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西甘蔗》1996,(4):18-20
昌菱甘蔗化工公司在1995~1996年榨季生产中,应用自己开发的《制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砍运榨调度计算机管理,提高了进厂甘蔗的新鲜度,使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榨季中蔗场采样原料蔗分析平均含糖分接近14%,与同期田间采样相近。本榨季除受部分霜冻蔗的影响外,很少出现砍运指挥不当,造成砍下甘蔗长时间积压.导致蔗糖分转化的现象。经进蔗与控制榨量的核子秤计量检测,蔗场甘蔗轻耗在0.5%左右,昌菱的产糖率继续位居全区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2.
制糖工业对原料蔗的要求,简单概括为“足、熟、食、鲜、净”五个字。原料蔗的潜力远比制糖工业挖潜所花费的人力、设备和投资少得多。提高原料蔗的途径可以从推广良种合理配比;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开榨的日期和日榨量,贯彻先熟先砍的原则,把好甘蔗质量关等几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3.
实施“吨糖田”工程 ,就是通过增加科技及资金的投入 ,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糖量 ,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及吨糖生产成本 ,提高蔗农及制糖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蔗糖生产新的飞跃。其主要的措施就是良种良法加良田 ,通过多种生产要素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进一步挖掘甘蔗生产的巨大潜力 ,使6 6 7m2 产原料蔗达到 7.3~ 8.0吨 ,榨季平均蔗糖分达 1 4.5 % ,6 6 7m2产一吨白砂糖的目标。1 “吨糖田”建设存在的问题1 .1 秋旱出现概率高  我县甘蔗多分布于石山地区的山弄及部分的低丘上 ,其中 95 %以上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 ,全县甘蔗有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4.
入厂原料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榨季产糖率与经济效益。当前农务工作较复杂,任务多,农务人员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没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原料蔗质量工作上。大部分糖厂农务工作基本只能做到有一定的甘蔗入厂,保证榨季糖厂不断槽或少断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蔗糖要走出困境,努力降低吨糖成本,提高原料蔗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做好农务工作,是糖厂降低成本的主要工作之一。  要做好农务工作,必须把现在由农务分管的部分工作,如肥料的采购兑现、蔗款的结算与兑现和蔗区公路的维修等,分摊给有关部门负责承担,使农务集中精力在做好甘蔗生产上…  相似文献   

5.
《广西蔗糖》1999,(3):F003-F003
一般甘蔗品种优良工艺性状认定为田间生长甘蔗高纯度、高糖分的品种,而忽视了与糖厂产糖率密切相关的性状即甘蔗品种砍收后蔗糖分转化程度;目前国内糖厂绝大部分原料蔗由千家万户生产供应,从砍运甘蔗到原料蔗入榨一般3~4天时间,不同品种蔗糖分转化明显不同,糖分转化快的品种砍收后3~4天蔗汁纯度、蔗糖分明显变低,还原糖含量明显变高。建议选育种工作重工艺性状测定时增加蔗转化率这一项,并作为选育种筛选性状之一。糖厂对这种植的品种进行蔗糖转化率测定,蔗糖转化率大于10%的品种应坚决淘汰。甘蔗品种砍收后蔗糖分转化及蔗…  相似文献   

6.
蔗糖生产中蔗糖分是制糖企业农务管理及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提高蔗糖生产中蔗糖分测定准确性的方法,对甘蔗品种选育、生产过程控制及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蔗糖分检测方法,重点研究蔗糖分分析过程的取样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将蔗丝蔗糖分与生产报表进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糖厂以往取样方法测定的入榨甘蔗蔗糖分要高于蔗丝蔗糖分,而连续采集进入第一座榨机之前的蔗丝测定的蔗糖分,数据与生产报表结果更为接近,可以更及时准确得到入榨蔗料蔗糖分数据,能基本反映入榨蔗料蔗糖分情况,明显提高了糖厂化验室对蔗糖分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昌菱甘蔗化工公司在1995~1996年榨季生产中,应用自己开发的《制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砍运榨调度计算机管理,提高了进厂甘蔗的新鲜度,使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榨季中蔗场采样原料蔗分析平均含糖分接近14%,与同期田间采样相近。本榨季除受部分霜冻蔗的影响外,很少出现砍运指挥不当,造成砍下甘蔗长时间积压,导致蔗糖分转化的现象。经进蔗与控制榨量的核子秤计量检测,蔗场甘蔗轻耗在0.5%左  相似文献   

8.
在甘蔗早期叶面喷施蔗丰灵高效甘蔗液肥有明显的增产增糖效应,其hm^2产原料蔗比对照多8415kg,增产18.42%,比施等价尿素的多2295kg,增产5.02%,蔗糖分含量为11.43%,比对照提高0.15%,hm^2产糖量比对照多1035kg,增幅为20.12%,比尿素处理的产糖量多240kg,增幅为4.665,产量和产糖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桂糖17号在武侨试验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糖17号在武侨蔗区进行两年三点试驻结果:公顷有效茎数、产蔗量和宿根性明显优于桂糖11号。甘蔗蔗糖分稍微低于桂糖11号,但其公顷含糖量高于桂糖11号。  相似文献   

