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4月,在曲靖市沾益乡金龙综合养猪场的4月龄以下仔猪中暴发了一种发病及死亡严重的疫病。共发病死亡655头,其中由四川购进的仔猪352头,猪场的仔猪277头,育肥猪和母猪26头,共造成经济损失约18万元。该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等诊断为仔猪副伤寒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疫情。现报告如下。1症状及剖检1.1病猪精神不振、怕冷、寒颤、堆叠一起,体温高达40.6℃以上,耳、股内侧、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块,多数病情表现为拉血样稀粪,有的拉淡黄或灰白色稀粪。1.2剖检见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性结节,胃肠粘膜卡他性出血…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生产的百病灵注射液,经专家门诊部大量临床应用证实,对仔猪黄白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 病例1:某县一养殖户有4窝(33只)仔猪于产后第2d相继发生拉黄色或黄白色稀粪现象,第4d几乎成窝发病。经对畜主问诊得知,母猪产前未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进行免疫,也未采取其它有效的预防措施。 病例2:某县一养殖户饲养的20头15日龄的仔猪,因添加辅料不当,加上阴雨绵绵、圈舍潮湿,导致大部分仔猪拉灰白色粘稠稀粪。2 症状2.1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的仔猪最易发生。粪便…  相似文献   

3.
某万头猪场连续发生几窝1—3日龄初生仔猪死亡。特征是排血色稀粪、胃膨气、肠壁呈深红色坏死。各窝仔猪死亡率有所不同,最高达66.7%,最低为22.2%。根据流行病学、IM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梭菌性肠炎。现报告如下:l、发病经过和症状1998年11月15日至16日,某商品猪场两栋产仔舍内共产仔59头,其中,一头初产母猪夜里产仔2头。于11小时后死亡8头,另一经产母猪产后3天,9头仔猪死亡2头,共死亡27头。仔猪排出红色或红褐色稀粪,或混有坏死组织碎片;部分后躯粘满血样稀粪。病猪被毛干燥无光泽,膘情不显著消瘦,少…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某猪场饲养的仔猪 ,2 0 0 2年 7月份起陆续发生以腹泻并伴有粪便颜色变化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及症状 该场共有仔猪 2 683头 ,其中患病仔猪 2 46头 ,腹泻的仔猪多为 1~ 3日龄。猪只表现全身衰弱 ,排出黄色浆状稀粪 ,很快消瘦、昏迷 ,迅速死亡。2 病理变化 共剖检病死猪 1 2头 ,见尸体均严重脱水 ,皮下多有水肿 ,肠道膨胀 ,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尤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肝、肾表面有凝固性坏死灶 ,肠系膜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烈性传染病。通常无季节和日龄限制,各种日龄的猪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高、精神沉郁,皮肤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等。对农村散养户由于免疫方法错误造成仔猪发生猪瘟病情况介绍如下。1猪场情况1.1发病情况李某猪场其存栏1358头,其中母猪存栏94只,其中育肥猪445头,保育猪502头,哺乳仔猪304头,还有种公猪13头。于2018年10月5日初生后3d、5d两窝仔猪开始发病,5-7d后仔猪出现死亡情况。开始表现哺乳停止,t=41.5℃,排便干燥,粪上有粘液,眼结膜炎。有的仔猪腹泻呈灰黑色,腹下、嘴、鼻耳、臀部等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应用抗生素和中药抗病毒药治疗么有效果。到10月20日发病数28头,死亡12只,其余还在发病中,并且每天都有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6.
<正>某小型养猪场饲养57头育肥猪,4头怀孕母猪,2头哺乳母猪。其中一头哺乳母猪产仔12头,仔猪15日龄;另一头产仔11头,仔猪12日龄。2014年1月3日,育肥猪群出现不食、腹泻等现象,随后病猪排水样稀粪,全群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止痢药物进行治疗,1月13日全群腹泻停止,采食恢复。1月16日2窝共33头哺乳仔猪出现腹泻。期间所有母猪无异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昼夜温差较大,许多猪场正在发生产房仔猪腹泻,临床表现2日龄到20日龄前拉黄色、白色或黑色糊样稀粪,按仔猪黄白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无效果,有间歇性、顽固性、季节性特点,发病3~4 d后脱水死亡,发病率可达30%~50%,死亡率高达30%~70%,窝平均断奶数减少1~3头。因此,对仔猪  相似文献   

