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梅花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与梅花鹿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试验测定了68头成年吉林梅花鹿(公鹿36头、母鹿32头)的生长性能,并采集血液样本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再应用双变量Pearson检验进行生长性能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母鹿的血红蛋白含量、白球比、钙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鹿(P<0.01);母鹿的血小板数,碱性磷酸酶、淀粉酶活性,磷、总胆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公鹿(P<0.01)。公鹿的血小板数、总蛋白含量与体重、体高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鹿的血小板数与体重显著极正相关(P<0.01);母鹿的总蛋白含量与胸深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鹿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与茸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成年梅花鹿公鹿与母鹿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血小板数和总蛋白含量与体重、体尺正相关,白细胞数与茸重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知各位听说过或亲眼见过母鹿长鹿角这一怪事没有?从理论上讲,母鹿是不长角的(驯鹿例外).不过,母鹿长角这一怪事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发生了。该养鹿场隶属于四川省医药公司,共养鹿一千多头,母鹿三百多头,且全是梅花鹿.其中有一头八岁龄母鹿在头部左侧长了一支四寸左右长鹿角,该角未分叉(见照片)。头部右侧未见有长角迹象。据调查,这头编号为21号的母鹿,从两岁时开始长鹿角,且年年如此,母鹿长茸对它的正常发情。配种和产仔无任何影响.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一头母梅花鹿长出了鹿角@唐福全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司可林保定梅花鹿锯茸、助产和各种外科手术,一般作用时间不长,镇痛作用较差,往往手术尚未完毕,鹿就甦醒挣扎或有疼痛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加用电针麻醉16例(公鹿6头,母鹿10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西丰梅花鹿品种选育研究和推广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个体表型选择种鹿、单公群母配种和大群闭锁繁育的方法,并应用对幼鹿的科学培育和选育鹿科学饲养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经过193 1~1973年7个世代家养舍饲繁育、1974年选定系祖鹿建立选育群和育种核心群至1995年3个世代的连续系统选育,由源于东北梅花鹿和地方品种的西丰梅花鹿品种,在西丰县育才等4个参茸场育成了半山区舍饲型的3 60 1只西丰梅花鹿品种,其中,核心群鹿92 9只,占2 5 8%。该品种具有体貌相对一致,体型中等,体质结实,鲜茸平均单产3 2 0 5kg,成品茸平均单产1 2 5 9kg,茸的支头大,嘴头肥大,优质率高( 70. 9% ) ,畸型茸率低( 7.6% ) ,繁殖成活率77 .8% ,生产利用年限10年,遗传性状稳定,茸重的遗传力为0.49,重复力0. 63 ,产仔日期重复力0 .68,种用年限2.2年,鲜茸重的遗传进展5 19g,年改进量89g ,F1的杂种优势率茸重性状13.0 4% ,繁殖成活率的为18.94% ,选育的第Ⅲ世代年只均新增纯收益成年公鹿10 3 0元,成年母鹿790元,已获经济效益12 2 1万元,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率5 .63元/元;又经1996~2 0 0 4年在本县和2 0多个省、市、自治区上百家万余只的推广应用表明,西丰梅花鹿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稳定,稳产高产高效,年只均创净效益成年公鹿15 0 0元,成年母鹿160 0元,其杂交改良效果,尤其是与双阳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共有鹿科动物47种,其中我国就多达15种。我国家养茸用鹿主要有梅花鹿和马鹿,经多年的人工培养已形成新的品种(或品系),对促进我国养鹿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人工饲养的主要茸用鹿品种简介如下,供新上养鹿户在生产中参考:   一、 梅花鹿   我国梅花鹿共有6个亚种,现在饲养的全部是东北亚种梅花鹿,已分布全国各地。   1、双阳梅花鹿:双阳梅花鹿是在双阳型梅花鹿的基础上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种,1986年通过品种鉴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的特点,成年公鹿体高在101-111厘米之间,体长103-113厘米左右,体重约130千克;额宽平,身宽深,身上白花大而鲜,茸粗长,肥嫩上冲。鉴定时1-10锯公鹿平均鲜茸重2.9千克以上,58.2%公鹿鲜茸达3千克。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2%,仔鹿初生重5.62-5.76千克,遗传性稳定,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6.
香日德农场饲养梅花鹿已有十年历史。开始养鹿只有十头,其中公鹿四头,锯茸时采用吊架人工锯茸。但近年来锯茸量成倍增加,沿用吊架显然是个问题,先后曾经出现过因用吊架而促使公鹿受伤,胃出血、肺气肿,甚至造成死亡的不良后果,锯茸人员也受不同创伤。同时给鹿发病后带来种种治疗上的困难。一九七九年,我们应用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麻醉锯茸,首先考虑到高原气候的种种不利因素,研究了最安全的麻醉剂量。初次用两头失去生产性能的母鹿作试验,在取得初步试验成效的基础上,先后将43头次梅花公鹿作了以锯茸为主的麻醉保定试验,现将一些初步认识和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东北茸鹿在江淮地区的生产性能,通过利用东北梅花鹿与新疆马鹿的种间杂交,培育适应江淮地区的花马杂交茸鹿。通过天山马鹿种公鹿与花马杂交茸鹿母鹿与进行混群饲养,对花马杂交群体进行了生产和适应性能的测定,比较分析了花马杂交茸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花马杂交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好,受胎率为90%以上,双胎率2%左右;仔鹿存活率达95%;其茸质好,产茸量高。  相似文献   

