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勇 《广东茶业》2006,(1):31-31
提起“山林居”,许多茶友都很熟悉,其生产的茶工艺品秉承了传统潮州制陶工艺技术的精髓,充分展示了广东制陶工艺的博大精深。山林居的绿色陶瓷,健康无害、设计新颖、质量保证,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合理的价格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山林居茶艺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提起“山林居”,许多茶友都很熟悉,其生产的茶工艺品秉承了传统潮州制陶的工艺技术,充分展示了广东制陶工艺的博大精深,以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合理的价格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山林居茶艺是集生产、设计、加工、销售融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公司本着全新的经营理念,优良的品质,跃入了中国茶具市场的先驱地位。山林居的绿色陶瓷,健康无害、设计新颖、质量保证,用山林居绿色陶瓷茶具品茶,让你有一种“山林意境何处觅,尽在山林居茶艺”中的美好感受。山林居把健康、茶文化融于其产品的开发之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精致而富有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步进式扁形茶整形机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扁形茶以手工加工为主。近几年,一些茶机生产企业设计生产了一些简易的扁茶机械,但这些机械,仅仅是模仿手工劳动,不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不能保证扁形茶的加工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扁形茶整形机。实践证明,这一新型的扁形茶制茶机,是对传统扁形茶制茶工艺的彻底革新,对提高我国制茶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碧螺春茶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螺春原产于江苏省苏州太湖洞庭山。该地气候湿润温和、常年云雾弥漫,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茶树品种和精细的加工工艺,成就了碧螺春茶的独特品质,其外形条索纤细、色绿隐翠、茸毫披覆、卷曲似螺,具“蜜蜂腿”特征;内质汤色嫩绿,香气鲜雅、兰韵突出,滋味鲜醇、回味绵长,叶底柔嫩,是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为了使碧螺春茶能满足新时期市场的需求,本文从适制品种、栽培、加工和包装等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碧螺春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不仅是市场准入继而取信市场的必备条件,而且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然而,名茶生产千家万户,怎样通过有效管理才能将标准化落到实处,这已是当前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径山茶业管理协会成立两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性实践,现作简略介绍。 一、径山名茶简介 径山茶是著名的历史名茶,据余杭县旧志记载,该茶在唐朝天宝元年,为径山开山祖师法钦和尚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茶圣陆羽曾对该茶产地余杭径山作过专门考察,并在那里从事过世界上第1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以尖连蕊茶单芽为原料,设计加工工艺优化方案,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骞林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骞林茶优化加工工艺参数为自然摊放24 h,使用蒸青机110℃蒸汽杀青30 s,再使用茶叶提香机80℃烘2.5 h至足干。该工艺所制骞林茶干茶色泽黄润,汤色黄明,清香高长,滋味浓厚甜醇,叶底肥壮完整。与绿茶对照相比,优化工艺所制骞林茶中游离氨基酸、叶绿素a、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多酚类、可溶性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骞林茶中未检测到咖啡碱,同时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本研究优化了骞林茶加工工艺,为武当山骞林茶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3.从单机设计走向成套设计我国50年代的茶机,由于处于开创韧期,多采取单机孤立设计,由此形成的机种在工艺组合上难以实现前后工序的生产平衡与作业衔接。为适应不同规模茶厂的要求,自60年代后期开始注意了茶机的配套设计,至今,我国茶机制造业已能生产工夫红茶、红碎茶、眉茶、珠茶、烘青花茶、乌龙茶及砖茶的成套加工设备,包括初精制设备与拼配设备。设备成套能力从年产5~10吨适应于小型茶厂至年产500~  相似文献   

8.
信阳毛尖茶产于河南信阳,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滋味醇和、香高持久、汤色碧绿”的独特内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近几年,信阳毛尖茶产区不断扩大,产量逐渐提高,但传统的信阳毛尖茶均为手工炒制,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等问题,扩大生产受到了限制,较难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要。鉴于此,信阳市茶叶试验站和蚕业试验站于1995年进行了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的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  相似文献   

