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高秆稳性籼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应F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料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超过籼籼组合,而每穗料数为负优势。  相似文献   

2.
两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5个光温敏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或常规品种)分别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50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尤以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明显;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成正相关,且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高秆隐性籼稻Grlc与籼、粳稻品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秆稳性籼稻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交F_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广亲和)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越过籼籼组合,而每穗实粒数为负优势;普通籼粳组合的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为正优势,而每穗实粒数、单株粒重为负优势,单株粒重优势远低于籼籼、籼粳(广亲和)组合。  相似文献   

4.
选用4个汕型不育系7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28个组合,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配合力分析法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粒重直接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播始历期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其它性状,通过该性状的间接作用很小,说明在早稻生育期范围内,实现高产是可能的;珍汕97A,ET2180,ET3042的单株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易获得产量和实数高  相似文献   

5.
为发掘西藏冬青稞种质的优异遗传资源,对67份冬青稞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冬青稞种质的形态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穗粒重高和千粒重偏低等特点;②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小穗数与穗长、穗粒数与穗长、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正偏相关;③主成分分析将西藏冬青稞种质8个农艺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7.4759%,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7022%;④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21水平上可聚为4大类,分为半矮秆短穗多粒型、矮秆长穗少粒型、高秆多穗粒重穗、半矮秆多穗粒重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冬小麦四个杂交组合,六个世代(P_1,P_2,F_1,F_2,B_1,B_2)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了六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每穗粒重)的群体均数、基因效应与狭义遗传力。四个杂交组合中,每穗粒数、株高和单株穗数的上位性较显著。而百粒重、每穗粒重和单株粒重的上位性效应并不明显,较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狭义遗传力的大小依杂交组合不同而不同,以株高的 h_n~2 为最高,单株产量和每穗粒数最低。在本试验中加性效应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起主要作用,显性效应在早代选择中不容忽视。在上位效应中,aa 效应对粒重的作用较大,dd 效应在株高和每穗粒数上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小麦F2单株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杂交育种的杂种后代选择中,如何处理单株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这三个性状预测单株产量。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在 F_2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因组合而异,说明了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是复杂的。抽穗期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但抽穗期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贡献都因组合不同而异。单株穗数与每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百粒重的关系不密切。每穗粒数与百粒重呈正相关。在杂种后代选择中,不宜把单株穗数作为一个独立的选择指标对单株产量进行单一性状的相关选择。每穗粒数、百粒重在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这两个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相关选择是有意义的。以每穗粒数为选择目标时,对单株产量和百粒重都有所提高,但可能引起单株穗数下降。株高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表明了矮化育种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抽穗早、成熟早的品种不一定会引起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云南粳稻新育成品种(系)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找出合理的选择方法,对48个粳稻品种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并采用与单株粒重相关极显著的4个性状构建了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剑叶角度、千粒重等性状遗传力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小。株高、穗长、穗实粒数与单株粒重的相关遗传力均大于单株粒重的遗传力;株高、穗长、穗实粒数、剑叶角度等性状对单株产量遗传贡献率较大。单株粒重与株高、穗长、穗实粒数3个性状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相对选择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宁夏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分别考查了宁夏引黄灌区27个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达到显著差异的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经主成分分析可归结为3个主成分因子,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分别为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长度因子。对影响单株粒重的6个性状经通径分析,对单株粒重贡献较大的因素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穗长。表明在适宜的株高和穗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穗粒数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了十四个冬小麦品种晚播(10月22日播种),对穗粒数、干粒重、穗粒重、收获指数、单株籽粒产量等五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四个性状中均与单株籽粒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穗粒重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穗粒数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远大于其它三个性状。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5×5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亲本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F1的优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所考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单株粒重以非加性效应为主;2)杂交水稻的配组优势同时受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自身的表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3)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是:株高、每穗总粒数、穗长、千粒重、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13.
侯以利  张爱民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19(A00):76-78,84,85,86
通过对冬小麦四个杂交组合,六个世代(P1,P2,F1,F2,B,1,B2)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了六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每穗粒重)的群体均数、基因效应与狭义遗传力。  相似文献   

14.
选用4个恢复系、4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配制了32个杂交组合、比较了不同胞质以及不同母本基因型和恢复系对杂种 F_1的几个主要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提莫菲维细胞质对 F_1的每穗粒数及每穗粒重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但对单株产量影响不显著。某些母本基因型与提莫菲维细胞质的相互作用可使 T 质杂种的单穗拉重、单株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显著优于 A 质杂种。不同母本基因型、不同恢复系对 F_1的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单株产量、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并且它们的互作对千粒重、穗柱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株高亦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只要亲本选配得当、可以充分发挥 T 型杂种小麦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粳型杂交水稻优势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4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优势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在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优势微弱;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杂种一代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的3个性状中,以每穗实粒数的作用最大,其它依次为每株穗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杂交高代材料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小麦杂交高代材料13个农艺性状考察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株高、穗下节长度、穗长、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五个性状比较稳定,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选择时应从严掌握。其余性状变异系数较大,选择可适当放宽。小麦杂交高代决选时应以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为重点,选择单株穗数多、穗粒数多、千粒重较高的重穗型材料,其他性状也应适宜。  相似文献   

17.
晚籼稻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晚籼稻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以个体估算的比小区平均值估算的为低。其中,总的趋势是株高、抽穗日数、百粒重的遗传力较高;穗长、剑叶张角、每穗实粒数居中;结实率、着粒密度、每株穗数较低;单株产量最低。在单株产量的三个直接构成性状中,以每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对它的影响最大,百粒重的影响最小。在穗长、着粒密度、剑叶张角等三个与单株产量有较密切遗传相关的性状中,以着粒密度对它的影响最大;次为剑叶张角;穗长的影响极小。对着粒密度的正向选择或对剑叶张角的反向选择均有助于间接提高单株产量。选育矮秆立叶型品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有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平均单穗粒重的关系,品种间差异明显,大穗型品种的单穗粒重有随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印单穗粒重心显著提高,但成穗率是否增加因品种而异;孕穗肥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试验是在南京农学院院内试验地上进行的,按随机区组设计。1980—1981年供试品种6个,四次重复;1981—1982年供试品种8个,三次重复。对所取得的各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次之;单株和每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籽粒产量则较低。千粒重、单株穗数和每穗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每穗小穗数、单株粒重、每小穗粒数和产量的都较小。所研究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接近或稍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而产量与所有其它性状的相关都不显著,产量因素之间都表现为负相关。但通径系数分析表明:除了穗数在一年的试验中对产量呈负向直接效应外,其它产量因素在两年中均呈正向直接效应。选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按选择指数选择大都比单一性状选择产量的效果为好,权衡得失,以包括产量、千粒重及穗数或粒数组成的三性状的指数的效果较好而简易。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地区,在现有高产品种类型的基础上,选育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种,似乎应着重提高粒数,适当兼顾粒重,而粒数又以单位面积粒数为指标较适宜。穗数似乎存在较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采用加显性遗传模型,对小麦一些数量性状的狭义相关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2个性状中,大多数性状间的狭义相关遗传力小于性状本身的狭义遗传力。当选择强度相等时,对主茎穗长和主穗粒数的表型选择可明显提高主穗粒重,而对主茎穗长的表型选择则明显减少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本身的狭义遗传力以及与其它性状间的狭义相关遗传力均较小,因此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的遗传响应均较小。而它与主穗粒数、每株穗数、主穗粒重、千粒重的表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栽培措施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