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探索Fe3 与赤潮发生的关系,采用模拟生长方法研究了Fe3 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生长的影响。Fe3 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低于0.01μmol·L-1会抑制该藻的生长,在0.01 ̄0.05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Fe3 浓度成正比关系;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Fe=0.2728,Ks-Fe=0.0169μmol·L-1。EDTA是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因子,EDTA对于赤潮异弯藻生长的限制浓度是0.013μmol·L-1,EDTA浓度小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EDTA浓度大于0.013μmol·L-1时,赤潮异弯藻的比生长速率与EDTA浓度成正比关系(μ-EDTA=2.0742x-0.0114,r2=0.9248),浓度为0.13μmol·L-1时藻的生长速率接近最大值,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EDTA=0.3114,Ks-EDTA=0.1160μmol·L-1。探讨了不同Fe3 /EDTA比值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Fe3 /EDTA比值为0.2时藻细胞生长速率达到最大,表明比值为0.2时最适合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因此,赤潮异弯藻适合在Fe3 、EDTA浓度分别大于0.05、0.13μmol·L-1、Fe3 /EDTA=0.2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松种鳞多酚对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红松多酚提取液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皮肤癌细胞株A375、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这5种常见的肿瘤细胞进行试验,采用MTT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红松多酚提取物对SH-SY5Y、HepG2、SKOV3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对A549、A375均有抑制效果.[结论]在红松多酚提取液固形物含量为0.4 mg/ml时,其对A549细胞抑制效果最佳,在该浓度下,红松多酚提取液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率可达到55%.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比较人乳腺细胞(MDA-MB-231、MCF-7、HBL-100)、人结肠癌细胞(HCT-8)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曲线的差异性.本实验首先常规培养MDA-MB-231、MCF-7、HBL-100、HCT-8和HeLa细胞,然后应用MTT方法测定这几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在本实验条件下,这几种细胞生长速度从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主要抗氧化成分及其对肝癌细胞抗增殖作用效果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何首乌发酵炮制方法及开发何首乌产品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生何首乌用枯草杆菌发酵处理后,测定生品和发酵品的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和总多酚含量等成分的变化,并对比何首乌生品和发酵品对肝癌细胞HepG2抗增殖作用的变化.[结果]何首乌生品和发酵品总游离型蒽醌含量分别为1.56和1.60 mg/g,总结合型蒽醌含量分别为1.24和0.79 mg/g,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结合型蒽醌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下同).何首乌生品和发酵品水提取液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44.88和74.01 mg/g,乙醇提取液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61.84和93.86 mg/g,何首乌经枯草杆菌发酵后总多酚含量极显著增加.0.025 g/L何首乌生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24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4.2%,0.25 g/L何首乌生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72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11.1%(负值表示促进细胞生长),即随着何首乌生品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由抑制转变为促进.经枯草杆菌发酵后,0.025 g/L何首乌发酵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24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9.9%,0.25 g/L何首乌发酵品对肝癌细胞HepG2作用72 h后的细胞抑制率为20.9%,即随着何首乌发酵品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对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的抗增殖效果.[结论]枯草杆菌发酵可降低何首乌的毒性,增强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抗增殖作用,表明使用枯草杆菌发酵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炮制减毒方法,对开发相应何首乌炮制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镧(La3 ),铈(Ce3 )对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生长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 和Ce3 促进了杂色云芝的持续生长.La3 浓度20μmol.L-1培养9 d时,所产漆酶能力提高26.69%;Ce3 浓度20μmol.L-1培养10 d时,产漆酶能力提高15.82%.La3 浓度在8μmol.L-1以下对发酵液的漆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在8μmol.L-1以上对其酶活性有抑制作用;Ce3 浓度在50μmol.L-1以下对发酵液的漆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在50μmol.L-1以上对其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L-茶氨酸作对照,评估本实验室合成的新颖的茶氨酸衍生物-茶氨酸溴香酰胺(TBrC)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体内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BrC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解析HepG2细胞中与癌细胞凋亡和生长密切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药物可能作用的分子靶点。此外,建立动物肿瘤模型,与对照组茶氨酸和临床常用抗癌药物五氟尿嘧啶组相比较,评价TBrC对荷瘤裸鼠人肝癌HepG2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TBrC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活性超过其母体化合物茶氨酸分别为3倍和4倍以上,对小鼠生长无明显毒性。TBrC比茶氨酸更显著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抗凋亡的Bcl-2等蛋白的表达;此外,TBrC大大上调促进凋亡的Bax蛋白的表达。TBrC抑制c-Met信号传导通路,下调Bcl-2/Bax蛋白比率可能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这些结果提示,TBrC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或)辅助治疗人肝癌和其他癌症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肝癌细胞系经药物5-Aza-CdR处理后Runx3基因重新表达的可能性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抗癌治疗的药物新靶点。