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来自武汉市郊某养鸽专业户及市场食用鸽共70只采集口腔咽部粘膜拭子及其中15只鸽子的气管、气囊和肺等材料进行了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其中口腔咽部拭子几乎100%能分离到支原体,但均与细菌共存而不易纯化,其他部位均未分离到支原体。对已纯化的34个分离物中的19个进行了鉴定,用鸽支原体MMP1株、鸽口支原体MMP4株及鸽鼻支原体694株作为标准抗原制备抗血清,以代谢抑制试验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分离物均能在修改FM-4培养基上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典型的“油煎蛋”状或“脐状”菌落;光镜下和电镜负染后观察,菌体多呈现球状、点状等多形态,经超薄切片后观察,菌体外无细胞壁包绕,仅有由3层单位膜构成的细胞膜结构,所有分离物在无醋酸铊及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连续传5代不回复为细菌形态,能在含有猪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5株水解精氨酸而不发酵葡萄糖,14株发酵葡萄糖但不水解精氨酸。经抗血清代谢抑制试验鉴定,前者为鸽支原体,后者为鸽口支原体。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武汉市郊某养鸽专业户及市场食用鸽共70只采集口腔咽部粘膜拭子及其中15只鸽子的气管、气囊和肺等材料进行了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其中口腔咽部拭子几乎100%能分离到支原体,但均与细菌共存而不易纯化,其他部位均未分离到支原体。对已纯化的34个分离物中的19个进行了鉴定,用鸽支原体MMP1株、鸽口支原体MMP4株及鸽鼻支原体694株作为标准抗原制备抗血清,以代谢抑制试验进行了血清学鉴定。结果表明,所有  相似文献   

3.
广东某肉鸽场幼龄鸽群发生以结膜炎、鼻炎和口腔炎,呼吸困难,腹泻,消瘦,生长发育缓慢为物征的传染病。从发病鸽分离到2株菌(SG1、SG2),经电镜形态学观察、人工培养基接种试验、碘胺敏感性试验及碘染色试验鉴定为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用IHA试验检查该鸽群衣原体抗体,阳性率到达92.0%。本次的鸽子传染病诊断为鸽衣原体病。  相似文献   

4.
广东中山地区养鸽场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广东中山地区3个鸽场的乳鸽、童鸽和种鸽食道、嗉囊拭子进行划线培养,调查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对分离到的9株鸽白色念珠菌进行了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乳鸽的感染率为32% ~ 60%,童鸽28% ~ 60%,种鸽20%~ 30%;9株鸽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均敏感.  相似文献   

5.
从珠三角某鸽场病死鸽中无菌操作采取心血、肝脏、脑、脾脏,接种于麦氏培养基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经细菌纯化、镜检、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0只病鸽有8只分离到沙门氏菌,阳性率为26.7%;10只分离到大肠杆菌,阳性率为33.3%;其中6只同时分离到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为20.0%。经病毒分离培养、PCR检测,结果显示从6个混合样品中分离到5株副黏病毒,分离率为83.3%。结果表明,该鸽场鸽群发生了副黏病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本试验对珠三角鸽场近年较常发生的、以乳鸽较严重发病死亡的典型疫情作了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犬肾(DK)传代细胞中霉形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取经电镜观察证实有霉形体污染的DK传代细胞,分别接种于霉形体检验用液体、半流体和固体培养基,证明为霉形体混合感染,即该培养物在液体培养基和半流体培养基上,同时显示出水解精氨酸和发酵葡萄糖2种特性,前者使培养基pH上升,后者使pH下降。通过反复挑选单个菌落进行克隆传代和有目的地加入单一种属的霉形体抗血清的方法,将混合的2株霉形体纯化分开。经鉴定,一株为精氨酸霉形体,一株为莱氏无(需)胆甾醇霉形体。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进的直接免疫电镜技术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进行了诊断的研究.结果,TGEV H 株与美国 M 株及日本 TO_(163)株抗血清有明显的交叉反应;与 PEDV 抗血清无交叉反应.PEDV CV_(777)株与吉林株、四川江游株及 PEDV CV_(777)抗血清均有交叉反应,而与 TGEV 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直观、快速和定性准确等优点,可作为鉴别诊断 TGEV 与 PEDV 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鸽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痘是由鸽痘病毒(Pigeonpox virus.pvv)引起的鸽的主要传染病Ⅲ.为研究PPV的致病性和免疫机理,更好的防制鸽痘,我们对南京市及周边地区感染鸽痘的鸽群进行了病原分离,得到了2株病毒,本试验对2个分离株作了详细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Ⅰ,PPMV-Ⅰ)(S-1株)灭活疫苗的免疫剂量。本试验采用3批PPMV-Ⅰ(S-1株)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以不同剂量肌肉注射免疫30日龄低抗体幼龄鸽(HI抗体≤2)和120日龄低抗体青年鸽(HI抗体≤2),分别在免疫后第14,28天对试验鸽进行攻毒,对试验鸽进行临床症状、抗体检测和攻毒保护测定。结果显示,该疫苗对低抗体鸽有保护作用,对30日龄幼龄鸽和120日龄青年鸽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0.05,0.2mL/只。因此,为了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PPMV-Ⅰ(S-1株)灭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中疫苗用法用量规定:幼龄鸽肌肉注射,0.2mL/只;青年鸽和种鸽肌肉注射,0.5mL/只。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我们从进口种鸽中首次检出鸽新城疫,在随后几年的进出口检疫业务中,不断从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进口的种鸽中检出鸽新城疫,并分离到4株鸽新城疫病毒。为了进一步了解这4株鸽新城疫病毒免疫原性的强弱及其在制备油乳剂苗用于防疫上的潜在价值,笔者做了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鸽新城疫病毒油乳剂苗的制备:将分离到的4株鸽新城疫病毒(编号为U、H、T、Z株),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所从进口种鸽中多次检出鸽新城疫,并分离到4株鸽新城疫病毒,为了进一步认识这几株鸽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并比较其与Lasota株、B_1株在血凝特性上是否有差异,笔者测定了上述几株鸽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的热稳定性、对几种动物红细胞的凝集价、不同pH对血凝价的影响、血凝解脱速率等进行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2.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引起山东两个规模化养鸽场种鸽死亡病原,本研究成功从两鸽场中各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菌,并进行纯化、PCR鉴定、药敏试验及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的2株分离菌的16S rRNA片段测序确定均为沙门氏菌,两株沙门氏菌的药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等敏感;分子血清分型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经治疗后死亡情况得到控制,该研究结果为鸽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及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防治鸽毛滴虫病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鸽毛滴虫病又称鸽口腔溃疡或鸽癀,本病是由毛滴虫寄生于鸽上消化道而引起的原虫病,是鸽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临床中几乎所有的鸽场都存在。本病潜伏期为4-14天,主要传染为病鸽,可通过饮水、饲料、唾液、喂乳、伤口感染等途径传播,发病及死亡情况取决于虫株的毒力、虫体的数量和的生理状态。成鸽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湿,但可散布病原,  相似文献   

