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压片检查雅安9种淡水螺共11838只,在赤豆螺体内发现长剌光隙吸虫的幼虫期,阳性率为0.16%(8/4957)。4—9月份均可在赤豆螺体内查到成熟尾蚴。虫体存鸭体内16天发育成熟。各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亦经描述,并对虫种的独立性作了讨伦。  相似文献   

2.
羚牛内寄生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查了卧龙、喇叭河、蜂桶寨和王朗4个自然保护区以及成都动物园的302份羚牛粪便,并剖检1头死亡羚牛。结果表明,羚牛体内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2.05%,发现有仰口线虫,毛首线虫,槽盘吸虫、莫尼茨绦虫,同盘吸虫,住肉孢子虫,小型肺线虫(原圆科),蛔虫(蛔科),圆形线虫(园形亚目),和6种艾美尔球虫。其中,小型肺线虫为优势种,感染率75.5%;6种艾美尔球虫均为新种;住肉孢子虫,毛首线虫和蛔虫见于羚牛均属首次。小型肺线虫1期幼虫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发现4种软体动物可作为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肠杆菌灭活菌苗的免疫原性、免疫鸭的外周血液免疫动态及卵黄凝集抗体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苗对小白鼠、可疑感染鸭和健康鸭具有良好免疫原性,鸭的免疫期达4—5个月,可提高种鸭产蛋率和种蛋孵化率。鸭只免疫后45天平均凝集抗体滴度达270.4和313.6,免疫后5个月仍有62.5%鸭只的凝集抗体滴度≥40。免疫鸭血清r-球蛋白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非免疫鸭。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用5买15月龄美利奴羯羊(体重33.5±2.5公斤),饲以苜蓿青干草三周,然后采取活组织样品测定绵羊12种组织中亮氨酸转氨酶(EC2.6.1.6.)活力(毫微摩尔数/分/克鲜组织)。实验结果显示胰腺中亮氨酸转氨酶活力最高(1697±393),脑、皮肤、瘤胃、脾、心、肾、肺则次之,再其次为十二指肠、骨骼肌和皮下脂肪,而在肝脏最低(10±5)。绵羊组织中亮氨酸转氨酶活力分布特点与机体保护这一必需氨基酸的营养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氨苄青霉素。按20mg/kg的剂量给鹅肌注和静注,于不同时间采血和剖杀。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和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血液中的药时数据符合有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肌注组)以及无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静注组),用药后72小时,药物在肌、心和肝等组织中的残留量已低于F.A.O/W.H.O.所规定的最大容许残留量(0.06μg/g)。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完全蠕虫解剖法检查绵羊52只,山羊92只,收集虫体128万多条,虫体经分类鉴定共92种,隶属7纲、31科、48属;优势虫种16个;一只羊最多混合感染38种寄生虫,最大荷虫量142768条。经防治试验,认为用啤酒瓶稀释,按每公斤体重一次口服丙硫咪唑(Albendazole)5毫克对羊寄生蠕虫有良好驱治作用;用螨净(NEOCTDOL)按1∶1000浓度药浴,对驱治羊体表寄生虫也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32)P 标记DNA探针检测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报道建立了一种以~(32)P 标记的 PRV 全基因组 DNA 和重组质粒PSAG1-19DNA 作为探针,检测感染培养细胞中 PRV-DNA 的斑点杂交法。两种探针均能检测10Pg 的 PRVNDA,而与正常细胞抽提物无同源关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应用了一种快速、简便的 PRV DNA 抽提法,简化了样品制备的程序,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比较研究了杂交法中的一些重要条件,包括探针的选用,样品 DNA 的处埋,滤膜的选用等,为检测 PRV 提供了一种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翟广华 《新农村》2020,(3):29-29
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牛、羊的危害性极大。牛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肝胆管中,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小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继续发育离开螺体,在水体中或附着于水草上形成囊蚴,囊蚴如果被牛只吞食,到达小肠后沿胆管或穿过肠壁和肝实质到达肝胆管内寄生而引发该病。1.临床症状牛体感染肝片吸虫后,多呈慢性经过,轻微或中等感染,膘情较好者.  相似文献   

