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星海 《农业考古》2000,(4):316-318
一秦地无闲草,陕南出佳茗。话说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结合部的秦巴山区西乡县,由于天然的生态环境所产的午子绿茶,是一种纯绿色、全天然、富锌硒、无污染、微量元素含量高,具有口感清醇这一独特的内在品质,曾被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是陕西和全国名副其实的“著名茶乡”……值得欣慰的是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的安排部署,要求省财政厅对口帮扶汉中市西乡县,要实现脱贫目标。为此,西乡县就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当地茶叶资源、技术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及时建立起骨干龙头企业,经过多方…  相似文献   

2.
毕新丁 《农业考古》2005,(2):336-337
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之最优者”,曾获马拿马中国博览会金奖,婺绿珍品大鄣山茶荣获“‘98昆明世博会金奖”,天佑绿茶荣获“‘99诺贝尔世界发明成果博览会最高金奖”。2005年初,婺源这个千年茶乡,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树原产地,而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早在四千多年前,茶就被饮用。如《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此外,我国又是世界上生产茶类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六大茶类生产技术,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瑰宝”。为了弘扬我国悠久的茶文化,现就我国茶类发展与饮茶方式演变略作一概述。一、我国茶类发展史略绿茶:绿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类,自茶叶正式作为饮料后,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当时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通常是把野生茶树上的芽叶采回后,稍微轻揉,晒干后即为饮用。从唐代开始出现了“蒸青团茶”的制法。蒸青团茶的制法是:先将茶树上采回的鲜叶放入锅内蒸煮,然  相似文献   

4.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5.
“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婺源绿茶,早在唐人陆羽的《茶经》里就清香荡澜了。1915年,婺源绿茶曾在国际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县是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婺源绿茶一直是外贸出口的骨干茶。不料时事变迁得这样快,九十年代初,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使吃惯计划饭的婺原绿茶一时无所适从。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全县茶园从原来的16.7万亩萎缩到12万亩,茶叶税收也从高峰期的1000多万元下降到600多万元,如何重振婺绿雄风?茶乡人开始反思:婺源绿茶原先大量出口都以中国绿茶身份在国外市…  相似文献   

6.
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千百年来,婺源绿茶以“汤清、叶绿、香高、味醇”等特色驰名中外,美国人威廉·乌克斯(Willam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在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同时,婺源人种茶、制茶的历史与传统经验,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为便于人们对婺源茶叶外销与茶技对外交流有所了解,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按时序略述如下,奉供读…  相似文献   

7.
英国饮茶轶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树原产地,而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各国饮茶的历史随中国茶的传入先后而长短不同。自明神宗万历35年(公元1607年)荷兰船队从爪哇来澳门运去绿茶,1610年转运欧洲,开欧洲饮茶风气后,中国茶叶不断输往欧洲各国,1650年饮茶风气传到英国咖啡馆。1657年英国有一家咖啡店首次出售由荷兰转口的中国茶叶,每磅售价6—10英磅,自此三百多年来,英国在饮茶方面,纷纷“演”出了种种有趣的“茶剧”。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人民最早发明饮茶,种茶和制茶。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饮料之一。世界各种文字中的“茶”字,均从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的广东、福建等地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但是,中文的“茶”字,其起源和沿革至今未有较确切的定论,这不但是我国茶叶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学者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从我国古代的有关资料,对茶字的起源作一初步探讨。一、过去对“茶”字起源的误解在人们尚未发现茶树并利用茶叶作饮料的时候,当然没有茶,也没有关于茶的记载,所以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我国最早的字典,汉代许慎编著的的《说文解字》对“谚”字作了注解,说“谚”,传言也。《汉书·五行志》颜注亦说,“谚”,俗所传言也。据此可推知,“农谚”也就是农家流传的语言的意思。或者说是一种农家流传的“行话”。  相似文献   

10.
“圣山碧玉”是金秀县天堂山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名优绿茶产品,采用福鼎大毫茶单芽原料精细加工而成.2006年获“桂绿杯”绿茶“优质奖”,2007年在广西第三届名优茶(绿茶类)擂台赛上夺得擂主,这是金秀县茶叶产品首次获得广西茶叶擂主称号,主要介绍“圣山碧玉”茶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科学技术史大事纪要中国农业博物馆舒耕公元前59年(西汉)茶最早作为饮料我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茶”)而解之”的传说。饮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宝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所撰的...  相似文献   