方法:采用DNA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对5种肝细胞癌细胞系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用药物5-Aza-CdR2μmol/L处理肝癌细胞HepG23d,继续常规培养5d后,RT-PCR检测Runx3 mRNA表达情况,利用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活性,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变化。结果:在5种肝癌细胞系中,有3种细胞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甲基化异常;肝癌细胞HepG2经5-Aza-CdR处理后,HepG2细胞检测出Runx3基因重新表达,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细胞体积缩小、形态趋于规则及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可能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去甲基化制剂5-Aza-CdR能有效激活Runx3基因重新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诱导部分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PTEN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肝癌细胞株HepG2为供体,氟尿嘧啶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灵芝多糖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PTEN试剂盒检测PTEN蛋白的活性。结果灵芝多糖对人肝癌细胞24h的抑制率为60%,48h的抑制率为100%,6h凋亡率为63.3%,PTE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灵芝多糖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机制可能与PTEN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分别通过体外培养和体内接种试验,探讨维生素B-17对HepG2细胞体内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试验中,当维生素B-17的添加量为1.3 g/L时,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仅为5.62%;当添加量为10.5 g/L时,抑制率增加到30.99%;当添加42 g/L时,抑制率达到56.30%。体内试验低质量浓度和中质量浓度组瘤块生长抑制均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高质量浓度组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高质量浓度的维生素B-17对HepG2细胞体内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MTT法检测金针菇多糖(FVP)在不同浓度(0,50,100,200,500,1 000μg/mL)及不同时间(24 h和48 h)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检测FVP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8、9活性变化。结果表明:FVP以剂效时效关系抑制细胞增殖,浓度在500,1 000μg/mL处理48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47. 2%和57. 1%。细胞凋亡率随着FVP浓度增高而增高,浓度为500μg/mL和1 000μg/mL时的凋亡率分别为33. 8%和40. 7%。FVP使细胞呈现致密、明亮、蓝色浓染的核固缩细胞凋亡变化,且镜下细胞数目随FVP浓度增加而减少。FVP能够同时使Caspase3、8、9活性蛋白表达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FVP能抑制癌症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线粒体及死亡受体途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耐铝性,以毛竹为材料并对照耐铝性不同的2种水稻Oryza sativa品种(敏感型IR1552和耐受型Azucena),通过不同铝浓度对毛竹及水稻种子发芽率、根长的影响,及对其幼苗根伸长量、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植物胁迫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来确定毛竹耐受性。结果表明,毛竹种子耐铝浓度为200 μmol·L-1,在达到500 μmol·L-1时,开始出现显著抑制现象,2 000 μmol·L-1时达到半致死浓度,种子耐铝程度低于铝敏感型水稻品种IR1552;毛竹幼苗在500 μmol·L-1浓度铝处理下,1 d即出现根伸长显著被抑制现象,且3 d后抑制加深,而敏感型IR1552则能在第3 天时恢复生长。毛竹幼苗经铝胁迫3 d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P = 0.1531),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显著(P = 0.018 0),而2个品种水稻均为极显著,且相对于水稻,在对照未加铝处理的毛竹苗根系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较高。总而言之,毛竹耐铝程度低于水稻敏感型IR1552,在植物界中属于中等耐铝水平。图3表3参29  相似文献   

12.
利用活体法研究了海南陵水新村湾热带海草海菖蒲不同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以及酶促反应条件因子pH、温度和KNO3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设3个水平(7,8,9),温度(20~40℃)和KNO3(50~250mmol·L-1)浓度各5个水平。研究表明:酶促反应温度和KNO3浓度对酶活力有显著影响,而pH对酶活力没有影响;海菖蒲的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为:100mmol·L-1KNO3,0.5mmol·L-1Na-EDTA、磷酸缓冲液(pH=8.0)、10mmol·L-1葡萄糖和w=0.5%的正丙醇;温度为30℃。在最佳酶促反应条件下,海菖蒲叶、根和茎的鲜质量组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大小分别为:1.01,0.08,0.001μmol.g-1.h-1。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Huashuo’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维生素C(AsA)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As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对油茶花粉萌发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单因素处理AsA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65.86%),比对照提高了23.80%;GA3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4.22%;NAA和2,4-D处理花粉萌发率在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最高,分别达到61.33%和60.09%,IAA在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大(71.52%);适宜质量浓度的IAA,GA3和AsA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油茶花粉萌发率。根据适宜质量浓度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发现以5.0 mg·L-1 IAA + 5.0 mg·L-1GA3 + 20.0 mg·L-1AsA最优,油茶花粉萌发率达到82.91%。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甲醇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cucumerin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vasinfectum等15种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0 g.L-1时,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等4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除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外,对其余的10种病菌抑制率都在69%以上。