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杨 《中国畜牧兽医》2007,34(10):108-110
近年来,我国养禽业发展非常迅速,伴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危害养禽业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且日益复杂,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已成为规模化养禽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可能与禽类中广泛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密切相关。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性因素及非传染性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总称.目前普遍认为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营养因素、霉菌毒素、免疫耐受、应激和抗原竞争等,其中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危害养禽生产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控制难度也不断加大?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引起家禽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免疫抑制的表现是综合性的,包括传染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加工胴体的废弃率增加,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和总的生产性能降低,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舒婕  张立东 《中国家禽》2006,28(23):26-2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疾病。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区都频繁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其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成为养禽业中的一大难题,给我  相似文献   

5.
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危害养禽生产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控制难度也不断加大.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是指引起家禽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囚素所导致的疾病总称.免疫抑制的表现是综合性的,包括传染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加工胴体的废弃率增加,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和总的生产性能降低,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家禽的免疫抑制与免疫失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禽业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和禽病研究与防制工作的进展密不可分的,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禽病防制的总体水平不高,禽病的发生和危害仍十分严重。各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败的因素在禽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导致疾病频发,禽群生产性能下降,死淘率增加和经济损失加大的重要原因。一、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家禽的影响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传染性囊病(IBD)、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LL)、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鸡传染性贫血因子(CIA)、新城疫(N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传染…  相似文献   

7.
一空气质量对家禽生产的影响 由于国内气候环境、养殖环境及养殖模式与国外有着较大区别,家禽传染性疾病仍然是困扰养禽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威胁着养殖场的安全和收益。目前国内家禽传染病种类较多且呈增加之势,并且死亡率较高,是国外的数倍;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另外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混合和继发感染普遍。  相似文献   

8.
在家禽饲养生产中,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种各种疫苗来控制疫病的发生。但在免疫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免疫失败,给养禽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现将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阐述如下。1免疫失败的原因1.1家禽机体方面的原因家禽机体是病原携带者或正在发病处于非健康状态,均会影响免疫应答,产生免疫抑制。如鸡群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或球虫病则会影响鸡新城疫苗的免疫效果。母源抗体水平直接影响免疫接种的效  相似文献   

9.
鸡免疫抑制性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所引起的疾病总称。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鸡群对特定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或消失,常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不典型,而且继发感染显著增加,因而不易诊断。当鸡群出现高死淘率,饲料转换率低,生长不一致;疫苗接种后呼吸道不良反应增加且不易消除;21~24日龄法氏囊与脾脏大小比例失常;法氏囊萎缩等症状应怀疑发生免疫抑制。导致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呼肠孤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  相似文献   

10.
CIA是一种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是近年来养禽业非常重视的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CIA的概念特征、免疫抑制机理及表现,并提出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雏鸡的以坏疽、淋巴组织损伤和骨髓发育不全为特征的传染病,是继IBD后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养禽业。因此,控制CAV流行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CAV作出诊断。本文综述了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近年来,由于猪的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猪传染性胃肠炎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猪场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兽药市场指南》2010,(8):55-55
目前很多肉鸡不能正常养殖和按时出栏,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源头就是家禽的免疫抑制病,而引起免疫抑制病的原因主要是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禽重要疫病的防控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禽重要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与饲养管理、卫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产生疫病的原因不单纯是传染性病因,同时也有非传染性致病作用,包括饲料营养缺乏或过剩、不良的饲养环境等。由于传染性病因是致病的内在因素,而非传染性病因是诱发因素,在两种病因的协同作用下,家禽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是近年来影响养禽业发展的障碍之一。消灭传染源,切  相似文献   

15.
IBD是一种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养禽业非常重视的最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其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更受关注。本文综述了IBD的概念特征、免疫抑制机理及表现,并提出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病因①环境因素:育雏期舍内温度低、湿度大或早晚温差较大;育成期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粪便清除不及时,有害气体浓度过高;②应激因素:换舍、转笼、免疫、喷雾等强应激;③机体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等能引起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受环境污染、耐药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病原血清学变异等因素的影响,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其临床表现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8.
鸡的病毒性免疫抑制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抑制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使得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低下甚至缺失的现象.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包括疾病、应激、营养等.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人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就是由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典型代表.在禽类,也有许多免疫抑制性疾病.在这些疾病中,有些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危害易被认识到,而有些虽不表现明显症状,但由于造成的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力低下,从而造成对多种致病因子易感性增强及疫苗免疫失败.当然,有些疫苗免疫本身就属于这种隐性感染的情况.所以,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不仅因疾病本身造成发病及死亡,而且由于免疫抑制造成的一系列恶性结果,给养禽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本文就造成鸡免疫抑制的常见病毒性疾病、其机理及有关解除免疫抑制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可以导致易感鸡死亡外,还可以引起鸡群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能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影响新城疫病的免疫,甚至造成免疫失败,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病对目前养禽业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给规模化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年来,猪场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普遍存在,包括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因素,使猪群抵抗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