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悦 《农业考古》2001,(2):280-281
说到茶艺 ,人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幅悠然的画面 :坐在古朴优雅的环境中 ,口中品饮着香茗 ,耳边环绕着江南丝竹的美妙乐声 ,让人的思想走进一个无比纯净的世界。但是 ,谈到茶宴 ,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另一种美好的享受。我手边正摆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中国茶宴》 ,它是由天天旺茶宴馆编著的。封面上的一道道茶菜赏心悦目 ,让你感觉那不是一道道菜 ,而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者———刘秋萍女士 ,正是这本书的主编。刘秋萍女士多年来一直为我国茶宴文化而努力拼搏 ,成为中国茶宴文化的开拓者之一 ,也是“海派功夫茶”…  相似文献   

2.
澳门举行“澳门茶艺协会周年会庆暨母亲节茶宴”(本刊讯)今年5月10日,澳门茶艺协会在澳门新口岸万豪轩大酒楼举行“澳门茶艺协会周年会庆暨母亲节茶宴”。来自澳门政界、文艺界、饮食界的知名人士和香港、珠海茶艺界以及广东、北京电视台等新闻界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4.
余悦 《农业考古》2001,(2):215-216
泡上一壶香浓的茶 ,在高雅优美的音乐声中品茗 ,也不失为人生一大美事。这 ,也许就是刘凯欣女士策划的《听茶·说茶》中国茶文化音乐系列音乐碟中所力求表达的。近十几年来 ,介绍茶的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与茶艺息息相关的音乐的介绍也日益增多。而刘凯欣女士所策划的《听茶·说茶》 ,把现代茶艺与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美的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 ,奏响起空谷回音的清澈。刘凯欣女士策划的《听茶·说茶》中 ,最致力于表达的方面便是音乐。从艺术角度讲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刘凯欣女士正是用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然后再把她这…  相似文献   

5.
黄梅茶俗拾遗湖北省黄梅县文化局桂遇秋《中国茶文化》1993年4期发表的拙稿《黄梅茶事及其茶俗》,对黄梅茶俗作了些介绍,现将遗漏的作为“茶俗拾遗”献给读者。茶宴。在湖北省黄梅县城乡,建国前有茶代酒宴的习俗。租赁、买卖田地、房屋、大型农具、牲畜、青少年拜...  相似文献   

6.
寇丹先生在《谈“主题茶艺”》一文中曾说“湖州熏豆茶”的茶艺表演解说词录音带在韩国被“拒绝播放” ,并批评这份解说词“从头到尾喋喋不休”。这篇文章先后刊登在《2 0 0 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江西《农业考古》2 0 0 1 2期 (题目改为《论“主题茶艺”)》、北京《中华茶人》2 0 0 1年第二期。其散布范围不可谓不广。请看原文 :“1999年 10月在韩国釜山召开第 6届中日韩茶道协会联合会议。中国台湾地区因不久前遭受强烈地震不能派出代表团 ,作为中国的茶艺 ,只有“湖州熏豆茶”演出。待演员上台时 ,才突然被告知我们的录音带因制…  相似文献   

7.
舒曼 《农业考古》2007,(5):90-90
二十多年前,台湾出现了中国茶文化复兴的浪潮。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首创“茶艺”一词。有人不禁要问:为何叫“中国茶艺”而不叫“中国茶道”呢?关于这一问题,力推“中国茶艺”概念的,且经常来往于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教授是这样解释的:“茶道”虽中国古已有之,但却为日本专美于先,若现在继续使用“茶道”,恐引起误会。而“茶艺”正是有别于“日本茶道”的叫法。按照范先生的逻辑,“茶艺”中还应有“茶道”之概念,从其推崇和主张的“中国茶艺文化学”便可以证明,在此暂且不论。单就“茶艺”两字,却以极快的速度越过海峡,落户…  相似文献   

8.
中华茶艺概念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2,(2):139-144,159
“茶艺”一词是台湾茶人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的 ,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 ,然而对茶艺概念的理解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可谓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近日拜读陈文华先生的大作《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 ,深以为是。下面也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并求正于广大茶文化界人士。一、“茶艺”一词溯源中华茶艺古已有之 ,但在很长的时期都是有实无名。中国古代的一些茶书 ,如唐代的陆羽《茶经》 ,宋代的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 ,明代的朱权《茶谱》、张源《茶录》、许次纾《茶疏》等 ,对中华茶艺记载较详。古代虽无…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5):160-163,171
一.早期的茶会、茶宴 按照现代词典的解释,茶会就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用茶叶和各种原料配合制成的茶菜举行的宴会,就叫做茶宴。但在古代,茶会和茶宴都是指用茶来招待客人的聚会,聚会时,除了饮茶之外,有时也吃其他东西,甚至还喝酒吃菜。现在人们多把只喝茶汤和吃茶点的集会称为茶会,而把吃茶菜的宴会称为茶宴。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博览丛书》(一套 5本 )已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茶文化博览丛书》分别以《中国茶韵》、《中国茶饮》、《中国茶馆》、《中国茶典》、《中国茶疗》各一册 ,完整清晰地描绘了茶事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中国茶文化。丛书由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研究员担任主编 ,同时组织了一批爱好茶文化的青年学者担任编著工作。丛书共 5本 ,大 32开本 ,12 8万字 ,书前有彩页共 2 0页 ,全套定价 14 0元。内容分别是 :1、《中国茶韵》(余悦著 ) 本书从茶俗、茶艺、茶道入手 ,…  相似文献   

