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星座聚类方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历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自然条件、经济可行性、整理潜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等12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星座聚类方法,划分3个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优先等级区.结果表明,一级整理区分布在郭店镇、唐王镇、华山镇、孙村街道和巨野河街道,整理潜力为876.04 hm2,占全区居民点整理潜力的28.18%;二级整理区分布在遥墙镇、董家镇、港沟镇、仲宫镇和柳埠镇,整理潜力最大,为1 844.22 hm2;三级整理区分布在王舍人镇、彩石镇和西营镇,整理潜力为387.94 hm2,整理潜力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及合理安排整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崇龛镇古泥村9个社为例,采用“两步走”策略分别对9个社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即在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出各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村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对理论潜力值进行修正,最终得到符合村域实际情况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以期探索村级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方法,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古泥村9个社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均有较大的潜力,整理潜力面积为19.25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55.43%;通过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后,得出各个村的整理潜力修正系数在0.3866~0.7083之间,修正后的整理面积为10.38 hm2,预计整理后能节地29.89%,较理论潜力值少8.87 hm2;根据各个社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可把古泥村9个社划分为优先整理区、重点整理区、适度整理区和后续整理区.  相似文献   

3.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区,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再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源集约性、经济可行性和农户接受性等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际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修正取得各乡镇实际潜力;根据实际潜力计算各乡镇的节约用地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四期,分别为近期整理区,中期整理区,远期整理区和暂不整理区。研究结果为固始县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及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缩小,补充耕地的任务已逐步向农村居民点整理转移。在分析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通过整理可优化调整的空间布局模式,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主要指标标准,分别采用远景和现状预测2种方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有效土地面积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并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同时提出了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方案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经济因素、整理迫切度、整理可行度等10个指标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分值,再根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将整理时序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整理潜力较大且各乡镇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将综合分值区间为[60,100]的乡镇划分为近期,其整理潜力较大;[50,60]的划分为中期,其整理潜力一般;[0,50]的划分为远期,其整理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指导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市市区外12区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天津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面积65 762.04 hm2,整理潜力系数75.80%,增加耕地面积41 443.24 hm2,增加耕地系数47.77%,将天津市各区县增加耕地系数与国家土地整理规划有关规定相结合,把天津市各区县划分为3个整理等级。天津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较大,可有效缓解土地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7.
潞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潞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补充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构成、测算方法和分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总潜力为1604 72hm2,占居民点整理面积的40 85%,主要来源于宅基地超标面积、废弃建筑物压占地及其内的空闲地、零星农用地和拟搬迁村庄等;整理潜力的适宜用途主要取决于整理的投入与届时的需求,因此采用整理潜力面积和综合潜力系数来表示,这样既可以说明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又能表明整理的效率;同时,探索了适合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补充调查方法、测算公式和分级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DPS软件,对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范为-19.45~8 969.98 hm2,北辰区整理潜力面积基本为0,环城区县与滨海新区较小,五大远郊区较大;(2)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系数为-0.66%~53.62%,仅北辰区小于0,其他区域差异较大,由天津市各县(区)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差异造成;(3)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系数为-0.39%~40.43%,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天津市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变化所形成的。按照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大小对天津市不同县(区)进行分区,可分为转化潜力最小区、转化潜力较大区和转化潜力最优区3个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致使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村庄宅基地出现闲置、废弃等现象,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217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以自然、经济社会、空间形态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与AHP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综合分值。