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沂南县紧紧围绕“政策研究、规划指导、机制保障、统筹协调”工作定位,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将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大盘子”,一体部署、一体实施、统筹推进,先后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和《美丽乡村建设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压实。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识别京津冀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本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乡村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三生空间”系统理论构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对2011—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刻画,探究其演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人居环境社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和居民生活空间质量分别呈现出“南高北低”“发散状”和“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乡村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得分由2011年的1.248下降至2018年的0.947,再上升至2020年的1.164,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差异愈发显著,呈现出“南高北低,多核并举”的分布格局,形成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为核心的优良区,以衡水、廊坊、沧州、唐山为中心的中等区,以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为主的薄弱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主要受生产空间系统与生活空间系统双系统协同驱动,乡村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以及乡村收入水平是影响乡村人居环境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京津冀城市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应注重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以及乡风生活的协同并进,因地制宜制定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思路,本研究通过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演变的梳理和典型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的问卷调研,探讨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框架。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分阶段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查县农业废弃物中农膜和棚膜未回收的村庄占比为29.33%和22.51%,但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程度较高;公共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村庄普及率相对较低,农户院落闲置率和倒塌率分别为21.93%和13.28%,倒闭的种养企业厂房废弃率较高,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57.44%。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应着力促进政府“自上而下”决策和社会组织及农户“自下而上”参与的有机结合,加强农户层面的卫生设施配套、移风易俗推进和环保意识提升等。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阐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的内容,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路、原则和对策,旨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提供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与提升机制研究,有利于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推进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本研究基于“政策主题-成效评估-整治提升”的研究思路,以政策主题为导向,以六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借助政策文本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阐释了整治提升机制并提出提升路径。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居住条件、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五大主题,相关文件数量占比分别为18.9%、16.3%、19.8%、25.6%、19.4%;1997—2020年其内容呈现出从要素供给、结构完善到功能提升的阶段性特征。整治成效水平呈现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空间特征,综合值分别达2.70、2.42、2.41;一、二类区中住房整治成效最为突出,三类区中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和地域文化整治成效较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对其他项目推进具有较高的贡献度。因此,相关部门应树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目标-多措并举-协同治理”的系统化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讲话精神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云南省昭通市利用发展机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该文阐述了昭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质量持续提升的发展机遇,提出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强化示范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机制建设等建议,以期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乡一体化快速的发展进程与人居环境类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居环境类人才的培养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融入专业特色和创新性.通过以“二三课堂”构建为切入点,从“四位一体”考评体系、生态主题活动、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和多方合作平台四个方面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提升人居环境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进行积极而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和美乡村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村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鉴已有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干县金川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各级指标权重。在对金川镇农村进行调查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当地村民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满意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总体上持“比较满意”的态度,部分村民对某些具体内容持“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的态度。最后,提出提升金川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提升肇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化5个准则层开展典型村落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人居环境质量总体评分为74.54分,总体评价为中等偏上水平,说明肇庆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比较注重乡村人居环境营造,形成了较为宜居的环境。准则层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环境(79.65分)、社会文化(75.68分)、居住环境(72.93分)、经济发展(72.26分)和设施建设(71.95分)。对象层得分排名靠前的指标为整体风貌(C2)、气候条件(C1)、资源丰富度(C3)和文化特色(C13)。评价结果可为肇庆市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乡村道德风尚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然而,目前我国乡村道德风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人际交往关系功利化、孝文化式微现象日益凸显、农村彩礼“乱象丛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需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乡村道德风尚建设的组织基础、为村民创建良好的思想道德发展环境、强化农民思想道德观念,提升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等相关措施促进乡村道德风尚的建设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刚  徐立敏  卢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580-6580,6584
分析了“空心村”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提出了治理“空心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宜居的重要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文章选取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作为研究对象,认真梳理该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总结出3个方面的典型做法及成效,剖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六类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六条对策建议,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居环境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有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人居环境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为背景,论述了我国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我国建设城市理想人居环境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现实举措.本文从古浪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289-291
通过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与提升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服务与提升的做法及成效,并对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进行探讨与总结,为我国西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提供广西方案。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当前农村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垃圾污水处理不规范、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蝶变”,提升乡村“颜值”,河南省汤阴县立足实际,紧紧围绕农村脏、乱、差等短板弱项,紧盯重点区域、聚焦工作难点、疏通整治堵点,采取战役行动、因村施策、考核督导等措施,集中开展整治行动,将任务明确到村(组)、整治细化到点、责任落实到人,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让乡村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文章主要阐述了汤阴县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措施、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就做好“厕所革命”、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村容村貌等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上的具体体现。本文就“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理念展开阐述,突出新农村的新涵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以教育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未来,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适合人居住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10日,通化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会议在市政府召开,就进一步深化提升通化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会议指出,近一个时期,通化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相关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全力确保《通化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中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让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农民生活“绿”起来,让干净整洁、生态宜居新农村“建”起来的目标,双辽市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辽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其他先进地区及农民期望值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分析双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对持续提升双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改进及推广“双辽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问题一直受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居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人居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也包括人们居住的软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内容,志愿文化能确立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价值导向,能整合组织、物力、人力等社会资源推进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