9.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对于63个产于陕西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的酯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的幼根和幼芽的酯酶同工酶均存在差异。E_3、E_5只出现在根中,E_4、E_(10)E_(11)、E_(12)和E_(12)是芽中区别于根的特征酶带;根的酯酶同工酶包括两种类型,在芽中出现了四种类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同材料的根中没有差异,在芽中共出现了三种类型;根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较芽显示更多的酶带。与四川的地方品种相比较,同工酶酶谱的变异程度在陕西、四川两省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理1983~1986年采集的渤海鱼类复殖吸虫标本,共发现复殖吸虫14科48属84种,主要分布在内海的塘沽、秦皇岛、黄骅等地。复殖吸虫多样性分布特征呈现由内海到外海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受物种数、优势种的聚集强度、鱼类多样性、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6种植物对福寿螺的趋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实验室内通过自制的八边形分室趋避试验装置观察研究了16种植物对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的趋避效果。结果表明:福寿螺具有沿壁爬行的偏好性,沿壁爬行的福寿螺数量平均为非沿壁爬行福寿螺数的3.77倍。同时发现,在所选的16种植物中,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a L.)、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L.)2种植物对福寿螺有较大的吸引作用;金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 cv.Dwarf Yellow)、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红龙草(Alternanthera dentata cv.Ruliginos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ine)5种植物对福寿螺有一定的驱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危害黑龙江地区红松(Pinus koraiens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干及侧枝的梢斑螟属(Dioryctria)昆虫种类,通过比对幼虫毛序、成虫外部形态及外生殖器特征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鉴定,依据线粒体COI基因计算样本与其他梢斑螟种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构建ML树和NJ树,以确定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样本的形态特征与赤松梢斑螟(D.sylvestrella)相同;样本的COI基因序列相似度较高,且种群间存在共享单倍型(Hap3);样本与在GenBank记载的赤松梢斑螟间的遗传距离(0.004)处于种内遗传距离范围(0~0.005),且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赤松梢斑螟聚为一支。因此,可以确定所鉴定的样本均为赤松梢斑螟。依据COI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能够有效确定物种及分类地位,并且与传统划分结果相吻合,说明COI基因适用于梢斑螟属昆虫的鉴定和系统发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33日龄出现鳍条;背鳍、臀鳍鳍条在28日龄开始发育,33日龄出现鳍棘;腹鳍在33日龄时出现鳍褶,35日龄出现鳍条。前鳃盖骨后缘下角出现2个扩大且尖锐的棘,是鉴别黄鲷仔鱼的标志之一。人工培育下的黄鲷仔鱼发育较天然水域的个体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33日龄出现鳍条;背鳍、臀鳍鳍条在28日龄开始发育,33日龄出现鳍棘;腹鳍在33日龄时出现鳍褶,35日龄出现鳍条。前鳃盖骨后缘下角出现2个扩大且尖锐的棘,是鉴别黄鲷仔鱼的标志之一。人工培育下的黄鲷仔鱼发育较天然水域的个体慢。  相似文献   

16.
<正> 偏位杯冠线虫 Cylicostephanus asymmetricum(Theiler,1923)宿主:马.寄生部位:盲肠和结肠.分布地区:讷河、爱辉、呼玛. ☆杂种杯冠线虫 Cylicostephanus hybridum (Kotlan,1920)宿主:马.寄生部位:盲肠和结肠.分布地区:哈尔滨. 杯齿属 Cylicodontophorus Ihle,1922 ☆双冠杯齿线虫 Cylicodontophorus bicornatum(Loos,1900)Cram,1924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沿河两岸20个点,剖检狗84只、蠕虫感染者83只,感染率占98.81%。本次共检获寄生蠕虫16种,其中吸虫7种,涤虫4种和线虫5种,他们分属于13科,16属。1犬体内检出1种虫体者占8.33%,检出2、3种者占26.19%和23.81%,检出4、5种者各占13.09%和16.67%,5种以上者占10.71%。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者:犬钩口线虫,犬弓首线虫,旋毛形线虫,犬复孔绦虫,卫氏并殖吸虫,泡状带涤虫,线中殖孔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园圃棘口吸虫,日本棘隙吸虫和毛细线虫在我省系首次报道。据文献记载,上述16种蠕虫均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在我省人体内有重要意义的有4种: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棘球蚴和旋毛形线虫。其余虫种可能偶尔感染人。上述结果提示,狗是人畜共患寄生蠕虫的重要宿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对南昌地区豌豆潜蝇 Phytomyza horiticola Gourea 的寄生蜂种类进行了较仔细的采集、饲养和鉴定,共发现寄生蜂20种以上,已鉴定的有17种。其中有姬蜂总科的茧蜂科1种;小蜂总科的金小蜂科4种,寡节小蜂科12种,其中有9种为中国新记录。现将形态特征、寄主等简述如下,标本均存于本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甘肃天祝县所检获的牦牛寄生蠕虫16种,其中包括吸虫1种,绦虫2种,线虫13种:分隶于3纲、9科、11属(附表).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Extinction may alter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among surviving species, affecting their subsequent recovery and evolution, but these processe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Analysis of predation traces produced by shell-drilling muricid snails on bivalve prey reveals that species interactions we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a Plio-Pleistocene mass extinction in the western Atlantic. Muricids edge- and wall-drilled their prey in the Pliocene, but Pleistocene and Recent snails attacked prey only through the shell wall. Experiments with living animals suggest that intense competition induces muricid snails to attack shell edges. Pliocene predators, therefore, probably competed for resources more intensely than their post-extinction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