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RAPD、AFLP和RFLP等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油橄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的步伐。本文简述了分子标记在油橄榄品种鉴定、分类、种质的遗传与变异、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和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进展。并探讨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油橄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对目前AFLP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育种中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定位和克隆,种质资源和品种鉴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综述,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在竹类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类植物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对其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子标记是基因型的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它是生物分类学、育种学、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与进化等研究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RFLP、RAPD、AFLP等)在竹类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分类、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进一步展望了分子标记在濒危竹种保护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生物外部形态的多样性来源于内部基因的多态性理论的发展,使遗传分子标记在林木选择育种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该文通过简述RFLP、RAPD、AFLP、STS和SNP等几种常用分子标记的特点,概述了其在林木育种研究中针对QTL进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情况,并描绘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毒蛾是一种食性很广、危害很大的世界性林木害虫,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2种。对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美国和中国5个地理种群,共26份舞毒蛾样品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舞毒蛾AFLP分析体系,从1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扩增条带多、多态检出率高的荧光标记引物组合,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及数据分析,共检测到507个多态性位点。通过PAUP软件对AFLP数据进行UPGM和NJ树的聚类分析以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5个地理种群舞毒蛾明显分成欧洲型(美国种群)和亚洲型,其中亚洲型又可分成俄罗斯、日本、中国及蒙古3个类群。美国种群间遗传变异比其他种群较大,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遗传距离最大,而与蒙古种群遗传分化最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舞毒蛾不同种群的遗传分类情况,揭示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区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基因型,为研究舞毒蛾的起源、入侵与扩散、遗传与变异以及检疫措施的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在林业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阐述分子标记在林木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利用多种分子标记(RAPD,RFLP,AFLP,STS,SSR,STR等),可以在林木早期生长阶段对一些性状进行鉴别, 构建单种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或几种分子标记共存的混合连锁图谱和对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进行定位, 对林木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进行研究, 在基因工程中, 能够追踪目的基因行为和对控制质量性状的基因进行鉴别, 对单株进行指纹图谱, 对种子质量进行监测和对品系、品种和无性系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为给人心果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以人心果嫩叶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到高质量的总DNA,可用于AFLP实验分析。通过优化酶切—连接反应、预扩增和扩增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适合人心果的AFLP实验体系和反应条件,得到了带型清晰、多态性丰富的AFLP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对人心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枣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与树干直径的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冬枣×临猗梨枣杂交F1代的150株个体为作图群体,利用AFLP标记和RAPD标记,对已有的枣遗传连锁图谱进行加密,构建1张包含388个AFLP标记和35个RAPD标记、由15个连锁群组成的高密度枣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309.4 cM,标记间平均距离3.1 cM.与原图谱相比,总图距增加7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缩短0.8 cM,大于10 cM的标记间隔减少7个,图谱饱和度显著提高.在新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利用JionmapQTL4.0软件,首次对控制枣树干直径性状的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控制枣树干直径的QTL 6个,分布在5个连锁群上,分别可解释38.1%,10.0%,14.4%,10.1%,13.4%和31.0%的表型变异值.  相似文献   

9.
毛竹种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和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对17个毛竹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通过Mantel检测,AFLP和ISSR标记得到的遗传相似性矩阵呈显著相关(r=0.925,P=0.005),说明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用于毛竹种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②17个毛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变异,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0-0.182,通过聚类分析(UPGMA)将17个毛竹种源分成6个组,发现陈存及等根据产量等指标确立的4个毛竹优良种源位于不同的组,表明不同种源间存在性状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AFLP分析的山核桃群体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显性AFLP标记,从连锁不平衡的角度对山核桃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1对引物共产生了32个多态性标记;所有可能的4 692个三位点组合中检测到779个组合(或15.7%)明显地存在连锁不平衡;总的杂合度为0.36。说明山核桃基因的多态性水平低,遗传多样性为低至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蜡质基因是编码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从蜡质基因和直链淀粉合成的关系、糯性的研究进展、蜡质基因的序列结构、蜡质基因中核蛋白结合位点、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以及Wx座上的微卫星序列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蜡质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mRNA差异显示技术及其在植物抗寒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RNA差异显示技术自1992年建立以来,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存在的问题及近几年该技术的改进、完善与发展。如引物设计、PCR参数优化、假阳性克服、cDNA片段克隆测序及完整基因的筛选。此外,对其在植物抗寒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植物基因捕获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和其他一些重要动、植物序列数据的快速积累,我们面临着如何鉴定这些序列数据所代表的生物学功能的巨大挑战。基因捕获技术是一种产生大规模基因突变的便利手段,对于揭示大量基因序列所对应的基因功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植物中的基因捕捉系统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综述了林木基因工程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林木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胚胎相关基因表达与蛋白质研究、细胞起源以及激素和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是当前国际上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热点。我国在胚胎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人工种子制备等方面较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基因表达与调控、胚胎发生与相应细胞分裂调控变化的信号途径、生物反应器改进和应用等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具有进化速率较核DNA快,遗传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倒位、易位等突变,并且遵守严格的母系遗传方式等特点,其广泛应用于昆虫分类和界定、系统发育关系及种群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研究。细胞色素b(cytochromeb,Cyt b)是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结构和功能被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基因之一,本文对mtDNA和Cyt b基因的分子特点及Cyt b基因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首先,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林木育种和基因转移的有利工具,使森林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研究产生了新的飞跃,还为林木早期选择,提高选择效果,缩短选育周期提供了可能;其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通过植物遗传工程,克隆毒蛋白基因,并将抗虫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得到抗虫转基因植株,从而为林木的抗病育种提供一个划时代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剪切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将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代表物种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的FB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再对杨树FBL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进行比较;最后通过ptc-miR393与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比对、ptc-miR393及FBL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树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5′-RACE检测等方面对杨树miR393与FBL基因家族成员的调控作用进行鉴定。【结果】杨树FBL基因家族共有8个不同成员,两两成员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通过基因结构和功能域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冗余的功能;PtFBL1-PtFBL4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位于一个进化分支上,而PtFBL5、PtFBL6和PtFBL7、PtFBL8分别位于不同的分支且与PtFBL1-PtFBL4的同源关系较远。杨树FBL基因的结构和结构域出现一定的变化,预示着它们之间可能出现了分化,在时空调控上的作用有所改变。ptc-miR393与PtFBL1-PtFBL4的互补配对率较高,而与PtFBL5-PtFBL8之间有5~7个碱基的差异,在杨树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PtFBL1-PtFBL4的表达与ptc-miR393呈相反的趋势,而PtFBL5-PtFBL8的表达不受ptc-miR393的影响,5′-RACE实验也检测出PtFBL1-PtFBL4受ptc-miR393的剪切,而PtFBL5-PtFBL8不受ptc-miR393的剪切。【结论】PtFBL1、PtFBL2、PtFBL3和PtFBL4是ptc-miR393的靶基因,而PtFBL5、PtFBL6、PtFBL7和PtFBL8不受ptc-miR393的剪切调控,这为进一步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的调控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种类、转基因技术、检测手段以及木本植物转基因植株成功的实例做了论述。同时介绍了细胞工程中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人工种子、原生质培育和体细胞融合,以及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等项研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进展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