12.
一、序言眼下,我的手边放着在中国旅行时买的名茶“碧螺春”,这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上海市茶叶分公司的产品,可它正式的名字是“洞庭碧螺春”,出产于江苏省苏州地区吴县的太湖周围,在清朝的崇德五年(一六四○年)曾经作过贡茶的。另外现在还有一种叫作“蒙顶黄芽”的名茶,这就是用唐代的一种名茶“蒙顶”之名出现的。这些虽都称作茶,可是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其中的品种是各式各样的。中国目前也有六大茶之说,把茶分为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上述的两种茶都是绿茶。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其茶产业以绿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把茶叶生产纳入整个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之中,茶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的转变,先后经历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的提出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有韩国茶友不无深意地问道,在铁观音、普洱茶热之后,中国的茶叶界还有什么大动作?我回答他们:"重振绿茶雄风!"他们收起笑容,默默点头. 绿茶是中国茶叶的主体,产区最大(21个省市),产量最多(占总产量的74%),外销额最大(占总出口量90%以上),历史最长(晒青、蒸青、炒青、烘青都有千百年的历史),名茶辈出(婺绿、松萝、龙顶早在唐代见于《茶经》,明代就成为名茶,且多入贡),品位最高(早在唐代品茗艺术就已形成,至明清登峰造极,均是品饮绿茶),疗效最强(绿茶所含茶多酚含量远高于其他茶类,最有益于人类健康),记载最详(古代茶书所记载的绝大部分都是绿茶),饮者最多(超过全国饮茶人口一半以上).绿茶是中国的茶叶的主心骨,绿茶不兴,中国的茶叶还能谈什么兴旺呢?  相似文献   

15.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16.
嗜茶者说     
喝了好多年的茶,也不晓得是从何年何月就把茶水替代了白开水。茶已成了我“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日常饮品,与“茶鬼”无二。喝的茶也不怎么挑剔。凡绿茶、红茶、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等之类的茶都能入口。但我尤为喜欢绿茶。绿茶入口香气四溢又甘醇。绿茶是炒茶,其工艺不繁琐,经杀青、揉捻、干燥而制成,绿茶喝多还不起腻,其它的发酵茶就不然了。好茶叶价格自然不菲。有一回,海南冬交会上,我品到一味绿茶,香气一直在口腔内打转,挥散不去。客商说这还是去年的春茶,今年春茶还要等两个月后才上市。这是一斤装的礼品盒春茶,要好几百,于我是舍不得的。  相似文献   

17.
田茶 《农业考古》2001,(2):282-284
山水含灵气 ,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茶自云贵高原向外不断播撒 ,澜沧江、长江、淮河、闽江和珠江流域成为茶的主要产地。茶因地域不同 ,遂有荼、木贾、、茗、等不同的称谓 ,随着我国劳动人民对茶的认识不断深入 ,至唐始有“茶”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也创造了文化。我国先民对茶叶的认识无疑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这是成书于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的记载 ,也是荼见于文献的最早记录。茶学界根据西汉的《僮约》一例认为 ,到了这时 ,茶叶已从食、药兼用发展到…  相似文献   

18.
茶趣     
“冯鼻子” 1956年至1959年,我在湖北省恩施农业学校茶叶专业学习时,制茶技师冯绍裘同志常去恩施茶区。冯技师品评鉴赏茶叶很有一套。他可以让人用布蒙住眼睛,只需用鼻子闻闻茶叶的气味,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是出在什么地方的什么茶叶。这并非他有特异功能,而是他经过反复实践,熟中生巧的结果。因为他的鼻子厉害,所以得了个“冯鼻子”的雅号。红茶·绿茶中国茶叶传入英国后,英人不知红茶与绿茶的来由,说是两种不同的茶树上长的。其实不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20.
安化,自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建县以来,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是湖南省资水中游的山区县,盛产棕、桐、竹、木、茶。特别是茶叶,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区,有红茶、黑茶、绿茶和细茶。细茶以松针著名。红茶、黑茶、绿茶都可压制成茶砖,畅销西北少数民族畜牧区和出口苏联东欧等国。封建社会时,还制献给朝庭的贡茶,可见安化茶的名气了。安化县虽是山区,民风却朴实淳厚。因是茶乡,民俗在待客上,很讲究喝茶和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