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英灿 《农业考古》2005,(2):326-333
我向往云南甚久,因为,从书籍中得知,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是茶树的原产中心,云南也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1日,杭州学院路,“许府老山东牛杂”的招牌不动声色地树立起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牛杂能做出什么名堂?带着疑问,第一个顾客进门了。一锅浓香滚滚的牛杂老汤、秘制调料配以柔软牛杂,点缀多色辅料,先喝汤再品牛杂再下蔬菜.这哪里还是人们熟悉的”草根小吃”,简直是一种餐饮新时尚。  相似文献   

4.
赵州禅师三声"吃茶去",是闻名天下的禅林公案,也是"茶禅一味"的肇始标志.当代将"吃茶去"禅茶文化弘扬发展,贡献最大者概属高僧净慧大德.而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舒曼,为"吃茶去"禅茶文化满腔热情地诠释、奔走、呼喊,功亦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2,(2):271-276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无。———永嘉大师一种生活事象发展到一定规模从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时 ,我们就有追究它的文化思想之根的必要了。茶文化在今日中国的繁盛 ,已昭示出人们有意识地脱开它的“物性”之圈而进入到某种与之对应的精神领域了 ;人们追求的是从它的“本有之味”而迈入它的“悠远之境”。无人能否认茶之外在事象的深厚文化资源 ,这资源是一座宝藏。中国古人在面对一种文化资源时 ,远比今人富于一种敬畏感。今人乏此“敬畏感”久矣。今人在物质享受的追求时已使自己的内在精神感官逐渐麻目 ,这可能是缺…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1,(5):29-29
悬崖上有一个鹰巢。一只老鹰生育了两只小鹰,一只长着黑爪,一只长着花爪。老鹰年纪大了.它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了。它想,必须抓紧时间训练小鹰的飞翔本领,让它们尽快地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在欧洲早期的传播主要通过航海家、传教士、商人、医生、植物学家、贵族等多元主体在东方探索中的茶事活动展开,总体上呈现出闻茶、食茶、识茶的历史进路。在此过程中,人们对茶的印象主要发轫于各类通信游记的文献传播和口口相传的见闻想象,一度存在着对茶的神圣化和污名化的认知偏差与误读,茶叶成为东方想象和集体记忆下的意向符号。随着茶叶商品进入欧洲,精英阶层在饮茶消费时尚的形成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普通大众基于身体关切的茶健康需求日益扩大。在各国对中国茶的认知需求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茶作为异域文化的他者误读被逐渐澄清,并在茶植物学、茶医学、茶化学等方面得到了在地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金庸先生构筑的武侠世界中,茶文化不仅充当重要的文化符号,还扮演了重要的武功道具.无论是书写江湖险峻,还是演绎侠客豪情,茶,作为不容忽视的元素,都积极参与到小说的创作之中.金庸先生对龙井的偏爱,亦在这些武侠巨著中有所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的文化萌动应该开始于汉代,逐渐从药用阶段、食用阶段发展到饮用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深入,饮茶在人们生活中角色的加重,茶叶也逐渐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形成茶文化,并进而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出现茶文化学.  相似文献   

10.
茶心     
这段时间因手里的事情都被迫停顿下来,心情郁闷之极,竟然连每日饮茶的嗜好也放下了,仿佛就要进入"佛"之高境……"放下"了. 前晚,妻带回茶友所赠的一听"月光白"普洱茶和一只颇具民族特色的普洱茶包,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就连低迷的我也不由得多了几分轻松.与妻分享快乐的同时竟突然顿悟到……原来茶是真的可以洗心的.  相似文献   

11.
凯亚 《农业考古》2004,(2):284-287,297
张恨水素有贪茶之癖,尤癖嗜于贪喝酽茶,贪喝苦茶。当年不论在北平也罢,在南京也罢,他都是报界并文坛的“贪茶癖”者中之佼佼者,其茶瘾之大,确乎无与匹俦呢。  相似文献   

12.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1,(4):305-306
云南思茅别称“茶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清代时为普洱府的思茅厅 ,早已是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个中心城市。清雍正七年 (172 9)设思茅通判 ,并设思茅总茶店 ,茶叶归官府收售 ,雍正十三年设思茅厅 ,将攸乐同知移住思茅 ,改为思茅同知 ,呈送清皇朝的普洱贡茶由思茅同知采办。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揽坝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共八勐地方。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 ,边疆开拓 ,商业兴盛 ,那时 ,省外江西、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诸省 ,以及省内石屏、建水、通海、河西、玉溪等县商人 ,络绎而来 ,经营茶…  相似文献   

13.
彭一万 《农业考古》2021,(2):154-161
香港茶诗既继承延续了祖国大陆传统茶诗的优势,古风雅韵,情真意切;又具有香港的地域特色,中西交融,文商并蓄。作者大部分是香港人士,身份多样。香港茶诗具有存史、抒怀、言志、叙事、写景、唱酬等多种特色,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4.
彭一万 《农业考古》2019,(2):143-148
香港产茶的历史比较悠长,如今也是重要的茶叶贸易港口。香港的茶联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这些茶联对于传播茶文化知识,促进茶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探讨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6.
黄志浩 《农业考古》2007,(5):95-99,111
一、关于“分茶”的解释分茶,是宋代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在宋元时代的诗、文、戏文中常常出现。但关于分茶的解释,在宋代诗文中含义尚较为驳杂。譬如作为名词,它专指食品店,这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和吴自牧《梦粱录.面食店》等条中,所述甚明。作为意义的延伸,它也可以作为面食的代称,如宋释惠洪所撰《冷斋夜话》中有“绍圣初,曾子宣在西府,渊材往谒之……与余过兴国寺河上食素分茶,甚美”之记事,这里的“素分茶”,即素面也。然而作为动词,它往往特指一种泡茶的技艺。最典型的例子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矮纸斜…  相似文献   

17.
彭一万 《农业考古》2020,(5):104-109
  相似文献   

18.
茶与戏     
周春兰 《农业考古》2008,(2):199-203
"茶"代表着优雅、沉寂、隐逸,"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位列雅的品位范畴;"戏"代表世俗、喧闹,不入流的"小道",属于俗文化.一雅一俗,二者截然不同的文化又如何扯上关系的? 其实,茶文化与戏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关系还极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9.
茶在我国是一种史前即饮的饮料,尽管其发展历史如此久远,但关于饮茶和茶题材的画卷,却迟至唐朝才见提及.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与茶有关的画作,是唐朝的《调琴啜茗图卷》.那么,唐朝以前,我国究竟有没有出现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画作呢?本文试从分析我国早期的绘画艺术入手,进而从三个方面对我国早期茶画可能更早出现的时间做一个大胆推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