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和佘儿岗茶馆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二十年代末叶,南京市郊靠近晓庄乡村师范学校的佘儿岗村上,破天荒地开了一爿茶馆,那是专给穷苦的庄稼人开的。每天傍晚,只要那只大喇叭式的留声机一响,岗前岗后嗜茶的老汉们,便三三两两坐进茶馆喝茶聊天。有时甚至连泥腿泥脚也...  相似文献   

2.
阿炳拉琴拉了一辈子,喝茶也喝了一辈子。他的拉琴和喝茶,大半都是在茶馆里度过的。只因他在他那潦倒生涯中,不得不靠到大小茶馆去拉琴卖艺,聊以谋生。故而他那悠悠琴韵之中,总是伴着醉醉的茶韵;同样,他那酽酽的茶韵之中,也总是伴着悠悠琴韵。可以说,这也就是阿炳其人特有的一种琴道与茶道罢。阿炳老家本是住在无锡城外的东亭镇上,但他的拉琴和喝茶,则常在城里的几家茶馆轮来轮去。他是没冬没夏,没阴没睛的,终年戴着一副墨镜,肩背着一只粗布褡裢,前边的插袋里装着二胡,后边插袋里装着琵琶,由邻里的一个小童搀着,摸到茶馆去…  相似文献   

3.
倘若留心,你便会发现,如今郑州市街头悄然矗立起许多雅致温馨的茶馆。在高楼林立、喧嚣浮躁的都市里,这些茶馆如世外桃源一般带给人一片清凉,吸引着都市人的目光。茶馆的重现江湖颇耐人寻味。它曾经一度沉寂过,被各种各样的“吧”或咖啡馆所代替,然而就像祖母的家织布如今重新成为时尚一样,人们最终还是发现了国粹所独具的魅力,不华光四射却内蕴无穷,苦去甘来香至,简直是一咏三叹了。茶是中国的国饮,据说将成为21世纪的主打饮料,喝茶的诸多好处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日渐风生水起的茶艺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喝茶的机会,更…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5.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17-217
知道了鲁迅先生也去茶馆喝茶,感到很新鲜!在我过去印象中,鲁迅先生应该是个永远的留着整齐的胡子、永远的严肃、永远的“横眉冷对”着一切的伟人!他也会食人间烟火么?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出入北方的茶馆、南方的茶楼吗?也会坐在茶馆或茶楼里,同民众一起,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茶、吃茶点、聊天?是的,鲁迅先生也去茶馆、茶楼!翻开鲁迅先生日记。1912年5月离南京北上,5月5日抵京,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从即日起开始记日记。没过几日,就开始了他在北京不断去茶馆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生活。请看日记。1912年5月26日记云:…  相似文献   

6.
小城老茶馆     
小城老茶馆江西省上饶地区群艺馆徐立忠小城渡口老街有一老茶馆。说它老,大概有百十年的历史了。茶馆不大,摆有十多张方桌,一色的长条木凳,设备简陋,喝茶的多半是附近市民,也多半是常客。茶馆除供应茶水、花生、瓜子,还有艺人表演的评弹、滑稽、说书。那茶价平宜,...  相似文献   

7.
少时 ,家住九江市环城路 ,靠近西门口过江码头。这里 ,过往人员多 ,店面也不少 ,算是热闹非凡的一个街区。其时 ,我家在庆余里斜对面 ,父亲靠做裁缝养家糊口 ,紧挨庆余里旁边 ,有家茶馆和一家开水店 ,生意也还火红。我每日上学和放学 ,都要从茶馆门前过 ,总见店内外人头簇动。这个没有大招牌的茶馆 ,门里屋外摆了许多方桌 ,喝茶的人 ,围着方桌坐在长条凳上 ,悠然自得地闲聊 ,谈生意 ,论行情。这些人 ,多数是做小生意的 ,有的是挑鱼卖茶的 ,也有闲暇市民。人们花费不多 ,即可解渴解乏。在茶馆喝茶 ,主随客意 ,无拘无束 ,一壶茶随便喝 ,只要有…  相似文献   