8.
1充分发挥最优秀种公鹿的作用我国马鹿最高产的塔河种鹿160号单产鲜茸重27.74千克,清源马鹿大0号九锯单产鲜茸26千克。哈特产所96-13号马鹿初角茸10.4千克、头锯8.76千克、二锯14.8千克、三锯16.4千克、四锯19.7千克,四项均打破世界记录。2002年清源200号马鹿五锯茸鲜重达22.85千克,梅花鹿96号种公鹿1992年单产达15千克。由于采取新的育种手段,高产种公鹿出现的越来越多。这些高产的种公鹿用于自然本交仅负担15~20头母鹿的配种任务,而人工输精却可负担300~500头,同时冻精可保存30年。即采精的这头种公鹿总共可利用40~50年,大大延长了高产…  相似文献   

9.
从养鹿业的发展形式上看,品质较好的母鹿,产茸量高的梅花鹿公鹿,就意味着饲养成本随之相对下降,获得的利润相应的就多.种公鹿种母鹿在遗传育种以及品种质量的提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梅花鹿的人工授精技术就是解决品种质量的关键.而梅花鹿人工授精中,输精时机和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本试验对梅花鹿同期发情后,采取不同的时间输精,通过比较受胎率的高低,从而寻找最佳输精时间,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对梅花鹿增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能有效地分解粗纤维,提高其消化率。鹿是以粗饲料为主的反刍动物,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有助于提高消化率,增强体质。1989年我们在辽宁省西丰县育才鹿场做了纤维素酶对梅花鹿增茸效果的观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选择辽宁省西丰县育才鹿  相似文献   

11.
<正>8月份是北方最炎热的月份,也是特种养殖的关键时期,因此,饲养管理要注意以下事项。梅花鹿8月份是鹿业生产的第2个关键月,产茸公鹿、哺乳母鹿及仔鹿的管理工作不尽相同,但决定着鹿场的养殖效益。(1)母鹿。8月份是母鹿的产仔后期,少数母鹿产仔生产,管理上注意对难产母鹿的护理。造成母鹿难产的原因主要有:①母鹿过肥,且运动量不足;②胎儿过大;③母鹿营养不良,极度瘦弱,娩力不足;④过度惊扰;⑤胎位和胎势异常,  相似文献   

12.
东海种畜场于1978年冬从北京东风农场和天津引进47只梅花鹿,入场后鹿群健壮,母鹿怀孕产仔,公鹿配种产茸都很正常。但近些年鹿群中不断出现拉稀,消瘦,产仔产  相似文献   

