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种质的选育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种质无花瓣1号的选育过程,并从遗传,生理,生态,抗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对该种南进行系统的鉴定与研究。提出无花瓣种质在抵能耗与抗病性上具有较高育种潜势,是进一步选育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综合性状油菜品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干旱是威胁油菜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建立有效的耐旱鉴定方法,筛选鉴定耐旱油菜种质资源,对培育油菜耐旱新品种、提高油菜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07份甘蓝型油菜微核心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2个处理,采用干旱-复水-干旱-复水的处理方法,通过测定旱害指数、叶片萎蔫指数、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地上部干重胁迫指数、根鲜重胁迫指数、根干重胁迫指数、植株总鲜重胁迫指数、植株总干重胁迫指数等指标,评价油菜种质耐旱性变异,筛选理想的耐旱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干旱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的生长,8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呈正态分布。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植株总鲜重胁迫指数和旱害指数3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最为简便、准确和有效;综合应用这3个评价指标,明确了107份微核心种质耐旱性,筛选出2份高耐旱种质,为耐旱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了评价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UPGMA法对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15个性状进行形状标记聚类分析,并将淘汰后保留的2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以2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差异并不总是一致的,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相结合构建作物核心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油菜种质资源的繁种、鉴定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七五’期间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对我国油菜资源的分布、类型及特征特性进行了较详细介绍,通过鉴定,初步筛选出抗(耐)病及优质资源283份。抗病资源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及云贵高原,多为地方品种,但少数为甘蓝型育成品种(系)或引进材料,高含油量资源主要分布于春油菜区。低芥酸资源主要是国外引进材料及由此而选育的品种(系)。部分优异资源在油菜生产及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挥早熟棉在长江流域棉区省工、省肥、省药、衔接茬口等方面的优势,从早熟棉种质资源中选育出零式果枝、一式果枝2种有限果枝类型种质资源(品系)和二式果枝类型早熟棉种质资源(品系)在早熟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从比较试验结果来看,零式果枝种质资源(品系)早熟性、品质最好,但产量较差,存在少量倒伏现象;二式果枝类型种质资源(品系)小区结铃数最多,但截止收花结束有较多棉铃无法正常吐絮;一式果枝种质资源(品系)产量最高,后期未吐絮铃少,可以衔接直播油菜茬口,较适合长江流域当前生产方式,具备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澍才  吴燕 《杂粮作物》2001,21(3):26-27
现在全世界已已上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610万份,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 http;//www.cgiar.org/),下设16个研究中心,保存种质资源60万份,其中国际植物基因资源研究所(IPGRI)是16个中心之一,是研究和协调国际作物种质资源的主要机构,我国收集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36万份,建成了国家作物种质基因库和国家作物种质信息系统,对30万份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编目,对20万份资源材料进行了步的抗病史,抗逆性和优异性评价,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物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小麦大穗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质资源是进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基础,小麦大穗材料是培育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育种的重要资源。本文综述了小麦大穗种质的创新途径和遗传研究进展,并针对大穗种质存在问题以及改良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红麻种质资源保存及核心种质库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红麻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和方法,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提出了构建红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程序和方法,为红麻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香蕉种质资源研究是香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情况,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形态学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新的手段和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了福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并对福建香蕉种质资源的研究发展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数量庞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为植物资源和育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但也给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带来了困难。介绍了五节芒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进展,包括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及相关研究,希望为种质资源评价、开发和选育改良新品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澍才 《杂粮作物》2001,21(2):18-19
辽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有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全省20多种作物资源总量逾2万份,目前,辽宁省内已建成一座可容纳5万份种质资源材料的中期种质储藏库,建立了全省的种质资源科研究与收集协作网,已经收集入库的以三小作物为主 的资源材料6669份,计划在将来的5-10年内,完成全省20000份种质资源的收集入库和初步评价鉴定工作,建成辽宁省作物种资源信息系统,为全省的农业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杂草是制约油菜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是防除油菜田间杂草的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已被广泛应用的草甘膦、草铵膦和ALS酶抑制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植物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以及国内外这三类油菜抗性种质的创制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油菜抗除草剂种质的发展策略,加强抗性机制研究和基因的发掘力度,利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创制抗除草剂油菜新种质,培育具有多种除草剂抗性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事理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1800余份资源研究数据,采用FOXBASE2.1构建了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应用CGRIS(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使大量研究数据得以保存和为甘蔗资源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可靠资料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5.
优异种质的筛选是苎麻种质多功能开发与创新利用的前提。本文以国家苎麻种质圃数据库中1400多份种质的鉴定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对《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苎麻优异种质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为优良种质数量控制在验证种质的23%以内,确实优秀非普遍性,特异种质表现珍稀仅占整个验证种质的6%左右。研究结果说明《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规程-苎麻》中优异苎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性状和指标范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它在优异苎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梨种质资源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类型。如多倍体种质、矮化种质、自交亲和种质、红色种质和观赏类种质等。这些是梨新品种选育、遗传理论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农业生产和环境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活体植株保存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式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建设种质资源圃以保存种质资源,我国政府已设立专项经费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种质资源圃的合理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成效,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种质资源圃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软ACCESSL软件将广西花生种质资源及各种观测数据输入电脑,创建广西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抗病种质,优质种质和高产种质等。应用数据库查询花生种质及相关性状,有利于花生种质资源管理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质资源的评价、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玉米种质资源的分类,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性加以评价,并阐述了改良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地方种质、外来种质的研究,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玉米野生近缘种的研究与利用,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水稻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水稻育种工作的基础;同名异种资源的评价是核心种质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水稻核心种质研究和同名异种资源评价的意义、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