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疗与茶忌     
据报载,茶叶不仅有清热解渴的作用,而且与其它药物配合,还有医疗疾病的效果,现辑录如下: 1.糖茶:茶叶2克,红糖10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饭后饮服,有补中益气,和胃暖脾之功效。也治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妇女痛经等症。 2.姜茶:茶叶5克,去皮生姜10片,一并煮成液汁饮服,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治疗流感、咳嗽等症。 3.盐茶:茶叶3克,食盐1克,开水冲泡7分钟后饮服,每日4—6次,有明目消炎、化痰降火,利咽功效。可治伤风微咳、咽喉肿痛、牙龈发炎、双目红肿等。 4.醋茶:茶叶3克,陈醋2毫升,先用开水冲泡茶叶,5分钟后,加醋饮服,有和胃止痢、活血化瘀、镇痛之功效。可医治痢疾、牙痛、胆道蛔虫症等。  相似文献   

2.
李光涛 《农业考古》2001,(4):303-304
普洱茶作为茶叶的专用名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载 :“西藩之用普茶 ,已自唐时。”普洱茶是历史上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一带所产的茶叶 ,运到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普洱交易而得名。普洱茶具有条索粗大肥壮 ,色泽乌润 ,滋味醇厚回甘 ,具有独特的陈香 ,汤色红浓的品质特点 ,并有降低血脂 ,减肥 ,抑菌 ,助消化 ,暖胃 ,生津止渴 ,醒酒解毒的作用。在东南亚 ,港澳台 ,日本和西欧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普洱茶誉享中外 ,1993年起 ,思茅的部分茶叶生产厂家开始搞换名促销 ,用优质烘青绿茶打…  相似文献   

3.
名人与茶     
徐青藤"紫砂新罐买宜兴"央视第十四届青歌赛民族唱法的综合素质考核,试题"青藤",被一选手抽到,一时选手茫然不知所措,可能不知"青藤"是人,还是植物?余秋雨评委说,这个题,知道选手可能回答不出来,不过我们正是要通过这个题,让我们国家的更多的人知道"青藤"这个艺术大师(大意)。然后,讲到青藤名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  相似文献   

4.
李德裕与茶     
李德裕,唐赵州赞皇人,武宗朝贤相,其文治武功著于史册,此不赘述.他出身名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加之聪慧好学,所以博学多通,而于茶及茶道,缘契至深,尤为精通. 李德裕之祖、父均是知茶之人.其祖李栖筠,肃、代朝名臣,与茶圣陆羽曾有交往.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九云:"右《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云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相似文献   

5.
茶与戏     
周春兰 《农业考古》2008,(2):199-203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6.
茶与咖啡     
茶与咖啡,就像一棵树上的两个分支,代表着中西方的文化与文明.茶起源于中国,咖啡诞生于海外.一般看来,这两者并无直接联系,但是一抹苦味却让它们有了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茶与悟     
“悟” ,《现代汉语词典》 :“了解 ,领会 ,觉醒之意。”所谓悟性 ,则是对人对事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也可进一步引伸为对较抽象的事理与人生感触的思考。由悟 ,可能会联想到“禅” ,禅 ,是佛教用语 ,指静坐 ,“禅心” ,指清静寂定的心境。特别是“茶禅一味”之说 ,流传已久 ,自然把悟与禅相联系 ,而今天本文所说的“悟” ,与禅无关。《茶经》一开始就指出茶树是长在南方 ,有益于健康的嘉木 ,茶有至寒之药理作用 ,可用于清热解渴、胸闷头疼等 ,尤宜于修身养性、生活俭朴之人。这里明确地说了茶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茶与人的关系 ,可分为两种情…  相似文献   

8.
茶与泉水     
自古以来,茶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宋代王安石曾诗曰:“水与茶串香”,李中又诗云:“泉美茶香异。”都道出了泉水对茶的重要影响。因此,有许多人为了品饮名茶的妙处,亲到各处寻觅甘泉活水。唐代刘伯刍,在品尝了各地茶水后,提出了鉴定:“水之与茶宜者凡上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泉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唐代宗时,湖州刺史李香卿于赴任途中路经扬州,七遇茶圣陆羽。李说:久闻陆君善于饮茶,人皆仰慕,而这里的扬子江零水也是名扬天下,今日我和二者相遇,怎么能轻易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于是命士兵操  相似文献   

9.
与茶结缘     
我爱喝茶。但这个嗜好是在年近而立时才开始染上的,可谓后知后觉,起步甚晚。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此前就不喝茶。只是说起初的所谓喝茶,多半只是为了解渴,还当不得一个“品”字。我的家乡天津并不产茶,但客来待茶的习俗还是挺“正统”的。家家都备有一个大茶壶,冬天时天冷,怕茶凉了,就在茶壶外头做一个大棉壶套。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就会从那只旧茶叶罐儿里抓一把茶叶,用滚开的水沏上,还要把壶盖盖上“闷”一阵儿。京津地区都爱喝花茶,据说“闷”一下是为了让茶中的花香充分挥发出来。我之所以对那个大棉壶套印象颇深,是因为在我儿…  相似文献   

