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荔枝酒 采用荔枝汁发酵后配置而成的半干甜酒,蜜甜浓郁。1.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核→磨浆→加糖→杀菌→接种→发酵→取液→配兑→静置→装罐→杀菌→陈酿→包装。1.2制作方法 选新鲜未变味的糯米滋裂果及怀枝、黑叶等品种成熟果实,手工去果皮、果核,漂洗。用胶体磨磨浆,按果肉重量加 50%的 20 Brix的糖液,加热至 85-90℃,杀灭杂菌,或加入0.03%亚硫酸氢钠,静置12小时,再加入浆体重量的3%-5%的发酵旺盛的葡萄糖酵母液(1203号葡萄酒酵母菌种),于25-28℃温室下发酵,当检验发酵…  相似文献   

2.
银耳酸奶的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耳亦你白木耳,是著名的食、药用菌,冰糖银耳是我国传统的药膳,有清热消炎、养阴润肺、益胃生津、补中益气、安神健脑等功效。酸奶是本地区传统的奶制品,能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健胃的保健型活菌饮料。在常规酸奶中配以冰糖银耳制成的酸奶,是一种新型保健饮品、现将其研制方法介绍如下:1 工艺流程 干银耳→检选→浸泡→预煮→磨浆→过滤→配料→消毒→冷却→袋种→分装→发酵→冷藏→检验→成品→包装2 操作要点2.1 酸奶发酵剂的制备 母发酵剂的制备(试管活化)→中间发酵剂制备(250mL三角瓶扩大)→工作(生产)发…  相似文献   

3.
姚占芳  李南羿 《食用菌》2000,22(3):18-19
近年来,双孢蘑菇在我国北方发展迅速,双孢蘑菇原种用量很大。为探索蘑菇菌种优质、低成本制作方法,我们进行了不同配制方法的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菌种2796,本校微生物教研室保存菌种。1.2培养料配方(%)①麦粒90,发酵料7.5,蔗糖1,石膏0.5,KH2PO40.5,麦粒煮沸5②麦粒90,发酵料7.5,麦粒清水浸泡;③麦粒90,发酵料7.5,麦粒石灰水浸泡;④麦粒90,菜园土2,麦粒石灰水浸泡;⑤麦粒90,发酵料4.5,木屑3.0,麦粒石灰水浸泡;⑥麦粒90,平菇下脚料7.5…  相似文献   

4.
(接2000年创刊号第36页)三、猕猴桃果汁1、工艺流程原料→分选→清洗→破碎→榨汁→均质→脱气→灌装→杀菌→冷却→成品。2、操作要点(1)原料:选用新鲜饱满、充分成熟的果实。剔除生、烂、虫果和发酵果。用净水洗去果实表面的泥沙和污物,沥干水。(2)破碎、压榨:用破碎机将果实充分破碎,在压榨机中榨出果汁,分离果皮渣,要求出渣率在60%以上。为了提高出汁率可将破碎的果浆加热到60~70℃保持10分钟立即压榨。也可以在破碎果浆中加入适量果胶酶(50毫升/升)静置1小时后,加入助榨剂榨汁。(3)过滤:用…  相似文献   

5.
麦秸是农作物的主要下脚料,每年6-7月份都有大量的麦秸,为就地取材,经我市农户用麦秸加适量棉子皮熟料试种平菇,转化率达150%以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配方及料处理 新鲜无霉变麦秸(3-5cm)50%,棉子皮20%,麸皮8%,玉米面5%,石灰2%,克霉灵0.1%,磷肥1%,尿素0.3%,料水比1:1.2,料拌匀后做堆发酵,堆宽2m、高1m、长不限,当料温升至65℃翻堆,维持6-7天,见料面有白色放线菌、料成棕褐色且清香即可。2 装袋灭菌 装袋前扒开料堆,降温至20℃左右,用50cm×22cm…  相似文献   

