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个不同种植年限(0、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36 d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外源氮条件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矿质氮的含量,明确设施蔬菜种植年限和添加外源氮对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菜田减肥、高效施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随设施菜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矿质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但施氮对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则随之减弱,种植年限为0、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矿质氮含量在培养期间的最大增量分别为90.77、83.66 mg·kg-1和74.03 mg·kg-1,硝化速率常数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而同一种植年限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矿质氮含量总体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施氮量下,全部施用无机肥处理大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硝化速率常数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该研究可通过施氮量和肥料种类的变化来直接调控土壤矿质氮含量,以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2.
种植年限对设施菜田土壤pH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以山东省寿光地区设施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pH值以及有机质、无机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寿光地区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降幅达0.05~0.69个单位,其中尤以0~20 cm土层降幅最大,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下层土壤pH值下降明显,种植10 a后20~40 cm土层土壤pH由8.67下降至7.99。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明显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与露地小麦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6.1%、46.4%、66.5%、125.3%。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小麦土壤,但种植年限影响不大。各土层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1~3、4~6、7~9、≥10 a种植年限设施菜田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8.9、14.8、18.1、18.3倍,有效钾含量分别是露地小麦土壤的2.8、3.2、3.5、3.5倍。设施菜田各土层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但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土壤pH值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陶笑  徐媛 《上海蔬菜》2017,(5):53-54
我们调查了张家港市蔬菜主产区设施内不同种植年限0~20cm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状,研究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内常年旱作土壤的pH值低于露地,其EC值、硝态氮及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等养分含量均高于露地;连续旱作6年土壤的pH值低于连续旱作4年的土壤,其EC值、硝态氮、养分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乡市牧野区冬春茬蔬菜拉秧后,即夏季敞棚休闲期,硝态氮在各土层中的残留、空间分布状况及淋失风险,试验以农田为对照,采集了不同种植年限(2年、3年、16年和21年)设施菜田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设施菜田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均高于农田,且二者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与种植年限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各...  相似文献   

5.
以喀什地区疏附县尔库萨克乡盐渍化土壤为试材,采用原位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沉降水平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沉降量达到1.0g·m~(-2)·a~(-1)时,是土壤铵态氮含量的最佳阈值;氮素的氨化率达到0.5g·m~(-2)·a~(-1)时,是土壤氨化率的最佳阈值;当氮素的沉降量达到3.0g·m~(-2)·a~(-1)时为土壤硝化及矿化的最佳阈值。盐渍化土壤铵态氮含量及土壤氮素氨化率均是在20~40cm土层达到最大值,而硝态氮含量、硝化率、矿质氮含量、矿化率均是在表层(0~20cm)达到最大值,由此说明,土壤表层(0~20cm)矿化及硝化作用更快。  相似文献   

6.
朱金籴  焦书升  王璟 《蔬菜》2018,(11):27-32
以开封市郊区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下,露地菜田和蔬菜大棚之间的耕层土壤酸碱度以及速效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比2年限大棚土壤降低了0.4个单位;5年种植年限大棚土壤碱解氮含量比露地种植高42.4%;2年限大棚土壤有效磷含量比露地土壤高4.6倍;土壤速效钾含量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无明显差异;5年限大棚土壤有机质比露地土壤高13.6%。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内蒙古赤峰市7个设施蔬菜基地进行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查,对2个种植年限较长的基地进行土样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种植10 a的0~5 cm土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最高可达11.4 g·kg~(-1),显著高于相邻露地;而随着栽培耕层的加深,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呈现(0~5)cm(5~15)cm(15~25)cm的趋势;设施土壤EC值、主要盐离子含量也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地区的设施土壤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河北省8个县设施黄瓜主产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不同地区主要根层土壤(0~40 cm)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种植年限的关系,以期为区域设施黄瓜科学水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个地区根层土壤养分均出现过量积累现象,尤其乐亭县最为严重,硝态氮含量达278.20 mg·kg-1、有效磷含量186.10 mg·kg-1、速效钾含量734.73 mg·kg-1、pH 6.85、电导率值769.97μS·cm-1。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黄瓜根层土壤孔隙度、团粒体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种植年限10年以上的根层土壤pH较10年前呈降低的趋势;除永清县大棚土壤有盐渍化的趋势外,其他地区土壤没有出现盐渍化。膜下沟灌使土壤趋于酸化,膜下滴灌使根层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腐植酸尿素对蔬菜品质的影响,以半结球生菜为指示作物,设CK(不施氮肥)、T1(常规尿素)、T2(腐植酸尿素)、T3(商品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变化,以及生菜硝酸盐、草酸、亚硝酸盐、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腐植酸尿素对生菜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结果一致,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平均根际土壤矿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w)为137.77 mg·kg-1,高于其他处理,且以硝态氮为主。随着种植茬数增加,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由正转负。腐植酸尿素处理的生菜可食部分鲜质量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与可食部分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腐植酸尿素有利于高品质蔬菜生产,但其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对江苏中南部设施蔬菜产区典型盐渍化土壤的0~40 cm
土层,以10 cm 为单位进行分层取样,并以相邻棚外的露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EC 值及主要盐分离
子含量在土层间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设施内各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棚外
对照。阴离子以NO3- 为主,但SO42- 含量也较高,阳离子则以Ca2+ 为主。设施土壤0~10 cm 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表聚性;部分基地的土壤盐渍化已向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变化,以露地土壤为对照(CK),采集种植1 a(年)、3 a、5 a、7 a、9 a、11 a、13 a、15 a、17 a、20 a以及20 a以上的0~20 cm设施蔬菜土壤样品,采用常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方法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平板计数法,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设施菜地种植年限与土壤容重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设施菜地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高,并与种植年限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K相比,种植13 a的蔬菜样地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地增加;连续种植20 a以上,设施蔬菜土壤含盐量比对照土壤显著地增加了486.49%。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都在种植年限为11~13 a时达到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脲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转化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保持不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真菌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综上所述,种植年限不同的设施菜地,土壤养分失衡,呈现酸化趋势,盐分含量逐年增加,土传真菌病害潜在发生,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湾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环渤海湾地区13个不同地点不同种植年限的日光温室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30cm与30~60cm土层的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年限设施土壤蔗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30cm土层普遍高于30~60cm土层,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30cm土层低于30~60cm土层。土壤中蔗糖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无显著性变化;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30cm土层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在30~60cm土层无显著差异。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京津冀、苏鲁和辽三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因此,为了维持日光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应适当控制连续种植的年限,本试验结果表明连续蔬菜种植年限以15a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3.
2017—2020年连续4年对山东省栖霞市常规管理模式下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进行定点研究,探明苹果园土壤电导率和pH值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以期为苹果园的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在苹果园0~8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均呈现对数正态分布,全距呈下降趋势,变幅逐渐减少,最大变幅出现在0~20 cm土层,电导率和pH值的变异系数均呈现中等变异。在时间维度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苹果园土壤电导率和pH值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垂直剖面方向上,土壤电导率整体呈“下降”型分布,最大值0.35 mS/cm出现在0~20 cm土层,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pH值在0~40 cm土层的表现为下降趋势,40~80 cm土层又呈现上升趋势,最大值为5.93,出现在60~80 cm土层,整体呈“V”形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种植年限与土壤电导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在20~80 cm土层,种植年限与土壤电导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pH值虽然呈正相关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变弱至无相关性,说明苹果园耕作层土壤电导率和pH值的...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陇东地区苹果园采用垄膜集雨措施,按距主干不同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测定土壤氮素含量。结果表明,苹果园土壤全氮含量从树体至行间方向逐渐降低,0~30 cm深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丰富;距主干50 cm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高;土壤硝态氮集中分布在距主干50 cm处,其中30~60、100~150 cm深土层中土壤硝态氮含量高;垄膜集雨苹果园土壤中铵态氮累积量明显高于清耕(对照)苹果园,距主干50 cm处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与清耕(对照)苹果园相当,距主干100~200 cm范围内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明显低于清耕(对照)苹果园。建议甘肃省陇东地区连年采用垄膜集雨苹果园适当调整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  相似文献   

