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水中添加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提高奶牛产奶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奶牛日添加4kg该饲料,单产可提高2.18kg,每头牛日增利润2.03元,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日添加4kg该饲料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本文通过对奶牛进行饲喂试验,发现奶牛日喂4kg该饲料,平均日单产提高2.15kg,每头牛日增利润1.50元,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乳成分化验结果也表明,日喂4kg该饲料对乳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辛健康  薛泉宏 《饲料工业》2007,28(13):50-52
试验研究了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发酵后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预发酵处理纯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模式对纯蛋白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复合发酵剂用量增加,发酵产物中纯蛋白含量呈曲线变化,先增加,后降低;料中添加氮素和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发酵饲料中菌体生长,增加纯蛋白;采用低温低含水量发酵,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酸败变质,同时增加发酵时的通气量,有利于菌体生长,纯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大(最高比原料提高19.2%)。奶牛饲料的最适预发酵条件为复合发酵剂量10g/kg、添加氮素、温度30℃、时间48h、水:料=2.5:3。  相似文献   

4.
平菇菌糠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黄奶牛养殖带的确立,奶牛养殖以成倍的速度增长,饲料问题已成为农区奶牛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以前肉羊育肥应用试验的基础上,为了探索菌糠废料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特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粉碎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50 kg、棉籽壳50 kg、麸皮5kg、玉米面3 kg、尿素0·5 kg,加水130~150 kg润料,后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进行装袋接种栽培,收3~4茬菇后,进行挑选。挑选菌丝白,无污染的菌袋,经清理粉碎后作菌糠饲料。但要注意在栽培过程中,不得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以免危害人畜安全。选择胎龄接近、…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析了微生物发酵菌剂的菌种配比、饲料发酵过程中添加水量和发酵温度对奶牛精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奶牛精饲料发酵工艺:菌种配比为细菌1.5mg/kg、酵母菌0.5mg/kg、嗜酸乳杆菌1.5mg/kg、费氏丙酸菌1.5mg/kg,最佳添加水量600~650ml/kg,最佳发酵温度20~25℃。奶牛精饲料发酵成熟后,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4.69%提高到17.55%,增加了19.47%,pH值由7.0降低到3.8,产酸菌(嗜酸乳杆菌和费氏丙酸菌)数量由原料的5.1×102cfu/g提高到4.1×106cfu/g,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23.25g/kg。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了最佳的奶牛精饲料发酵工艺,以四种微生物发酵菌剂对奶牛精饲料进行了发酵,分析了菌种配比、饲料发酵过程中水添加量和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好菌种配比为细菌1.5 mg/kg,酵母菌0.5 mg/kg,嗜酸乳杆菌1.5 mg/kg,费氏丙酸菌1.5mg/kg;最佳水添加量为600 mL/kg~650 mL/kg,最佳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时间为10d~12 d.发酵成熟后的奶牛精饲料粗蛋白含量由发酵前的14.69%提高到17.55%,增加了19.47%;pH由7.0降低到3.8;产酸菌数量由原料的5.1×102 cfu/g提高到4.1×106 cfu/g,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达到23.25 g/kg.  相似文献   

7.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肉牛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态发酵蛋白饲料是玉米经酵母发酵、提取酒精后,又经益生菌发酵、密封包装的产物,其可溶性好、易消化、易吸收、蛋白质含量高。通过对肉牛进行饲喂试验可知,肉牛食用8kg该饲料,平均每头牛日增重1.81kg,比对照组高0.26kg;平均屠宰率为57.1%,比对照组高3.8%;平均售价为21.35元/kg,比对照组高1.52元/kg;平均每日比对照组多收益6.1元。试验结果表明,肉牛饲喂湿态发酵蛋白饲料增重效果好、屠宰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酸中毒,又称乳酸性消化不良、中毒性消化不良,是奶牛过食富含碳水化合物饲料或其它易发酵的物质,致使乳酸在体内蓄积,引起腹泻、脱水、血中乳酸浓度升高、全身代谢紊乱的前胃机能障碍病。该病以消化紊乱、瘫痪和休克为特征,为临床上最严重的消化不良,也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多发生于高产奶牛。1病因主要由于食入过量易发酵的饲料或突然饲喂含多量粉碎且易发酵的精料(如玉米或小麦粉)的日粮或长期过量饲喂块根类饲料(甜菜、马铃薯等)以及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奶牛发病则是由于过快的饲料变更,如由含纤维素较多的精料转换为玉米和小麦…  相似文献   

