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日在《农业考古》2 0 0 1年第 2期上读到周文棠先生的大作《 <广雅 >茶事作者与时代的商榷及其对茶史的影响》 ,周文在论及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时认为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吴觉农、陈祖、朱自振、周文棠等认为是张揖所著 ,但对于作者所处时代意见不同。……本文作者认为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 (约公元 4 77— 4 99年 )。”“后魏之说是言之有据的。即张揖是《广雅》中茶事内容的作者 ,其著作时代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周文的观点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3.
"茶禅一味"考辨浙江省湖州市博物馆潘林荣"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特质,其中既道出了茶与禅宗的密切关联,同时在某种意上说也包涵了中国士大夫对茶文化内在精神的深刻把握。然而,也许是"茶禅一味"之说流传久远,且又"语焉不详",抑或是时过境迁...  相似文献   

4.
5.
陆羽《毁茶论》散佚,后世学者因其内容无所考证,出现《毁茶论》系陆羽受辱后反对饮茶或陆羽未作此篇等不同的推测。通过梳理可以看出,在唐代饮茶风尚的普及中,常伯熊增益陆羽之法以及陆羽写作《毁茶论》对于饮茶风尚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季卿对陆羽和常伯熊的态度差异亦非源自二人的茶艺、茶道器具和程序,而是源自二人的装束,且陆羽在写作《毁茶论》后还对《茶经》进行过两次修改,并且继续从事相关的茶事活动。所以,《毁茶论》的主要内容当是反对李季卿之流重视茶人装束而忽视茶道本身的行为,而非反对饮茶。  相似文献   

6.
7.
“茶仙经”     
“茶仙经”当今被推为“茶仙”的台湾茶道学会监事潘燕丸先生,祖籍苏州,1989年12月返里省亲,在苏州市中心察院场的“萃华园茶馆”与家乡父老作现场茶肴表演,观者无不稀奇,潘老还作《仙家茶肴》诗十余首:晨起暖胃瀹乌龙,午后解泛碧螺春,晚来安神饮香片,一日...  相似文献   

8.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9.
陆羽《茶经》评论法门寺博物馆李发良陆羽《茶经》共三卷七千多字,分十个小节就茶的生物特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作用,茶叶的采制、加工技术,烹茶、用茶的器具和艺术,唐朝之前有关茶的人、事,当时茶叶主产地的分布、品质以及《茶经》的推广均作了明确记录,使人仿佛看到...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与《茶经》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唐代有关的茶事的诗歌,则是唐代茶文化高潮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激起唐代诗人们赞美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陆羽《茶经》的流传。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是较少的,以咏茶为主题的诗则更少...  相似文献   

11.
《茶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茶专著,不仅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有重要影响,同时该书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但遗憾的是,《茶经》在流传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错误,给人们研究、解读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引此很有必要对原书作认真的校勘。本次校勘,以民国初年武进陶湘影宋《百川学海》本所收《茶经》为底本,参以四库本、竟陵本《茶经》,主要针对文中正文和注文中出现的讹误、脱漏等问题进行校说。  相似文献   

12.
《茶经》版本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经》,唐陆羽撰。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一书在我国古代许多官修、私修目录中均有著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首个转基因植物产品番茄商业化以来,转基因技术、研发、产业等均取得了飞速进展,本文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目前的研发、获批情况,种植推广、安全性评价等状况及我国转基因食品获批、消费、管理状况,提出了在目前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论和贸易壁垒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姜新兵 《农业考古》2019,(5):177-181
茶的名称历来按照《茶经》的说法有“茶、槚、蔎、茗、荈”五名之说,但仔细核对文献发现:“槚”的本义并不是指茶,是郭璞对《尔雅》所作的注中的理解;《晏子春秋》中的“茗菜”应是“苔菜”之误;“蔎”一般被解释为香草;《尔雅》《说文解字》等东汉以前训诂类文献也未收录“茶”和“茗”字,从训诂学和文字学角度来看,茶的利用时间应不会早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16.
周文棠 《农业考古》2001,(2):254-255
茶文化书籍是传播茶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 ,尤其是著名茶界人士的著作 ,其影响呈金字塔式向下扩散。许多茶著中谈及茶史大都引用茶史资料 ,如不加以详尽了解 ,一不小心便产生错误。今以《广雅》中茶事内容为例商榷其作者与时代 ,并分析其对茶文化史的影响程度。望海内博雅 ,有以教之。《广雅》云 :“荆巴间采荼作饼 ,叶老者 ,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 ,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 ,以汤浇覆之 ,用葱、姜、橘子之 ,其饮醒酒 ,令人不眠(1)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陆羽认为是…  相似文献   

17.
《晋书·刘颂传》记载"郡界多公主水碓",然其文意难通。水碓原被军民用以磨麦舂米,在晋代又成为公王产业或皇帝赏赐,象征着财富与荣誉,其所有者既可经营致富亦可游娱观赏。古籍作"王公"者多而作"公王"者少,考《晋书》亦有"公王"之说,《太平御览》《通志》皆作"公王水碓",可知《晋书》"公主水碓"是因形近致讹。  相似文献   

18.
陆羽《茶经》撰成后,在递相传抄与整理的过程中混入较多内容,并由此产生诸多繁简不一的传本。通过皮日休、陈师道二人的记载,可以考知在南宋刊入《百川学海》之前的流传面貌。与之颇有关联的《茶经》子注,甚得中古时期合本子注遗意,其中既有陆羽所撰,也混入一些后人注记。  相似文献   

19.
陆羽《茶经》不言壶浙江湖州罗家庆从陆羽的《茶经》中,找不到一个壶字,这是因为当时饮茶方式不同。那时候,用锅煮水,初沸加盐,二沸加茶末,待水三沸,加凉水止沸成汤,注入茶碗,分而饮之。随煮随饮毋用茶壶储备,民间如此,而官廷豪门贵族之家,有所不同,可能预先...  相似文献   

20.
正流年不驻,甲子轮回,被世界公认为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问世已1235周年,至今仍闪烁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弘扬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可思议的由国内走向了全世界,让世界文化中又闪现了茶文化的色彩,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全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茶经》被誉为文化史上一颗明珠,它的闪耀之光不仅洒及茶学、茶文化学,更与精神巧妙结合,遍及到社会科学乃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