通过综合分值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得到结果与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区结果作为划分依据,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先区、次先区、适度区和优化区四类区域,从整理时序、模式、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研究根据适宜性分值空间分布状况与居民点人均面积叠加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划定,对今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与农村居民点整理安排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值进行修正测算,得出符合实际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值为2 261.66 hm2,修正系数介于0.100 9和0.417 5之间,修正后的潜力面积为603.69 hm2,受现实因素的限制,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修正潜力占理论潜力的2669%,应根据各乡镇现实转化能力,合理安排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采用高、中、低3种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模型,对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目标年潜力、挂钩供给潜力、增减挂钩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分为3级,即Ⅰ级潜力区为德令哈市;Ⅱ级潜力区为尕海镇、怀头他拉镇;Ⅲ级潜力区为柯鲁柯镇、蓄集乡.采用高、中、低3种农村人均居民点指标模型,预测德令哈市在2015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潜力分别为999.7hm2和1 292.2hm2,2010年~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供给潜力分别为617.29hm2、667.82hm2、718.36hm2和791.78hm2、826.76hm2、861.74hm2,2015年和2020年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潜力分别为667.82hm2和826.76hm2,挂钩率分别为0.45和0.44.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面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结合GIS技术,采用核密度、扩展强度、平均斑块面积、紧凑度等方法分析了近20多年来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演变过程,希望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与合理规划、科学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方案。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面积由1990年的105186.71 hm2扩展至2013年的111718.61 hm2扩展至2013年的111718.61 hm2,增长了6531.90 hm2,增长了6531.90 hm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城市周边及环鄱阳湖东北地带;农村居民点用地初期扩展较快,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地域分化较明显,在20102;(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城市周边及环鄱阳湖东北地带;农村居民点用地初期扩展较快,且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地域分化较明显,在20102013年扩展呈减缓趋势;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多分布在5.152013年扩展呈减缓趋势;农村居民点规模大多分布在5.1514.77 hm14.77 hm2之间,新建、安义、德安、永修县等地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增长显著;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的区县其紧凑度偏低,用地相对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区为例,在建立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用地状况等因素在内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立了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各街镇为评价单元,依据综合评价指数将长寿区农村居民点划分为I级优化整理区、Ⅱ级重点整理区、m级优先整理区.结合不同整理分区特征,探索社区移民型、城乡统筹型、散居移民型等3种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并实施差别化的集约用地模式.I级优化整理区主要采取散居移民型,Ⅱ级地重点整理区主要采用城乡统筹型,Ⅲ级优先整理区主要采取社区移民型.在长寿区分别建设了社区移民型、城乡统筹型、散居移民型3个农村移民住宅区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居民点整理,引导农民统一居住,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是节约用地,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净增耕地潜力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用地整治潜力,采用节约用地系数法分析了大竹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草地、园地分布较少。耕地在坡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坡度6°~15°区域,区域内田坎系数高,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大,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高,耕地肥力水平低,土地整治潜力大;研究区域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别达6404.74hm~2和6828.05hm~2,且均以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为主。其中农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0.54%,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Ⅰ级、Ⅱ级潜力区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6.59%。  相似文献   

16.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周厚侠  望勇  徐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23-15326
[目的]弄清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为下一期整治规划服务。[方法]基于密云县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 000地形图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田块调查分析法分析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状况。[结果]全县耕地整理区面积21 286.23 hm2,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1 482.09 hm2,耕地利用率提高潜力为6.9%,其中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密云县的西南部,面积10 930.61 hm2;二级潜力区面积主要分布密云的西南和东北部,面积为6 479.97 hm2;三级潜力区面积为3 875.65 hm2。[结论]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较大,空间分布上以西南部为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8):197-201
以平朔矿区农村(平朔矿界所包含的全部行政村)作为研究区,其研究区内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图形叠置以及对比分析法,重点分析矿区内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探讨煤矿开采过程中居民点搬迁安置的必要性及其搬迁安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面积23907.91hm2,涉及6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1142.71h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矿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面积473.88hm2,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全部搬迁安置;矿区内耕地面积约占矿区总面积的50%,主要分布在露天矿区。研究结果为矿区复垦土地再利用和居民点搬迁安置工作做准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整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山西省宁武县余庄乡39个村的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研究,综合比较人均和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选择了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用于测算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并将其划分为3级,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改变山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低效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