9.
秸秆微贮饲料,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的容器(如水泥青贮窖、土窖)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制作季节长、安全可靠、制作简便等优点。奶牛每头每天喂量10~25kg微贮饲料,年需5000kg以上;马、驴、骡每天喂5~lOkg;羊1~3kg。  相似文献   

10.
益康XP是一种经过酵母菌深度发酵后的酵母培养物.其组分内所包含的发酵因子可以增强瘤胃的转化效率。奶牛专用复合酶是通过优选菌种,经液体深层发酵、提纯,根据奶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和日粮结构、通过饲养试验,确定各种酶的组分.精制而成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其主要成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参与饲料中细胞壁降解,提高奶牛对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对奶牛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要进行调查和分析.奶牛过多动员体脂,出现血酮、尿酮和乳酮增高的现象称为奶牛酮病.奶牛饲喂过量碳水化合物饲料后瘤胃中乳酸蓄积,并伴随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积累,瘤胃pH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瘤胃酸中毒.奶牛在妊娠期间过度肥胖,体内尤其是肝脏中蓄积大量脂肪造成肥胖症.皱胃移位是由于营养代谢紊乱引起皱胃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导致乳脂率下降的因素包括日粮精粗比过高、粗料切得过短和大量饲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日粮等.瘤胃膨胀是由于奶牛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经瘤胃发酵后所产生的气体不能以嗳气排出而引起瘤胃扩张.  相似文献   

12.
<正>1瘤胃臌气瘤胃臌气是奶牛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产气的饲料,使瘤胃容积极度增大,压力增高,胃壁扩张,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而危及生命的疾病。主要是奶牛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产气的饲料,如带露水、霜水的青草、麦苗,苜蓿、三叶草、紫云英等豆科牧草,酒糟和冰冻的多汁饲料或变质发霉的饲料等。继发于瘤胃积食、食管梗塞、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9,(7):7-14
牛属于反刍动物,牛能将低值牧草、秸秆和部分精料,转化成高值的肉和奶等食品。这是一项投入与产出比较为经济的项目,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牛饲料有粗饲料、精饲料、补充饲料及代乳剂等。精饲料加工有肉牛饲料加工和奶牛饲料的加工,当牛食用饲料后,在牛的瘤胃内发酵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乙酸和丙酸等。乙酸是能促使奶牛奶的生成;丙酸就能促进肉牛肌体的成长。谷物压片是牛饲料加工工艺中特有的工序,压片工序有蒸煮压片和非蒸煮压片。蒸煮压片有利于肉牛瘤胃内发酵过程中,丙酸比例增加,适合于肉牛饲料加工。加热非蒸煮压片有利于奶牛瘤胃内发酵过程中乙酸比例增加,适合于奶牛饲料加工。肉牛饲料淀粉的糊化度要高一些,控制在35%~45%,而奶牛饲料淀粉的糊化度在20%~25%为宜。犊牛的代乳剂是奶牛饲料加工中重要的饲料品种,代乳剂先加工成粉状,使用时加温水冲成流食。为此,代乳剂粉状料的粒度应控制在0.1~0.45 mm,原料宜经膨化处理,有利于粉料具有速溶性。补充饲料有蛋白补充饲料和微量元素补充饲料,补充饲料都为压制25 cm×25 cm×40 cm的块状料或浇注22.8 kg或114~228 kg的块状料,主要用于肉牛放牧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秸秆微贮饲料 ,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秸秆发酵活干菌 ,放入密封的容器 (如水泥青贮窖、土窖 )中贮藏 ,经一定的发酵过程 ,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酸香味 ,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秸秆微贮饲料具有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制作季节长、安全可靠、制作简便等优点。奶牛每头每天喂量 10~ 2 5kg微贮料 ,年需 5 0 0 0kg以上 ;马、驴、骡每天喂 5~10kg;羊 1~ 3kg。1 秸秆微贮原理秸秆发酵活干菌是由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和有机酸发酵菌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备的高效复合活干菌剂。秸秆在微贮过程中 ,在适宜的厌氧环境下 ,木质纤…  相似文献   

