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兽用干扰素诱生剂对人工感染IBDV和ILTV的临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兽用干扰素诱生剂对人工感染IBDV和ILTV的雏鸡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无一发病;治疗组对IDB,ILT的治愈率分别为96.9%和95.8%,明显高于同类药物对照组和感染不投药对照组。提示该药组IBD和ILT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的基因文库,设计了3对分别与NDV、IBV和ILT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3条与设计相符的310bp(NDV)、1720bp(IBV)和647bp(ILTV)三重PCR扩增带,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三重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IBV、1pg的NDV RNA模板和10pg的ILTV DNA模板。  相似文献   

3.
应用中药“双炎散”对人工感染ILTV和IBV强毒的鸡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两种鸡病的预防保护率均为100%,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2.30%。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DNV、IBV、和MG4种病原体的多重PCR技术。根据NDV、IBV、ILTV和MG的基因文库,设计了4对分别与NDV、IBV、ILTV和MG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4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IBV、ILTV、MGRVA和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4条特异性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10bp(NDV)、1720bp(IBV)、647bp(ILTV)和732bp(MG)多重PCR扩增带,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技术难检出10pg的IBV、1bg的NDV RNA模板和ILTV、1pg的MG DNA模板。  相似文献   

5.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快速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实验室诊断,过去多用琼扩试验、中和试验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或不敏感、或受条件限制不易推广。为此,作者利用酶标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快速检测IBDV的Dot-ELISA方法,对人工感染样品和现场发病或感染鸡群的检测获得满意结果。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病毒:IBDV强毒J1C7E6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由扬州大学农学院微生物组提供。1.1.2 IBDV标准阳性血清和SPF鸡血清:扬州大学农学院微生物组提供。IBD…  相似文献   

6.
兽用干扰素诱生剂抗病毒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鸡胚接种抗病毒试验,观察了兽用于干扰素诱生剂对火鸡疱疹病毒(HVT)、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三种病毒的灭毒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对HVT杀毒作用不大明显,但对ILTV、IBDV具有较强的杀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PCR结合分子杂交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逆转录-PCR(RT-PCR)特异性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中M基因和N基因之间一段核酸片段。以pUC19质粒载体将此片段克隆,用EcoRI和HindⅢ酶切此重组质粒,回收克隆片段后,制成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用RT-PCR及生物素核酸探针法分别对IBV,IBDV,ILTV,MDV及NDV进行检测,结果证明该方法为IBV特异性检测方法。对人工感染IBV的SPF鸡口腔棉拭样品进行跟踪检测,证明本方法能在SPF鸡接毒后1~10d内检出IBV。  相似文献   

8.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对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IBD阳性出血清,IBDV阴性法氏囊及IBD阴性血清和IB,ILT,ESD-76,REO,ND,MD等6种鸡传染病的抗原及阳性血清检测,只有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证明快速诊断盒对IBDV法氏囊囊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特异的,与其它6种传染病的抗原和抗体无效叉反应。与AGP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检测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时,快  相似文献   

