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药剂交替使用对西花蓟马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单独使用毒死蜱、多杀菌素和两种农药交替使用连续处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18代,采用浸渍法从第6至第18代每隔2世代测定3个汰选种群对毒死蜱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多杀菌素交替汰选种群比单一药剂连续汰选种群抗性上升趋势缓慢,F18代时交替使用汰选种群对毒死蜱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89倍和17.19倍,而毒死蜱单一汰选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达到24.19倍,多杀菌素单一汰选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达到20.78倍.因此,交替或轮换使用药剂可以延缓西花蓟马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史雪岩 《农药学学报》2018,20(5):557-567
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虫谱广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的研究明确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环境/农作物的降解代谢物及降解动力学,重点阐明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代谢及靶标抗性机制,对多杀菌素类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抗性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杀虫活性更好、防治谱更广的乙基多杀菌素的开发过程中,计算建模、生物路径调控及化学合成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进行天然产物结构改造、开发新型杀虫剂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论述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结构特点及环境降解特性,综述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多杀菌素B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但其天然含量很低,不易获得。作者以单质碘、乙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反应试剂,甲醇为溶剂,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成功地将多杀菌素A中福乐糖胺氮原子上的1个甲基脱去,建立了一条以来源丰富的多杀菌素A为原料,简便、高效合成多杀菌素B的方法,多杀菌素B收率高达81%,为其开发应用及衍生研究奠定了基础。多杀菌素B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4.
多杀菌素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菌素广谱高效、低残留、对非靶标动物安全,同时杀虫机理独特,与现有储粮害虫防治药剂不存在交叉抗性,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微生物源绿色储粮防护剂。本文简单介绍了多杀菌素结构和作用机理,重点讲述了其防治储粮害虫的功效和粮库应用试验,并提出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来使用多杀菌素防治储粮害虫。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油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其合成多杀菌素能力的影响,探索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葵花油、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研究了其对菌体生长、脂肪酶活性和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并利用RT-PCR对脂肪酶基因及多杀菌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种供试植物油对菌体生长和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油大豆油,其中菜籽油有利于诱导脂肪酶的表达、延缓菌体的衰亡和延长产素期,脂肪酶活力、菌体生物量和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提高310.09%、8.97%和33.94%;脂肪酶基因和多杀菌素合成基因的转录强度也有明显提高。因此,菜籽油是其最佳的辅助性脂类碳源。  相似文献   

6.
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PLA)为成球材料(壁材)制备了多杀菌素微球。研究了PLA浓度和油/水相体积比对多杀菌素微球制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制备多杀菌素微球的优选配方及工艺条件。制备得到中位径(D50)为12.73 μm、跨距为1.4811、载药量在31%左右、包封率为100.2%、包封产率为89.4%的多杀菌素微球,重复性良好。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所得微球为表面较光滑的实心小圆球。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证实,多杀菌素和PLA的确形成了载药微球。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自制5%多杀菌素微球悬浮剂与市售2.5%多杀菌素悬浮 剂(菜喜)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龄幼虫的毒力基本相同,LC50值分别为0.40和0.38 μg/mL。  相似文献   

7.
芸苔素内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芸苔素内酯属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广泛应用于多种阔叶作物,如棉花、烟草及各种果蔬,均可有效地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增强作物抗逆性。为了解芸苔素内酯在禾谷类作物上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07年4—6月在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民主村进行了0.01%芸苔素内酯在小麦上的田间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增产4.93%~7.69%。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低剂量多杀菌素继代处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40多代后,测定了处理种群对其他5种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西花蓟马用多杀菌素LC25的浓度继代处理,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处理47代后,该种群的LC50是敏感种群的6.7倍,达到了低水平抗性。在第41代,当处理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为敏感种群的5.19倍时,对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敏感性也下降,分别为敏感种群的2.68倍和2.92倍。  相似文献   

9.
多杀菌素微球制备关键工艺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PLA)为成球材料制备了多杀菌素微球。研究了分散剂、自然光照、明胶质量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多杀菌素微球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12.5 mg/mL的明胶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的分散剂,在避光30~35 ℃下可制得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高(>98%)的多杀菌素微球。  相似文献   

