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黄杉别名短叶花旗松、杉松、红杉。我省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中的宣威、会泽、寻甸、嵩明、禄劝等地的海拔1800—2800米地带。黄衫为常绿大乔木。 相似文献
10.
三百年前,包头故地原是成吉思汗十七世孙阿勒坦汗后裔的驻牧地。清康雍年间始有汉民在博托河(后称包头河,即今东河槽)两岸定居从事农业。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走西口"人剧增形成西包头村。转龙藏犹如龙头,博托河犹如龙身伏卧在一片葱绿的农田上。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重修转龙藏碑文》中就记有:"包镇之转龙藏,泉水出焉,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龙而泽灌千畦。"
相似文献
11.
曲靖市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于1987年3月18日,在德泽区小柳树乡磨茹箐村,首次发现了黄杉林(pseudotsuga sinensis Forest)。这片黄杉林面积为11亩,有62株,郁闭度0.5,平均高24m最高达27m;平均直径34cm,最大直径42cm;平均年龄107年,蓄积量66m~3,为纯林。这片黄杉林生于山中深切割地带,山坡中部箐沟侧,阳坡中厚层红壤上。坡度44°,海拔1970m。有幼树89株,生长良好。下木有滇石栎、炮仗花、杜鹃、槲栎,十大功劳、绣线菊、小叶栒子、小铁子、悬钩子、漆、山楂、君迁子、山茶、滇青冈、高山栎等。草被有铁线菊、金粉蕨、菅草、细柄草、井栏边草、兔儿风、板凳果、香薷和蒿等。林木、下木、草被的分布均较均匀。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我国曾从国外进口世界驰名的花旗松木材。因为这种原产美洲的树木材质优良,珍贵而又速生,所以美国人便用他们的国旗——花旗作为这个树种的名字。花旗松是黄杉属的一个树种,其拉丁文学名是Pseudotsuga douglasis。我省的乡土树种黄杉和澜沧黄杉,就是与花旗松同属的亲兄 相似文献
13.
14.
卓资县保安公社小土城大队郝伟胜同志热爱植树造林工作。为了加快家乡的绿化步伐,他带领社员大搞植树造林。从1980年起,这个大队年年造林超千亩,他动员父母、爱人和弟妹除完成承包的农业生产任务外,去年一年全家造林300亩,其中落叶松200亩,山杏100亩,质量完全符合要求,成为全县个人造林的先进典型。生产队给他划分了一座山一道沟,他请技术员进行了规划,共规划造林地1000亩,他决心以每年造林300亩的速度,在三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16.
在太平洋西北部对树木营养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价值高的北美黄杉上。北美黄杉广泛分布于低地及喀斯开山西坡(700m 以下)和喀斯开山脊东部的中海拔地区(1200—1400m)。而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矿质土壤裸露的地区。1 矿质循环的研究森林营养研究起始于50年代后期,试验区位于喀斯开山区山前丘陵300m 海拔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试验点组成,并包含了不同龄级的北美黄杉。在该区进行的研究有:北 相似文献
18.
游纯武,80年代初退伍后在资源县越城岭林场的牛司凸分场当职工。农村实行责任承包制后,经过反复思考,他毅然决定把三年前户口由农转非的妻子、儿子又由非转农,迁回到离他工作的分场85公里远的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满山溪村民组,并承包了组里的几亩水田和300亩责任山。“靠山吃山,造林育林,把家庭经济搞上去”,这是游纯武三思后把妻儿户口迁回边远山村的初衷。从那以后,他打响了造林的持久战。没有时间,他把每个月、每个季度自己的工作任务集中在一段时间加班加点完成,挤出休息日、补休日、节日假回家去改造荒山,造林育林。从1…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技术结合常规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黄杉在云南的集中分布区滇东北的宣威市和会泽县开展生长适宜性研究,预测黄杉在研究区域的潜在分布,找出研究区域适合培育人工黄杉林的宜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黄杉生长的面积为553 128 h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6.33%;在研究区域内筛选出适宜营造黄杉林的宜林地10 550.2 hm2。通过GIS技术分析所得结果与天然黄杉林的实际分布情况较符合,说明基于GIS技术预测黄杉潜在分布区域和筛选适宜营造黄杉的造林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