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常态下中国粮食供求平衡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稳定粮食的生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供求平衡;调节粮食品种,实现消费结构平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平衡;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平衡。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十二五”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利用中国农业年鉴等统计资料,从粮食生产现状和形势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制约粮食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播种面积波动和下降、粮田基础设施和水利配套建设缺位、粮食生产力布局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合理以及科技潜力发挥不够等,从而提出“十二五”四条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约束逐步显现,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区域供需不平衡开始加剧,比较效益持续偏低,国际市场与外资的影响渗透日益加强,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全新的形势与挑战。未来,在粮食生产环节,应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强化科技研发与服务,加强粮食品种资源挖掘与创新,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夯实粮食供给保障基础;同时,在粮食消费流通环节,要科学引导居民食物消费,深化粮食市场化改革,处理好"两个市场"关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对粮食安全形势的研判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静  窦勇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360-361
通过分析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现状,指出粮食安全存在的生产粮食资源条件有待改善、粮食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粮食库存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仍不平衡以及粮食加工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改进粮食生产的种植结构与粮食储备体制、改进粮食的消费结构及加强粮食的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措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对加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以和  孟琦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88-188,192
指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不断上升的粮食消费量同不断减少的耕地与粮食种植的矛盾;自然灾害频繁同粮食生产间的矛盾;粮食单产提高困难、耕地面积有限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间的矛盾,并针对这些矛盾,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消费的现状和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经历了不得温饱、基本温饱、总体小康以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4个阶段.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在不同用途、品种结构和城乡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进行了研究.中长期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渐趋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口粮、种子用粮稳中趋减,饲料粮、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稻谷、小麦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玉米、大豆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最后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推广、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生物能源开发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尤其是对拥有13.61亿人口(2013年)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重要。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粮食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以1949—2013年我国历年粮食产量及人均产量为主线,在判断和把握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对粮食安全问题和"三农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目标及途径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我国的粮食生产现状和"三农问题",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紧张、自然灾害频发、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问题,研究了粮食安全的原则、目标与途径,查找隐患,分析问题,以期对相关决策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主编速递     
<正>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加强对当前农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研判,是提高农业发展预见性和掌控能力的迫切需要。《新形势下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思考》指出,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全新的形势与挑战,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强化科技研发与服务,加强粮食品种资源挖掘与创新,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夯实粮食供给保障基础;同时科学引导居民食物消费,深化粮食市场化改革,处理好"两个市场"的关系,建立健全监测  相似文献   

9.
正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将会面临持续的粮食短缺问题。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是获得粮食增产的两大途径。我国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的短缺和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所以提高粮食单产是获得粮食增产最为可行的途径。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作为碳四作物,在高光效、生物量大、合理密植的条件下有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水禽业是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产业。水禽生产是我国家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禽产品因其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而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虽然水禽生产发展迅猛,但产业水平、产品质量与消费需求的矛盾仍日益显现。因此,为了实现我国水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对我国水禽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提升水禽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当前我国水禽生产的主要特点1.品种资源丰富。我国的水禽饲养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生产性能优良的地方良种,其中鸭品种27个,鹅品种26个。著名的品种有北京鸭、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