15.
以种植3、5、7 a的设施菜地和露地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氨氧化古菌(AOA)丰度均大于氨氧化细菌(AOB),AOA/AOB值在17.33~39.16之间。随种植年限延长,AOA和AOB数量逐渐降低。种植年限对AOA和AOB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二者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为种植3 a处理最大,随种植年限延长逐渐降低。在门水平上,AOA群落中奇古菌门为优势类群,AOB群落中变形菌门为优势类群。土壤pH、铵态氮和硝态氮是AOA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在设施蔬菜种植中,AOA在数量和群落多样性上占主导地位,对环境变化反应较敏感,可能是硝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添加生物炭对设施黄瓜根际土壤真菌丰度及黄瓜生长的影响,通过设置连作20 a(年)蔬菜温室土壤、连作20 a蔬菜温室土壤添加生物炭、连作10 a蔬菜温室土壤、连作10 a蔬菜温室土壤添加生物炭、种植1 a蔬菜土壤及种植1 a蔬菜土壤添加生物炭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经一定量的生物炭处理后,可不同程度提高黄瓜20~40 cm根层真菌丰度,提高黄瓜地上部分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增加地下部分根系数、根体积、根系活力及光合速率。综合分析认为,连续种植10 a蔬菜的土壤在添加生物炭处理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黄瓜20~40 cm土壤真菌丰度,促进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阿拉尔市九团嫁接5年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375 kg·hm-2)、N5(450 kg·hm-2))对库尔勒香梨园生育期内土壤氮素养分、植株叶片全氮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探究梨园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增加对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0~40 cm土层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大致呈“增加-降低-增加”趋势;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各处理间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变化大致为0~20 cm>20~40 cm>40~60 cm。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梨树叶片全氮含量呈“增加-降低”趋势,且各处理间全氮含量表现为当年枝条叶片>多年枝条叶片。石细胞含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会随着氮肥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3、N4处理叶片养分含量较高、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艺文摘》2010,(6):179-179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硝态氮:铵态氮为2:3的处理为对照,研究分别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咪唑、吡啶)对小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及其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添加3种硝化抑制剂能提高小白菜产量6.06%~28.55%,提高植株氮累积量2.38%~38.42%,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2.69%~19.66%,而对小白菜植株磷、钾的累积量及小白菜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增减效果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9.
鼠茅草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果园生草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生态效益。为研究苹果园种植鼠茅草对土壤pH、容重、孔隙度,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清耕处理为对照,设置鼠茅草生草处理,在种植鼠茅草两年后对果园土壤的上述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鼠茅草生草处理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硝态氮及0~20 cm和0~40 cm土层中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表层土壤的容重,但对铵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95-195
为了保护设施蔬菜土壤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状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在设施土壤中出现了大量的累积,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强度增大,超过10年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