8.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1日龄~7日龄仔猪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发生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仔猪可因脱水而死亡。2010年10月以来笔者接诊仔猪黄痢10窝共103头,治愈98头,治愈率96%。现把治疗情况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7年元月15日至5月1日,某猪场因仔猪黄痢死亡仔猪492头,后经笔者以黄连素为主治疗而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1996年4月自华中农业大学引进长大二元母猪74头,长太二元母猪47头。1997年元月3日开始母猪陆续分娩,前面几窝仔猪生长良好,元月15日有一窝3日龄的仔猪发生黄痢,随后生产的仔猪每窝都发生黄痢且发病日龄逐渐提前,换了十几种药物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至5月1日止,全场121头母猪有104头生产,共产活仔1023头,因黄痢死亡492头,死亡率48%,其中5窝仔猪全部死亡。2临床症状仔猪出生后5~8小时开始拉黄色稀粪,粪便腥臭,随日…  相似文献   

10.
我县旧铺镇粮管所胡某饲养生猪92头,从2001年5月4日起,60日龄以内的小猪52头,相继发病,发病率占所有生猪56%,死亡3头,致死率6%。该病特征性症状为水样腹泻、消瘦,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到我站诊治,经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现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与症状 2001年5月4日,胡某家35日龄小猪10头,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开始粪便较稀,后变为水样稀粪,且带有粘膜碎片,2d左右,45日龄的12头猪,32日龄8头,29日龄13头,24日龄9头相继出现同样的症状,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粪菌对仔猪腹泻的治疗效果,试验分5个阶段(1~6日龄、7~10日龄、11~20日龄、21~28日龄、29~45日龄)进行,每个阶段将72头腹泻仔猪分为3组,每组24头,1组采用恩诺沙星注射液按照说明书进行连续3 d的治疗,2,3组采用灌喂不同剂量的粪菌液治疗,上午、下午各灌喂1次,连续灌喂3 d,统计各组仔猪3 d内的治愈率,对未治愈的仔猪不再灌喂;继续观察至第5天,统计5 d内的治愈率。结果表明:按照腹泻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灌喂不同剂量的粪菌液,即1~6日龄腹泻仔猪灌喂10 mL,7~10日龄腹泻仔猪灌喂20 mL,11~20日龄腹泻仔猪灌喂30 mL,21日龄以上的腹泻仔猪灌喂50 mL,3 d内治愈率达91%以上,5 d内治愈率达95%以上。说明采用粪菌能够有效治疗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12.
贵阳市某猪场饲养的的7窝53头一日龄新生仔猪,发生一种以肠系膜淋巴结卡他性炎症为病变,出生后不吃奶,出现拉黄痢或恶臭稀粪,一般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在三日龄内死亡为临床特征的流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100%。经病理剖检,病原分离,分离物生化鉴定,实验动物接种,药敏试验,诊断为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即新生仔猪腹泻病)。  相似文献   

13.
引起1月龄以内仔猪发生腹泻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有很多,在临床上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治疗,提高疗效,减小损失。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潜伏期短、病程急,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常见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亡。  相似文献   