10.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Spodopetera exigua(Hübner)多酚氧化酶(PPO)和羧酸酯酶(CarE)的影响, 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表现了很高的毒力,对三龄幼虫的LC50值为0.80 mg/L。离体条件下,1.0×10-3~0.5 mg/L多杀菌素对甜菜夜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率超过50%,且表现为随药剂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增强的趋势。活体条件下,0.1~0.8 mg/L多杀菌素在处理的早期诱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但12 h后却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1.0×10-3~1.0 mg/L多杀菌素在离体条件下对羧酸酯酶不表现任何抑制作用,但活体条件下同样能诱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bld D基因是链霉菌中的全局性调控基因,调节菌体的形态分化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将bld D基因置于红霉素强启动子(Perm E)的控制下克隆至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 UC-spn上,构建重组载体p UC-spn-Perm E-bld D;通过接合转移将其导入刺糖多孢菌中,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重组菌株S.spinosa-Bld D。平板培养观察发现,在BHI和TSB平板上,重组菌株的孢子形成受到明显抑制。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多杀菌素产量相比对照菌株提高了1.35倍。因此,bld D基因的过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刺糖多孢菌的孢子形成,并有效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为研究其他正调控基因的过量表达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吕铭潇  张骞 《江西植保》2012,(4):392-394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6种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002 0,0.089 1 mg/L,属剧毒级农药;烟碱的LC50为7.260 4 mg/L,属高毒级农药;苦参碱、狼毒素和苏云金杆菌LC50均大于200 mg/L,属低毒级农药。通过观察家蚕中毒症状,毒性较高的杀虫剂中毒症状较明显,得出结论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及烟碱不适合在桑园及周边使用。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农业部共批准农药登记田间试验产品5062个,其中,杀虫剂1461个,杀菌剂1493个,除草剂1648个,其他类别农药产品460个。从申报并批准开展田间试验的产品结构来看,刚过专利保护期的农药产品数量多,环保剂型产品所占比重大,混剂产品数量多配方多。申请试验农药产品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大宗作物上常见病虫草害,同时,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申请呈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可用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防治的杀虫剂混剂,测定了吡虫啉与多杀菌素混配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室内毒力。使用胃毒及触杀联合毒力的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5,1:10,1:20及1:40等4个浓度比例组成的混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计算了相应的共毒系数。与吡虫啉和多杀菌素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LC_(50)分别是11.68和92.21mg/L相比,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5,1:10,1:20及1:40等4个浓度比例组成的混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LC_(50)是12.30、8.14、5.39和9.29mg/L。共毒系数表明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5,1:10,1:20及1:40浓度比例组成的4种混剂对韭蛆的毒力均表现出了增效作用。其中以1:20浓度比组成的混剂具有最大的共毒系数1 287.58。吡虫啉与多杀菌素以1:20浓度比组成的混剂具有最大的共毒系数,对韭蛆幼虫的毒力也最高,可用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快速、灵敏的测定甘蓝及土壤中多杀菌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经 N -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后用HPLC-MS/MS检测分析。该方法对甘蓝和土壤中多杀菌素的检出限(LOD)为6×10-12 g,定量限(LOQ)为0.005 mg/kg;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7% ~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 ~10%,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 ~100%, RSD 为4% ~8%。2011年北京、安徽和湖南 3地的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83~1.16 d和0.88~1.17 d。2011年和2012年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6.25 和39.38 g/hm2)下,在甘蓝长至成果的1/2大小时施药2~3次,距末次药后1 d时甘蓝中多杀菌素的残留量远低于我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2.0 mg/kg。  相似文献   

16.
生物杀虫剂多杀菌素的中毒症状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物杀虫剂多杀菌素是一类全新的杀虫剂,它具有神经毒剂特有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身体的上升,非功能性肌肉收缩和震颤,最终衰竭,瘫痪。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烟碱型受体使昆虫神经细胞去极化,引起中央神经系统广泛的超活化。多杀菌素也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而使神经细胞超活化。本文就是对多杀菌素中毒症状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铜制剂系一类广谱性保护杀菌剂,可防治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我们于1997年进行了杀菌得防治柑桔溃疡病的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与柑桔品种供试药剂为77%杀菌得可湿性粉剂(湖南省怀化兴华化工厂);0.5%波尔多液(自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对三亚地区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叶管药膜法在室内测定了7种药剂对三亚6个镇的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 相同药剂对不同的镇区的普通大蓟马种群表现出不同的毒力, 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蓟马田间种群表现出很高的毒力水平, 建议轮换使用这些药剂; 而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室内毒力表现较低水平, 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多杀菌素的作用机理及其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杀菌素是一类新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强、对环境安全的特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使正常昆虫神经细胞去极化,也可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GABAR)使神经细胞超极化。本文综述了多杀菌素作用机理及其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农药使用对作物安全性风险评估管理、二○○七年十二月八日农业部以第10号令发布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明确规定,新农药制剂在申请田间试验时要提交"对当茬试验作物的室内安全性试验报告".针对这一具体要求,为更科学地评价拟申请登记杀菌、杀虫剂对作物的直接药害风险,我所制定了《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验准则(试行)》(见附件),现下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