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原白蘑是我国宝贵的食用菌资源,但由于草原退化及人为过度采收等原因,其生长环境受到破坏,产量不断下降。而且人工栽培至今未获实质性突破。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现对其菌丝体主要的生长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白蘑菌丝体生长温度22~28℃,最佳碳源为淀粉,其次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有机氮源如酵母膏,无机氮源中以氯化铵为好。添加维生素对菌丝体生长无明显影响。pH5.5~7.5,最适pH6,最佳碳氮比为20∶1~40∶1。  相似文献   

2.
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粪伞科,田头菇属,菌肉肥厚,柄松脆,味香甜,营养丰富,子实体中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香菇,所含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因此,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柱状田头菇的固体栽培一般需1~2个月,鲜子实体可贮性差。相比之下,深层培养就有较大的优越性,它既可作为液体菌种,加快生产周期,又能在数天之内生产出大量的菌丝体,产量高,成本低。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尚未见有深入的研究报道。笔者对柱状田头菇深层培养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红汁乳菇菌丝体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洪  邓功成 《食用菌》2008,30(6):9-10
对红汁乳菇其菌丝的营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以玉米粉、葡萄糖、马铃薯淀粉为好;氮源可选择蛋白胨、酵母膏;适宜的C/N比为20:1-25:1;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基最适生长的pH为6.0-7.0;培养基中加入生长因子对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5.
几种生长因子对滑菇深层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滑菇深层培养实验发现,在二级摇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NAA,2,4-D,IBA及L-Glu四种生长因子后对滑菇(Pholiota nameko)菌丝体得率及胞外多糖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初步确定出各种生长因子的最佳作用浓度。  相似文献   

6.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以菌落的大小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4种矿质元素(Na、K、Cu、Mg)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菌丝体生长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化合物浓度分别为NaNO30.9960g/L,KH2PO42.5g/L,CuSO40.012g/L,MgSO40.4980g/L。  相似文献   

8.
用发酵法培养大白菇菌丝体,并对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粗多糖含量,摸索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时间、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浸提液最终浓度.结果表明: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液浓度80%,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25℃,浸提比为1:50.  相似文献   

9.
采用荷兰智能食用菌仿生态种植系统,开发了适合地方特点的褐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枝术。主要包含厂房建设、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标准化和培养料处理,确保了褐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生产所需的劳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冮洁  宋红梅 《食用菌》2009,31(3):14-15
对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铆钉菇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g/L,豆饼粉3g/L,K2HPO4 1.5g/L,KH2PO4 0.8g/L,MnSO4 0.01g/L;适宜温度28℃。pH7.0,装液量250mL三角瓶150mL,接种量15%。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d,胞外多糖产量为4.54g/L,比初始产胞外多糖1.28g/L,提高了2.55倍。  相似文献   

11.
于清伟 《食用菌》2016,(2):18-19
对秀珍菇菌丝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培养5 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0.5%蜗牛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 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6.0,30℃酶解3.0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96×10~8个/m L。  相似文献   

12.
禚同友  周丽洁  陈艳秋 《食用菌》2007,29(4):59-59,6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提取的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沉淀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浸提温度,2.5h浸提时间,85%乙醇沉淀浓度。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深层培养条件及菌丝体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秀珍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秀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佳发酵条件为:pH5.0,接种量10%;以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适发酵周期为4 d。秀珍菇菌丝体中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54.92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24%;发酵液中含有11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5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氨基酸总量为3.97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55.92%。  相似文献   

14.
以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 (Fr.) Singer]菌丝体和菌核为材料,利用MSAP技术分析其甲基化水平,并对甲基化差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探究虎奶菇生长与DNA全基因组甲基化的关系.结果 表明,菌丝体和菌核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7.94%和9.54%,其中半甲基化率分别为4.50%和4.0...  相似文献   

15.
以大球盖菇发酵菌丝为试材,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研究了大球盖菇发酵菌丝体提取多糖最佳工艺条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对结构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6∶1 mL·g-1、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3.5 h,大球盖菇菌丝体多糖提取量为15.12%。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包含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果糖,对应摩尔比为0.76∶1.64∶0.65∶1.00∶1.24∶1.18∶0.20。红外光谱分析具有典型的糖特征吸收。该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爱和 《食药用菌》2013,(5):297-298
<正>金福菇(Macrocybe lobayensis)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高温型食用菌,其子实体硕大、质地脆嫩、味道鲜美,鲜品货架时间长且有很高营养价值。适宜夏季栽培,可填补夏季鲜菇市场供应短缺的问题。笔者较系统地研究了金福菇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生产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树菇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杨树菇液体培养的最适氮源为蚕蛹粉,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确定了杨树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蚕蛹粉4%,可溶性淀粉3%,KH2PO40.1%,MgSO4·7H2O 0.3%;适宜装液量32%,起始pH 7.0,接种量15%,液体发酵周期7d.  相似文献   

18.
杨树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对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杨树菇菌丝体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杨树菇深层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25℃、pH5.6、转速150r/min、通气量5L/min的条件下,杨树菇的生长状况最好,其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对香魏菇液体培养基中碳氮营养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香魏菇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其中碳源以葡萄糖较好;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牛肉膏为较佳氮源。  相似文献   

20.
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及野生菌核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及野生菌核为材料,对它们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粗多糖和几种主要矿质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培养菌丝体的一般营养成分明显高于人工培养菌核和野生菌核,特别是粗蛋白、粗多糖、灰分含量较高。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的矿质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野生菌核,其中人工培养菌核的Ca、Cu、Zn含量高于人工培养菌丝体,而Mg、P含量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