10.
我家与茶     
家庭是社会最微小的组成细胞 ,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 ,偌大一个中国 ,是由近三亿个家庭组成为一个和谐、充满生机活力 ,追求温馨幸福 ,而又富有理想创造的大家庭 ,至今仍是支撑社会文明大厦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些家庭在结构、职能、生活方面 ,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家庭生活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每个家庭成员对理想的追求以及生活方式 ,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都有各自的爱好和不同的理解。在离成都附近三十多公里的新津县城五津镇 ,就居住有我四口之家 ,夫人姚定瑛一生从事幼教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大女徐瑶毕业于图书馆学专…  相似文献   

11.
茶与鬼神     
周成王时茶已用于祭礼。《尚书·顾命》云 :“王三宿、三祭、三诧”。诧亦茶 ,三诧即为三茶。历代以茶供神祭祖 ,其源起《禅林象器笺》说“凡禅林以奠茶 ,奠汤为恒例”。南齐武帝肖赜遗诏以茶为祭 ,禁用三牲 ,只设饼、果、茶饮、干饭与酒脯而已。帝王率先以茶祭 ,民间紧步其后 ,形成神密莫测的鬼神茶文化。茶祭在大冶丧俗中占有重要位置 ,道、儒列队首 ,孝子孝孙尾其后 ,乐手在旁或参与其间 ,绕棺而转 ,踏节而歌 ,以娱亡灵。转丧时以茶奠祭亡灵。由伙居道士领歌 ,亡者亲属献茶 ,以三杯奉送给道士 ,道士以一杯奠棺首 ,一杯奠棺尾 ,一杯奠洒棺…  相似文献   

12.
茶与佛教     
茶,亦称茗。其始为药物,继用作饮料,在我国已经有很为悠久的历史。在此期间,茶又与佛教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西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其时,茶作为药物与饮料,已在我国南方很是盛行。随着佛教在我国传播的深入,不久即出现了出家僧人。他们与当时的在家人士一样,将茶作为药物与饮料。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期庐山已经有了不少寺院,僧侣云集。季节一到,僧侣们攀危崖,登险峰,采摘野茶,同时也着手将野茶树移植于寺园之中。到东晋时期,庐山已成为当时全国佛教中心。名僧慧远,卓锡东林寺,长达三十余年。在弘扬佛法的同时,慧远聚僧种茶,自已更是  相似文献   

13.
袁枚与茶     
袁枚与茶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胡长春明清时期,由于炒青技术的广泛采用和许多茶叶专著的大量刊行,各种散茶纷纷兴起,名品迭出,品饮风尚也焕然一新。清代以降,饮茶之风,久兴不衰,社会名流、文人学士往往以不懂茶道为耻,人们争相事茶,研习茶艺,使茶文化进入了一个集大...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与茶     
整整一年了——这把紫砂壶失去它的主人! 壶是父亲的,中等大小,样子很平常:扁圆的壶身,壶嘴、壶把和盖纽做成竹节形状,盖面上还贴着几片竹叶装饰;壶身上刻着一行字“何可一日无此君”,是套用文人写茶常用的话。父亲确是不可一日无茶的,但是平日工作繁忙,上班或晚上读书看稿,往往只在杯中泡茶。用这把壶,得在星期天的闲暇时光。每到星期天下午,父亲就把壶洗净,泡上一壶绿茶,在录音机里放上一盘我从南方带给他的评弹磁带,背对阳台坐在旧藤椅上,边品茶,边听曲,边看书。幽幽的茶香,绵绵的吴侬软音,  相似文献   

16.
茶与和谐     
“和谐”两字并不陌生,其含义在古代智者之论述中早有所述及,《尚书·尧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尚书·精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党,王道平平,是大公之道,天下之常道也。”《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均论及到社会安宁,和谐是治邦之道,是历来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左传·襄》记载了“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并描述了古人对日丽风和的和谐社会的赞美。因此词书上释“和谐”为和睦相安,配合适当,匀称,或平衡、安定、祥和等。和谐对于家庭和个人十分需要,是创造欢乐与幸福的基础;对于社会和国家来…  相似文献   

17.
18.
我与茶     
我和许多茶艺界朋友的入行经历不一样,两个字:偶然。他们很多是从其他茶艺馆那里学,往往学时需一两个月,有的则更短,而我就没这么好的福气,我是独自跟随台湾的老师进驻高山茶区,住在茶农家长达8个月之久,阔别香港的家人和朋友,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只是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甚至到达禅的境界。在香港搏杀真的很辛苦,虽然我经营的汽车生意让我名利双收,但我还是毅然决定把整盘生意交由儿子管理,就离开了香港。还真没想到这个只是想放松自己,想减压的想法却重塑了另一个我,又成就了我的另一番事业,这确实是我始料不及的,我…  相似文献   

19.
茶与人生     
茶介入人们的生活,恐在汉代,而作为一种文化则在西晋南北朝时期已初露其风采,茶含有了文化色彩便给人们注入了清新自然的气息,文人们更喜爱茶的性格:如水、隽永、清幽、雅儒,乐而不乱,因此嗜而敬之.茶还能引导人们摆脱尘烦,趋于安详静谧,在恬淡的心境中录求真淳,在沉思中对生存现实及人生进行反思和省察,给人以更多的生机和清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唐人与茶     
唐人与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李斌城一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起源很早。唐人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唐)。”①“发乎神农”虽系远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