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科学》2008,27(6)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于1998年批准建设,200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心设有大豆种质资源、大豆产量品质遗传改良、大豆抗性和大豆育种理论与生物技术4个研究室,并建有配套的江浦试验场试验基地,还在河南工业大学共建“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在中心基础上,2006年申报获准建立“江苏省特色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2006,20(3):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06,20(2):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个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营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4.
《大豆科学》2007,26(5):F0002-F000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是“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吉林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设有杂交大豆、大豆育种 、种质资源、大豆栽培等7个研究室,高级研究人员17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06,20(4):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6.
《中国马铃薯》2006,20(5):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7.
《玉米科学》2006,14(5):F0002-F0002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是199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建设的国家级玉米科学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下设品质改良、分子遗传、转基因、资源与育种、信息学5个实验室以及海南、昌平2个试验站,其任务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玉米种质,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全国玉米科学研究水平。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9人。  相似文献   

8.
《福建稻麦科技》2008,26(4):F0003-F0003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是神州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一期,二期建设的基础上,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作物研究所组建而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家洋院士,副主任为谢联辉院士,实验室主任为谢华安院士.  相似文献   

9.
外源种质对大豆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大豆外源种质对我国品种的遗传改良情况,指出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大豆产量潜力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建议广泛利用外国优异种质进行遗传改良,这是提高我国大豆产量潜力、改善品质和抗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是199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建设的国家级玉米科学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下设品质改良、分子遗传、转基因、资源与育种、信息学5个实验室以及海南、昌平2个试验站,其任务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玉米种质,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全国玉米科学研究水平。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9人。研究方向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主要科学研究方向: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基因工程与应用,分子育种技术与应用,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新品种选育与利用。近年来,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科技》2016,(5):27-28
正8月23~26日,第26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175家单位的636位代表参会,创历届参会人数之最。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主任委员邱丽娟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种质在山东大豆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间的地理远缘杂交对拓宽种质的遗传基础,扩大变异范围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山东省引用国内外种质的分析及育成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概述了国内外种质在山东的表现特点及对山东大豆改良的作用,阐述了大豆育种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32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六五”以来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创新与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国外种质改良的研究现状及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玉米种质改良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毛豆生产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中国毛豆生产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盖钧镒$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王明军$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陈长之$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江苏南京21009530钱冬梅,陈萃仁,席芳,等去荚菜用大豆贮藏生理和贮藏期限初探[J].中国蔬菜,1998,(1):32-33. 31孟祥栋,李曙轩温湿度处理对菜用大豆种子活力的影响[J].长江蔬菜,1992,(4)::35-36. 32唐桂香,董明远不同播期春大豆种子贮藏后的活力变化[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6,22(6):614-61…  相似文献   

15.
大豆耐盐性种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豆耐盐种质的鉴定对于促进大豆耐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获得的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共显性PCR标记,对选自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59份耐盐和盐敏感种质加以鉴定,同时进行了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并对种质库耐盐性记载结果、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出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的耐盐种质42份,分析了这些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处质资源的改良及耐盐遗传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分子标记应用于种质鉴定和育种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袁明 《大豆科技》2012,(5):17-19
开展选育大豆抗SCN3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抗线大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抗线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发生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连续2年进行抗病鉴定分析,从中鉴定出抗SCN3的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抗线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抗线大豆血缘,为今后抗SCN3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3月31日,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率农业部办公厅、计划司、种植业司、种子局等相关领导到作物科学研究所调研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情况。中国农科院薛亮书记、刘旭副院长以及作科所领导和专家陪同调研。余欣荣副部长先后考察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公共开放实验室、小麦基因资源研究室、转基因小麦研究室、水稻和大豆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听取了有关科研人员的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18.
CIMMYT玉米种质的配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20年中,CIMMYT 中心的玉米计划主要是通过选育和改良大量的基因库、群体及试验品种,之后经国际试验网将之发放到80多个国家,为玉米种质利用单位(机构)效力。目前,CIMMYT 种质大多以自由授粉品种,也以国家和私人种子公司培育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9.
刘雅美  刘立  蓝菁 《大豆科学》2019,38(1):124-133
农业部于2016年提出"调减玉米,增加大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在国产大豆产量和效益低,农民种植意愿不强的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农户种植意愿,利用山东省381户农民对不同大豆种质属性选择的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与多元Logit模型研究农户对大豆种质属性选择偏好并测算各属性经济价值。以低产、早熟、倒伏和低抗病虫的大豆为参照组,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对大豆种质属性的选择偏好:抗倒伏倒伏,高产中产≥低产,中熟早熟晚熟,中抗病虫高抗病虫低抗病虫;(2)虽然农户种植大豆的用途有所差异,但是对大豆种质属性选择偏好基本一致;(3)大豆各品种市价低于其种质各属性加总价值,种质经济价值被市场低估。以上结果为提高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大豆种子市场价格体系,引导大豆育种产业的研究和发展,有效推进大豆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科学》2012,(1):1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是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基础上拓展的,依托单位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王绶教授在金陵大学建立了第一个科学大豆育种计划,以后中央大学金善宝教授,金陵大学马育华、王金陵教授相继发展了大豆遗传育种研究。现由盖钧镒院士任主任,有专职研究人员26人,其中教授14人,常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