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本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把重点放在减少农村劳动力上。当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户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农民收入就会相应提高。同时,当务农劳动力变为非农劳动力时,就由农产品的供给者变为需求者,务农劳动力的收入也会相应上升。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减少农民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按保护价格收购农民余粮,扩大农民劳务收入的渠道,增加来自非农经济活动的收入; 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将会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江苏省射阳县的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不断发生变化,非农就业逐年增多,但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体,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弹性不大,非农产业增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年湖北省4个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业生产收入因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减少,非农生产收入反而增加。务工汇款使非农生产收入显著增加,而使农业生产收入显著减少。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显著增加,其主要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增加。外地务工者给家庭的资金支持明显少于本地务工者,却对非农生产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鉴于此,应继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非农就业对天津市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天津市农民收入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农村非农就业规模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对非农就业规模变动高度敏感。增加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天津市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多地少是中国农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农业内部滞留的劳动力规模远远大于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因此,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注重农民收入问题,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因此基于南疆四地州7个县8个自然村500户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农村劳动力家庭特征视角,分析影响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比例多、平均受教育水平高、国语水平好、家中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力平均年龄等因素对工资性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家中劳动力平均年龄对工资性收入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南疆四地州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相关建议,即注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重视劳动力就业培训;多方面、多形式注重农村劳动力国语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胡旭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224-226,276
运用DIF-GMM模型对2010—2019年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基础设施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当着力实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较低的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挖掘,制约城镇工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阻碍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很多,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陕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规模、政策支持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大,以此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要想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重点是要增加广大农民经济收入。农民增收问题会影响到农业发展与农民基本生活,对农村地区购买力、扩大内需都具有较大影响。该文基于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民收入增加的限制性因素,从发展龙头企业、区域劳动力转移、调节农业结构、提升干部素质、强化经济管理等方面拟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产业转移和地域流动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收入构成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除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和歧视,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90-2011年农民收入和农村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江苏农民收入及农村就业结构变化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农村就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及构成的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就业主导型结构成为决定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就业主导型结构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甚微.因此,江苏要在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1-224,228
根据2001—2013年统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正显著影响,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制度综合因素产生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增加对转移成本的承受能力;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扩大转移就业空间;全面深化制度改革,破除劳动力转移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加快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引领和关键动力所在。现阶段农村农地经营性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是农民收入最主要的两大来源,文章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将农地流转、非农就业和农户收入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分析在当前农地流转、非农就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以及农地流转速度滞缓、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促进农地规范有序流转、充分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转移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进而使农户合理配置农地和家庭劳动力等资源,优化收入结构,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相似文献   

14.
龙方  卜蓓 《现代农业科学》2009,(3):199-200,222
农业就业份额演变的滞后,说明中国仍存在大量的农业就业人口,必然会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这将导致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同时说明农业内部的就业压力在不断积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内在冲动愈来愈强烈。基于这种原因,笔者从分析农业就业份额演变滞后存在的原因入手,提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以降低农业就业份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扩大农民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从我区农民就业的发展趋势看,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非农就业现实可行,效益突出,非农就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但从近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实践看,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向非农产业转移,缺乏渠道、信息、技能和经验,而给予农民必要的扶持,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稳定性。一、开拓就业空间,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吴迪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9):231-235
运用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9年新型城镇化率进行测算,之后通过GMM模型分析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2009—2019年城镇化综合发展处在良好水平,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新型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收入结构、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非农收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农业收入的促进作用。传统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收入结构、非农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收入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为了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实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收入主要由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部分构成,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主要依赖于这两类收入的提高。本文采用了1992~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规模、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的结构、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作用有限。同时可以通过采取改善财政支农结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调研数据,将农民收入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收入两部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机服务的投入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影响,但其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显著。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发现,农机服务支出与农业收入存在弱相关性。在非农收入方面,农机服务对非农收入的促进效果是通过其对劳动力的替代所体现,回归结果发现,农机服务对劳动力并不是无限替代的,其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取决于它能够释放出多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采用DEA-Malmquist、空间自相关法、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空间分异格局,探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南的东部沿海省份,低值集聚区主要在西部和北部的边境省份;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尤其是离乡型非农转移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存在截然不同的本地和邻地效应,即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抑制异地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因此,本文建议加大农业要素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破除技术壁垒、邻近省份密切要素交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户脱贫的途径有效性,基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贫困户的789户调查数据,构建以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劳动力转移-中介传导-贫困退出"为传导机制的中介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减贫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是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对促进贫困户退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贫困户摆脱贫困;但对于通过非农就业反哺农业经营,以此来提高农业收入,从而达到贫困户的脱贫效果不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制定和完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的劳动力转移人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推动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