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将含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 B R V) T K 基因的片段克隆于p Bluescript S K 中, 再用 Bg1 Ⅱ和 Sac I切去 T K 基因中347bp 的片段, 获得了含缺失 T K 基因的重组质粒, 然后插入 Lac Z 报告基因, 构建成转移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将此转移载体与 I B R V Bartha 株在牛肾细胞( M D B K) 上共转染, 经过蓝色蚀斑筛选和蚀斑克隆纯化, 获得了能稳定遗传的重组 I B R V。经 P C R 和 Southern 印迹杂交鉴定, 证实该重组病毒为 T K 基因缺失突变株。  相似文献   

2.
应用RT-PCR扩增猪瘟病毒(HCV)石门株部分p23和p14基因,然后采用平端克隆法将扩增的cD-NA克隆到pUC19和SamⅠ位点,用双脱氧终止法牟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所测定的序列与其他10株HCV相同基因区域用DNASIS计算机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毒株为同一个型,该型共包括9个HCV株,以Brescia株为代表,石门(Shimen)株也属该型;而A  相似文献   

3.
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的扩增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扩增出禽呼肠孤病毒(ARV)S1133、1733长为540bp的S1基因片段。将扩增到的2个毒株的S1基因通过粘端连接分别克隆到pBluescriptⅡKS+质粒中,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表明获得2种重组质粒ARV S1133 S1-pBluescript、APV 1733 S1-pBluescrpt。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IBDV弱毒疫苗株D78,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电镜下见典型IBDV粒子。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低熔点胶回收,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IBDV典型双节段基因组。根据已发表的IBD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IBDVVP2基因的引物。以IBDV基因组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了1.5kb的cDNA产物,将PCR产物适当处理后与经SmaⅠ酶切的pUC19质粒平端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含Amp、Χ-gal和IPTG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产生大量白色菌落。挑取白色菌落,经质粒大小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到一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DNA为模板作PCR检测和部分酶切分析证实,该质粒为含D78IBDVVP2基因的重组pUC19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SA-2株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DNA为模板,PCR法扩增出1条1.39kb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R^TM3-Uni,得到重组质粒pTA-gD,另将克隆到pBluescript SK质料中的gC基因酶毁后,插入到pCR^TM3-Uni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TA-gC,经电泳分析、酶分、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  相似文献   

6.
参照澳大利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00273 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 1 对引物,位于 V P2 高可变区两端,通过 R T P C R,扩增了 5 个 I B D V 山东分离株 V P2 基因的 607~1 080 位核苷酸片段(aa203~306)。 P C R 产物经纯化后,分别用 Dra Ⅰ、 Sac Ⅰ、 Ssp Ⅰ、 Pst Ⅰ和 Sau3 A I共 5 种限制性内切酶( R E)进行消化处理,结果 5 个分离株均为 Dra Ⅰ(- )、 Sac Ⅰ(- )和 Sau 3 A I(+ ), L C2 和 T A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J N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L C2 株为 Pst Ⅰ(+ ), J N、 L L 和 T A 株为 Pst Ⅰ(- );5 个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美国变异株迥异,而 T A 株与日本超强毒株 9011 相类似。5 个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对比,至少在 V P2 可变区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 I B D V 接种免疫鸡群仍然暴发 I B D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用RT-PCR扩增猪瘟病毒(HCV)石门株部分p23和p14基因,然后采用平端克隆法将扩增的cD-NA克隆到pUC19的SmaⅠ位点,用双脱氧终止法对重组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将所测定的序列与其他10株HCV相同基因区域用DNASIS计算机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毒株为同一个型,该型共包括9个HCV株,以Brescia株为代表,石门(Shimen)株也属该型;而Alfort株和P97株与上述9个毒株差异较大,不属同一型。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基质膜(M)蛋白和核衣壳(N)蛋白是2种重要的结构蛋白。本试验根据PRRSV美洲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能够扩增M和N蛋白基因的1对引物,并在2个引物的两端分别加入EcoRI和BamHI酶切位点,经RT-PCR技术获得了一约950bp的目的基因片段,并将此基因克隆于PBV220载体,构建了MN蛋白基因重组质粒PBVMN,进一步由重组质粒回收MN基因片段亚克隆于pSK+(pBluescriptSK+)测序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BSMN,经部分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含MN蛋白基因。此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MN蛋白免疫学特性及其分子基础和基因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敢管炎病毒(IBRV)TK基因和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两对引物PTK1和PTK2及PB1和PB2,分别对已构建的TK基因缺失(TK)IBRV以及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VDNA用引物PTK1和PTK2扩增产生457bp的特异性片段,而TKIBRV只出现110bp  相似文献   

