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仅可使役,还可产犊。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龄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 二、加大改良力度,提高养牛效益。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快,产肉多,效益高。18个月龄的杂种肉牛体重可达300公斤左右,比同龄本地黄牛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一、调整牛群结构。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龄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二、加大改良力度。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快,产肉多,效益高。18个月龄的杂种肉牛体重可达300公斤左右,比同龄本地黄牛提高5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对犊牛实行4月龄断奶,治疗母牛生殖疾病,普及细管精液配种。取消杂种公牛配种,淘汰本地公牛,防止杂交滥配,提高受配率和受胎率,积极扩大冷冻精液配种覆盖面。三、大搞饲料开发,推动秸秆养牛。农作物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  相似文献   

3.
1调整牛群结构淘汰老龄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2利用杂交优势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品种的杂交后代生长快,18个月龄的杂种肉牛体重可达300千克左右,比同龄本地黄牛高50%以上。淘汰本地公牛,取缔杂种公牛配种,防止杂交滥配;普及细管精液配种,以提高受配率和受胎率,扩大冻精配种覆盖面。3秸秆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后,营养价值和利用率都有所提高。饲喂5千克青贮玉米或4千克氨化麦秸,可节约1千克精料。提高养肉牛经济效益的措施@赵雪飞$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自从2002年开始禁牧以来,对山区、半山区及丘陵等地区牛的繁殖有较大影响,可繁母牛的自然发情率与往年相比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梨树县和东丰县近几年联合调查表明,母牛乏情、隐性发情、不发情比例增加,占26.6%以上,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母牛子宫炎及阴道炎是母牛典型的产科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母牛屡配不孕或流产,对牛的繁殖危害极大。文章针对发病原因和不同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治愈率达到96%以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正在肉牛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率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扩繁增量效果。为了不断提高肉母牛繁殖率,笔者根据多年基层指导养牛生产实践,摸索出提高肉母牛繁殖率的几项关键措施,供大家参考。1提高受配率1.1改善牛群结构适当增加可繁殖母牛的比例,让其占到40%~50%比例。1.2改善饲养管理无论是舍饲还是放牧都应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把母牛放好、喂好、管好,标准体况,才能满怀,据调查标准体况的比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稳定猪鸡生产,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的方针政策出台后,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母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众所周知,牛是单胎动物,繁殖周期长,在自然繁殖状态下,产母犊的比例为50%。为了提高产母犊比例,增加母牛数量,我们于2003年在母牛繁育配种中应用了性别控制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母牛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牛群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也与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所以,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养牛业中的中心环节。就我省养牛业的现状看,母牛的繁殖率仍需进一步提高。现在影响母牛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是繁殖疾病,造成了15%以上的成母牛长期或短期不孕,给养牛业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积极治疗母牛繁殖疾病是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据对全省部分养牛地区的调查分析,现就几个主要的母牛繁殖疾病及其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给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对全州6县557户牧户进行了饲养户数、人口数、家畜(畜种、年龄、性别)数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涉及人口3260人,牦牛34407头,藏羊11557只,马522匹;各畜种中牦牛饲养比例最高为74.02%,其次为藏羊占24.86%,马1.12%;全州调查牧户均饲养牦牛,户均养殖牦牛61.77头/户,人均养殖牦牛10.55头/人,其中只有29.62%的牧户兼养羊,户均养殖养羊头数为70只/户。