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典型土壤—紫色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紫色土对3种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对DMP,DEP和DBP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最初的表面快速吸附与向土壤颗粒内部慢速扩散的两个阶段,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紫色土对三者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速率常数由大到小顺序为DMP,DEP,DBP;Langmuir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紫色土对DMP,DEP和DBP的等温吸附特征,平衡吸附量由大到小顺序为DBP,DEP,DMP;DMP,DEP和DBP在紫色土表面存在竞争吸附,竞争力由大到小顺序为DBP,DEP,DMP;热力学试验表明温度对紫色土吸附DMP,DEP和DBP有明显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紫色土对三者的吸附量逐渐减少;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表明紫色土对3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反应是自发、放热的过程;反应体系pH和离子强度对紫色土吸附DMP,DEP和DBP的影响较大,随着pH值的增加吸附量减少;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p H值条件下紫色土对NH+4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3种p H值的紫色土对NH+4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着加入NH+4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p H值为6.0的紫色土的最大吸附量是10.3 mg/g,最大解吸量是7.96 mg/g;p H值为7.2的紫色土的最大吸附量是12.8 mg/g,最大解吸量是4.62 mg/g;p H值为8.0的紫色土的最大吸附量是13.5 mg/g,最大解吸量是2.23 mg/g。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紫色土对NH+4的等温吸附动力学过程,其R值均在0.95以上。本研究表明紫色土对NH+4的吸附属于不均匀表面的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p H值条件下紫色土对NH4+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3种p H值的紫色土对NH4+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着加入NH4+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p H值为6.0的紫色土的最大吸附量是10.3 mg/g,最大解吸量是7.96 mg/g;p H值为7.2的紫色土的最大吸附量是12.8 mg/g,最大解吸量是4.62mg/g;p H值为8.0的紫色土的最大吸附量是13.5 mg/g,最大解吸量是2.23 mg/g。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紫色土对NH4+的等温吸附动力学过程,其R值均在0.95以上。该研究表明紫色土对NH4+的吸附属于不均匀表面的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4.
典型黄壤和石灰土对Cd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Cd在不同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及环境风险,分析了贵州省地带性黄壤和石灰土对重金属Cd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Cd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的吸附量均随着加入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率逐渐下降。当初始溶液中Cd的浓度达310mg/L时,石灰土与黄壤中吸附的Cd含量达2 626mg/kg和1 507mg/kg,对Cd的吸附率分别为84.74%和48.64%。Freundlich和Henry方程均可以用来拟合Cd2+在2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Temkin方程则不适合用来描述,Freundlich的拟合效果最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Cd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的解吸量均随着加入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解吸率逐渐升高最终趋于稳定,黄壤对Cd的解吸率稳定在25%~30%,石灰土对Cd的解吸率稳定在6%~7%。Cd在酸性黄壤中的吸附能力较石灰土弱,解吸性能较石灰土强,环境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批处理试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12 mg·L-1)在水稻土及其提取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DBP在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分别在48 h和24 h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7),是涉及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吸附过程。不同温度条件下(15、25、35℃)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01)。吸附过程属于熵增的自发吸热物理吸附过程,其中腐植酸组分(K_(oc)值为925~7691 m L·g-1)对DBP的吸附性能强于水稻土(K_(oc)值为524~3565 m L·g-1),这与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关。解吸实验(25℃)显示,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也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870),其中水稻土对DBP的解吸存在明显滞后现象,但其腐植酸成分对DBP解吸的滞后现象不显著,即其吸附的DBP较易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种重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具有"三致"危害,因此被多个国家列为优先控制环境污染物。通过研究DBP在黑土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发现黑土对于DBP吸附量较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为化学吸附,分子内扩散为吸附过程重要控制步骤。其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分析温度、pH、离子强度影响等条件发现,降低温度促进DBP吸附,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离子强度上升增加DBP吸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DBP吸附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赤泥吸附废水中镍离子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对赤泥吸附废水中镍离子的影响因素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在反应温度为25℃,振荡时间为1.5h条件下,向pH =6.7,50 mg/L含镍废水中投加2 g/L赤泥,镍离子去除率近90%.