13.
句容养鹿场共饲养梅花鹿 10 7头 ,其中种公鹿 48头 ,成年母鹿 3 1头 ,仔鹿 2 8头。 2 0 0 0年 8月 10日晨 ,发现 1头母鹿和 1头仔鹿突然死亡 ,同日下午有 5头母鹿死亡 ,11日有 2头母鹿和 1头仔鹿死亡 ,12日有 2头母鹿和 2头仔鹿死亡。 10日下午 ,我们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 ,微生物学检查 ,诊断为梅花鹿巴氏杆菌病。经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症状鹿群发病急 ,病程短。个别鹿从出现症状到死亡 ,不足 2h。大多数鹿病程在 12~ 2 4h。开始鹿表现为精神沉郁 ,采食量下降 ,怕动 ,反应迟钝 ,鼻镜干…  相似文献   

14.
(一)茸鹿的性成熟茸鹿的性成熟与品种、类型、性别、遗传状况、营养情况及个体发育等因素有关,梅花鹿比马鹿早,雌性早于雄性,同一品种鹿营养状况好和个体发育快的性成熟也早。一般性成熟期:梅花母鹿约在16月龄左右,发育良好的鹿7月龄就达到性成熟,公鹿为20月龄左右;马鹿约为28月龄,但有部分鹿16月龄即达到性成熟。适宜的初配年龄,梅花母鹿为16月龄、公鹿为40月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3岁龄、体重(74.79±0.78) kg、健康雄性梅花鹿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SC组)梅花鹿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S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头·d)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7 w。结果显示:与SC组相比,ST组生茸期梅花鹿直肠内容物菌群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鹿直肠内容物Monoglob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主坐标分析结果显示,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内容物细菌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生茸期梅花鹿直肠细菌组成无明显影响,但直肠内容物中Monoglobus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生茸期梅花鹿消化纤维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正>1配种准备工作首先,应根据历年的产茸情况、种用能力及育种方向选择好种公鹿,年龄3~7锯、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产茸量高的作种公鹿。要求产茸量为梅花鹿锯标准三杈,茸鲜重单产在3.5千克以上。并从7月中旬后加强种公鹿的饲养。对繁殖母鹿应与8月中旬断乳,并按年龄、体况及育种规划组  相似文献   

17.
产茸梅花公鹿饲养管理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龙口市梅花鹿饲养业发展迅速 ,全市存栏量已近千头 ,各鹿场饲养规模差别较大 ,少则几十头 ,多则几百头 ,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差别比较悬殊。众所周知 ,饲养梅花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鹿茸 ,因此 ,在生产中加强产茸公鹿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本人几年来的生产实践 ,总结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产茸梅花公鹿饲养管理配套技术”。1 产茸公鹿生产时期的划分产茸公鹿在 1年中可以划分为生茸前期、生茸期、配种期、恢复期 4个生产时期。1 1 生茸前期 每年 1月下旬至 3月下旬 ,是积累营养 ,准备脱花…  相似文献   

18.
东北梅花鹿产茸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东北梅花鹿产茸性能的分析 ,证明长沙市养鹿试验场东北梅花鹿产茸量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产茸量与鹿年龄的大小存在曲线回归关系 ;头杠茸的重量与再生茸的重量不相关 ;体重与茸产量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为华南地区发展养鹿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北马鹿杂交改良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产的天山马鹿种公鹿冷冻精液给东北马鹿母鹿人工输精,对其后代(F_1)进行生长发育、生活力、产茸量和繁殖力等项研究。结果从1989至1992年共生产F_1代鹿383头,其生活力、产茸量和繁殖力均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F_1代头锯鹿茸单产2545克,比东北马鹿1650克提高了54.2%,二锯单产为3835克,比东北马鹿的2412克提高59%,其杂种优势率为27.8%,F_1代公母都能正常繁殖,母鹿繁殖成活率达80%,高于双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养鹿大国.驯养茸鹿具有悠久历史,目前驯养茸鹿近50万头.主要以梅花鹿、马鹿为主。近十几年来.中国茸鹿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的双阳梅花鹿品种(1986)、长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1994)、西丰梅花鹿品种(1995)、乌兰坝马鹿品种、兴凯湖梅花鹿品种(2003)等6个优良品种(品系).对改良低产茸鹿.促进我国养鹿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