3.5岁以下的育成牦牛在畜群中的比例为57.70%,成年牦牛占的比例为42.40%;母牛比例为58.09%,能繁殖母牛比例为34.66%,3.5岁以下的母牦牛在畜群中30.55%;种公牦牛比例为3.01%,3.5岁以下的公牦牛在畜群中占27.37%,4岁以上去势公牦牛比例高达11.53%;全州适龄母牦牛繁殖成活率为41.21%。牧户饲养的藏羊中,适繁母羊占群体数的39.09%,当年繁殖羔羊占群体数的23.55%,育成羊占群体数的21.06%,成年羊占55.39%,适龄母羊繁殖成活率60.29%。全州适龄母畜比例低,畜群结构极不合理,家畜繁殖成活率过低;应加大调整畜群结构力度,提高适龄母畜比例,提倡犊牛及周岁牛的育肥及秋季出栏,加快畜群周转。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性控繁育技术是继牛人工授精、胚胎移殖技术之后繁育领域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此技术可使母牛在配种后胎儿性别比例得到控制,产母犊率达到90%以上,从而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加快奶牛改良步伐,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增加高产奶牛比例,稳步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就奶牛性控繁育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环节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交流。1母牛的选择选择中、高产奶牛品种及其后代作为使用对象;年龄和胎次首选初配母牛和生产三胎以内的母牛;体型要选择膘情适中、健康无病的母牛。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重庆市肉牛生产中鲜酒糟的使用现状及其产生的副效应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所调查肉牛中,饲喂酒糟的肉牛比例达94.91%,其中育肥架子牛使用酒糟的比例达95.6%,繁殖母牛使用酒糟的比例为81.25%,且白酒糟使用最普遍,单独使用白酒糟的牛场占比60.81%;对酒糟饲喂剂量的调查中,三段式育肥法以中剂量饲喂的肉牛比例最高,二段式育肥法和持续式育肥法以高剂量饲喂的肉牛比例最高,繁殖母牛均以中剂量饲喂的比例最高;用酒糟饲喂肉牛后,架子牛发生慢性酒糟中毒的比例为19.55%,母牛为25.48%;用超高剂量、高剂量酒糟饲喂肉牛后,慢性中毒的发病比例较高,生产中建议以中剂量酒糟饲喂肉牛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母牛生殖道环境和初情期的判断会直接影响母牛的繁殖能力与经济效益。与奶牛相比,对肉牛初情期的判断难度更大。为提高肉牛繁殖效率,试验通过判断15~18月龄西门塔尔母牛、安格斯母牛和秦川母牛的子宫、卵巢与卵泡发育状况,结合母牛的发情监测,进行生殖道等级评定(RTS),并进行人工授精研究与产犊率统计。结果表明:85%以上的育成母牛RTS在3级以上,RTS在2级的秦川牛比例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随着RTS的上升,母牛人工授精后的不返情率也随着上升,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RTS的上升,母牛产犊率显著上升(P0.05),RTS在1~2级的育成母牛产犊率极低,RTS处于3级的秦川母牛产犊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RTS等级评定,容易判断育成母牛的繁殖力,同时建议将RTS在3级及以上的育成母牛用于配种,2级及以下的母牛及时处理或淘汰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牛的繁殖周期长,一般一胎只有一犊,目前武义县在农村饲养条件下,群体母牛的繁殖率一般不到35%,除去不孕牛及生殖系统疾病外,一般母牛也只能达到三年产两胎的繁殖水平。在发展肉牛生产中,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一年产一胎是增加肉牛生产,提高母牛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站在饲养本地黄母牛用“抗旱王、种牛杂交改良中,采取适当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的措施,抓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年产一犊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属于单胎动物,在自然繁殖情况下出现双胎的比例为1%左右。双胎中接近50%为异性双胎,异性双胎中的母牛绝大多数是无繁殖能力的,因为不能繁殖泌乳而基本失去经济价值。奶牛是价值较大的家畜,由于生长周期长,无繁殖力母牛在性成熟前不易被发现;特别在育成母牛的交易中,购买者在大群体母牛中难以分辨。一旦饲养者购买无繁殖能力的牛,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异性双生母牛无正常繁殖力的原因异性双生是指母牛在一个发情期内受精后,同时产生2个不同性别的受精卵,这2个受精卵在同一个胎盘内,同时在相同环境下生长发育。由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雄…  相似文献   