6.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灭菌灶是袋料栽培的常用灭菌设施,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在灭菌过程中总存在两个较大的矛盾:(1)在达100℃保持8~10个小时过程中必须多次加人100℃的热水,否则锅中会因水干而烧裂。但是在加人热水的过程中,如控制不好.灶内温度就会降低到100℃以下,以致不能保证彻底灭菌;(2)在灭菌完毕,取出菌料袋时,由于灶内温度较高,菌料袋烫手,手又不能浸冷水,否则菌料袋内易产生杂菌,同时,人在灶内取袋时间较长,难以忍受,为了争取生产时间,又不能等灶内的温度降到常温再取袋。针对以上两个矛盾,笔者结合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7.
夏季利用菌糠棚栽草菇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年6~8月份.气候闷热、蔬菜大棚、菇棚基本处于闲置期,利用闲置棚生产草菇.不仅可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实现周年化生产食用菌。1配料堆制 配方为平菇或金针菇菌糠80kg,麦秸粉23kg、石灰粉 9kg左右.多菌灵 0.1kg。水 170kg左右。将未霉变的菌糠打碎暴晒2~3天,按配方将料拌匀,堆积发酵,料堆高约1m,宽1~1.5m.长度不限.料堆压实(勿过紧),用粗约10cm的木棒,每隔1m左右打一个到堆底的洞、盖膜发酵,待温度升到65℃时.保持12小时左右翻堆、如此翻堆3次,当料有白…  相似文献   

8.
卢智勇 《食用菌》2001,23(2):23-24
笔者经过十余年探索和栽培实验,总结了一种栽培草菇新方法:稻草发酵捆扎定位栽培法(简称草捆栽培法)。这种栽培技术可以避免旧栽培方法的种种弊端,实现稳产高产。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浸草堆置发酵 选干净无霉变的整稻草,于5%石灰水中浸泡,吸足水后捞起、堆置覆盖塑料薄膜,草堆宜大不宜小,以保证堆内有足够的温度。一般每堆250kg以上,但需以一次能捆扎播种多少为限,以免浸泡堆草太多在播种期内不能完成播种而造成损失。第2天起,料内温度可达到60℃以上。第4天应翻一次堆,待稻草上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菌丝,即可进…  相似文献   

9.
白灵侧耳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灵侧耳可以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多种培养料上生长。以棉籽壳(50%-30%)与木屑(50%-70%)混合培养料菌丝生长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白灵侧耳培养料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充分发菌后的菌袋于4℃低温下保存1年仍可以出菇;若保存于常温下,则必须经过2个月以上的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生物学效率(鲜品)可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栽培食用菌时,培养料往往要堆制发酵。在夏天,气温比较高料堆易升温;而在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料温迟迟不会升高,有时使栽培户心急如焚。笔者通过以下诀窍,缩短了发酵升温时间。现介绍如下,供菇友参考:①堆制大堆生料后,在堆上均匀分布3~5处加开水,每处加一大铝壶,过24小时后,加开水处料温可达50℃左右。②堆制大堆生料后,在料堆上均匀分布挖3~5处小坑(坑大小视料堆大小而定)。在小坑内埋上上次已发酵或已升温的带有温度的栽培料,过24小时后,料堆整体温度可达40~50℃。以上两种升温方法,采用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11.
褚丽丽  魏玉华 《食用菌》2001,23(5):22-22
为了寻找香菇栽培新原料,笔者进行了酸枣核壳栽培香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供试菌种 菌种为L26。原种和栽培种均用木屑为原料,广口瓶培养。2 试验配方①酸枣核壳88%;②酸枣核壳40%,棉子壳40%;③酸枣核壳40%,木屑40%;④对照组木屑80%。以上配方均加麸皮18%,糖、石膏各1%,调节含水量为 60%~65%,pH4~6.5。3 试验方法 将料装入15cm×55cm袋中,每袋装干料1kg,每配方为200袋,按照常规灭菌14小时,冷却至 25~30℃,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然后置于 24~28…  相似文献   