10.
从包含伪狂犬病病毒(PRV)闽A株BamHI-7片段的重组质粒pPR128中分离出含有完整糖蛋白gp50基因的2.1kbDNA片段,用KpnI和StuI酶切后,将其酶切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9载体中,构建了2.1kb片段完整测序用质粒。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发现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证明分离的gp50基因是正确的。将包含gp50基因的2.1kb和1.6kbDNA片段分别插入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基因区段的pGJP-5质粒P7.5启动子的下游,构建了pGBT50-36和pGBT50-S22个嵌合载体。将嵌合载体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预先感染TK+痘苗病毒天坛株的人TK-143细胞或CV-1细胞,进行体内同源重组。经蚀斑纯化,在BdUR选择压力下,通过光敏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获得带有PRVgp50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用ELISA检测,重组痘苗病毒有特异性PRVgp50抗原存在。  相似文献   

11.
PRV闽A株Bam HI片段克隆及其第7片段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鸟枪法将PRV闽A株的BamHI酶切片断克隆到pBR322质粒中,再经抗性筛选、酶切鉴定和菌落原位杂交,证实已克隆了PRV闽A株14个BamHI酶切片段中的12个,从而构建了其基因文库,通过Southern转印杂交和酶切图谱分析鉴定了重组质粒pPR128,其插入片段含量包含了PRV闽A株糖蛋白gp50基因在内的BamHI-7片段,核酸长约6.8kb。  相似文献   

12.
将来自质粒pFSV40的300bpBamHI/PstI片段[其中含有SV40poly(A)和部分多克隆位点]插入到质粒pUSK相应的酶切位点中,获得重组质粒USKSV40。该重组质粒中gG基因5’端编码区缺失了428bp。将来自质粒pcDNA3.1( )的946bpBglⅡEcoRI片段(其中含CMV启动子及部分多克隆位点)插入到质粒pUSKSV40的BamHIEcoRI位点,构建了通用载体pPRVCMV-uni,其中含有CMV启动子,SV40poly(A)以及NheI,Pme1,BamHI,BstXI,EcoRI,StuI,XbaI等7个单一克隆位点,将eGFP基因插入到该通用载体的BamHI和EcoRI之间,用所获得的转移载体与TK/gG-/LacZ^ PRV基因组共转染PK-15细胞,经检测eGFP基因在重组伪狂犬病病毒中获得表达,从而证实该通用载体的构建是可行的。本研究研制以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的二价或多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LacZ+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地高辛标记的含TK基因的BamHI/KpnI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确定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基因组中一大小约5.9kb的KpnI片段中含有TK基因,回收该片段并克隆于PUC18铁KpnI位点,然后进一步克隆其中含TK基因的PstI/KpnI片段,并将LacZ表达盒插入到该片段中的BamHi位点,构建转移质粒pUEKPZ,该将质粒与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基因组共转染PK-15细胞,待完全病变后在X-gal存在下筛选蓝斑,蓝斑纯化3次后,经PCR扩增,Southern杂交证实获得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LacZ 突变株。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PCR方法对2011-2013年山西省分离的2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的胸苷激酶(T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主要流行毒株Bartha株、Becker株、Ea株、Kaplan株、LA株、Min-A株、NIA-3株、SH株、SL株和Yangsan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6%、99.8%、99.7%、99.7%、94.4%、99.1%、57.2%、99.5%、9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1%、99.7%、99.4%、99.4%、90.3%、98.1%、49.7%、98.8%、99.1%。另外在核苷酸序列中起始密码子上游有3段GC box的序列,终止密码子下游有多聚腺苷加尾信号AATAAA;TK基因均由32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序列中有疱疹病毒TK基因共同的保守序列-R*Y*DG**G*GK*T-和-FDRHP*A***C*P*AR-。  相似文献   

16.
伪狂犬病病毒Fa株g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含有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Ea株gD基因BamHI 6.6Kb片段的重组质粒pUCB7中分别亚克隆gD基因的上、下游片段,并对上游片段进一步改造,去掉gD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序列,构建了含完整gD基因编码区的重组质粒pBRgDI,并利用基因内部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用内切酶KpnI和SalI酶切分析,证实了gD基因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构建了测序质粒pSKgDSB和pSKgDS,并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的Rice毒株进行比较,发现Ea株gD基因核苷酸序列有多处点突变和一处插入突变,在编码氨基酸残基水平上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PRV LA株gD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其重复高变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猪伪狂犬病病毒鲁A株(PRVLA株)gD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序的l453bp的DNA序列中包括着1个l203bp的ORF(即gD基因),它编码4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整个gD基因的ORF内PRVLA株与PRV Ea株、Hulbei株、Rice株、NIA-3株、Kaplan株的gD基因比较,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3%、98.3%、98.0%、98.1%、98.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8%、97.8%、97.5%、98.1%、98.6%;发现PRVLA株gD基因与Ea株、Hubei株、Rice株、NIA-3株、Kaplan株的gD基因均在802~837nt处有1个C(A)GGCCC的重复高变区,其对应的是gD267~279位氨基酸残基Arg—Pro的重复高变区。正是该重复高变区的碱基缺失或插入使得PRVgD的ORF在l194~l215nt间变化,gD前体的氨基酸残基为398~404个。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