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鼾症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心理状况和干预对策及效果。方法:在行多导睡眠(PSG)监测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2例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心理状况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和干预的患者在监测过程前的评定中.抑郁、焦虑的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鼾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其在监测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和配合.使之感到安全、舒适,减少紧张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影响。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5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n=43)进行护理干预;(n=42)不干预。两组干预前后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做检测并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3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心理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入、出院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情绪状态,并观察其出血停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组经护理后SDS、SAS的评分结果较入院时及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1),出血停止时间(2.95±0.78)d较对照组的(4.17±1.35)d短(P〈0.01)。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缩短出血停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6例GDM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人,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GDM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抑郁焦虑的情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湛江、深圳两所综合性二甲医院的84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抑郁焦虑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发放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77名护士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有30人(占39.0%),出现焦虑症状的有15人(占19.5%)。SAS评分为(42.82±13.27)分,SDS评分为(49.21±11.03)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应加以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门诊、住院患者中占较高比例的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有发病急和受情绪、精神、饮食、气候改变而诱发的特点,故该类住院患者的护理亦有其特点。现就1988~1996年收治的5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一股资料本组54例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2岁;冠心病25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病9例,肺原性心脏病8例;治愈22例,治愈率40.7%.好转28例,好转率sl.9%,转院4例。住院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5个月。2心理特点焦虑、忧郁,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它是由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孕妇产前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针对性进行孕期宣教和孕期心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编基本情况问卷,于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随机抽取我院产科住院孕35周以上产前孕妇245例进行调查。结果245例孕妇中,29例有焦虑状态,发生率为11.8%,其中≥35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个人收入≤1000元者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9%、23.2%、29.8%,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大专以下学历及个人收入〉1000元者(分别为8.4%、8.5%、7.6%,P均〈0.01),但其发生率与是否独生子女与焦虑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245例中15例孕妇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6.1%。结论孕妇产前焦虑状态发生率较抑郁状态发生率高,高龄孕妇、大专及以上学历、经济差者易发生焦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以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白内障手术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及4天.经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护理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传统护理组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则无明显差别(P〉0.05)。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及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8.7%(156/158)和97.5%(154/158).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的86.4%(57/66)和83.3%(55/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核磁共振(MR)检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提供临床心理护理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R检查患者3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14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与自我效能(GSE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对比两组的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2%(142/314)、48.7%(153/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和38.2%(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效能中、低水平者共251例占7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1)。结论约有半数的MR检查患者存有焦虑和抑郁,且自我效能低下,因此应对MR检查患者加强临床心理护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抑郁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94例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文化程度低的老年女性患者易出现抑郁;进一步分析表明,其原因依次为不正确认识疾病、外部支持不够、焦虑和性格内向等。结论:对因心血管疾病而出现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个体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贝  曾佩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3):338-338,342
目的:观察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行机械通气的14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分析各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结果:ICU机械通气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心理,心理护理后患者该3项心理反应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减少患者不良心理行为反应,稳定情绪,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患者或家属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在门诊输液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500例)与护理干预组(50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般护理组有85例自行调节滴速,占17.0%;护理干预组有23倒自行调节滴速.占4.6%。差异具显著性(χ^2=39.902,P〈0.01)。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加强输液管理,能较好地减少患者或家属随意调节液体滴速,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进行家庭康复护理的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康复护理患者相对比。结果:16例患者(64%)各种功能基本恢复,并可以做一些轻体力劳动;5例(20%)患者除发音不清晰外.其它功能均基本恢复;3例(12%)患者患侧肢体仍有麻木感.且进食时有少量外满;1例(4%)患者不能行走.仍需要家人照顾.但可以进食及自控大小便。与同期住院康复患者(68%、21%、10%和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康复护理.也能使脑卒中患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40例有产后抑郁倾向的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检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孕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孕妇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分别于心理护理前、心理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产后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HAMD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后,两组孕妇于护理后8周及产后1周、6周的HAMD总分均比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和抑郁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华毅 《长江大学学报》2006,3(1):217-218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改善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分别于入院d2和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抽取血清作cTnI、CRP测定。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54.1%,CRP超正常范围占78.4%。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后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21.6%(P〈0.01),CRP超正常范围占35.1%(P〈0.01)。结论: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恶化时存在心肌损伤或坏死.此过程随心功能改善而改变.部分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况的可行措施。方法:随机将孕妇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非心理干预组402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356人;心理干预组323人,随访至产后2周者287人),心理干预组孕妇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三阶段的心理干预,孕期调查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产后2周调查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分值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心理干预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心理干预组(P<0.01)。对其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前焦虑心理的影响,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和疗效。方法:应用心理护理对142例肿瘤化疗患者行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估。选取乳腺癌、胃癌、食道癌、甲状腺癌、肺癌等不同肿瘤142例,分为干预组71例,对照组71例,对干预组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进行比较分析2组干预前后焦虑的评分。结果:干预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化疗前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对性心理的影响及有关护理对策。方法:以35例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入院时健康宣教或单独与患者及其丈夫交谈等形武,了解其对全子宫切除术与性心理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子宫切除术后性心理产生忧虑的有27例占77.2%,抑郁的有6例占17.1%,自卑的有2例占5.7%,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有28例占80.0%。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反复细致健康指导和性知识教育,忧虑、抑郁、自卑的性心状态完全缓解25例占71.4%、基本缓解10例占28.6%,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的想法均消除。结论:手术前、后通过多种形武实施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性心理障碍和纠正对全子宫切除的错误看法,利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甲地孕酮对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139例住院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甲地孕酮+化疗组(n=68)和单纯化疗组(n=71),两组中同一病种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联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每日加服甲地孕酮160mg,疗程至少8周。结果:甲地孕酮+化疗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包括体重和Kanofsky评分的增加,厌食和乏力的改善,其分别为52.9%、82.4%、63.2%、48.5%,而单纯化疗组即分别为14.1%、15.5%、12.7%、9.9%,两者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6%、1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地孕酮+化疗组在稳定白细胞数、改善消化道反应和保护肝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甲地孕酮配合化疗可以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