15.
鸽毛滴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鸽毛滴虫病是鸽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全国各地包括江苏、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安徽、上海、浙江,以及广东的江门、中山、东莞、深圳、新会等地都有病例报道,给养鸽场(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有单纯感染毛滴虫的,但更多的是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个别与副黏病毒、链球菌混合感染。鸽毛滴虫病的综合防治要点如下。1首先要正确诊断:临床症状和[观病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再以显微镜检查采自口腔或嗉囊的样品的直接涂片中观察到毛滴虫虫体时即可确诊。在新鲜的涂片上找不到虫株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或人工培养基上接种培养可…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临床中鸽新城疫的发生,选取基因Ⅵ型鸽新城疫病毒弱毒株rGX-mF作为疫苗候选株,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并将rGX-mF灭活后制备成油佐剂灭活疫苗,接种雏鸽和SPF鸡进行rGX-mF株的免疫原性分析,为研制安全高效的鸽新城疫灭活疫苗奠定基础。结果表明,rGX-mF株能够在鸡胚中稳定传代,效价高,毒力弱;rGX-mF株灭活疫苗接种雏鸽后疫苗吸收良好,无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免疫持续期长达12个月;rGX-mF株灭活疫苗与LaSota株灭活疫苗相比,rGX-mF株灭活疫苗在鸽体内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rGX-mF株灭活疫苗同时免疫SPF鸡和雏鸽,SPF鸡产生的抗体显著高于鸽产生的抗体,这可能与鸽和鸡的免疫系统存在差异有关。综上,利用基因Ⅵ型鸽新城疫病毒弱毒rGX-mF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可在鸽体内产生有效的抗体,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续期长。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某鸽场养鸽 80 0只 ,90日龄。病鸽眼圈发红 ,单侧眼流泪 ,咳嗽 ,呼吸困难 ,甩头 ,喙两侧有黄色的伪膜 ,个别嗉囊积液 ,排黄绿色稀粪。每天有 4~ 5只死亡。2 剖检变化病死鸽口腔、咽、食道、嗉囊粘膜有黄白色假膜 ,气管出血 ,有粘液。肝肿大。腺胃肿大 ,瘀血。肠粘膜脱落 ,肠壁广泛性出血。3 实验室检查涂片镜检 :取病死鸽咽喉部、食道部的分泌物涂片、镜检。可见到一些孢子、杆菌、树枝状菌丝体。细菌培养 :取病死鸽的咽喉部、食道部的分泌物接种于琼脂培养基 ,3 7℃温箱培养 2 4h ,未发现有菌落生成。 72h后可见到培养基上…  相似文献   

18.
利用SPF鸡胚传代的方法从北京、天津病死鸽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研究证实两株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且这种凝集效应能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EID50、MDT、ICPI、IVPI及其他生物学特性试验,证实两分离株均为鸽Ⅰ型副黏病毒中等毒力毒株,分别命名为L18、TJ11株,分离毒株对8周龄鸽有很强的致病性。用2个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两个分离株之间具有较好的交叉保护性,为该病的疫苗防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病鸽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该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收集发病鸽的病料再进行鸡胚增殖,又重新分离到此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理化特性研究,血凝素热稳定指数为10,病毒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盐酸(pH5.0)敏感,0.1%甲醛溶液能完全灭活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70.8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1.60。结果表明,分离株为中等毒力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20.
鸽禽I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对肉种鸽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鸽A/PMV-1SX株(简称SX株)制成的油佐剂灭活苗与NDV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免疫后20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维持30天以上。免疫后40天用鸽SX株和新城疫强毒对两种疫苗免疫鸽分别进行攻击,两种疫苗免疫组对N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为100%,而NDV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仅为667%。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田间试验抽检48份肉种鸽血清,抗体平均值为430±116lo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