对其中6种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29.8 g.L-1),其次为番茄灰霉病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31.1 g.L-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作用最差(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46.2 g.L-1)。利用山核桃外果皮开发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室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 μmol·L-1)Cr胁迫对4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生长发育和吸收、积累铬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的地上部鲜重随着Cr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其中浙白8号在100 μmol·L-1Cr胁迫下鲜重抑制率仍低于50%。浙白6号和早熟5号对Cr胁迫比较敏感,在50 μmol·L-1Cr胁迫下鲜重抑制率就达到70%以上;在不同浓度Cr胁迫下,4个苗用型大白菜品种的地上部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各自对照,除双耐吕种随Cr胁迫浓度的升高干物质含量下降外,其他品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不同浓度Cr胁迫下,4个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低于各自对照,随Cr胁迫浓度的升高,各品种叶绿素a/b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在各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同;随Cr胁迫浓度的升高,4个品种地上部铬的含量比各自对照显著增加,双耐和浙白8号地上部铬含量较低;铬胁迫下4个品种的地上部铬耐性指数均小于1,且显著低于各自对照,随着铬胁迫浓度的升高,各品种的耐性指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百子莲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GUS染色确定遗传转化率,对农杆菌介导的百子莲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百子莲遗传转化优化体系为:愈伤组织预培养7 d、菌液浓度(OD600)为0.9、侵染时间为5 min、预培养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50μmol.L-1、侵染菌液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100μmol.L-1。在优化的转化条件下,可提高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的百子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建立毛竹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提取和测定方法,并测定铝胁迫下毛竹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以毛竹水培法收集根系分泌物,分别以0,100,500,1 000,2 000 μmol·L-1等5种不同浓度氯化铝溶液作为培养液进行培养,旋转蒸发浓缩、定容;使用ACQUITY TM Ultra Performance LC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以体积分数为3%的甲醇-磷酸二氢钾(0.01 mol·L-1)(pH 2.6)溶液作流动相, 经HSS T3 C18柱分离,考察检测波长、色谱柱、流动相的 pH值及分离温度等因素对4种有机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制备简便,分离效果好,方法的线性范围及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都能满足毛竹根系分泌物中痕量有机酸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要求。根据分析物的保留时间以及光谱图对样品色谱峰定性,水培毛竹根系分泌物中可以检出的有机酸为草酸和苹果酸;铝离子的存在对毛竹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有促进作用,500 μmol·L-1氯化铝溶液对有机酸分泌的促进作用最强。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浸种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 000 μmol·L-1范围内,SNP可以提高翅果油树种子的发芽率,在10-2 000 μmol·L-1范围内,SNP可以促进翅果油树幼苗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地上部的鲜、干重及根系鲜重的增加,且有利于侧根发生。其中以100 μmol·L-1处理对种子萌发及地上部和根的伸长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以1 000 μmol·L-1处理对侧根发生的促进效果最好。其中100 μmol·L-1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黄连汤有效部位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抑菌率。将组成黄连汤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Phellodendrion amurense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3味中草药按规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部位,制成含生药为229.9 g·L-1 的黄连汤水提醇沉浓缩物。首先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生长的标准质量浓度曲线,其次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分别加入振荡培养12 h的鸭疫里氏杆菌 20,50,120,190和250 μL,测定鸭疫里氏杆菌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关系式,计算出药物作用后细菌的浓度,进而得出各种质量浓度下药物对细菌的抑菌率,并对抑菌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药物质量浓度是38.0 g·L-1,菌量为20和50 μL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为99.99%和99.98%;药物质量浓度为46.0 g·L-1,菌量为120 ,190和250 μL 时,对应的显著性抑菌率分别为99.99%,99.98%和99.98%。抑菌率都在99.98%以上。用紫外分光法研究药物抑菌率,准确、方便、重复性好;药物最优抑菌的临界浓度为29.0 g·L-1。图1表3参14  相似文献   

20.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证实虫酰肼是否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虫酰肼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离体酚氧化酶的作用特点和用虫酰肼浸泡饲料饲喂5龄幼虫后,虫酰肼对幼虫头部、血淋巴及表皮组织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虫酰肼浓度增大,酚氧化酶活力呈逐渐下降趋势,虫酰肼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5.43μmol·L-1。虫酰肼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游离酶抑制常数(K i)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 is)分别为11.223μmol·L-1和34.036μmol·L-1。通过研究金属铜离子和酶液对虫酰肼吸收峰的影响,推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不是与该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结合,而可能是与酚氧化酶蛋白结合发生作用有关。用28.41μmol·L-1和85.23μmol·L-1亚致死剂量浓度的虫酰肼分别处理甜菜夜蛾5龄幼虫24、48和72h后,测定其头部、血淋巴和表皮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用虫酰肼处理时间延长,两个剂量的虫酰肼对幼虫头部、血淋巴和表皮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处理后相同时间,高剂量的虫酰肼对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率基本上高于低剂量的抑制率;虫酰肼对头部酚氧化酶的抑制率最高,血淋巴次之,表皮最低。【结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新表皮形成过程受到阻碍可能与虫酰肼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