8.
过招小城有两家茶馆,先开的叫白云,后开的叫蓝天。“同行是冤家”,蓝天盯着白云,白云防着蓝天,年余“磨合”之后,硬件、软件的水平倒也旗鼓相当,老茶客亦很难分清谁占上风。一年重阳节前夕,白云茶楼放出风来:凡80岁以上茶客来此品茗,一律免费。此招一出,生意立马见好。蓝天茶馆急招智囊研究对策,可如何过招,众人莫衷一是。这也难怪,竞争许久了,哪里还有多少新创意?赚钱事小,声誉事大,蓝天老板为此眉头紧凑,郁郁寡欢c蓝天老板有个儿子,乳名茗子,年方8岁,聪颖过人。这小儿不知如何听说了白云的新招,略作思忖,过了…  相似文献   

9.
葛长森 《农业考古》2012,(5):118-122
一明清时,金陵是我国南方戏曲活动的中心。那时活跃在戏坛的有久居金陵的职业班社,也有外地来的班社,有江湖行脚,也有私人家班,有男乐,也有女乐。他们除了在戏园、戏楼唱戏外,有时也到茶馆演出,茶馆里认识不认识的人聚集来此边喝茶边观赏。明末清初金陵艺坛就有两个名噪一时的说书人,一是秦淮名歌伎王月生,另一个是大说书家柳敬亭。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历来喜欢在工作劳动之余,客来叙事之际,休闲生息之时,边把盏品茗,边吟诗作画,或促膝谈心,或公断议事,而茶馆就是进行这些活动,适合这种雅趣,体现这等风习的极好场所。所以,自茶馆问世以来,历经千百年,长盛不衰,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茶馆乃是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男女毕至,老少咸宜的好去处。人们来到茶馆,沏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谈,好生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不问您我他,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  相似文献   

11.
能人传经     
再谈思路一新遍地黄金■江西省兴国县红鲤鱼研究协会会长吕忠源有个习惯,每天都要到县城鱼苗市场附近的一家茶馆喝茶,一喝就是半天,人们称他是“茶仙”。吕忠源说:茶馆不仅是品茶休闲的地方,而且是信息传播的场所。一天,他在茶馆喝茶时从几个鱼贩子的谈话中了解到:...  相似文献   

12.
近据报道,俄罗斯人喜欢喝茶胜过喝咖啡,而且喜欢在饭后喝红茶加甜点,因此,最近台湾产的“乌龙茶”,成为最受俄罗斯人欢迎的圣品。且莫斯科最近还盛行“功夫茶”。要改变俄罗斯人喝红茶的传统习惯并不容易。莫斯科“大同茶馆”的负责人史拉瓦在俄罗斯学术界以研究中国“易经”和“老子”而闻名。他认为俄罗斯人喜欢喝红茶,一定会喜欢更具天然风味的绿茶,于是在莫斯科市政府的支持下,史拉瓦以俱乐部的形式成立了“大同茶馆”,以出入茶馆附近三个剧场的俄罗斯文化界人士为中心推广茶艺,获得了广泛的响应。史拉瓦把茶艺与“易经”、太…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上海的茶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的茶馆安徽省祁门县政协倪群上海人的饮茶风习由来已久,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时代与社会的需要,茶馆应运而生。约在咸丰末、同治初年,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出现了上海第一家大茶馆──一洞天茶楼。比之稍晚一点的是丽水台茶楼,高阁三层,轩窗四面,气派非凡,有《洋...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茶馆正式有名称的记载是在《旧唐书·王涯传》。唐代太和九年五月,朝廷发生政变“甘露事件”,王涯等人被追杀,在“永昌里茶肆”被禁兵擒获,腰斩於城西南隅独树下。从那以后,给茶馆贯以名称便逐渐多了起来,以地取名,以景取名,以人取名,以诗取名,色彩纷呈,应有尽有。茶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饮茶之人从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三教九流、平民百姓,无所不有。到了清代至民国年间,茶馆不仅是仗茶消闲之地,也成了人们洽谈、评理及帮会的场所,同时也成了人们娱乐的地方。茶馆成了当时的一个缩影,各色人等均在这里集中,因此有“大社会…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9月 8日 ,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浙江德清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苕溪茶会暨三味茶馆开张”活动。如今 ,德清城乡有灵通信息、延年益寿、深受农村中老年人喜爱的老茶馆 2 14家 ;有放松心性、陶冶情操、深受白领阶层和中青年常去的大小茶艺馆 4 0多家 ,全县城乡每天有 3.7万多人在茶馆中喝茶品茗 ,其乐融融。新世纪新开张的三味茶馆 ,又以增添乡土文化气息特色而吸引了众多的远近茶客 ,天天下午和晚上门庭若市 ,热闹非凡。这家座落在老县城县桥河畔 ,是忻国梅和忻国莉两姐妹下岗后 ,利用私房装璜一新的茶艺馆 ,一楼是品茗大厅、二…  相似文献   

