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和100∶0的9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pH、VFA和血清VFA浓度进行检测。对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一期试验为3 d。【结果】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瘤胃pH逐渐降低,其中饲喂精粗比为100:0日粮组的奶牛瘤胃pH显著低于其他精粗比日粮(P<0.05);精粗比为55∶45日粮组的奶牛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40∶60、45∶55日粮组(P<0.05);精粗比50∶50日粮组奶牛血清乙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和100∶0日粮组(P<0.05);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奶牛血清丙酸和丁酸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乙酸和丁酸浓度与瘤胃中乙酸、丁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血清丙酸浓度与瘤胃丙酸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pH、VFA和血清丙酸具有显著影响,奶牛在饲喂过程中逐渐对精料产生了耐受性,获得了稳定的瘤胃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50kg左右的苏尼特绵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Ⅰ组、Ⅱ组、Ⅲ组日粮NDF含量分别为64.38%、54.59%、42.71%。研究日粮纤维水平的变化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纤维水平的增加瘤胃pH显著增加(p(0.01);氨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之相反,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乙酸摩尔浓度百分比随纤维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摩尔浓度显著升高(p(0.05);高纤维日粮组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它两日粮组(p(0.01),日粮纤维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瘤胃发酵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蛋白饲料来源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50 kg左右的苏尼特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饲喂氮源为葵粕+玉米蛋白粉、鱼粉、棉粕、豆粕的日粮。结果表明: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Ⅳ组(P<0.05);瘤胃NH3-N浓度、总VFA和丁酸的浓度受氮源影响不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例影响显著,Ⅱ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不同氮源日粮对固相食靡流通速率、纤维物质的动态降解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Ⅲ组(棉粕)纤维物质降解率最高。表明日粮蛋白源的变化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下添加复合缓冲剂(碳酸氢钠、氧化镁、丁酸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代谢与乳品质的影响,选择8头安装瘤胃瘘管处于泌乳中期的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高精料日粮组,HG)和基础日粮+复合缓冲剂(高精料日粮+复合缓冲剂组,BG),试验期为4个月。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复合缓冲剂能显著提高瘤胃液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乙酸与丙酸比值(A/P),乙酸丁酸之和与丙酸比值[(A+B)/P]以及瘤胃液p H值(P0.05);同时,复合缓冲剂能提高颈静脉血液中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A/P、(A+B)/P比值(P0.05);添加复合缓冲剂能显著降低血糖浓度以及His、Lys、Phe浓度(P0.05),有降低Arg、Leu、Val、Orn浓度的趋势(0.05P0.10);对血浆中非蛋白氨基酸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期高精料日粮饲喂下,添加复合缓冲剂能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影响机体营养物质代谢,最终有效提高产乳量、改善乳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屎肠球菌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此评价屎肠球菌能否作为直接饲用微生物用于反刍动物的生产。【方法】利用持续动态人工瘤胃装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不添加屎肠球菌发酵液为对照,研究了添加1.25×106和6.25×106mL-1屎肠球菌发酵液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的影响。【结果】添加屎肠球菌对瘤胃pH值和MCP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瘤胃NH3-N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1.25×106mL-1屎肠球菌液添加组显著提高了瘤胃液的乙酸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而添加屎肠球菌对瘤胃丙酸和丁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添加一定量的屎肠球菌,可在不改变瘤胃发酵类型的情况下促进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乙酸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选择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3.5岁、体重约500kg、体况良好的西门塔尔阉牛4头。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混合精饲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乙酸钠(0、200、400和600g·d-1)对瘤胃发酵和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乙酸钠400和600g·d-1组瘤胃pH、NH3-N、丙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400g·d-1组玉米秸秆干物质、有机质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400和600g·d-1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400和600g·d-1组混合精饲料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尿囊素、尿嘌呤衍生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推断日粮中乙酸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400g·d-1。  相似文献   

7.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pH值,氨氮质量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和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而对瘤胃乙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奶牛乳产量、4%标准乳产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而乳脂、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及总固形物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其产量随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结果表明,4种精粗比日粮能使瘤胃发酵和乳成分含量保持稳定,但影响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乳产量;低质和优质粗料的合理搭配有利于稳定瘤胃内环境和乳脂含量,且能改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苏子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苏子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