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仝茶诗名天下宁夏灵武市教师进修学校江涌“茶理精于唐,茶事精于宋”,迷恋茶道,引茶入诗成为唐宋文人的特殊雅好,卢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以茶诗而名天下,古今尚无第二人。卢仝(约795-835年),晚唐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镇)人(一说济源人)...  相似文献   

2.
王河  真理  龙晨红 《农业考古》2003,(4):164-176
天下第一泉,一云庐山谷帘,一云长江中泠,一云北京玉泉。千百年相讼互诘,虽为仁智各见,但天下第一泉的桂冠到底花落谁家,始终难以定夺,然而无锡的惠泉,自从唐代被品为天下二泉以来,其地位始终岿然不动。正如元代诗人张雨所说:“水品古来差第一,天下不易第二泉。”(《游惠山寺》)再加之惠泉所处二浙之要  相似文献   

3.
玉川茶歌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川茶歌献疑贵州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建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他有一首著名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又称作玉川茶歌,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篇出色作品。全诗如下: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  相似文献   

4.
杨连正 《农业考古》2005,(2):123-129
二十九 湖北宜昌陆游泉,陆游泉位于湖北宜昌市西约lO公里处三游洞风景区的下牢溪南岸边。泉水出褥自西陵山腰的岩壁石罅中,从三游洞前拾级而下百余步,在半山腰的悬崖下有一座半壁亭内有一石砌方池,长宽各1.5米,深约1米的泉池其后墙石壁上书“陆游泉”三字。泉亭两边石柱上刻有“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亭旁立一石碑上用中英文镌刻的碑文:“陆游泉,宋代爱围诗人陆游于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十月八日。因被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去任通判路经夷陵游览三游洞时,取该泉泉水煎茶,故名为陆游泉”,又称三游洞潭水。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陪陵县境内,处于乌江离注入长江约一公里的江旁,有一道一千六百多米的石梁,石梁上镌刻着十四尾“鱼”形。(因刻在这石梁上,故称“石鱼”),这“石鱼”镌刻于何朝代,虽无史料可证明,但在石梁上(“石鱼”旁)却有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七三年)的题字:“二月石鱼见”,故一般称此“石鱼”为“唐代鱼”或“唐代  相似文献   

6.
大茶 《农业考古》2012,(2):132-133
南茶北酒,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古往今来,茶与酒仿佛一双欢喜冤家,演绎了数不清的奇闻韵事。晚唐卢仝《七碗茶歌》流芳百世,但据史料载,这位与陆羽齐名的玉川子嗜酒更甚于痴茶,经常烂醉如泥,是个十足的酒  相似文献   

7.
许乐江 《农业考古》2002,(2):196-197
读关于茶的文赋诗词 ,神游其中 ,使人悠然忘世 ,心归于静 ,真有一种“杯水如名淡”的意境。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 ,茶文化犹如一朵芳越椒兰的奇葩 ,其德操所蕴 ,不同流俗。茶与文赋诗词 ,在中国都是源远流长 ,而又密切相连。从写《赋》的杜育 ,写《封氏闻见记》的封演 ,写《茶经》的陆羽 ,直到写茶诗的皎然、卢仝、苏轼、王世贞等 ,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来。在茶与文赋诗词的密切关系中 ,古人有许多妙论。汉代大医学家华佗著《食论》说 :“苦荼久食 ,益意思。”《神农本草经》云 :“荼叶苦 ,饮之使人益思。”诗仙李白得族侄僧所赠玉泉仙人…  相似文献   

8.
贺江鸿 《农家科技》2014,(11):74-75
“济源的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再次来到济源……”央视七套《乡约》栏目主持人肖东坡向济源市的观众朋友热情地打招呼。2014年8月22日上午,济水之源,王屋山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是继2007年《乡约》走进济源五龙口之后,时隔七年,再次走进济源,全方位宣传济源地域特色、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9.
杨连正 《农业考古》2004,(4):127-131
酿泉原叫玻璃泉,又名让泉,位于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醉翁亭前,沿琅琊古道下行至薛桥西边即是酿泉。欧阳修《醉翁亭记》日:“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泉池用石块砌成三尺见方,水注入池后汇入玻璃沼流入醉翁潭,经醉翁潭瀑布最后注入凤凰湖中。泉池旁立一石碑上书:“让泉”二字,为清康熙年间州守王赐魁立碑并镶嵌于泉侧石砌护墙中间。  相似文献   

10.
陆羽论水:“山水上、江水次、……”按这种理论标准评天下之水,当以“庐山康王谷谷帘泉”为第一,是于理不悖的。“杨子江中水”即中泠泉排位第七“也就不足为怪。唐张又新《煎茶水记》引当时高级官员刘伯驺之说,以“中治水为第一泉”。当然评分的标准主要是主观判断,标新立异,原无不可。但中泠是长江在金山附近的水域,并不是这一带的“水”都是“泉水”,据清人张潮永《中泠泉记》真正的中泠泉应在金山郭璞墓前“石窟中”,并且要用特制的汲水工具(形似葫芦的钢瓶)才能取得。因此“天下第一泉”确是难得。爱评泉者也只能“望江兴叹…  相似文献   

11.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它是我国相沿成俗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春节的前奏。据清代顾禄所撰的《清嘉录》载:“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此风至今不衰。那么,“腊八节”始源于何时,众说纷纭。祭祀神农说腊,原为远古时期的祭祀。古代“腊”、“蜡”、“猎”同为一字。人们在冬天狩猎,用捕获的禽兽作“牺牲”(供品),举行火祭,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猎)祭”。据《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神农)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餮之也。”有明代…  相似文献   