10.
覃曾志  阳小洋 《广西蔗糖》2001,(3):53-55,63
引言   2 0 0 0 /2 0 0 1年榨季期间 ,迁江蔗区甘蔗外流严重 ,原计划榨蔗 85万吨 ,由于甘蔗外流 ,实际只榨了 48万吨 ,甘蔗外流 37万吨以上 ,给国家与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分析原因 ,既有迁糖公司服务工作不够完善的主观因素 ,也有迁江蔗区地理位置特殊 ,管理难度大的客观因素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一些制糖企业和蔗贩子到迁江蔗区抬价哄抢原料蔗和政府维持秩序效果不明显的外界因素。针对 2 0 0 0 /2 0 0 1年榨季迁江蔗区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 ,对今后广西蔗区管理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1 坚持蔗区划分管理 ,严禁原料蔗跨蔗区流…  相似文献   

11.
在原料蔗总产相同的条件下 ,榨季蔗糖分高低则是影响产糖量的关键。目前国内在提高蔗糖分方面 ,主要采用选育和推广高糖品种 ,扩大冬植蔗面积 ,配方施肥及喷施稀土等。也提出过品种的合理搭配 ,但仅是定性的 ,尚未从蔗糖分变化规律的角度定量地提出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 ,也未见到过国外类似的报道。  在我国甘蔗生产区 ,普遍存在品种搭配不够合理的现象 ,往往强调推广某一优良品种而忽略其他品种 ,致使某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 ,甚至出现品种单一现象 ,这不仅容易造成品种抗逆性下降 ,更不利于榨季糖分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三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糖料》2001,(1):33
云南省临沧地区实施蔗糖产业化经营,经济效益改观,到目前,已兑付蔗农蔗款3.6亿元,全区15家间机制糖厂亏盈相抵后,可实现盈利1000万元,实现税收1.29亿元。临沧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有机制白糖厂15间,资产总额达17.3亿元,榨蔗量、产糖量、酒精产量已连续4个榨季居全省第一。2000年初,临沧地委、行署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综合利用及深度开发为途径,建立蔗糖产业化经营机制,并制定实施甘蔗平均公顷产量增15t,吨蔗含糖分和出糖率各提高1个百分点的“三个一”工程。全区8县相应建立甘蔗技术推…  相似文献   

13.
陆忠 《广西蔗糖》1998,(4):11-12
推广甘蔗良种能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且投资少,效益高,是快速发展蔗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我场33年的蔗糖业发展史,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甘蔗品种演变史,也是一个产蔗量和产糖量逐步增加的历史。60年代推广台糖134和80年代推广桂糖11号,使我场甘蔗单产从公顷30多吨逐步提高到60多吨,是甘蔗良利,作用的最好说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场相继推广了不少的甘蔗品种,取得了一些成缋,如推广了新台糖1号、粤糖79-177,但电面临很多问题.必须认真总结,正确认识,以加快甘蔗良种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14.
宿根蔗的主要优点,一是省工、省种、省成本;二是早生快发,早熟高糖,有利于糖厂提早开榨;三是能调节劳动力。雷州半岛蔗区宿根蔗约占40-50%。当前宿根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量偏低。据调查统计,新植蔗平均公顷产蔗量75吨,而宿根蔗只有45—60吨。宿根蔗低产的原因是,发株少,一般一亩只有3000株,少的2000株左右。因此,要提高宿根蔗产量,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蔗采样分析与榨季生产实绩蔗糖分出现较大的误差,除甘蔗采集样本代表性与实榨原料蔗砍收的规格质量、小样本分析压榨机和车间压榨机效能的差异外,时间间隔的影响是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榨季砍运各个环节实施时间控制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湛江已建成了全国蔗糖重要商品生产基地,甘蔗生产朝着“三高”方向迈进。制糖工业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建立了和完善了蔗糖生产综合服务体系,近年来蔗糖生产滑坡,种蔗面积下降,原料蔗不足,糖厂欠债亏损。恢复,稳定和发展蔗糖生产,必须认真抓好完善糖料政策,积极推进蔗糖生产产业化,增加投入,建设高产稳产原料蔗基地。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柳州地区的蔗糖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全地区甘蔗有收面积65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41万吨,产糖23.2万吨。原料蔗比“七五”期间的最高年份1987年的102.3万吨增138.7%,产糖量增140.3%。“八五”期末的1995年,全地区种下甘蔗88.3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93万吨.产糖32万吨。甘蔗面积、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又比1991年分别增35.8%、24.2%和50.8%。  相似文献   

18.
选取8个甘蔗基因型研究苗期一些生化性状与蔗汁糖分和蔗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高糖基因型苗期初期叶片蔗糖含量和总糖含量较高,硝酸还原配活性在苗期初期至中期的增幅较大;高糖基因型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苗期较高,而高产基因型则表现较低。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叶片蔗糖含量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均为正相关和正向贡献;硝酸还原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都对蔗茎产量和蔗汁糖分表现为不同方向的相关或贡献。根据以上结果,认为苗期的叶片蔗糖含量可作为高产高糖性状间接选择的较可靠指标;而以硝酸还原配或中性转化酶活性作为间接选择指标时,其取值范围还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盛产甘蔗(糖蔗、果蔗),每年有数百万吨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包括蔗梢、蔗叶、蔗头,以及作糖蔗压榨制糖后的蔗渣和废糖蜜及造纸余弃的蔗髓等。  相似文献   

20.
1 现状 “八五”期间,柳州地区的蔗糖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91年,全地区甘蔗有收面积65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41万吨,产糖23.2万吨。原料蔗比“七五”期间的最高年份1987年的102.3万吨增138.7%,产糖量增140.3%。“八五”期末的1995年,全地区种下甘蔗88.3万亩,进厂原料蔗达293万吨,产糖32万吨。甘蔗面积、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又比1991年分别增35.8%、24.2%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