15.
1 瘤胃臌胀 瘤胃臌胀也叫瘤胃臌气,是奶牛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产气的饲料,使瘤胃容积极度增大,压力增高,胃壁扩张,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而危及生命的疾病。 主要是奶牛因采食了大量易发酵产气的饲料,如带露水、霜水的青草、麦苗,苜蓿、三叶草、紫云英等豆科牧草,酒糟和冰冻的多汁饲料或变质发霉的饲料等。继发于瘤胃积食、食管梗塞、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真胃积食、瘤胃与腹膜的粘连等疾病。  相似文献   

16.
奶牛全混合日粮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传统饲喂程序为 :青贮料→精料 (加水拌和 )→副料 (糟渣类 )→青绿料→干草→汤料 ,由于几种料分开饲喂 ,造成先吃进的料在瘤胃先发酵 ,后吃进的料在瘤胃后发酵 (前后采食时间差 2~ 3小时 )。由于不同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 pH值不同 ,易造成瘤胃 pH值较大的波动 ;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发酵不同步 ,因此降低瘤胃微生物同时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 ;由于不同饲料适口性不同 ,易造成挑食精料现象 ,很容易使奶牛尤其是高产牛发生酸中毒。为克服传统饲喂方法不足之处 ,国外许多牧场纷纷采用全混合日粮 (TMR) ,它是…  相似文献   

17.
奶牛饲喂生物发酵与营养强化饲料——苹果粕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按年龄,胎次,泌乳月,日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原则进行分组逐头配对,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15次,经有益微生物发酵和营养强化处理的苹果粕作为试验产品。试验1组用苹果粕替代10%的精料成分饲喂奶牛,试验2组固定用1.5kg颗粒苹果粕替代1.5kg精料(1kg麦麸+0.5kg豆饼)饲喂奶牛,对照组常规配合饲料饲喂,其它饲料和饲养条件一致。总试验天数为50d。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1.66kg和0.34kg,增奶效果显著,乳成分变化不显著。2个试验组牛奶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经发酵和营养强化处理的苹果粕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牛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枯草芽胞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按等比例制作固态发酵复方中药,并对复方中药发酵前后对奶牛乳房炎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复方中药发酵前后均可显著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P<0.05),可提高牛奶的乳蛋白率(P>0.05)和乳脂率(P>0.05),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添加复方中药制剂组和发酵的复方中药制剂组的产奶量分别较空白组提高了0.72kg/d和2.64kg/d;经发酵后的复方中药制剂在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改善乳品质和增加产奶量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未发酵的复方中药制剂(即普通中药制剂);复方中药经发酵后,有利于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及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瘤胃臌气又叫瘤胃臌胀,是由于奶牛大量采食了易发酵的饲料后,在瘤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致使瘤胃容积急剧增大,超过瘤胃的正常容积,并呈现反刍及嗳气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左肷部隆起、膨胀为主的腹围明显增大、呼吸困难、反刍和嗳气障碍为特征。1病因原发性瘤胃臌气: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  相似文献   

20.
正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采食过量的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饲料,饲料中的糖类在瘤胃里通过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菌,从而引起的前胃机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奶牛养殖场精饲料喂量过多,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所造成的疾病,临床以1~3胎牛、临产牛、产后三天内的奶牛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