12.
天下第一泉     
缓酌中冷水,曾传第一泉。 如能作霖雨,沾洒遍山川。 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下第一泉有几处。如镇江金山“中泠泉”。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载,品泉家刘佰刍对一些名泉进行品评,水之宜茶者有七等,中持泉被评为第一(又名扬子江南零水)。故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文天样有咏泉诗云: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诗人陆游游览此泉时,也曾留下诗句: “铜瓶愁没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诗人为什么发愁呢?因为汲取扬子江中“中拎泉”…  相似文献   

13.
朱德馨 《农业考古》2006,(2):280-280
联语搜出肠中五千卷;(1)评量天下廿一泉。(2)清境涤尘心,溯回茶苑千秋梦。专家舒法眼,彰显神州第一村。注释:(1)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之句。(2)自陆羽后古代文人有多种评水法,其中主要有扬水法,称水法(量水法)、口尝法、观水法等。张又新评天下之水为二十等,推庐山康王谷水帘水为第一,雪水居末,未有二十一等。上晓起古井灵泉,色味报佳,尚待茶人评量。七绝朱德馨樟盖临溪敞野蓬,茶人豪兴效卢仝。同描一幅神仙画,结得天缘在画中。奉和德馨诗友七绝原玉方振川樟盖临流作碧蓬,骚人品茗异卢仝。天生晓起…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大豆生产发展概况(一)大豆生产的历史概况河南及其所在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大豆的起源地,大豆在河南栽培至少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在洛阳烧沟汉墓中,发掘出距今2000多年的陶仓上,用朱砂写着“大豆万石”字样,同时出土的陶壶上有“国豆一种”四字,说明早在殷商时期以前大豆已在河南广泛种植。到秦汉时,大豆已成为黄河流域一带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最早的文献记载如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史记》、《战国策》、《汜胜之书》等著作中都有种植、食用大豆的记载。秦汉以前,大豆主要在河南所在的黄河流域种…  相似文献   

15.
从明清至今,江西都是全国的产粮大省。明代江西的粮食产量曾一度跃居全国首位,朝庭每年在江西的征米数量巨大。据《嘉靖江西通志》记载:洪武年间,朝庭每年在江西的征米大约在258200石左右;弘治年间,每年大约在264000石,嘉靖年间,每年大约在2659000石。清代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加之生产技术较前有所提高,朝庭在江西的征米也是数量巨大。  相似文献   

16.
品茶趵突泉     
王梦石 《农业考古》2004,(2):227-227
和友人去泉城济南游玩,当然要去看趵突泉。在临池的茶室里小憩,泡了一壶山东的名茶浮来青。茶室不大,陈设倒也典雅。此时不是旅游旺季,游人很少,显得冷冷清清的。透过宽敞的玻璃窗,见石砌的四方池旁边,立着的一块石头上刻着“趵突泉”三个字,只是未见泉水喷涌的壮观场面,好在我几年前来时见到过。记得那年来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游人如织。趵突泉是历史名泉,古时叫过“栏泉”、“娥姜水”,北宋时始称“趵突泉”。趵,跳跃之意,趵突形容泉水的突涌。泉水从三个穴孔平地突起,数尺高,犹如三堆雪涛。明代晏璧有诗赞日:“济南七十泉乳流,趵突洵称第一泉。”  相似文献   

17.
品茶,到了宋代,已日渐趋于工艺化,不仅讲究茶叶的品质、茶具,更讲究用水。“茶神”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煎茶用水,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他认为“江水以甘胜,井水以冽胜,山水则兼而有之”。天下第十八泉,在湖南省郴州市南面7.5公里处的“会胜寺”,该寺建于汉代,主殿早已坍塌;侧殿上有宋理学家朱熹写的“清风明月”四字,字迹已模糊不清。“圆泉”因泉水从石壁的圆孔中流出,汇为圆潭。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说:“圆泉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暖处水白且浊”形成非常奇妙的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圆…  相似文献   

18.
读1997年第4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中桂遇秋《庐岳茶踪》一文,觉其中有关庐山若干地点有误,1998年此刊第4期同一作者在《长江两岸访茶踪》一文又重复其中的一些错误,因涉及陆羽所品评的第一泉,且笔者是庐山南麓人,特提出以与作者商榷。一、桂氏一文中提及:“庐山南麓第一泉。‘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天下第一泉水帘水。’又‘谷帘泉’、‘玉帘泉’,位于庐山南麓石镜锋下的康王谷(现名庐山垄)中,主要发源于庐山汉阳峰。”按:作者将谷帘泉与玉帘泉混为一谈,石镜峰也不在康王谷中。谷帘泉在庐山西南康王谷…  相似文献   

19.
杨连正 《农业考古》2006,(2):173-177
三十八湖北鄂州菩萨泉菩萨泉位于鄂州市西山公园内的古灵寺前,从山门进入至九曲亭沿右边山路向前100米处左下方有一石径可达,方园形储水池旁有一宋式小亭,四根竹节状石柱顶立,古朴别致。亭中有泉,泉口上方用整块方石镶嵌的井台,边长为0.78米,高0.41米,井口直径为0.42米,井深1.5  相似文献   

20.
《今日农村》2005,(1):3-3
家住北京市怀柔泉河街道金台园小区的孙继武家的丝瓜藤结出一条体长1.98米,最大“腰围”0.22米的丝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