12.
大杯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振兰 《食用菌》2001,23(4):35-35
大杯蕈又名大杯伞,其子实体口感清脆,汤汁鲜美,素有“笋菇”之称,是为数不多发生于炎热夏季的高温型食用菌。栽培原料来源广,管理也比较粗放,生物学效率80%~100%。我办从山东引进菌种,在武夷山进行试验示范,现将试验小结如下:1配 方 杂木屑49%,棉子壳29%,麸皮或玉米粉20%、糖和碳酸钙各1%,料水比为1:1.3。2 我培袋制作 制作菌袋和聚丙烯塑料袋 15cm ×30cm,每袋装湿料0.5~0.6kg。制作及接种按常规。常压灭菌 100℃保持 14小时以上,再闷 4~6小时。 栽培袋制作的最佳季节为…  相似文献   

13.
我所食用菌研究室自1998年开始对用玉米秆种植双泡蘑菇进行研究,通过2年的试验,生物学转化率达30%以上。现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 双抱四菇屑于中温型,出菇温度范围在10-28℃,一般在春、秋季均可栽培,但以秋季为好,在本地以8月底10月上旬种植最好。2 材料准备 将玉米秆(包括新收的玉米秆或上年无霉变的玉米秆)压轧碎,再铡成约30Cm长的段,堆料发酵。田方为:玉米秆500冉,干鸡粪100冉.棉饼25kg,尿素2.5kg,磷肥15kg,石灰12.5kg。38堆发醇 将铡好的玉米秆用2%石灰水浸湿,拌…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栽培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河南发展势头迅猛。但在2011-2012年河南召陵区举办的食用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召陵区万金镇郭庄食用菌大多为设施栽培且连年重茬栽培,导致病虫害日益严重,致使单产下降,效益降低。不少菇农因此被迫更换栽培场所,甚至连栽培设施都要更换,严重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此,召陵区农林局组织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查阅有关农业资料,找到了食用菌重茬栽培容易失败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重茬栽培易失败原因
  1.1灭菌消毒不彻底栽培过食用菌的菇棚再利用时,消毒灭菌不彻底,尤其是土壤处理不彻底,菇棚内的空气、土壤、设施带菌,是造成食用菌重茬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
  2.2.1覆土材料的处理对于必须采用覆土栽培的品种(双孢蘑菇、鸡腿菇等)和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品种(平菇、高温香菇、灵芝等),对覆土材料倾向于暴晒、药物闷堆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选择覆土材料后,在硬化地面进行暴晒,随着翻动,使土粒保持在0.5 cm以下的粒度,多为粉末状。1 m3土壤用5%甲醛10 kg,并掺入1%石灰粉、0.05%敌敌畏,边喷洒边搅拌,最后覆盖薄膜,闷堆24 h,摊开等气味完全散失后,堆放待用。
  2.2.2老菇棚地表土的消毒铲去老菇棚内10 cm以上的地表土更换新土;或对地表土采用覆土材料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2.3培养料处理包括培养料的暴晒处理、发酵处理(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将培养料温度升高到50℃,并保持8~10 h,每天翻料打透气孔1次,保持水分适宜,绝不可“干烧”)、装袋播种(采用颗粒环播法,即袋头封面用中部环播法,使菌种尽量避开袋内中心高温,以缩短菌种的复苏时间。)、熟料接种及培养发菌等环境的清洁杀菌。菌袋发菌完成后,菌袋进棚前应配制3%石灰水溶液,盛于大盆等容器,将菌袋逐一浸洗一遍后再进棚;培养料进棚后,密闭菇棚所有门窗及通风口,用甲醛(15~20 mL/m3)、高锰酸钾(10 g/m3)和80%敌敌畏(5~8 mL/m3)熏蒸48~72 h,以达到彻底消毒杀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