9.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HI、AGP、PAT等方法,对毕节地区9种鸡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阳性率ND52.54%,CRD45.95%,SP43.52%,FC31.05%,MD23.12%,ILT0.47%,AL、AI、IB均为0。CRD、MD、ILT在我区历史上从未记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 D H B V)的麻鸭为实验模型,用两组中药复方进行体内抗病毒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时,两个治疗组麻鸭的平均体重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01),而平均肝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01),肝系数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01);2两个治疗组麻鸭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D H B V 转阴率持续增加,实验结束时转阴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927% 与3056% 811% , P< 005);而且未出现 D H B V 转阴后又转阳现象。提示这两组中药复方不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而且药物安全、药效稳定,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试用于临床治疗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2.
用EDS76病毒标准AV127株和分离株(B96株)感染鸭胚,提取病毒核酸,分别经EcoRl和Pstl双酶切,获得图形和大小相似的酶切片段。分别进行EcoRl和Pstl单酶切,也得到相似结果。病毒DNA经EcoRl和Pstl双酶切后,与PUC19质粒载体重组,并转化到EcoliJM101中,筛选出一个插入片段(G片段)约为27kb的重组质粒。用Digoxigemin标记EDS76DNAG片段(EcoRl和Pstl双酶切片段)及含该片段的重组质粒分别制备探针,对EDS76病毒DNA进行斑点杂交,两种探针均为阳性,而对照组NDV、IBV、ILTV、IBDV正常鸭胚尿囊液的核酸为阴性。且后一种探针的敏感性高于前者,它的DNA检出限量为4pg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6周龄商品AA肉鸡单独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强毒(IBDV)后,紧急注射IBD高免卵黄,可在2天内得到控制;单独感染新城疫(ND)强毒后,紧急注射NDⅠ系疫苗,可在5天内得到控制;而混合感染IBDV和NDV或感染IBDV后继发感染NDV,紧急注射NDⅠ系疫苗,未能在7天内控制疫情。由此证明鸡群感染强毒IBDV可对ND产生严重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4.
试验用中药方剂对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及抗IBDV自然感染进行了研究,试验组鸡饲喂中药方剂的饲料,对照组鸡饲喂不含中药的饲料,于不同时间检测T、B淋巴细胞数量,将部分20日龄鸡用于IBDV自然感染,观察发病及死亡情况,中药方剂能显著增加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数量,也能显著降低IBDV自然感染情况下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6周龄商品AA肉鸡单独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后,紧急注射IBD高免卵黄,可在2天内得到控制;单独感染新城疫强毒后,紧急注射NDI系疫苗,可在5天内得到控制,而混合感IBDV和NDV或感染IBDV后继发感染NDV,紧急性注射NDI系疫苗,未能在7天内控制疫情,由此证明鸡群感染强毒IBDV可对ND产生严重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6.
疫病马立克氏病(MD)初生雏蛋传递性细菌病(包括白痢、大肠杆菌病等)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喉气管炎(ILT)ⅠⅡⅠⅠⅡⅠⅡⅠ1MD二价或三价湿苗1羽份,稀释液02MLMDHVT冻干苗3~4羽份,(或进口苗15~2羽份)稀释液同...  相似文献   

17.
以Avian鸡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免疫和强毒感染时发生的调节机制。结果表明,IBDV弱毒免疫能获得高滴度的血清IB-DV抗体。未免疫肉鸡感染IBDV强毒后会引起免疫功能抑制。IBDV攻毒后,肉鸡血浆皮质酮、cGMP升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白介素-2活性明显降低。IBDV弱毒免疫肉鸡遭受IBDV强毒感染后,血浆cAMP和cGMP同时升高并呈现高阈平衡。IBDV攻毒前后,肉鸡血浆ACTH、皮质酮和免疫功能指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外来病原入侵后,肉鸡垂体-肾上腺轴可调节免疫功能,主要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法氏囊病毒感染对肉鸡内分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和强毒感染艾维菌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甲状腺素(T3,T4)、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和皮质酮(F)来研究IBDV感染对肉鸡内分泌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BDV弱毒疫苗免疫使肉鸡产生高效价抗体,血浆ACTH含量升高;IBDM强毒感染导致肉鸡血浆T2、F急剧升高,法氏囊肿大,血清中也出现IBDV抗体,但效价显著低下;而IBDV强毒感染曾  相似文献   

19.
将114只11日龄海赛克斯褐公鸡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空白对照,Ⅱ组用新城疫(ND)弱毒苗和ND油佐剂灭活苗同时免疫,Ⅲ组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苗免疫,Ⅳ组用ND弱毒苗、ND油佐剂灭活苗、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苗同时免疫,Ⅴ组在Ⅳ组的基础上增加IBD弱毒苗免疫。5组鸡分别隔离饲养,定期测定血清NDHI效价与IBD琼扩效价。选择时机用强毒攻击,观察各组鸡的保护情况。结果:(1)Ⅱ、Ⅳ、Ⅴ组鸡均能很好地抵抗NDV强毒的攻击,Ⅲ、Ⅳ、Ⅴ组鸡无论对IBDV人工感染,还是自然感染,均有坚强的保护力;(2)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疫苗不干扰ND疫苗的免疫应答;(3)IBD弱毒苗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有一定影响,在免疫初期能促进机体尽快对ND疫苗产生应答,但后期ND疫苗的HI抗体降低较快;(4)ND疫苗对IBD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显著影响。作者提出,对雏鸡首免(无论有、无母源抗体)可采用ND弱毒苗+ND油佐剂灭活苗+IBD(地方毒株)油佐剂灭活苗同时进行免疫,至少可以保护到上笼后或开产前免受NDV和IBDV的感染,既简化了免疫程序,又可减少对鸡群的应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鸡IBDV人工接种家鸽试验朱尧生,虞永昌,高正军(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于鸡,火鸡为隐性感染,鹌鹑、鹅已有发病报导,鸭可感染并分离出病毒,但鸽IBD的发生尚未见报道。为了探索鸽对鸡IBD病毒(IBDV)的易感性及人工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