随着赤泥投加量、振荡时间以及pH增加,镍离子去除率逐渐增大.700℃焙烧赤泥较未经处理赤泥(原赤泥)的吸附能力略高.二级动力学方程可拟合赤泥吸附镍离子的过程,Langmuir模型较好地描述赤泥对镍离子的吸附热力学特性,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192.308 mg/g.赤泥吸附镍离子为吸热反应,并且为自发行为.[结论]该研究可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畜禽粪便对四环素的吸附、解吸的试验研究,表明当四环素质量体积浓度大于40 μg/mL之后,鸭粪对四环素的吸附过程已经达到平衡,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的表述鸭粪对四环素的静力学吸附过程;发现用Elovch 方程可以很好的表述鸭粪对四环素的动力学吸附过程;鸭粪吸附四环素后很难将它再次释放出来.在四环素溶液初始质量体积浓度为20 μg/mL时,最大实际吸附量在932.873 mg/kg.用保留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的吸附、解吸过程的风险评价表明,随污染程度增加,四环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增强,环境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黑土、白浆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值、离子强度、水溶性有机物( DOM)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OM平衡浓度地增加,土壤对DOM的吸附量增加;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不可逆性表现为白浆土>黑土。通过Langmuir方程计算,白浆土和黑土对DOM达到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为74.30、66.70 mg· g-1。 Freundlich方程可很好地描述黑土及白浆土对DOM的吸附等温线,而Langmuir方程可很好地描述黑土及白浆土对DOM的解吸等温线。 pH值3~6内,黑土、白浆土对DOM吸附量的降幅较大,分别为32.40%,38.72%;pH值6~8内,黑土、白浆土对DOM吸附量的降幅较为缓慢,分别为9.79%、26.03%。随着离子强度地增加,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量增大。黑土、白浆土对DOM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0~60 min)和慢速(60~240 min)反应阶段,白浆土对DOM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采用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而黑土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增加,两类土壤对Cu2+的吸附量均增大,pH7时吸附量达到饱和,黑钙土对Cu2+的吸附量高于黑土;随着反应体系离子强度的增大,两类土壤对Cu2+的吸附率均有所降低,其中在硝酸钠浓度为0~0.2 mol/L时降幅较大;随着温度和溶液中初始Cu2+浓度的升高,两类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亦有所增加,黑土和黑钙土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分别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较为精确,表观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的吸附均为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在描述黑土和黑钙土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中,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在蒙脱石、凹凸棒石和针铁矿3种矿物中的吸附-解吸特征,并从吸附热力学角度探讨了矿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均包含了快速反应阶段和慢速平衡阶段,其吸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方程和Elovich方程。其中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程度最好,在颗粒扩散方程中的常数项(C值)不为0,表明颗粒内的扩散速率不是决定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吸附快慢的唯一因素。二氯喹啉酸在3种矿物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均能用Linea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容量大小为:针铁矿蒙脱石凹凸棒石。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解吸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二氯喹啉酸在供试矿物中的吸附具有高度自发性,温度越高吸附过程自发趋势越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Pb2 在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特征,溶液pH 值、离子强度、温度对吸附过程的 影响及反应的热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最大可达 97.56%;等温吸附以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Freundlich方程次之.在相同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pH 值在 4.0~8.0范围内,随着pH 值的升高,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最大吸附量Qmax增大,吸附力常数K亦呈增加的趋 势.在相同pH 值和温度下,当离子强度从0增加为0.01mol/L时,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吸附量增加;但当离 子强度从0.01mol/L上升为0.1mol/L时,其对Pb2 的吸附量呈减小的趋势.热力学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 高,Pb2 在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量减少,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磷酸改性木屑后用于含铬废水吸附处理,探讨废水pH值、处理时间、木屑投加量、处理温度4个因素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并拟合25℃改性木屑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动力学、等温线方程,估算热力学数据。结果表明:木屑对含铬废水有较强去除力,改性木屑去除力加强;改性木屑处理20ml浓度为50mg/L含铬废水的适宜条件为pH值=1~4,处理时间90min,木屑投加量1g,处理温度20~30℃;改性木屑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动力学特性符合颗粒内扩散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吸附;25℃吸附过程ΔH=-20.489kJ/mol,ΔS=-78.426J/(mol.K),ΔG=2.89kJ/mol。  相似文献   

14.
