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欠发达地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更新农业经营理念和政府的强力支持等措施,推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从而转变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垦》2007,(7):39-3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3.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是整个国民经济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有基础性。综观绍兴市农业发展,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阶段,既面临着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要素制约加大、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等困难和挑战。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必将使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农业经济效益更加低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加难以持续。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绍兴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培养一批能够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农业装备、技术、理念来改造传统农业.现代农业需要先进技术,一流设备和知识性的农民.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首先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拓宽购销渠道.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主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强化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和支撑。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坚持不懈抓,突出重点抓,确保取得实效。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巩固提升产能。要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着力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升级版。要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提质增效,改良品种、改进品质、创建品牌,提升质量效益。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发展节水农业,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效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效转型的策略包括:培育和拓展新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强化设施装备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造就大批新型农民等,这些策略将对转变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主动适应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记者: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新时期应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韩长赋: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实现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农业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济增长存在两种方式,即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因而,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3.
仇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88-190,198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切入构建PEST-SWOT模型;运用PEST分析我国深绿色企业、轻度绿色企业践行绿色营销理念所处宏观环境;识别其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并根据SO、WO、ST、WT组合建议分别实施增长型战略、扭转型战略、多元化战略与防御型战略。认为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既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又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农业》2015,(2):16-17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十分迫切。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突破。一、我国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粮食  相似文献   

15.
饱含对新年的期待,不知不觉中,已跨、了2012年的门槛。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一起擦拭记忆,幢憬未来2011,全球大环境极不平静。欧洲债务危机恶化,全球经济成长放缓,新兴市场实施紧缩政策,美国政治陷入僵局,日本发生地震与核事故。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减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当前料技发晨的使命与责任门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的重要作用,农业部决定从2006年起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09,(9):4-6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国外消费需求下降.使我国长期依靠出口支撑经济增长遇到严重挑战。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本在于启动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支撑作用的国内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工作。其关乎到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断转变发展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建设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社会转变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着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式的发展向着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力劳作向着大型机械化操作方面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业技术的科技化、劳动过程中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机器械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其是实现我国农业主要生产方便转变的主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进而加速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安徽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根本是要将农业、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其重点是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实现农业产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其技术路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制度构建要点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掌握国际社会竞争主动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形成全社会的低碳生活意识,将是我国迈向低碳经济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