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方水稻机插现状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机插水平表现为"南低北高",南方稻区除江苏省外,机插稻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南方水稻存在田块不规则、平整性差、水稻栽培品种繁多、耕作制度多样,以及成本较高等客观问题,限制了机插稻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科技的进步,机插稻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强农机农艺技术研发,提高机插稻的技术到位率,同时发展机械化生产合作组织,对我国南方地区机插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机插稻培育壮秧与麦秆全量还田肥料运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机插水稻培育壮秧播种量和激素应用试验,麦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氮肥施用量和氮肥运筹比例、钾肥施用量等的试验研究,以提高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麦茬机插中粳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机械化栽插水稻在淮安市发展迅速。为提高机插水稻栽培水平,充分发挥机插水稻省工、省力、省秧田、降本、增产、增效益的优势,笔者通过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生产实践,并不断总结,组装配套成麦茬机插中粳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机插水稻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几年机插秧生产实践进行调查总结,机插秧存在节省秧田、便于管理、省工节本、能有效解决杂草稻问题等优势,同时由于农民求简化、土地规模偏小不利于机插、机插育秧技术尚待完善提高、管理难以跟上等原因,机插秧推广缓慢;针对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床土培肥不高、播量不当、操作不规范、秧龄过长、机插秧缓苗期长、大田分蘖缺位多、栽插穴数普遍不足、肥水运筹不当、分蘖成穗率大幅下降等的技术问题,提出培肥床土、适量播种、精心培管、适时移栽、精细整地、科学灌溉、精确栽插、插好插足、科学肥水运筹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稻高速机插与强化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市余杭区开发了快速机插与水稻强化栽培组合技术,解决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育秧、插种、肥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障碍,系统提供了品种选择、秧苗培育、农田平整与施肥、合理密植、水浆管理以及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性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以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稻为研究对象,以超级稻Ⅱ优602为试验材料,从播种量、播期、机插密度、氮肥及氮肥运筹等几个方面研究机插稻的配套技术。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稻以播种量70g/盘、播期4月10—15日、机插密度20.83丛/m2的处理产量最高;氮肥以180kg/hm2水平较为适宜,且以底肥:追肥:穗肥=5:2:3运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机插水稻是现代稻作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和发展方向。研究分析了机插水稻产量及效益优势,阐述了淮北地区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并通过近年来机插水稻高产创建的实践,集成了淮北稻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机插水稻生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肥料配置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超级稻德香4103、Q优8号和Ⅱ优602为材料,在13.0 kg/667 m2的氮肥供应水平下,研究了传统施肥、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机插稻优化型施肥等三种肥料配置方式对机插稻群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稻优化型施肥方式有利于机插稻优化群体,改善穗部产量性状,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机插稻采用优化型施肥方式后本田分蘖更快,分蘖数能提早一周左右达到18万/667 m2,有效穗数虽有所降低,但穗部产量性状明显改善,表现为一次枝梗数增多,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最终平均产量较传统施肥和机插稻改进型施肥方式高8.20%和3.78%。  相似文献   

9.
双季稻机插技术在江西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推广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双季稻区8个县24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对双季稻机插技术在江西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种植方式的成本低于其他种植方式、收益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机插种植方式的推广受到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土地规模、资金等的影响,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土地经营规模越大的农户机插比例相对较高;限制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包括育秧技术复杂、购机及机插费用高、田块小和分散等;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进程、加强机插核心技术的培训指导力度、建立稳定的政策资金扶持机制、创新机插服务模式、积极宣传并做好示范区建设等是促进机插技术推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大棚(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勇 《北方水稻》2010,40(2):51-52
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插秧实现机械化,育苗是关键。太平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根据大棚育苗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水稻生产在机插上实现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轻,水稻产量损失最小;大苗机插发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移栽种植时,小苗机插发病较轻,病丛率显著低于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和大苗机插。因此,从细菌性基腐病控制的角度,在生产中推广直播或者小苗机插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控制该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超级稻甬优12进行了机插和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播期下,机插与手插的生育期无显著差异;穗粒性状表现为机插有效穗数增、每穗粒数减;分蘖动态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机插稻起始分蘖缓慢,分蘖时间长,高峰苗多,群体大,成穗率低;2种栽培方式的产量基本持平,但机插成本和劳动强度降低,经济效益更好,有利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3.
胡文杰 《中国稻米》2017,(4):180-182
引入25 cm行距的插秧机,与生产上常用的30 cm行距插秧机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以探讨该型插秧机对乐清市早、晚稻的适应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应用25 cm行距插秧机具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优势;而连晚杂交稻应用行距25 cm插秧机的增产效果不明显。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类型水稻的特征特性,正确掌握插秧密度,充分发挥各类插秧机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南方杂交稻机插目前仍然以毯苗育秧机插为主,采用撒播育秧,无法实现杂交稻稀播少本种植,制约了杂交稻的推广以及杂交稻机插产业化的提升。在多年对毯苗机插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了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突破了杂交稻毯苗育秧机插技术的瓶颈。该技术改变传统流水线撒播为定向定位条播,显著降低了机插播种量,提高了机插秧苗质量。同时配套相应机插技术实现了杂交稻少本均匀种植,漏秧率降低到5%以下,并提高了机插群体均匀度。2019年和2020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播种育秧机插技术可节省用种量29.2%,提高产量10.2%,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淮北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粳稻高产区域,该地区主产中熟中粳稻,并形成了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抛栽、麦后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从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避自然风险等多重目标综合分析,认为应着力推广以塑盘育秧抛栽、机械化插秧为主的前景广阔的稻作方式,谨慎推广直播稻。  相似文献   

17.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8.
江苏稻作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系统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机插稻、手插稻、抛秧稻、直播稻、套播稻五种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的应用面积、成本、产量、效益等综合表现,对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理论研究与技术体系发展以及演变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出发,提出稳定发展江苏水稻生产的稻作技术方式发展思路、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主要稻作方式的应用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苏省的水稻栽培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手栽方式向直播稻、机插秧、抛秧、麦套稻等轻简栽培方式过渡。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不同的轻简稻作方式都具有省工、省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在生产应用上也相应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直播稻在增产潜力、耕整要求等方面,机插稻在缓苗等方面,麦套稻在后期杂草防除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加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及投入但不能盲目扩大推广的思考,以此提高认识,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