17.
刘唤群 《农业考古》2003,(4):270-27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他是南京市郊晓庄师范的创始人。晓庄师范学校离燕子矶镇只有二三里路,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当校长时,逢上假日,他也到燕子矶镇上的茶馆去喝喝茶,和喝茶的老农聊天。每逢聊得高兴时,老农常给他哼赶牛号子和栽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在泉州从事装饰行业的庄剑峰开了间茶馆,取名“古厝茶坊”,地点选在市中心工人文化宫附近的后城文化旅游街,当时泉州的茶馆文化才刚刚萌芽。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今天的“古厝茶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泉州最有代表性的茶馆。来泉出席北美华文文学研讨会的著名作家王蒙慕名来此品茗,并挥豪题写“清其神”三字;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曾在此录制过节目。“古厝茶坊”也成为泉州古城文化艺术界人士聚会品茗之地,“刺桐吟诗社诗会”、“泉南文化笔会”定期在此举办,许多外地来泉州的游客也都慕名寻踪而来。关…  相似文献   

19.
茶馆听书     
孩提时代,我是在水乡周庄姑妈家里渡过的。周庄是座依桥傍水的江南小镇。在那老街水巷里,最使我难忘的地方要数镇上的茶馆了。 每每姑妈下班回来,如若情趣好就会催着我们快点吃完晚饭好去茶馆听书。晚饭后梳洗一番就会牵着我和表哥的小手夹在三、五成群的小镇人中陆陆续续地朝那茶馆走去。路上若遇上熟人问我们到那里去,姑妈则会干脆地说:“去听书!” 五十年代初期周庄小镇上就那么一座茶馆。一到傍晚,门口闹闹哄哄的。小贩们胸口挂着盛货的盘子,围着欲进茶馆听书的客人兜售着他们的花生、瓜子、香烟、糖果。茶馆内雪亮的汽油灯光从…  相似文献   

20.
茶馆特色说     
陆尧 《农业考古》2001,(2):164-165
1998年以来 ,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 ,成为拉动整个产业增长的新增长点。以北京为例。截止 2 0 0 1年 6月 2 0日 ,北京茶馆已超过 30 8家。与去年同期相比 ,增幅达 40 %以上。其中 ,面积最大的 30 0 0平方米 ;开有连锁店的达 1 5家 ,五福茶艺馆已开了 1 3家分店。同时 ,由于北京茶馆业总体上已进入成长期 ,平均利润率提高了 ,竞争也开始激烈了。比如 ,开连锁店的茶馆并非每家分店都赢利 ;又如 ,有的茶馆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面对WTO条件下挑战与机遇共存的大背景 ,茶馆业应该怎么办 ?最近据对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沈阳、青岛、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