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野败等8种胞质10个不育系的杂种与其正常胞质相似体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表现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胞质对后代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与水稻CMS的遗传类型有关;不育胞质的负效应以籼稻孢子体不育型的组合最大,粳稻配子体不育型的组合次之,籼稻配子体不育型的组合最小,但优势指数则相反。不育胞质对杂种优势的负效应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两亲遗传差异大、配合力好、恢复度高的组合来说,这种负效应并不足以改变杂种优势的方向和程度。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粳型两系不育系,将高柱头外露率中粳类型不育系DS39与优质晚粳水稻嘉58进行杂交,通过花药培养选育出晚粳类型不育系TS849,再将TS849与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1350杂交,通过花药培养技术创制一批加倍单倍体,利用分子标记选择携带Pigm基因的不育系,并对农艺性状等进行评价,成功选育出抗稻瘟病的晚粳类型光温敏不育系1份(JF35-2)。JF35-2稻瘟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级别,可作为抗原应用于抗稻瘟病杂交晚粳育种。  相似文献   

3.
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创建及其在超级稻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粳型亲籼系"来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利用特异亲和基因人为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利用粳型亲籼系克服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4、C927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粳不籼恢”或“籼不粳恢”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果】在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创制方面,转育出早花时粳型不育系春江16A以及春江99A、春江23A等早花时、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制种产量明显提高;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创新方面,选育出CH58、C84、C927等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晚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较强的感光特性,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早籼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光温反应类型则表现不一。无论是“粳不籼恢”还是“籼不粳恢”配组,父母本的花时差小、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则有利于提高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的配组方式,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84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出春优84、五优84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通过品种审定,表现出穗型大、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好等优点。【结论】通过籼粳渐渗杂交,成功转育出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的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携带有S5-n,恢复谱广,明显不同于普通粳稻恢复系。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有利于缩短全生育期。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父母本的花时差小,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选育出春优84等籼粳超级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5.
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28的高,与籼型测验种杂交产生的F1杂种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4个籼粳型品系与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杂种也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育性,表明这些籼粳型品系对光温敏不育性具有恢复能力。可以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基本特性进行统计分析。近5 a来,浙江省审定粳型常规稻18个、常规早籼稻14个、籼型杂交稻24个、籼粳杂交稻28个、功能稻7个和不育系23个。进一步分析这114个品种的育成单位及其产量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参与水稻品种选育(引进)主体绝大部分是浙江本省育种单位,科企合作进展迅速。各类型水稻品种区试产量总体稳定,籼粳杂交稻、常规早籼稻、粳型常规稻和籼型杂交稻省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614.0、548.9、615.8和668.5 kg,但米质表现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审定品种的抗病性表现一般,对稻瘟病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审定品种仅51.2%。  相似文献   

7.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三系法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水稻不同亚种间的杂种优势,以现有主要不育系,包括灿型野败(WA)型育系、红莲(HL)型不育系和粳型BT型不育系,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或粳型保持系或恢复系杂交,根据F1的育性分析籼、粳不同品种对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保特性。结果表明:(1)在同一核背景下,不同质不育系的可恢复性为BT型不育系>HL型不育系>WA型不痛系;(2)WA型粳型不育系的育性可恢复性明显低于相应的灿型不育系,即使这类不育系携有广亲和基因,多数野败型籼稻恢复系仍很难恢复其育性;(3)鉴于大多数籼稻品种对BT型不育系均具一定的恢复力,因而选育广亲和BT型籼型不育系很难有效进行,且常见的广亲和和品种对BT型粳型不育系一般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因此选育广亲和的BT型雄性不育系在实际上存在较大困难;(4)基于上述原因,为有效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以广亲和品种与现有恢复系杂交,在选育高配合力广亲和恢复系的基础上再与不育系杂交,较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用粳籼糯多元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品种GC9具有下列特点:①早粳型,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大粒,经济性状较好;②对粳型测验种和个别籼型测验种杂交育性正常,亚种间亲和谱窄。故特称之为特殊广亲和品种(Special wide compatibility variety,SWCV);③对培矮64S等部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有专化性的亲和力和强恢复性,配制出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表现高而稳定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良好的产量结构和高产潜力,可作为亚种杂交稻的优良粳型恢复系开发利用。此类SWCV拓宽了亚种间杂交稻粳型恢复基因源和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 利用重穗型高结实率恢复系组配重穗型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我所在1991年利用云南偏粳型地方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型恢复系R16杂交,于 1995年成功地育成了重穗型高配合力恢复系宜恢1577,为三系杂交稻利用组配重穗型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奠定了  相似文献   