15.
浅谈造成奶牛受胎率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有些母牛的低受胎率是其本身生殖力的原因,但也存在许多其他原因而导致多次配种不孕。正常牛群中受胎率低的母牛只占繁殖母牛的10%左右,当牛群中有15%以上的母牛3次配种后还没能受孕就说明存在其他繁殖问题。这种情况应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造成母牛受胎率低的因素可有以下几类。一是与发情鉴定有关的问题。如没有为处于发情期的母牛及时施行人工授精;错给未发情母牛施行人工授精;给发情盛期的母牛施行人工授精的时间不适当;由于搞错母牛标记,导致母牛发情记录错误。二是与公牛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有关的繁殖问题。如精液来自繁殖力…  相似文献   

16.
祁连县以白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区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绵羊育肥和黄牛改良.截止2008年,各类牲畜存栏138万头(只),其中藏羊120万只,占86.97%,可繁殖母羊69万只,母畜比例57.5%;牦牛18万头,占13.04%,可繁殖母牛6.37万头,母畜比例35.41%;黄牛存栏5500头,占0.4%,可繁殖母牛2319头,母畜比例42.17%,杂种化程度90%;猪存栏250余头,以农户散养自食为主,种猪饲养及少.全县共存栏种公羊2.76万只,种公牛0.26万头.  相似文献   

17.
性控冻精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控繁殖生物技术是当前提高母牛繁殖最先进、最现实、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繁殖潜力的一项高新技术,该项技术在奶牛生产中得到应用,能使母牛在配种前胎儿性别比例得到控制,从而使母牛连续多生母犊,母牛生母牛,三年生五犊,这是人们长久以来盼望多生母牛的意愿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夏季的奶牛场,由于温度和湿度上升,奶牛普遍经历着“热应激”。母牛舒适度是奶牛生产性能能否达到最大的关键。一般来说,当温度超过20℃、湿度高于85%,母牛开始遭受热应激,其具体表现为牛场70%以上的奶牛呼吸频率超过80次/分钟,直肠温度超过39℃,干物质采食量降低10%以上,产奶量降低10%以上。泌乳母牛自身产生大量体热,如果畜舍内空气流通不利,母牛自身体温就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十分接近,那么高温高湿就会降低奶牛的采食量,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进而降低奶牛繁殖性能。除此之外,在夏季新的饲草料的供应变化(饲料种类变化包括高浓度精饲料、新刈…  相似文献   

19.
育成母牛性成熟后卵巢可以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 ,配种后可以受胎。但是 ,此时距牛体成熟还有很长时间。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如此时配种受孕 ,母牛自身发育即受阻 ,产后泌乳力低 ,繁殖年限缩短。母牛初配过晚 ,易造成母牛肥胖而不易受孕 ,头次分娩难产率高 ,培育费用也增加。实践证明 ,育成母牛性成熟之后 ,体重达到本品种成年母牛的 70 %以上 ,配种效果较好。一般初配年龄和体重 :小型品种年龄 1 6~ 1 8个月 ,体重30 0~ 32 0公斤 ;中型品种 1 8~ 2 0个月 ,体重 340~360公斤 ;大型品种 2 0~ 2 2个月 ,体…  相似文献   

20.
影响牛群受胎率的因素较多,据统计繁殖障碍牛90%是由子宫内膜炎引起,因此,为了将母牛空怀率控制在7%以内,需要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第一情期受胎率应达到50%左右,第二情期受胎率达45%以上,年总受胎率即可达85~90%以上,配种指数低于1.7,胎间距≤400 d,空怀期≤120d,要达到以上指标,应作好如下工作:1、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保证母牛正常繁殖机能的基础。2、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产科疾病是提高配种工作的前提。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牛场配种工作经历,结合专家指导,制定了一套产后疾病防治方案。1病因分析产犊后引起产后感染,诱发子宫积脓、子宫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