取香的有效取香率(90.43%,n=208)与繁殖后取香的有效取香率(94.83%,n=312)无显著差异(P>0.05)。圈养马麝的年龄显著影响其有效取香率(P<0.05),1.5岁龄雄麝开始分泌麝香,有效取香率为87.5%(n=96);4.5岁龄雄麝几乎都能产香,有效取香率约为100%(n=100);高峰取香年龄段为1.5~8.5岁龄;9.5岁龄雄麝有效取香率为71.43%(n=28)。【结论】驯养雄性马麝的有效取香率与个体来源、年龄和饲养管理有关,父母来源和取香时间对有效取香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云川贵民族习用药香龙肝香(杠香)的原植物品种,保护和开发民族药用新资源。[方法]实地调研、采访,采集龙肝香(杠香)原植物,收集标本,用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以及DNA条形码技术鉴别龙肝香(杠香)原植物品种。[结果]龙肝香(杠香)的藤本植物形态、香药材性状特征及DNA条形码特征与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相吻合。[结论]云川贵民族习用药香龙肝香(杠香)来源于豆科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滇黔黄檀富含树脂的木质藤茎。  相似文献   

12.
鄣科三泡香     
程国新 《农业考古》2002,(4):348-348
鄣科三泡香茶系江西省婺源县茶技站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的一只名茶新秀 ,产于婺源县境内的大鄣山脉 ,海拔 30 0米以上 ,山青水秀 ,云雾缭绕 ,生态环境纯净天然。采用当地选育的省级茶树良种———“鄣科一号”的新鲜芽叶精制而成。由于特定的高山条件和茶树品种 ,茶叶品质香高持久、汁浓耐泡 ,连续冲泡三次 ,香不减、味不淡 ,故取名为“鄣科三泡香”。产品投放市场后 ,因独特的高香品味 ,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销售前景十分看好。鄣科三泡香茶 ,头泡嫩香扑鼻、二泡栗香浓郁、三泡清香芬芳 ,属栗香型高档名茶。其外形圆紧细直 ,…  相似文献   

13.
为香蓼精油的推广与利用提供参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兴义产香蓼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香蓼精油的可挥发性成分,0.5麦氏标准比浊法检测香蓼精油对几种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并探索不同浓度精油对玉米粘虫的拒食作用;以抗坏血酸为对照,检测香蓼精油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香蓼精油有3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被鉴定,占总质量的96.01%,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十二烷醛(24.57%)、葵醇(12.08%)、异长叶烯(9.39%)、葵烷(8.14%)、蛇麻烯(5.72%)、石竹烯氧化物(3.05%)、石竹烯(2.36%)、补身醇(2.17%)、倍半香桧烯(1.44%)和α-橄榄烯(1.30%)。香蓼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88μg/mL和39.06μg/mL;0.012 5~0.2mL/mL香蓼精油对玉米粘虫均达到80%以上的拒食活性;香蓼精油对ABTs、DPPH和·OH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其EC_(50)分别为3.20 mg/mL、10.87mg/mL和10.24mg/mL。  相似文献   

14.
以泰州香荷芋为试材,通过测定失重率、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质地和色泽等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过的香荷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聚乙烯(PE)包装和对照组,纳米包装能有效抑制香荷芋贮藏期间水分的损失和MDA含量的上升,减缓香荷芋的自身衰老进程,抑制香荷芋质地的下降。而且纳米包装处理显著降低了贮藏期间香荷芋多酚氧化酶活性,减缓了酚类物质的氧化,提高了多酚的保留率,维持了香荷芋的良好色泽。因此,纳米包装可减缓香荷芋的失水和衰老,抑制色泽和质地的下降,提高香荷芋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测定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致香成分的差异性以及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及致香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饱和度(C)、色调角(H)及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总色差值(ΔE)及醛类、酸类、酮类、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3)梗丝色度值L*、a*、b*和C与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醛类、酸类、酮类和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ΔE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H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ApaI-RFLP技术对4个不同地理分布的香猪类群(各50头)GH基因-119 bp~ 486 bp区域间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共检测到A(449 101 55 bp)和B(316 133 101 55 bp)2个等位基因,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各香猪类群中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均大于0.6;AA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均大于0.5。所有香猪类群的基因型分布经卡方检验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剑白香猪与久仰香猪经卡方独立性检验其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从江香猪、久仰香猪和环江香猪聚为一类,剑白香猪另为一类,这一聚类结果与按香猪类群间的地理分布远近特征划分结果不太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粤北大宝山采集了30份土壤样品及对应的植物根系样品,分析发现,取自污染区的27份土壤样品中,Cu、Zn、Pb和Cd含量不同程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对植物根系样品进行染色,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侵染,发现81.5%的污染区根系样品中存在AM真菌侵染;土壤样品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各种AM真菌孢子和AM真菌菌丝.调查结果表明,大宝山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存在着多样性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18.
香荚兰属种质研究与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荚兰属植物分布全球热带地区,南北纬27°以内,全世界有近110种。目前在我国发现有4种,即台湾香荚兰(Vanilla somai Hayata)、深圳香荚兰(Vanilla shenzhenica Z.J.Liu&S.C.Chen)、越南香荚兰(Vanilla shenzhenica Gagnep)和大香荚兰(Vanilla siamensis Rolfe ex Downie),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广东以及台湾等地潮湿的热带山沟谷林下。商业栽培的香荚兰主要是墨西哥香荚兰(Vanilla planifolia Ames),以生产芳香的豆荚而著称。笔者结合研究工作,对国内外香荚兰种质资源的分类和资源分布、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保护利用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香荚兰种质资源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香根草为供试材料,采用温室水培的方法,研究了香根草对1和10 mg·L~(-1)扑草净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和10 mg·L~(-1)扑草净处理后,香根草总鲜重和鲜重增长率较CK(未添加扑草净)显著下降;香根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随扑草净处理天数的延长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胁迫效应随扑草净浓度增大而增强;胞间CO_2浓度(Ci)随扑草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处理天数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但扑草净未对香根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产生显著影响.1 mg·L~(-1)扑草净处理35 d后,香根草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10 mg·L~(-1)扑草净处理则呈缓慢恢复趋势.种植香根草的营养液中1和10 mg·L~(-1)扑草净的去除率较未种植香根草处理分别提高了44.68%和53.76%.  相似文献   

20.
百里香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传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44+6446
[目的]研究百里香中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从百里香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初化合物,然后经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百里香甲醇提取物及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芝麻素(Ⅰ)、木栓酮(Ⅱ)、表木栓醇(Ⅲ)和β-谷甾醇(Ⅳ);其中化合物Ⅰ、Ⅱ、Ⅲ均为首次在百里香植物中被发现。[结论]该方法研究了百里香中脂溶性化学成分,为百里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