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马铃薯套种玉米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来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2010年马街镇举办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示范样板31.8hm^2,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套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最有效的机械化技术。本文总结了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技术的特性,经济效益分析,套种机械化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别对西葫芦与西红柿的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旱地西葫芦套种西红柿这一科学栽培技术,为这一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小麦种植、玉米套种规格现状 我省的高产小麦、玉米良种,主要是中晚熟品种。生长期较长,为解决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全年产量不稳问题,玉米实施了麦田套种技术,这种种植模式,目前尚不规范,小麦的播幅有120cm、140cm、160cm等规格。玉米套种行距从50cm至120cm不等,种植规格的不规范,影响了现有机械作用的发挥,所以探讨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蒜、西瓜、玉米、胡萝卜是山东省的四大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在全省都比较大。由于大蒜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在春夏两季栽培中,一直有在春、夏两季连作的习惯。但是,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产量低,效益差,部分农户不愿意继续种植。在秋冬季节,仍有部分农户继续种植大蒜。为改变大蒜连作方式的弊端,山东农科院从2005年开始进行大蒜、西瓜、玉米、胡萝卜间套种技术试验和推广。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对大蒜、西瓜、玉米、胡萝卜间套种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蒜区农业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洪兴,作为农机推广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了推进宁夏农业生产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农机工作的路上默默地走了近40年。当宁夏的小麦套种玉米在全国率先实现小麦机械化收获,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达到67%和88%全国领先水平时,他笑了,笑着又走向马铃薯和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现场,又走向宁夏冬麦北移、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现场。在这条路上他不停地走着……  相似文献   

7.
棉麦间作套种技术是一项传统的农业增效技术,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但是随着小麦收获和棉花铺膜播种机械化的发展,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近年来,各地农业、农机部门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改进小麦收获机械、推广小麦晚播技术和棉花催熟技术、推广棉花免整枝技术和研制麦垄棉花铺膜播种机械,使该技术又焕发了新的生机.2012年,邯郸市推广棉麦间作套种3万亩,平均亩产小麦400kg,平均亩产籽棉250kg,比单种棉花亩增效益800元.为使这项技术得以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其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昌吉市农机局推广9200hm2机械化间作套种,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1完成任务情况2002年昌吉市共完成间作套种9200hm2,完成计划的138%,其中小麦套种黄豆1530hm2,玉米间作黄3采取的措施(1)领导重视。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市委、市人民政府将间作套种作为农民增收的重头戏,市财政拿出23万元作为以奖代补,其中3万元配合该技术的实施。(2)市农机局组织农机工程技术员,在反复讨论农业局出台的套种农艺要求后,针对性地制定出了农机化间作套种操作规程,分别对套种的技术整体要求、小麦套玉米工艺要求,六沟四行小麦套玉米模…  相似文献   

9.
近年,山东省龙口市为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从改变本地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入手,以农机农艺科学融合为切入点,扎实推广玉米免耕精量直播机械化技术,2010年全市推广面积达3.6万亩,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云南省昭通市属温带气候,全年无霜期达到了240天,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属一年两熟地区。全市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全市农业生产一致都处于薄弱位置。云南省昭通市地方玉米套种马铃薯有着几十年的栽培历史,但是多为套种春马铃薯。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栽培效益。本市少部分区域开始试点推广玉米套种秋马铃薯技术,以昭阳区为例,2008~2011年,昭阳区农技推广中心在永丰、北闸、靖安、青岗岭等乡镇先后进行了玉米套种秋马铃薯立体复种栽培模式探索,复种结果显示:秋马铃薯平均单产达10275kg/hm^2,最高单产可达每15397.5kg/hm^2,最低为5268kg/hm^2。同时,由于秋薯品质更好,市场收购价格较好,经济效益增加更为可观。鉴于此,笔者将玉米套种秋马铃薯栽培注意事项进行论述,为本地区引起套种秋马铃薯技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龙口市农机部门围绕突破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精量直播机械化技术,提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结合本地特殊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套种模式,以农机农艺科学融合为切入点,扎实快速地推进了全市玉米免耕精量直播机械化技术的发展.2011年全市推广面积达5万亩. 一、现行玉米种植模式——套种 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积温为3800℃~4100℃,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为一年两作的种植模式.以前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收种衔接时间长,使玉米生长期缩短,积温不足,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麦收前进行玉米套种,前延玉米生长期10~20天,提高玉米生长积温200℃~300℃,满足玉米生长积温2300℃~2700℃的需要,形成了玉米套种的生产种植模式.受套种生产种植模式的影响和农艺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在全市逐步形成了种植畦宽1.5m,畦面播种6行小麦,其中间留一宽行与畦垄同为等行距套种玉米的固定种植规格.目前玉米套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半机械化人力套播耧,二是电动套播耧,三是机械套播耧.  相似文献   

12.
玉米联合收获是实现种植业全过程机械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干,离开和忽视抓五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不可能的。目前,从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来看.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推广的数量和力度不够大。本文着重就五米联合收获批推广难的原因与对策谈几点不成初的看法: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推广难的主要原因(-)农机与农艺不团会。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与玉米的种植规格有着直接关系。目前,不少地区小麦种植以畦面种植为主.麦收前.破畦背套种两行玉米,畦面中间套种一行,这样畦背两行行任过小,但与畦面中间套种的一行行距过…  相似文献   

13.
阜康市位于天山东部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多种农作物种植可利用的光热资源一茬有余,两茬不足。农作物间作套种在阜康市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机械化间作套种技术,通过了两年的实验示范,2002年实施项目推广,成功地结合了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有效地利用了光照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牧民收入。2002年在原有机具基础上,新引进了2BG-A型高架播种机10台和手推式点播机220架。全年共完成机械化间作套种1860hm2,其中小麦套种玉米280hm2,平均每公顷净收入4543.2元,与小麦单作的3282元相比,净增12…  相似文献   

14.
早春马铃薯与棉花间作套种,共生期短,相互影响小,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棉田种植模式。一般可亩产马铃薯1500~2000kg,亩产籽棉260kg。  相似文献   

15.
玉米间套种是提高种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因地制宜推广发展粮菜套种高效种模式,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投入的出路在哪里?张国金一、现状当前,我们的农业经济相对薄弱,较为明显的是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失修,防汛防旱标准偏低,严重削弱了抗御灾害的能力,以致粮食产出低速增长。八五期间,虽然推广了间作套种等农业新技术和武育...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晋中市小麦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和一年一作有余、两作不足等制约小麦生产发展的问题,晋中市技术站近年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对该技术进行了重新组装,形成了适宜晋中市种植的小麦间作菠菜、套种玉米的一年三作三收的立体栽培新模式。详细阐述了小麦垄作栽培试验的过程及技术要点,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出节本增效、利于推广的利民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段斌  余永昌 《农业工程》2013,3(6):14-16
对玉米、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化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种植模式的特点,为玉米、大豆密植套种栽培技术配备了机械化作业系统。根据实际试验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推广该种植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间作套种作用、玉米套种方式的基础上,从考虑选用玉米品种是否适合间作套种、间作套种玉米带宽控制适度、合理控制套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四个方面就间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为地方农作物栽培实现丰产、高产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2BTF-24/28型套种施肥小麦播种机 该机由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研究所研制成功,是施肥、套种兼作的小麦播种机具,可满足麦田套种全生长期的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