9.
1碧螺春生产的现状洞庭东、西山种茶、制茶,已有千年历史。说起碧螺春的来历,民间有两大动人传说的版本。其中共性是生长在太湖洞庭山石缝中奇香型的野生本地茶,被当地百姓采食,主要因其香气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0.
被国家指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湖北五山镇地处鄂西北山区,山高林密,气候适宜,土质肥沃,环境优美,是生产无公害茶叶的理想之地,被授予"中国国际名牌产品"称号的五山玉皇剑系列名茶就产于此地.五山玉皇剑茶扁直似剑,翠绿显毫,汤色绿亮,高香持久,滋味甘醇,叶底嫩匀,尤其是特级茶因其冲泡过程景象奇特,集观赏与饮用为一身,堪称茶叶奇珍,倍受消费者青睐.现将该茶的采制工艺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普洱茶茶膏的传统加工工艺,结合作者自身加工经验,针对普洱茶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工序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参数,阐述个人观点,期望能够对提升茶膏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广东生产的红碎茶,是属于国家红碎茶第二套标准样,即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本套样共四类茶11个茶号,即叶茶一、二号;碎茶一、二、三、四、五、六号;片茶一、二号;末茶。红碎茶生产,从试制到现在,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实践证明,要提高广东红碎茶品质,关键有三方面:鲜叶原料、制造工艺、茶机具。本文仅就制造工艺中,如何提高精制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茉莉花茶生产的高峰季节,这时的茉莉花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低。但是,夏季气温高,窖制前和窖制过程的烘干复火,需经3—5天的自然冷却才能付窖,生产周期长,严重制约了花茶的生产效率;由于茶胚烘后散热不及时,常常造成“热茶焖袋”,降低了花茶的鲜灵度。如何解决花茶生产中这一突出矛盾,作者通过多年试验,探索出烘后茶胚简易的快速冷却法,现整理报道,希望能为花茶生产提供借鉴。一、工艺技术分析(一)新、旧工艺线路比较1.传统工艺线路:(二)新、旧工艺处理的茶胚温度变化传统工艺冷却茶胚主要依靠长距离(40-50m)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长兴千年贡茶—紫笋茶的标准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加工生产成本,稳定产品品质。我们对现行的紫笋茶加工工艺与技术进行总结,提出了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装备要求,并于2014年10月在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建设了长兴紫笋茶连续化生产线1条,2015年对新建生产线的加工技术参数进行测定与调整,对其生产出的产品品质进行感官鉴定,总结出了一套长兴紫笋茶的标准化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按照标准工艺参数连续化生产的产品达到并超过单机生产的紫笋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的天目山、清凉峰是临安市二个被列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天目山以它秀丽山川及大树华盖而盛名,清凉峰却以它峻险奇特风光,开阔而独特瀑布气势而成为名山.峻险奇特的清凉峰,海拔1787.4m而成为临安市最高的山峰.这里茶叶均生长在清凉峰镇龙塘山700~800m的半山凹里,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此地曾经是临安昌化顺溪大方茶生产主要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而孕育了优质的高山茶叶,又以其大方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盛名.  相似文献   

16.
程柳  吴云 《广东茶业》2010,(1):43-44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其加工流程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相似文献   

17.
紅茶屬全发酵茶类。我国出产的紅茶,有条形工夫紅茶,顆粒狀碎紅茶,以及小种紅茶三种,各具不同的品質风格。以下簡要介紹初制条形紅茶与碎紅茶的工艺原理和作业措施,工艺上綜合了广东英德、云南夙庆、安徽祁門、湖南安化等地,1959年产制优質工夫紅茶与碎紅茶的生产經驗,供当前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俞燎远 《茶报》2004,(3):9-9
浙江名茶,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当代,历史悠久。杭州西湖、余杭径山、温州雁荡、开化钱江源、宁波望海岗、淳安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盛产名茶,以茶兴景,以景扬茶,名茶胜景相得益彰。浙江十大名茶是大佛龙井、开化龙项、安吉白茶、西湖龙井、武阳春雨、松阳银猴、径山  相似文献   

19.
福鼎毛尖茶由福鼎大白茶及群体种等多毫品种制成,其色泽翠绿,匀润显毫,芽叶并拢自然舒展,条索紧细挺秀,汤色绿艳清澈滋味甘醇,叶底匀嫩成朵,是我省名茶市场中异军突起,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传统的福鼎毛尖茶多以手工炒制为主,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品质不一致,标准化较难等问题。为了满足现代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福鼎市茶叶管理局的技术人员几经摸索与实践,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福鼎毛尖茶机制工艺,在生产茶区试用,取得显者的成效.其工艺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08,(3):39-39
本实验以目前工业上生产茶多酚后的废茶水为原料,通过超滤、脱色等预处理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进行吸附分离,探索从其中分离制备茶氨酸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