11.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应用的安全性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性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应用的安全性,在当前大规模进行两系或超级杂交稻产业化过程中应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对光温敏不育系育性生态、遗传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认为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临界温度性状是能够稳定遗传的.并提出安全型不育系选育、鉴定、生产和管理上的系列对策和实用技术,供新一轮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年来的选育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一是对理想不育系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构思;二是B×B遗传改良不育系效率高,但多个优良性状难以有效整合;三是新质源和新类型材料的挖掘与利用,既可改良米质,又可扩大亲缘关系,增强杂种优势;四是应在现有基础上,关键抓品质、产量与抗性三者协调的理想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异交率偏粳型广亲和不育系春江19A的选育与利用研究。[方法]以春江16A为母本,用籼粳杂交后代材料B125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回交转育,以筛选得到高异交率偏粳型广亲和不育系。[结果]春江19A为迟熟中粳不育系,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花粉败育率均为100%,程氏指数14,属偏粳型,花时早,部分柱头外露,异交结实率高,广亲和性好,条纹叶枯病抗性好,配合力好。利用春江19A所配制的杂交稻组合具有分蘖力强、杂种优势明显、条纹叶枯病抗性好、产量潜力大、后期转色好等特点。[结论]春江19A的转育成功,为选育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粳稻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15年来的选育实践,总结了选育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经验与体会:一是对理想不育系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构思;二是B×B遗传改良不育系效率高,但多个优良性状难以有效整合;三是新质源和新类型材料的挖掘与利用,既可改良米质,又可扩大亲缘关系,增强杂种优势;四是应在现有基础上,关键抓品质、产量与抗性三者协调的理想不育系选育。  相似文献   

17.
两系不育系选育是两系杂交稻选育的基础。水稻的光温敏核不育性状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控制的生态遗传性状。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因其不受恢保关系制约,配组自由,简化繁种程序等优点而受到育种家的重视。籼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在全国年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两2186优,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具有较好开花习性、品质优良和综合抗性好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性状改良和培育,选育出综合品质优、抗性好和开花习性好的不育系南粳01 A,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继863A、95122A之后又一突破性BT型不育系.该不育系是用迟熟中粳品系C9023与软米A杂交并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不育系.该不育系花粉败育类型属圆败型,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达100%;可恢复性好,配合力较强;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2020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粳籼架桥”方法育成粳型两用核不育系3088 S,于1990年通过阶段性技术鉴定。经1990,1991年连续2年育性稳定性观察和测交配组优势鉴定,结果表明;3088 S属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开花习性为籼、粳中间型;与籼型广亲和系912935和876110配组表现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可望在生产上应用。文中对选育温光弱感型光敏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和两系法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策略采片“粳不籼恢”繁殖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东省早造杂交水稻生产上主要利用籼稻不育系珍汕97A和优ⅠA等育成的杂交稻组合普遍存在的米质差和稻瘟病抗性差等问题,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引自佛山农科所的优质稻种质粳籼89与由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保持系种质五丰B杂交,进而选育三系新保持系和新不育系的育种改良工作,于2009年早造育成了早籼稻新不育系吉田A。阐述了早籼稻新不育系吉田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总结了其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