11.
壶中乾坤大,杯中有商机,申城饮食、旅游等行业联手挖掘和开发“中国茶道”获得成功,演绎和再现我国汉代以来源远流长历代古茶道风土人情的“乔氏茶宴馆”龙年落户申城后,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上海游”的一大新景观。 除了高楼大厦和兴旺发达的商厦商场零售业,上海如何才能进一步以自己的民族特色赢得中外游客并振兴自己的旅游产业?龙年选址在沪西北曹扬路上新近开业迎客的“乔氏茶宴馆”内推出的“中国茶道展演”,就是本市饮食和旅游等行业联手合作探索后而交出的又一份答卷。论地段论排场论建筑规模,小小茶宴馆实属“貌不惊…  相似文献   

12.
寇丹 《农业考古》2001,(2):26-32
一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地区使用了中华茶艺这个名词以来不过三十年时间 ,茶艺馆和茶艺表演已遍及国内外的华人区了。江西陈文华先生在他编写的《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详细的发展过程综述和对“茶艺”一词不同理解的辑录 ;世纪之末 ,台湾范增平先生在大陆出版了《中华茶艺学》。但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专门的章节论及茶艺活动的主题。现在我来谈它 ,也就杜撰了一个名称叫“主题茶艺”。因为研究茶文化的活动 ,就不能不研究茶与人之间结合的形式和内容 ,以及这种结合对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应该说 ,自唐代以来的重大茶会、茶宴都是有…  相似文献   

13.
历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简介1994年4月17日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在闸北公园举行,节中有闸北公园游园活动,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在上海”陈列室揭牌仪式,茶文化研讨会,茶艺表演交流,宋园茶艺荟萃,茶趣征文,经贸展销,风情旅游等。前来参加茶文化节的海外...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韩茶文化团体双方协议 ,由中国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茶的世界》社联合主办的中韩第二次茶文化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2月 2 3日借湖州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中国方面为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 2 6人 ;韩国方面为 16人。茶文化交流会由中韩茶文化团体主要负责人董淑铎、崔锡焕、释圣哲联袂主持。上午进行茶道、茶艺交流。中国方面由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室慈云寺悟道法师等 3人表演“禅茶一味”茶艺 ,王绿英等 2人表演“湖州三道茶”茶艺 ;韩国方面由教育院嘉艺苑成员表演“天地五方茶”茶道。 7位中青年妇…  相似文献   

15.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16.
柏凡 《农业考古》2002,(4):2-10
20 0 2年 1 1月 30日至 1 2月 3日 ,由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与韩国《茶的世界》杂志、国际茶艺交流研究会 (筹 )联合主办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江西婺源绿苑茶叶公司协办的“中韩茶文化交流会”在江西南昌举行。这又是一次世界性的茶事盛会 ,是国际间茶文化交流进程的又一次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茶道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高雅的文化生活,促使澳门茶艺文化朝纵深方向发展,澳门中华茶道会筹划举办第四届大型茶艺文化活动《镜海茶缘》之“茶韵琴声画意诗情”茶艺文化日,选址在中西融汇、古色古香的庭园——卢廉若公园进行,免费招待市民。除了由澳门中华茶道会担纲的茶艺茶道节目外,还邀请本澳琴家、诗人、书画冢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与诗书画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提倡高尚的茶风茶德是弘扬中华茶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我们要提倡的中国茶德其主要内涵是什么,却尚未有统一而明确的认识。近年来茶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参照日本茶道的四规“和、敬、清、寂”和南朝鲜茶礼的“和、敬、俭、真”或“清、敬、和、乐”,提出中国茶德的明确概念。如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在《文化交流》1990年第2期发表的《茶文化浅谈》一文中,明确提出中国茶德应是“廉、美、和、敬。”: “我建议提倡‘中国茶德’——廉、美、和、敬四字守则。四句浅释: 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茶叶专家程启坤和姚国坤研究员在《中国茶叶》1990年第6期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以“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达中国茶德。现将该文“弘扬中国茶德”一节转载于后,供读者参考。本刊拟辟专栏,展开讨论,希望大家踊跃投稿,(来稿最好在1000字以内,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7-148
《中国茶德———廉、美、和、敬》(一 )庄晚芳按 :庄晚芳先生的“中国茶德”最初发表于上海《茶报》1989年第三期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 0周年而设的“茶与文化特辑”中。其全文如下。 (转引自《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我建议 ,宣传‘中国茶德’ ,以增进当前两个文明的建设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知妥否 ,敬请赐正。中国茶德 ,四字守则 ,四句浅释。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清茶一杯 ,推行清廉 ,勤俭育德。以茶敬客 ,以茶代酒 ,减少‘洋饮’ ,节约外汇。清茶一杯 ,名品为主 ,共品美味 ,共尝清香 ,共叙友情 ,康乐长寿…  相似文献   

20.
“天天旺”不怕巷子深上海桑紫天天旺酒家茶道馆,自1994年底开业以来,以富有特色的茶菜、茶点、茶艺,成了沪上众多文人、茶人聚会交流的场所。1995、1996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它被指定为游览单位,1997年,当然也不例外。“天天旺”坐落于愚园路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