参数和瘤胃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苏子油对发酵液pH值和氨氮(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较,随着苏子油添加量的增加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发酵底物单位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P0.05);对TVFA无显著影响(P0.05),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C18:1、c9,t11-CLA和总的长链脂肪酸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表明在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苏子油,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甲烷产量、调节瘤胃液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素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且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自身对照设计,试验分对照期和试验期,大豆素添加量500 mg/kg精料。结果表明:1)添加大豆素能使试验期牛瘤胃各时间点p H值显著低于对照期(P=0.036),且在正常瘤胃p H范围内;2)添加大豆素能提高瘤胃液中TVFA、丙酸、丁酸、乙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值,但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大豆素使试验期牛各时间点NH3-N浓度较对照期显著降低(P=0.002);4)添加大豆素能使试验期牛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较对照期有提高趋势(P=0.053)。综合分析表明大豆素具有改善瘤胃发酵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柴胡提取物对热应激条件下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照产奶量、泌乳天数及胎次相同的原则将48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各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2.5和5.0g/kg柴胡提取物(干物质基础),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柴胡提取物对瘤胃pH,氨氮含量,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浓度,乙酸/丙酸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0.5g/kg组的菌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5和5.0g/kg添加组(P0.05),添加5.0g/kg柴胡提取物降低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P=0.05)和乙酸浓度(P=0.06),不利于瘤胃发酵。因此,柴胡提取物推荐添加剂量不宜超过5.0g/k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青贮方式、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设计花生秸秆和甜玉米秸秆10∶0、7∶3、5∶5和3∶7等4种混合比例青贮,采用花生秸秆表面分离的乳酸菌和3%蔗糖混合作为添加剂,调制裹包青贮,以3∶7混合比例的地上式窖贮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0、7∶3和5∶5混合比例经添加剂处理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升高,pH值、丁酸含量和氨态氮含量显著(P0.05)降低;添加剂处理后,10∶0混合比例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5∶5混合比例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无添加剂处理时青贮料采用3∶7混合比例发酵品质较好,有添加剂处理时10∶0比例发酵品质较好;裹包青贮方式较优于窖贮。  相似文献   

12.
凋萎和添加剂对红三叶青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鲜贮或晾晒红三叶青贮的影响,以盛花期红三叶为原料,分别设计对照、添加甲酸(6mL/kg)gL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360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晾晒极显著提高红三叶青贮饲料的pH(P〈O.01),降低乳酸含量(P〈0.01)。添加蔗糖和甲酸能改善红三叶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蔗糖和甲酸都极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以及乙酸和丙酸含量(P〈0.01),极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O.01)。添加甲酸可显著提高红三叶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保存率(氏0.05)。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初花期骆驼刺、苜蓿为材料,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降解液pH值、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变化,研究初花期骆驼刺和苜蓿混合青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骆驼刺与苜蓿合适的混贮比例。[结果]与单一苜蓿相比,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后,能极显著降低降解液中氨态氮含量,产气量有所下降,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骆驼刺70%+苜蓿30%的氨态氮含量(22.93mmol/L)和产气量(40.50ml)最低,降解率(32.27%)、乙酸(5.48mmol/L)、丙酸(2.08mmol/L)、丁酸(2.52mmol/L)含量及三者总量(10.08mmol/L)均最高,所以降解效果最好。[结论]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能提高苜蓿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骆驼刺70%+苜蓿30%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为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产荷斯坦奶牛6头,随即分为2组,利用手术法制作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手术前后采样测定。[结果]奶牛真胃人工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上升;真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含量上升,丁酸和pH值含量下降。[结论]真胃人工变位可导致奶牛瘤胃和真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酸度增加,发酵类型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红梅  孙启忠  花梅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2):2566-2575
【目的】探讨草甸草原区16个不同植物群落天然牧草青贮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草甸草原区16个站点牧草为试验材料,将鲜草切短装入聚乙烯袋中,然后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并封口,贮藏60d后进行青贮料发酵品质(pH值,氨态氮(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总酸(TA))和营养成分分析(缓冲能值(BC),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评定。【结果】大部分原料干物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缓冲能较低,适合调制青贮。与原料相比,青贮后各站点材料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除站点5和14,而粗蛋白含量降低和提高的约各占一半。16份青贮料间pH、氨态氮占总氮比值,4种有机酸和总酸含量及主要养分(DM、CP、WSC、NDF和AD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青贮料pH为4.56—5.69,氨态氮占总氮比例较低。【结论】本试验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评定等级可分为优(1、8、9、13、14、15),良(2、10、12),中(5,16)和劣(3、4、6、7、11)。  相似文献   

16.
