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小麦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麦品种(系)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营养器官与产量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基部第四节长,倒二叶宽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茎节长、旗叶长、倒二叶面积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李颖  姚婧  杨松  侯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3):159-162,171
为了解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主要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性,分别从种间和种内两个方面,对东灵山辽东栎林先锋树种棘皮桦、优势树种辽东栎和常见树种五角枫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氮磷比、叶绿素含量与氮的比值等5种叶功能性状进行了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各树种成树的5种叶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幼树除氮含量外,其他性状在3个树种间差异显著。(2)对于各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性,棘皮桦和五角枫的比叶面积、叶绿素与氮的比值差异显著,辽东栎和五角枫的叶干物质含量、氮含量差异显著,辽东栎的氮磷比差异显著,且3个不同树种的叶种内功能性状差异并不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末对沈农二号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总结了沈农二号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常优一号系中熟偏迟杂交粳稻,品质较优、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高产稳产。为实现该品种高产稳产,提出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水及病虫草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87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表明,多抗,丰产,优势,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号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1084.3321+5.2564x1+9.0142x2+5.2486x3+8.3796x4+6.3627x5。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粒数的提高,是发挥绵阳26号高产潜力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常农粳7号"系早熟晚粳品种,经苏州市吴中区引种试验和示范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质优、多抗、适应性好等优点。要夺取其高产稳产,必须采用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管水及抓好病虫草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套地区主栽近30年的小麦品种永良4号出现了植株整齐度下降、抗性衰退和品质变劣等严重现象,深入了解永良4号的性状变化情况,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对27年间区试资料中永良4号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回归和通径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已经发生明显变异,其中千粒重下降成为产量稳定性的主要负面效应之一。当前,针对河套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品种选育时注重高千粒重、多穗型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变异株筛选和系统育种选育了浙贝2号,2009-2012年连续开展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品质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贝2号的全生育期235 d,比浙贝1号和多子种均增4 d左右,其中齐苗期推迟10 d、现蕾期和始花期推迟7 d、始枯期推迟3 d、枯萎期推迟6 d左右;灰霉病、干腐病发病率和越夏种子贝母烂贝率均低于浙贝1号,但对病毒病抗性稍弱;每667 m2产量平均为2464 kg,比浙贝1号增产494%,比多子种增产648%。浙贝2号植株性状优,丰产性好,品质佳,适宜鄞州以及区域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该品种在试验示范中的种植表现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本区植被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区存在大量单种属、单属科,说明本区虽然处在林区,但生态极端脆弱,务必加强本区的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和F_2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以及这些性状在F_1,F_2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杂交组合F_1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而果枝数、单株铃数、生育期、2.5%跨长等则呈现负效应;这些性状优势在F_2代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产量、霜前花率、单株铃数降幅较大,铃重、衣分、籽指虽比F_1有所降低,但仍表现为正向优势。  相似文献   

13.
青菜新品种青丰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丰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青菜品种。主要特点是叶色鲜浅绿,束腰,叶柄肥厚,生长速度快,耐热耐湿,抗病性强,口感细嫩,纤维少,品质好。适宜作成株菜和小青菜栽培。  相似文献   

14.
黄瓜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棚龄长的耕层内盐分含量高,微生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直接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问题。[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淮安市的不同使用年限的塑料大棚的土壤养分变化和盐分累积情况。[结果]所有大棚内碱解N都超过了140mg/kg;4年龄棚比1年龄棚、3年龄棚比2年龄棚速效P含量分别增加48.561、3.52 mg/kg;棚龄3年、4年的大棚有效K分别为96.88、138.4 mg/kg;棚龄4年的土壤pH值为5.12;4年大棚的表层土水溶性盐含量达到了4.62 g/kg。[结论]大棚内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地,0~20 cm土层的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棚龄4年的大棚土壤pH值已呈一定的酸化;大棚土壤的水溶性盐分明显高于相邻露地,多数已达中度盐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的主要特点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其他蔬菜型甘薯品种相比,百薯1号具有食味好、无绒毛、分枝多、茎蔓短、株型半直立、适合密植、茎尖产量高、薯块产量高、茎节无次生根,适合高水肥种植等多种突出优点。百薯1号营养价值丰富,与多种常用蔬菜相比较,在32种主要营养成分中,百薯1号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2、钙、磷、钾、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18种营养成分均居第一位。百薯1号自身抗病虫能力强,田间生长过程中无需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棱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四棱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11个四棱豆品种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豆荚总产量与主蔓长、主蔓节位数、单株分枝数、豆荚长、单荚重、单株鲜豆荚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四棱豆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22%.11个四棱豆品种可以归纳为3大类,蔓生品种和矮生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以多叶材料的6个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6个自交系和杂种一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表明多叶玉米是受基因型的遗传基础控制的。(2)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配合力效应都有差异,自交系Y53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效应,说明其遗传传递性较强;而自交系P175、P19、P85、J7-3和M7的各个效应值大多是负向的,说明由其组配的后代在各个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3)对15个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生物学产量与株高、穗位高与粗纤维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株高与粗纤维含量、穗位高与粗淀粉含量、百粒重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性状的平均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4)通过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研究,从6个核遗传背景不同的多叶玉米自交系中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组合,即Y53×P175,这个组合对选育青饲、青贮型玉米提供了新的种质。  相似文献   

19.
以3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和3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为材料, 对其8个谷粒性状、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差异性比较,通过对谷粒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染色体组倍性水稻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除了谷粒容重的增减幅度不存在很大差异之外,同源四倍体水稻与相应的二倍体水稻在其他性状的差异性大部分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谷粒体积的变化最大,其次是单粒重.染色体组加倍后,谷粒性状间的相关性发生了变化,对单粒重贡献最大的谷粒性状有的发生了改变,有的虽然没变,但相关性水平发生了变化.蛋白质含量的增幅(18.52%)比直链淀粉的增幅(2.53%)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小麦抗逆育种几个抗旱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旱地冬小麦F1代的抗旱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遗传效应及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的3个抗旱性状和4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狭义遗传力较高,宜早代进行选择。研究亦表明,各性状正向优势强弱及正向越亲优势力株高>德基节≥千粒重≥抽穗度>穗粒重>单株数,7个性状在F1代中皆为部分显性遗传。F1代的株高、穗茎节长、就粒重、个粒重、抽穗度与双亲平均值里极显著正相关,故可根据双亲平均值预测F1代的表现,提高亲本选配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