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鹅剑带绦虫病防治。鹅群放牧下水容易被感染此病。必须有计划地用药物驱虫。商品鹅群在1~1.5月龄时驱虫1次。留种种鹅群除了1~1.5月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畜禽种业》2008,4(6):52-52
种鹅舍要宽敞明亮,每天要清洗食槽、水槽以及更换垫料,保持垫草和舍内干燥。鹅舍要安静、卫生、环境良好,严防阴冷潮湿,要特别注意鹅舍保温。 早期(1~1.5月龄):对刚选留的种鹅要进行调教,使之合群,以舍饲为主并结合放牧饲养,根据放牧场草质优劣状况和鹅群的膘情,每日补料50~100克,公鹅补料量应多些。料以配合料为主,青料作补充。  相似文献   

3.
1.养鹅前期准备选择好场地,搭建好鹅舍,准备好供暖设施,添置常用设备和器具,搞好入舍前消毒。2.雏鹅阶段饲养管理(1~25日龄)选购优质舒城“四季鹅”鹅苗,保持适宜育雏温度,合理调教饮食,实行分群分圈饲养,适时放牧游水,注意疫病预防和敌害。3.育成期饲养管理(25~60日龄)以放牧为主,补饲精料为辅,加强运动,给足营养。平时要保持鹅舍清洁干燥,消毒用具,勤换垫料,注意观察鹅群健康状况,做好疫病防治工作。4.育肥期饲养管理(60~70日龄)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逐渐增加高能量精料的饲喂量,逐渐减少放牧时间,要供应充足饮水,减少运动,保持圈…  相似文献   

4.
鹅群在平时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每天必须做好观察记录,主要观察鹅群的精神、饮食、运动和休息等状态.如果鹅群精神状态变差,饮食量减少,运动、休息状态异常,则应进一步仔细检查.其次是检查鹅群的生长和生产情况,如果出现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停滞,产蛋率和产蛋量突然下降,则鹅群可能患病.最后要检查鹅群的死亡情况,一般大群饲养偶尔出现几只死亡是正常现象,如果死亡数量日渐增多,就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治疗,以防病情扩散,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病情况。1.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春季,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2.鹅群发病呈暴发流行,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3.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温度低,鹅舍地面潮湿,卫生环境差,鹅  相似文献   

6.
李伟立 《饲料博览》2003,(10):50-50
1.适时驱虫。根据虫体的种类、发育阶段和季节确定驱虫时间。首次给猪驱虫最好选在2.5~3月龄进行;其次,驱虫要在每年的3月初至12月底进行,冬季是驱虫的黄金季节。猪的大多数寄生线虫从虫卵发育为成虫约需50天,驱除程序应为:第一次驱虫在仔猪20~30日龄,第二次在60~70日龄,第三次在100~110日龄。肥育猪通过3次驱虫即可出栏。母猪在产前1~2周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驱虫2~3次,驱虫宜在晚上进行。2.选用价廉、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物。驱线虫药有左旋咪唑、甲苯唑、敌百虫等;抗吸虫药有硝硫氰胺和硫双二氯酚;驱囊虫药有吡喹酮;抗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凤台县39户7776羽雏鹅疑似小鹅瘟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10日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染,其发病率达81.13%(1720/2120),病死率达93.26%(1604/1720);规模养殖鹅群发病率36.68%(2014/5490)较农户散养鹅群发病率30.45%(696/2286)高,而其病死率79.54%(1602/2014)则较农户散养鹅群95.55%(665/696)低。  相似文献   

8.
居勇 《农家致富》2006,(18):42-42
绦虫 预防:雏鹅、中鹅、成年鹅分开饲养。秋末成年鹅驱虫1次,雏鹅、中鹅放牧后20天驱虫1次。驱虫:吡喹酮,每公斤体重5~10毫克,1次投服;或者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150~200毫克,1次投服。服驱虫药期间应圈养,彻底清除24小时内的鹅粪并作发酵处理。  相似文献   

9.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均易发病,但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甚至高达70%.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水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拉腊肠粪.  相似文献   

10.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腊肠粪.  相似文献   

11.
望诊知鹅病     
1.望鹅群:健康鹅群整体生长发育基本一致。若出现大小不均,则表明鹅群可能患有慢性疾病。如鹅群生长发育缓慢,有可能是饲料营养不全或饲管不善所致。  相似文献   