甜菜碱盐酸盐对人工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对培养液中甜菜碱盐酸盐不同质量浓度(0、16.7和33.4 mg.L-1)下,各时间段(3、6、12、18和24 h)的体外产气量、pH值、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的测定,探讨甜菜碱盐酸盐对人工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甜菜碱盐酸盐的质量浓度为33.4 mg.L-1时,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总VF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1),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甜菜碱盐酸盐对瘤胃液pH值、产气量、菌体蛋白含量、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甜菜碱盐酸盐可改善人工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甜菜渣和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鲜样)混合青贮,分析添加玉米秸秆对甜菜渣青贮饲料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渣直接青贮其乳酸含量较低(0.67%),乙酸含量较高,为乙酸发酵类型;添加玉米秸秆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P0.05),9∶1和8∶2处理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的生成量(P0.05),其发酵类型均为乳酸发酵型。通过flieg评分体系对不同组合进行评价,其等级均为良好。添加玉米秸秆后除9∶1处理组以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明添加玉米秸秆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添加玉米秸秆后其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除9∶1处理组以外其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低于ck(P0.05)。综合各项指标,认为甜菜渣和玉米秸秆的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为90%甜菜渣+10%玉米秸秆(9∶1)。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对瘤胃发酵及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品质粗饲料组成的混合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影响。【方法】以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为指标对粗饲料品质进行调配,在精粗比为2﹕8条件下配制3种混合日粮,其中含高GI粗饲料日粮组(H组,GI值=2.89)、含中GI粗饲料日粮组(M组,GI值=1.73)和含低GI粗饲料日粮组(L组,GI值=0.65)。利用16S rRNA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测定3种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变化。【结果】三组试验动物瘤胃液pH维持在正常范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H组pH变化更为平缓。随着GI指数的升高,瘤胃液NH3-N浓度呈升高势态,H组显著高于L组(P<0.05),乙酸浓度有降低的趋势,而丙酸浓度则有上升的趋势,乙酸/丙酸出现降低趋势,各试验组TVFA浓度的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黄化瘤胃球菌在绵羊瘤胃中相对含量的总平均值为1.18%,白色瘤胃球菌的相对含量为2.44%,琥珀酸拟杆菌的含量为10.07%。【结论】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显著影响绵羊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随着粗饲料品质的升高,该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方式和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对从贵州地区筛选的短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制成的复合乳酸菌制剂和商品化复合乳酸菌制剂在自然条件下发酵60 d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复合乳酸菌制剂发酵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大肠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大幅减少,显著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乳酸、乙酸和粗蛋白含量(P0.05),丙酸、丁酸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大(P0.05),常见的5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由此说明,复合乳酸菌制剂处理发酵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得到改善,与商品化复合乳酸菌制剂相比,从贵州地区筛选的短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制成的复合乳酸菌制剂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比例笋壳与稻壳混合青贮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笋壳与稻壳混合青贮比例,试验设60%笋壳组(A)、70%笋壳组(B)、80%笋壳组(C)、85%笋壳组(D)及100%笋壳组(NC)共5个处理。青贮后第1、7、14、30、45天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各组青贮饲料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青贮天数的增加而显著(P<0.05)降低。在青贮过程中,各混合青贮组氨态氮/总氮均显著增高(P<0.05)。青贮第7天时,各组青贮饲料pH均显著下降(P<0.05),此后pH值缓慢变化。各混合青贮组乳酸含量在青贮第7天时显著升高(P<0.05),第14天时持续显著上升(P<0.05),此后乳酸含量基本趋于稳定,并略有降低。各混合青贮组的乙酸含量随青贮发酵时间增加逐渐升高,第7天时显著增加(P<0.05),此后持续缓慢增加。在整个青贮过程中,各组均有少量丙酸产生,处理A、B、C组无丁酸产生。青贮结束时,B组和C组氨态氮/总氮比值低,乳酸含量增加明显,pH低于4.2,青贮过程未产生丁酸,青贮品质优。笋壳单独青贮干物质含量低,乳酸含量低,pH值变化不明显,同时有少量丙酸、丁酸产生,青贮品质差。从发酵品质和笋壳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80%笋壳+20%稻壳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