14.
<正>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中仔猪黄痢常发生于出生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常全窝发病,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高达100%。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20日龄,发病率可达30%~80%,若不及时治疗,多成僵猪或死亡。笔者用中药"六一散"治疗10例黄痢、20例白痢,治愈率达98%。现报道如下临床症状仔猪黄痢患猪多为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初期有1~2头突然死亡,然后波及全窝;病猪多为精神不振,挤堆,毛乱,排黄色浆状稀粪,很快消瘦,脱水,昏迷,死亡。仔猪白痢患猪多为15日龄后的仔猪,突然发病,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稀粪,精神沉郁,畏寒,消瘦,最后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断奶日龄对消化器官形态及小肠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四个处理组,每个处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为一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I,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2~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h,4d、4d 1w、4d 2w,22、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1w、2w、3w,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h、1w、2w采血和剖杀,每次剖杀1头,同时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采血和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取得的样品用于测定仔猪消化道形态及肠道组织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断奶后,仔猪小肠各段,胃,胰,肝组织结构模糊,小肠绒毛脱落,粘膜水肿,固有膜中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炎症反应),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脂肪变化或空泡变化,且断奶越早,这些变化越严重,17、21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粘膜AKP活性低于28、35日龄断奶组同周龄仔猪,其中空肠,回肠粘膜AKP活性高于十二指肠AKP活性,随着周龄的增加,仔猪小肠粘膜ANAE活性增强,至5周龄达到高峰,断奶后次日及一周时,仔猪小肠粘膜ANAE活性减弱;断奶越早,仔猪十二指肠腺及肠腺糖原阳性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6.
周斌  吴增竖 《北方牧业》2004,(17):13-13
一、发病情况:云南安宁地区一养殖户.饲养60多头母猪,现有300多头20日龄左右仔猪,有1/5仔猪出现排黄色、白色稀粪,有的稍带黑色,饲养员反应这批猪在10日龄左右就陆续出现拉黄、白色稀便,小猪怕冷,常缩在保温箱的一角,皮毛无光泽,开始用青霉素类药肌注无效,已死亡10多只。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夏季以来,全区降雨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极易引发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经调查,宁洱县有300户农村养猪户,520窝新生仔猪共4 124头,3日龄内出现病毒性腹泻的有3 313头,发病率达80.33%,3日龄后未表现症状的有811头。仔猪发病的特点:初生3d左右出现呕吐,排出有未消化的乳糜、鸡蛋清样物或水样黄色稀粪(二者有时伴固态未消化的奶凝块和肠壁层脱落物),不饮水或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仔猪黄白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简称EIEC)引起。其中仔猪黄痢常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者居多,常整窝发病,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有的可达100%。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者居多,发病率可达30%~80%。笔者于2006年春季在张家港市南丰镇用六一散治疗5窝75头仔猪黄痢,治愈69例,治愈率达92%;治疗17窝189头仔猪白痢,治愈162例,治愈率达85.71%。1临床症状1.1仔猪黄痢:患猪多为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初期有1~2头表现全身衰竭,迅速死亡,然后波及整窝。病猪多精神不振,打堆,排黄色浆状稀粪,很快消瘦,最终昏迷、死亡。1.2仔猪白痢:…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日龄仔猪,以断奶日龄为主要因素,随机分成17、21、28、35日龄断奶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日龄开始补饲,7~28日龄采食日粮Ⅰ,29~42日龄采食日粮Ⅱ,42~56日龄采食日粮Ⅲ。17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4天、4天+1周、4天+2周,22、28日龄断奶组分别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N、3周,35日龄断奶组于断奶后12小时、1周、2周采血和剖杀,每次剖杀1头:同时,35日龄断奶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7、21、28日龄断奶组采血和剖杀时间点的相同日龄,每次每个重复也各剖杀1头,共计剖杀54头。剖杀取得的样品用于测定仔猪消化道形态及肠道组织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断奶后,仔猪小肠各段、胃、胰、肝组织结构模糊,小肠绒毛脱落,粘膜水肿,固有膜中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炎症反应),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脂肪变性或空泡变性,且断奶越早,这些变化越严重。17、21日龄断奶组仔猪小肠粘膜AKP活性低于28、35日龄断奶组同周龄仔猪,其中空肠、回肠粘膜AKP活性高于十二指肠AKP活性;随着周龄的增加,仔猪小肠粘膜ANAE活性增强,至5周龄时达到高峰,断奶后次日及1周时,仔猪小肠粘膜ANAE活性减弱;断奶越早,仔猪十二指肠腺及肠腺糖原阳性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20.
1997年6月22日,泰协综合养殖场1窝体重3kg左右10日龄的仔猪,患仔猪白痢,内服氟哌酸后,仍有4头仔猪拉黄白色稀粪,中午12∶20给该窝12头仔猪全部臀部注射磺胺-6-甲氧嘧啶钠(批号950309,江西省生物制品厂出品),每头0.2g。当注射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