12.
选取1日龄、1、2、3、4和5月龄籽鹅各6只,取其垂体和卵巢,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垂体组织中PRL和卵巢中的PRLR进行实时定量,来探讨PRL及其受体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进而了解卵巢对PRL的反应能力。结果表明籽鹅垂体组织在出雏当日就具有表达PRL的能力,并且表达量较高,从1~3月龄PRL的表达量持续下降,4月龄时开始上调,1~5月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1日龄(P0.05),1、5月龄与2~4月龄差异显著(P0.05)。卵巢中PRLR表达量与垂体中PRL表达趋势相近,卵巢PRLR的表达量在1月龄时最高,与其它各月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性成熟之前,PRL及其受体基因的表达均处于较低水平,卵巢对PRL的反应能力较弱,PRL在卵巢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某养鹅户所饲养的800只14日龄的锥鹅.因为转舍的原因一夜未饮水.转舍工作完成后饲养员立即给雏鹅喂料加水。喂前鹅群精神活泼.喂料时采食正常.加水时鹅群抢水很凶,饮水很猛,喂料加水半小时后.发现鹅群突然发病.半小时后开始出现死亡.2天内死亡285只.死亡率达35%.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某养鹅户所饲养的800只14日龄的锥鹅.因为转舍的原因一夜未饮水.转舍工作完成后饲养员立即给雏鹅喂料加水。喂前鹅群精神活泼.喂料时采食正常.加水时鹅群抢水很凶,饮水很猛,喂料加水半小时后.发现鹅群突然发病.半小时后开始出现死亡.2天内死亡285只.死亡率达35%.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从江西余江县某种禽场以消化系统病变为特征的发病鹅群中,通过鸡胚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JXG1),经血清学鉴定为副粘病毒.该毒株F4代鸡胚尿囊液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7.4/mL.分离毒株人工感染40日龄丰城灰鹅(每羽胸部皮下注射0.1mLF4代鸡胚尿囊液),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鹅相同.  相似文献   

16.
胡嘉俊 《饲料博览》2003,(12):49-49
此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超过3周龄雏鹅仅少数发生,1月龄以上雏鹅基本不发生。1.雏鹅免疫:活苗免疫,未经免疫种鹅或免疫后期种鹅的雏鹅,在出壳48h内用1∶50~1∶100稀释的鹅胚化雏鹅弱毒苗进行免疫,每雏鹅皮下注射0.1mL,免疫后7d内严格隔离饲养,防止强毒感染,有较高的保护率。2.种鹅免疫:①活苗免疫。一次免疫法:种鹅产蛋前15d左右用1∶100稀释的鹅胚化种鹅弱毒苗(简称种鹅苗)1mL皮下或肌肉注射。在免疫12d后至4个月内,鹅群所产蛋孵化的雏鹅能抵抗病毒感染,有较高的保护率。4个月后雏鹅的保护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1.防“奶僵”2~3日龄仔猪应特别注意保温,栏舍温度不能低于32℃。冬季防“贼风”侵袭。5~6日龄补适量骨粉、红土、混合饲料,任其自由采食。8~10日龄,用豆粉、米粉、麦麸、少量鱼粉调成稀粥喂给。15~20日龄补喂适量青绿多汁饲料。30~40日龄左右断奶。2.防“食僵”断奶后15~20天,按个体大小强弱分群饲养,防止弱猪吃不到足够饲料而变成僵猪。引进仔猪,最好选购同窝的,以利分群。3.防“病僵”搞好饲养管理,防止各种传染病,一般25日龄注射疫(菌)苗,断乳后再注射一次。4.定期驱虫育肥前驱虫,可提高日增重40~45%。3~4日龄最易感染蛔虫,故应于断乳后50天驱虫,用左旋四咪唑,每公斤体重内服8~10毫克;或用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内服5~10毫克。(贾秀国)  相似文献   

18.
一、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但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具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5%左旋咪唑注射液按10mg/kg 体重剂量的不同驱虫次数对生长育肥猪驱虫效率、中毒反应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60~240日龄全期试验内,分别于60和150日龄各驱虫1次的试验Ⅰ组猪日增重极显著高出对照组(不驱虫)的23.9%(p<0.01);也显著高于只在60日龄驱虫1次的试验Ⅱ组(p<0.05),尽管Ⅱ组猪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14.5%(p<0.05)。2)用药后,猪只应激毒性反应为100%,但均能自然康复。3)2次驱虫的效率比1次驱虫的高,且彻底。因此,用左旋咪唑给生长育肥猪驱虫,宜进行2次(分别于60和150日龄),可显著改善生长性能和提高经济效益,适宜在农(山)区养猪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 1 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ml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ml。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ml,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