用平衡液吸附和Ca(NO3)2:溶液的解吸法,对棕土在pH 3~6.5,汞浓度0.2~8 mg·kg-i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阐明pH和初始浓度对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6.5,浓度8 mg·kg-1条件下,60 min即可达到汞最大吸附量的93%;10 000min达最大解吸量的78.8%.解吸汞占吸附汞的比例随pH升高而升高,在浓度2 mg·kg-1,pH 3~6.5下,棕土解吸汞占吸附汞的比例为11%~37.4%.Freundlich方程为描述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模拟的最大吸附量达84.3 mg·kg-1,在此以下,汞的吸附容量随外加汞浓度、时间的递增而升高.解吸速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这些结果表明,pH和外加汞浓度影响汞在棕土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从而影响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等温特征及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得出铝污泥对水中磷的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较佳,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3194 mg/g;吸附动力学表明:准2级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R20.98)。在4种影响因素中,铝污泥粒径影响最大,在粒径0.15 mm、温度为30℃、p H为7、转速120 r/min时,吸附量最大,为1.28270 g/L。影响铝污泥吸附磷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铝污泥粒径、转速、溶液pH、温度。  相似文献   

16.
黄壤对铬(Ⅵ)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不同母质发育的4种黄壤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黄壤对Cr(Ⅵ)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等温吸附曲线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和Temkin方程描述。最大吸附量(M)为冰碛黄壤>玄武岩黄壤>再积黄壤>老风化壳黄壤。酸度和温度对黄壤吸附Cr(Ⅵ)均有影响。随pH值升高,吸附量下降,当pH值升高到一定时,吸附量不再有所变化;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大,其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7.
以硝酸为改性剂,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用改性花生壳吸附水溶液中的pb<'2+>,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改性花生壳吸附Pb<'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88 K、Pb<'2+>溶液初始浓度为10 mg/L、pH值为5.0时,在改性花生壳用量为4 g/L、吸附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Pb<'2+>吸附量最大,可达1.69mg/g.硝酸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在试验温度下,硝酸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焓变AH>O,反应吉布斯自由能AG相似文献   

18.
石灰性黄壤腐植酸对毒死蜱的水解影响及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三峡库区重庆开县石灰性黄壤腐植酸对毒死蜱的水解影响及吸附特征。结果表明,腐植酸可促进毒死蜱的水解,腐植酸浓度为0和480mg·L^-1时,毒死蜱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65min和187min。腐植酸对毒死蜱的吸附行为均可用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拟合效果均达显著水平,毒死蜱在腐植酸上的吸附率在75%~90%范围内;试验条件下温度为15℃时腐植酸对毒死蜱的吸附量最大,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pH和离子强度变化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均不明显;腐植酸添加量越大,单位质量的腐植酸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吸附等温特征及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的研究,得出铝污泥对水中磷的吸附特征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较佳,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3194 mg/g;吸附动力学表明:准2级动力学拟合效果较好(R2>0.98)。在4种影响因素中,铝污泥粒径影响最大,在粒径<0.15 mm、温度为30℃、p H为7、转速120 r/min时,吸附量最大,为1.28270 g/L。影响铝污泥吸附磷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铝污泥粒径、转速、溶液pH、温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堆肥吸附水体中重金属铜和锌的试验,探究吸附时间、水体pH值、堆肥添加量、振荡速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对水体中重金属铜和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在添加量为8~10 g/L,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pH值在3~4的条件下吸附量最大,而振荡速率的影响不大;水体中铜和锌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